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阵 《河北果树》1994,(4):41-41
红富士苹果枝组的修剪陈阵(山东枣庄市山亭区果业局)1.小枝组在树势中庸健壮的情况下,小枝组生长一般比较弱,只要结果正常就不要经常的修剪。如果小枝组由于连年不剪分枝过多,确实生长过弱,影响结果时,可以适当地减少分枝,促进转强。如果小枝组已无保留价值,也...  相似文献   

2.
以金边红苞凤梨叶片边缘呈红色时期的嵌合体叶片和金黄色突变体叶片为材料,进行CIEL~*a~*b~*分析、色素含量测定、组织细胞观察、类胡萝卜素LC–MS/MS检测和转录组测序联合对比分析,对金黄色突变叶片的表型成因进行初步探究。CIEL~*a~*b~*分析表明,嵌合叶片中央绿色部分与边缘红色部分的颜色分别由绿、黄和红、黄颜色组成,而金黄色突变叶片为黄色中带有极微量绿色。金黄色突变叶片的颜色特征是由于其总叶绿素含量和Chl.a/b值极显著低于正常绿色部分、总花青素极显著低于边缘红色部分、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b含量占比极显著上升形成的。金黄色突变叶片中除少量细胞含有黄绿色质体外,其他叶肉细胞为无色透明,其中共检测到12种类胡萝卜素物质,叶黄素占比高达79%,是主要呈色物质。转录—代谢联合分析表明金黄色突变叶片中将碳流转化为类胡萝卜素的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PSY1的表达水平以及该酶下游产物八氢番茄红素、α–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等物质的含量均低于中央绿色部分,PSY1可能是金黄色突变叶片类胡萝卜素合成受到限制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3.
分析4℃处理24、48 h的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渗出液代谢组;用200μmol·L-1黄芪多糖溶液浸泡草菇后在4℃放置24、48 h,测定草菇β-葡萄糖苷酶活性和转录组,检测糖基转移酶基因VVO_02307表达量。结果表明:4℃处理24、48 h草菇渗出液代谢组分明显不同;与4℃处理24 h草菇比较,处理48 h的草菇中蔗糖含量较低,亚油酸含量较高。与对照比较,黄芪多糖溶液浸泡的草菇在4℃处理24 h时自溶不明显,β-葡萄糖苷酶活性显著降低。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黄芪多糖增强草菇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可能是通过提高N-聚糖生物合成通路活力实现的。研究结果可为草菇低温保鲜技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解思敏  申兵乐 《果树科学》1994,11(3):157-160
以黄土旱原成龄杏树为试材,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年龄结果枝组的生长结果特性。结果表明,以2-3年生结果枝组新梢生长势强,叶片发育好,光合速率高,雌蕊败育率低,坐果率高,果实大,4年生结果枝组次之,5年生结果枝组生长势减弱,叶片功能衰退,结果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5.
几个杏李品种的整形修剪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立军 《落叶果树》2006,38(1):57-57
味馨杏李树势较强,树姿自然开张,萌芽率低,成枝力中等,1年生枝短截后一般萌发2—3枝。骨干枝基角较大,一般不需要进行拉枝处理。味馨长、中、短果枝均能结果,以中、短果枝及花束状果枝结果为主。宜采用自然开心形及两层开心形。整形期应注意运用短截、摘心等措施培养结果枝组。修剪以疏枝缓放为主,适当短截。该品种潜伏芽萌芽率低,内膛及骨干枝下部易光秃,因此结果期间对于内膛及骨干枝下部萌发的枝条应注意保留,可采取重短截或先缓后截等措施培养枝组,防止下部光秃。  相似文献   

6.
苹果试管染色体组工程育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秋水仙0.4%和0.8%的浓度,诱变苹果7个二倍品种自然授粉的胚,通过试管培养,抑制胚芽成梢,促使染色体组突变的四倍体细胞分化不定芽,形成植株。经染色计数梢端切片,鉴定出一批同质的四倍体株系,部分植已栽植于果园。此项研究了简易可靠的诱变,有效地避免或减轻了浣诱变中嵌合体的干扰,为人工创造四倍种质,有计划地进行多倍体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继代培养7代羊肚菌(Morchellaesculenta)菌丝体,计算不同代数的菌丝生长速度,再分别收集第一代(M 1)和第六代(M 6)菌丝体,通过转录组测序,GO功能注释和富集与KEGG通路富集,得到关键差异基因,最后选取7个与退化相关的关键差异基因cel1、lac2、cah、png1、zpr1、did2和Hsp31,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基因相对表达量,以验证转录组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当继代培养至第7代时,羊肚菌菌丝不能生长;M 6与M 1相比,共得到575个关键差异基因,其中表达上调198个,表达下调377个;GO富集表明,关键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活性氮代谢过程、硝酸盐代谢过程、硝酸盐同化和从头合成次黄嘌呤核苷酸的生物过程;KEGG通路富集表明,关键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磷酸戊糖途径、泛酸和乙酰辅酶A生物合成、硒化合物代谢、生物素代谢和精氨酸生物合成通路;7个关键差异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与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陈璋 《花木盆景》2004,(1):25-25
以草花为主设计组合盆栽可以直接将盆栽草花按设计要求撰入套盆,也可以脱盆后共檀于套盆中,但下能种得过密,檀株之间至少要有10cm~15cm的距离,避免通风不良导致疠虫滋生。同时,要根据季节选择适宜的草花品种,如春季可选择红花系品种营造浪漫气氛,夏季使用浅色系品种给人清爽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伏结球白菜选育规律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伏结球白菜新品种选育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双亲的原产地和类型。时皇白类型或夏阳类型与北方有毛或无毛类型组配表现耐热性和耐湿性均差,不能作伏结球白菜应用,但有的可作为早秋菜品种应用。双亲差异小、亲缘近的组合无未入选。  相似文献   

