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1株草茎点霉培养特征、致病力及RAPD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辽宁的沈阳、抚顺、鞍山等地采集的鸭跖草叶斑病病叶上共分离得到11个菌株。这些菌株在培养形态、生长速率、产孢能力、致病能力和产毒能力方面差异显著。其中SY1菌株的生长速率最快,SY4菌株的产孢能力最强。SYAU-06菌株的致病力最强,接种在鸭跖草叶片上发病率达到97.33%,病情指数为87.23,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在液体培养基中SYAU-06菌株的产毒量最多,毒素的致病性也最强,在鸭跖草叶片上可形成面积为13.63 mm2的病斑。11个菌株基因组DNA经RAPD分析表明,不同菌株间扩增图谱差别明显,表现出各菌株间明显的遗传多态性。经聚类分析显示草茎点霉不同菌株的RAPD类群与致病力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从山东、湖北、广东、浙江、云南、重庆和湖南7个不同省份采集辣椒疫病病株和病土,经分离纯化获得31株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菌株,利用浸根法进行致病力测定,并从100个RAPD随机引物中选出多态扩增性强的14个引物用于对其全基因组DNA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31个菌株具有明显的致病力差异,并有非致病、弱致病、强致病的分化。利用RAPD分子标记方法对受试31个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扩增,并用UPGMA软件对受试菌株间的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构建系统树状图。结果显示,不同致病力分化的辣椒疫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聚类组的划分与菌株的致病力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由此说明,来自不同地区的辣椒疫霉的DNA存在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与其致病力无直接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15株白色金针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试验从2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共扩增出45条片段,多态性比率为73.3%;供试金针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在0.560~0.984之间,在0.68水平上供试菌株被聚为1个类群,在0.83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RAPD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供试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丰富,RAPD技术能够作为快速鉴别金针菇菌株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RAPD技术研究了15株白色金针菇菌株的遗传多样性。试验从20条RAPD引物中筛选出8条扩增条带清晰、多态性丰富的引物,共扩增出45条片段,多态性比率为73.3%;供试金针菇菌株遗传相似系数在0.560~0.984之间,在0.68水平上供试菌株被聚为1个类群,在0.83水平上可分为4个类群。RAPD分析结果与主成分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供试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丰富,RAPD技术能够作为快速鉴别金针菇菌株亲缘关系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辽宁省不同地区罹病的鸭跖草叶片上分离得到1种病原真菌,经鉴定为鸭跖草叶点霉。不同地区的菌株在培养特征、产孢能力和致病力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致病力最强的沈阳SY-15菌株在菌丝体接种浓度为38.5×103m f/m l时,鸭跖草的病叶率、株高抑制率和鲜重抑制率分别为61.35%、38.53%和38.61%。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测定了源于湖北省棉区的15个棉黄萎病菌单孢菌株(简称湖北菌株)和2个落叶型棉黄萎病菌菌株T9和V991对4个棉花品种上的致病力。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APD)技术分析了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的17个棉黄萎病菌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各个棉花品种上,15个湖北菌株中都有致病力与T9或V991的致病力差异不显著的菌株。综合分析表明:菌株T9的致病力最强,6个湖北菌株的致病力相当或强于菌株V991,7个湖北菌株的致病力中等,2个湖北菌株的致病力较弱。4个供试棉花品种中中棉12较耐黄萎病。RAPD分析表明供试的27个随机引物(10碱基)中10个可以从17个菌株的基因组DNA中稳定地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对扩增片段统计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幅度为0.37~1.00。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0.68处,17个黄萎病菌菌株可划分为2个RAPD群(RAPD group,简称RG),湖北省的9个菌株和V991属于RG1,另外6个菌株和T9属于RG2。综合以上结果可以看出湖北省的棉黄萎病菌种群存在着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来自我国不同地区冠耳霉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来自中国安徽、山东、贵州、山西和陕西5省的131个冠耳霉菌株(Conidiobolus coronatus)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出的4个RAPD引物和3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131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为129条,多态性比率为98.4%,遗传相似性系数范围在0.59~0.99之间,说明受试的冠耳霉具有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利用RAPD和ISSR标记的结果,采用UPGMA聚类分析方法可将绝大多数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群。