10.
以南京市蔬菜花卉科学研究所园区为例,分析蝴蝶兰生产区位、消费特点,介绍蝴蝶兰组盆环境和人员组织,组盆容器及配材的选择,在提出组盆原则和品种分类的基础上,重点从搭配技巧和组盆层次上阐述蝴蝶兰组盆技术和技艺。  相似文献   

11.
分别在光照(每天照射200~300 lx白光12 h)与黑暗(对照)环境中培养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丝,菌袋培养14 d后观测菌丝表型,并利用转录组分析光照对香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黑暗组相比,光照组的菌丝更加浓密洁白;共有112个差异基因上调表达,99个差异基因下调表达。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在生物过程中显著富集于多糖分解过程、霉菌毒素代谢过程、真菌毒素生物合成过程等条目,在细胞组成中显著富集于细胞外区域、外部封装结构、细胞壁等条目,在分子功能中显著富集于细胞壁的结构成分、纤维素结合域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等条目。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表明,差异基因富集的通路包括MAPK信号通路、甘油磷脂代谢、组氨酸代谢等。筛选出与菌丝生长相关的14个重要差异表达基因,并对随机选取的7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转录组分析结果一致。与黑暗组相比,光照组的菌丝漆酶活性更高。光照影响香菇菌丝生长机制模型可能是:香菇菌丝感应到光信号并通过MAPK通路的信号转导途径调控下游转运蛋白表达,进而调控木质素降解酶基因的表达及活性,从而加快菌...  相似文献   

12.
利用转录组分析香菇(Lentinula edodes)不分化组织与正常原基,探讨香菇子实体发育机制。结果表明:与正常原基相比,不分化组织中差异表达水平≥6的基因有62个(上调表达基因49个,下调表达基因13个),其中2个逆转座子核心蛋白基因上调表达,4个热激蛋白基因下调表达。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细胞膜组件、细胞膜组成成分、细胞膜固有成分、胞内膜结合细胞器、膜结合细胞器这5个二级分类单元中。KEGG代谢途径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于精氨酸生物合成,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次生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氧化磷酸化与MAPK信号通路等。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影响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Ninghaibai’)花的发育相关代谢机制,以花芽生理分化期、花芽形态分化期、花穗发育期、小花发育期和开花期这 5 个阶段的当年生春梢上顶芽、花芽或花穗为试验材料,采用 GC–MS 技术检测其代谢物质,并将 5 个阶段的差异代谢物质进行统计和归类,筛选出了相关性最高的代谢通路。此外,测定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以及 C/N 比,分析各营养物质在花不同发育阶段的变化。在整个发育进程中共检测出 430 种代谢物,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是两个变化最显著的代谢通路,而小花发育期是代谢最为旺盛的阶段。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以及 C/N 比的变化趋势与代谢组表型结果一致,C/N 比是决定花发育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丹霞2号’红茶在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等5个加工阶段次生代谢产物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茶品质形成的影响,利用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线性离子阱质谱系统(LC-Q-LIT-OT-MS)对不同阶段茶叶进行了代谢组学分析。在‘丹霞2号’茶叶中共鉴定到124种代谢物,包括22种儿茶素类、19种儿茶素聚合物类和32种黄酮及黄酮糖苷等。多维统计数据分析显示,在由鲜叶采摘到萎凋、萎凋到揉捻、揉捻到发酵、发酵到干燥的转变中分别涉及162、412、308、126种代谢物的显著变化。其中红茶滋味品质特征成分种类和含量在揉捻和发酵两个阶段变化最为显著。儿茶素类物质的含量随着加工过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儿茶素聚合物在揉捻期含量显著升高,随后在发酵和干燥过程中逐渐降低。黄酮类及黄酮糖苷类物质的含量整体呈现增加趋势,在揉捻或发酵阶段升高最为明显。儿茶素类、儿茶素聚合物、黄酮及其糖苷类的含量与天冬氨酸、谷氨酰胺、苯丙氨酸及可溶性糖的含量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为服务于我省冬种瓜菜生产,省种子站连续几年引进辣椒新品种进行比较试验,通过试验推介新品种,引导农民选择种植。2003年省种子站引进40个辣椒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预试,现将各试验点综合评述表现相对较佳的品种介绍如下。1圆椒组①中椒五号(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植株分枝性强,长势旺盛,较抗病毒病、枯萎病,抗病抗逆性相对较强,667m2产量2696kg。果实长灯笼形,果面光滑有光泽,果色淡绿色,受市场欢迎。②新10号(海口明丰种子行)植株长势良好,结果佳,连续挂果性强,667m2产量2745.53kg,较抗炭疽病,耐热。果实长灯笼形,果色绿,果面光滑,色泽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早钟6号枇杷果实采前遇到高温天气出现皱缩现象的分子机制,为培育抗皱缩枇杷品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易皱缩的早钟6号枇杷果实和抗皱缩的思贺大果枇杷果实为材料,对早钟6号枇杷采前不同皱缩程度的果实(正常果ZZS1、轻度皱缩果ZZS2和皱缩果ZZS3)进行生理生化指标分析,并对思贺大果枇杷和早钟6号枇杷果实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早钟6号枇杷不同程度皱缩果实之间以及与思贺大果枇杷之间的差异基因表达情况,筛选与枇杷果实皱缩相关的基因。【结果】早钟6号枇杷皱缩果(ZZS2、ZZS3)与正常果(ZZS1)相比,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升高。对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发现,可能与枇杷果实采前皱缩相关的基因主要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苯丙烷生物合成途径、淀粉和蔗糖代谢途径、油菜素内脂生物合成和信号转导等代谢途径。参与苯丙烷生物合成的12个基因中,有9个与木质素合成相关,在DG vs ZZS1比较中均上调表达;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的13个基因中,有6个(2个GH3和4个SAUR)参与生长素信号转导;2个基因(EVM0023097和EVM003...  相似文献   