根据所划分的类群,发现冠耳霉之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研究表明,RAPD和ISSR标记可用于冠耳霉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不同品种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多样性及致病力分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从6个水稻品种上采集的40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筛选出的10条引物共扩增出98条RAPD谱带,其中81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82.65%,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以Nei‘s基因一致度表示)变幅为0.5644-0.9307,用UPGMA法可以将供试菌株分成4个RAPD聚类组群(Ⅰ、Ⅱ,Ⅲ,Ⅳ),相同寄主来源的菌株基本上聚集在同一组群内,表明同一寄主来源的菌株间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在温室条件下,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对Tetep都有致病性,病电表 指数变幅在0.40-1183之间,分析结果表明,纹枯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寄主上的水稻纹枯病性,病情指数变幅在0.40-11.83之间,分析结果表明,纹枯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寄主上的水稻纹枯病菌群体间发生了很大的遗传分化(FST=0.632)。这种遗传差异与寄主的选择作用有一定的关系,RAPD聚类组群的划分和菌株的寄主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但致病力差异与菌株的寄主来源及RAPD组群没有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类型及其分子指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个大丽轮枝菌菌株的致病性进行了测定和RAPD指纹扩增,完成了供试菌株致病类群与其RAPD指纹组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20个菌株对5个棉花品种的抗感反应及其平均病情指数分为4种不同的致病类群;用10个随机引物对20个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产生92条DNA带(其中51条为多态带);用计算机进行聚类分析,20个供试菌株聚类为9个RAPD指纹组。相关性分析表明,致病类群与RAPD指纹组无明显相关性;但与部分单引物扩增的RAPD谱型有明显对应关系,如引物OPC-15随机扩增的RAPD谱型,除致病类群VG3的菌株外,其余致病类群均有对应的RAPD指纹谱带;其它引物(OPC-05,OPM-13,OPA-02,OPL-02)也有相似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RAPD技术,选用11个引物对19个来自贵州的优质水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1个引物共扩增出159个RAPD标记位点,其中有133(84%)个位点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建立了这些材料的亲缘关系树.表明,选用的水稻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在0.12~0.36,其中地方品种资源被聚为两个类群.但它们与改良的水稻材料(不育系、恢复系、保持系和两系)之间亲缘关系都较近,遗传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下胚轴伤口菌丝接种法在携带抗病单基因的8个大豆品种(系)上,对采自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的20个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株进行毒性检测,根据抗感反应将其分为6个毒性组。运用22个随机引物扩增供试菌株,共得到151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101个,占66.90%。通过聚类分析计算了各菌株之间的遗传距离,并产生树状图,发现菌株间存在遗传异质性,病原菌毒性和DNA多态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致病力分化与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分离自安徽省7个县(市)的32株水稻纹枯病立枯丝核菌在5个鉴别寄主上进行了致病力测定,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菌各菌株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安徽省水稻纹枯病菌中大多数为中等致病力。对这些菌株进行RAPD分析,结果显示,DNA多态率达98.2%,遗传相似性系数在0.62~0.84之间,表明水稻纹枯病菌遗传分化较大,群体结构多样性较丰富。在相似系数为0.653时,所有菌株可聚合为4类,聚合类型与菌株的地理来源相一致,菌株的致病力与RAPD聚类分析结果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运用致病力和DNA多态性检测中国东北地区的35个大豆灰斑病菌分离物的遗传变异,根据菌株在9个品种(系)上的致病力反应可将其分为7个组,利用13个随机引物扩增供试菌株共计产生105个RAPD标记,其中78.1%具有多态性.通过聚类分析计算了各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并产生树状图,发现同一地区内及不同地区间的病菌表现遗传变异,致病性和DNA多态性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水稻纹枯病菌的遗传分化给病害的防治特别是抗病育种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了确定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的相关性,对25个分离菌的致病力、可溶性蛋白电泳及由RAPD得到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基于菌体的可溶性蛋白电泳及其聚类分析表明菌株的致病力分化与蛋白质谱带的多样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相关水平; RAPD分析结果表明菌株间相似系数最高的达99%,最低的却只有47%,反映出该病原菌存在许多不同的遗传位点,蕴藏着很强的遗传变异潜能;此外,菌株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与其可溶性蛋白分析反映的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由此可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分化与其遗传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反映出该病原菌的致病力分化是有遗传背景的.  相似文献   

15.
测定了源于新疆棉区的22个棉花黄萎病菌单孢菌株和3个落叶型棉黄萎病菌菌株T9、VD8和V151对4个棉花品种上的致病力.采用随机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APD)技术分析了这些菌株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供试的25个棉花黄萎病菌之间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各棉花品种上,22个新疆菌株中都有与T9、VD8或V151的致病力差异不显著的菌株,说明新疆存在较强致病力的棉花黄萎病菌菌系.RAPD分析表明,供试的8个随机引物中6个可以从25个菌株的基因组DNA中稳定地扩增出多态性DNA片段.对扩增片段统计结果表明,供试菌株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幅度为0.57~1.00.聚类分析表明,在阈值0.625处可将25个菌株分为4个RAPD群(命名为RG1、RG2、RG3和RG4),RG1包括2个菌株,即B、BL-19菌株; RG2 包括5个菌株,即BL-17、BL-13、N-5、H、N-16;RG3为最大一个亚群,包括T9、SL等16个菌株;RG4包括2个菌株,即VD8和V151.综合分析表明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致病力强弱和菌株的采集地等遗传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与各主产棉区的频繁引种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地区及对甲霜灵不同敏感程度的辣椒疫霉菌株间的遗传差异,采用RAPD分子标记对分离自安徽省和县等(15株)、江苏省南京市(1株)、四川省邛崃市(1株)的17个菌株及经甲霜灵处理筛选得到的3个抗性突变菌株进行了RAPD指纹分析。结果显示10对引物共扩增出30个比较清晰的条带,且均为多态性条带;当以遗传相似系数0.7为阀值时,可以将供试的20个菌株分为4个遗传聚类组,说明辣椒疫霉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同时,RAPD分析结果还表明,经甲霜灵处理所筛选得到的抗性突变株与野生型敏感亲本之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但是辣椒疫霉菌株对甲霜灵的敏感程度与RAPD的聚类分组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水稻纹枯病菌的致病力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稻纹枯病菌群体遗传结构,对福建省三明、龙岩、福州三地区以及广东、黑龙江和辽宁等省的35个水稻纹枯病菌菌株生长速率、致病力进行了比较并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水稻纹枯病菌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将不同地理来源的菌株聚为遗传相近的一类;分析还发现,在群体水平菌丝生长速率与致病力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生长速率快,其群体致病力强;对福建省内稻区间的分析发现,来自三明的纹枯病菌群体生长速率和致病力最高,龙岩次之,福州最低。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不同地区土壤中金龟子绿僵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以及不同菌株亲缘关系的远近与菌株的菌落形态和地理来源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对分离自河北省8个地区土壤中的12株金龟子绿僵菌进行形态观察及DNA多态性的RAPD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理来源菌株间的菌落形态和DNA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依据菌落孢子的分布形态、基质色泽、孢子颜色以及珠状渗出液的有无等特征能实现与RAPD聚类结果相同的菌株类型划分结果,证实了利用菌株培养特征对菌株亲缘关系远近进行类型划分的可行性;同时,RAPD聚类结果也表明菌株问差异与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云南双核丝核菌不同融合群菌株的遗传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2个随机引物对23个双核丝核菌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12个引物共获得210条多态性DNA谱带,多态性检测率为100%。利用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分析发现,以遗传距离0.86为阈值,可以将供试的23个菌株分为13个RAPD组,三个测试菌株:Bch-61、SM-18、RY-86的融合群归属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上述结果说明供试的双核丝核菌菌株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