17.
陈树山 《河北果树》1994,(4):11-11,8
盛果期桃树枝组的修剪陈树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在果树研究所)桃树进入盛果期,主侧枝的培养修剪任务完成之后,主要修剪任务就是枝组的培养。结果枝组不仅是树体结构的重要成份,也是桃树生长、结果、衰老和更新的基础单位,因此,培养健壮适宜的枝组才能保证丰产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葡萄白腐病是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不同的葡萄种质对白腐病的抗性存在差异。在前期的研究中筛选到了1份抗病种质刺葡萄0941,该种质为中国野生葡萄,具有耐湿热、抗病性强的特点。旨在通过转录组测序和WGCNA筛选,挖掘刺葡萄抗白腐病关键基因。【方法】以抗病的刺葡萄0941(Vd)和感病的欧亚种美人指(Vv)为试材,通过室内接菌,设置0 h、24 h、48 h三个时间点,研究病原菌诱导下感病和抗病种质的基因表达差异,筛选出抗病基因,并利用qRT-PCR进行验证。【结果】根据|Log2Fold Change|≥2和p≤0.05的筛选条件,在0 h、24 h、48 h抗病品种刺葡萄和感病品种美人指之间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5266、4725、4653个。其中上调基因数分别为1737、1788、1727个,下调基因数为3529、2937、2926个;进一步对这些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了具有防御反应、跨膜运输和一些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等功能的基因或者通路。为了明确不同品种葡萄果实抗病之间的调控网络,进行了WGCNA分析,得到7个基因模块,筛选出2个与抗病高度相关的关键的模块并且...  相似文献   

19.
唐娟  望飞勇  张兰 《果树学报》2023,(9):1811-1822
【目的】通过比较砂糖橘和砂糖灯笼橘性状差异及利用转录组测序数据,筛选砂糖橘和砂糖灯笼橘叶、果肉、橘络、橘皮之间的差异基因,探究砂糖橘自然变异品种砂糖灯笼橘橘皮、叶中与蜡质生物合成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方法】分别取同一生长时期的砂糖灯笼橘和砂糖橘进行观察记录,取叶、果肉、橘络、橘皮4个组织样本,液氮速冻,设立3个生物学重复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2个物种间的转录组测序结果,寻找关键差异基因。【结果】通过砂糖灯笼橘与砂糖橘对比,砂糖灯笼橘叶较大、卷曲,边缘性状不规则;果实偏大,果皮表面布满沟壑,存在较多点状突起,同时叶和果皮部位存在蜡质缺失。砂糖灯笼橘叶存在差异基因数量最多,其次为果肉、皮、橘络,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的功能为蛋白结合、分子结合、ATP结合。砂糖灯笼橘叶、果皮分别存在12个、9个与蜡质生物合成相关的显著差异基因,其中包含5个相同的下调基因,为CER1、CER3、HHT、P45086A8、P45086A22,这些基因极有可能是导致砂糖灯笼橘表面蜡质排布不均的关键基因。【结论】砂糖橘与砂糖灯笼橘性状差异明显,转录组数据显示叶的差异基因数量最多,其中叶和果皮中存在5个表达趋势一致的相同蜡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兰春剑‘隆昌素’(Cymbidium longibracteaturn)及其叶色突变体‘叶艺隆昌素’是研究兰花叶色突变形成机制的良好材料。采用IlluminaHiseq2500对两种材料的叶片进行denovo转录组测序,以此鉴定与叶色突变性状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色素合成、叶绿体发育相关基因可能是导致‘隆昌素’与‘叶艺隆昌素’叶片性状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