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羊驼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RT-PCR和PCR技术克隆得到了羊驼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基因,包括完整的编码区812 bp 的cDNA序列和1 800 bp 的DNA序列.两者比对后证明羊驼GH基因DNA序列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组成,编码216个氨基酸的GH前体蛋白,其中包括26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90个氨基酸的成熟肽.序列比较结果表明,羊驼GH基因序列与骆驼、猪、马、犬和猫等哺乳动物类似,但羊驼GH基因的启动子不是哺乳动物的典型TATA盒,而同骆驼一样为CATA盒.在DNA和cDNA水平以及推导的氨基酸水平,均与骆驼的同源性最高.通过GH氨基酸的功能位点分析推测,羊驼生长激素与人、猪等大多数动物的生长激素无明显功能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马鹿生长激素(GH)基因的结构和功能,从GenBank中下载马鹿、梅花鹿、鼷鹿、牛、山羊、绵羊、猪、人、黑猩猩、挪威大鼠、小家鼠、北极狐、狗、鸡和斑马鱼的GH基因完整编码区(CDS)及氨基酸序列,利用DNAStar 7.0、BioEdit 7.0生物软件与相关在线工具对马鹿GH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基本信息及其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和结构特征进行了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分析,对马鹿与其他14个物种GH基因的CDS序列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并基于氨基酸序列构建了15个物种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马鹿GH基因DNA序列长度为2 100 bp,包括完整的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部分5′UTR和3′UTR,CDS全长654 bp,编码217个氨基酸;其编码的蛋白是一种分子质量为24.588 4 ku,等电点为7.62的疏水性稳定碱性蛋白;存在2个强跨膜区、8个广泛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元件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该蛋白位于细胞外,含有1个信号肽,属一种分泌型蛋白;马鹿与梅花鹿、牛、绵羊、山羊和鼷鹿等动物的GH基因氨基酸序列相似性较高,亲缘关系最近。该研究结果可为马鹿GH基因的进一步分析提供详细的生物学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3.
广西百色马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丰富优良地方品种百色马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数据,试验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成功克隆百色马的生长激素基因全序列.结果表明:百色马GH基因碱基序列全长1 922 bp(GenBank登录号为FJ604598),包含完整的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与蒙古马比较,百色马GH基因DNA序列出现12个碱基的变异,有3个变异位点处于编码区,均为有义突变,突变方式都为G→A的转换,其中第981位碱基G→A致使第89位氨基酸由Arg突变为Lys,第1739位碱基G→A使第185位氨基酸由Gly→Arg,第1 764位碱基G→A使第193位氨基酸由Gly→Asp.基于GH基因构建的不同,动物亲缘进化树的拓扑结构与物种树一致,哺乳动物的GH基因在进化中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4.
为了丰富优良地方品种百色马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数据,试验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成功克隆百色马的生长激素基因全序列。结果表明:百色马GH基因碱基序列全长1922bp(GenBank登录号为FJ604598),包含完整的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与蒙古马比较,百色马GH基因DNA序列出现12个碱基的变异,有3个变异位点处于编码区,均为有义突变,突变方式都为G→A的转换,其中第981位碱基G→A致使第89位氨基酸由Arg突变为Lys,第1739位碱基G→A使第185位氨基酸由Gly→Arg,第1764位碱基G→A使第193位氨基酸由Gly→Asp。基于GH基因构建的不同,动物亲缘进化树的拓扑结构与物种树一致,哺乳动物的GH基因在进化中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5.
为了得到驯鹿Ghrelin基因组DNA的全序列,试验根据驯鹿Ghrelin DNA外显子1~4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PCR技术对驯鹿的Ghrelin基因进行扩增,经基因组染色体步移和克隆技术获得Ghrelin基因组DNA全序列,并分析其序列结构特点。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出全长为4 076 bp的驯鹿Ghrelin基因组DNA全序列(GenBank accession No.KX857495),其由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构成,4个外显子片段大小分别为154,114,109,148 bp,3个内含子片段大小分别为198,2 868,485 bp。  相似文献   

6.
藏猪生长激素基因核苷酸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应用PC R方法,体外扩增了藏猪5个个体的生长激素(GH)基因64~2022位之间1959 bp的片段(包含完整的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网上下载的猪GH基因同源区段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藏猪GH基因有较丰富的核苷酸多态性;检出的24个核苷酸突变位点中有6个发生在外显子区,外显子2内有4个突变位点,导致2个氨基酸变异,外显子3和外显子4内各有一个突变位点,特别是外显子4内这个突变位点引起了1个氨基酸变异;单核苷酸转换(21个位点)大于颠换(5个位点)。  相似文献   

7.
试验参考鲤鱼γ-2β干扰素(interferon γ-2β,IFNγ-2β)全长cDNA序列,在其两侧非翻译区和外显子设计2对引物,以提取的鲤鱼脾脏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IFNγ-2β的全长基因DNA序列。结果表明,获得的基因组DNA全长2084 bp,GenBank登录号为JX181981,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该基因进化较保守,和其他物种一样都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各外显子碱基数与哺乳动物中相对应的外显子碱基数基本相同,且外显子、内含子剪接位点均遵守GT-AG规则。  相似文献   

8.
含第1内含子的猪生长激素cDNA基因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 PCR方法扩增了猪生长激素 ( p GH)基因的第 1内含子 ,经测序表明 ,扩增的 p GH基因第 1内含子的序列与 Vize发表的序列存在 6个碱基的差异 ,同源性达 97.5%,说明 p GH基因第 1内含子具有多态性。此外 ,还发现此内含子存在有转录因子 ATF的结合位点。利用第 2外显子的 Hinf 位点 ,采用将 3个 DNA片段一步连接的方法 ,将扩增的第 1内含子插入到 p GHc DNA的正确位置上 ,从而构建出含第 1内含子的p GHc DNA。  相似文献   

9.
野猪生长激素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家猪GH基因序列[M17704.1],设计1对特异引物,用PCR方法从野猪基因组中扩增出1条长约1.8kb的DNA片段。PCR产物经PMD18-TVector载体转化感受态DH5α株大肠杆菌,获得重组克隆子。结果表明:野猪生长激素基因DNA序列长1792bp,含完整的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与家猪、牛、山羊、河马、狗、小鼠和恒河猴的GH基因cDNA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19%、89.6%、89.7%、94.6%、92.9%、86.9%、77.3%。其cDNA所编码氨基酸与牛、山羊、河马、狗、小鼠和恒河猴同源性分别为98.74%、83.9%、83.9%、92.5%、90.7%、81.6%、65.5%。所测野猪生长激素基因序列与13个家猪品种的GH基因序列比较,检出54个核苷酸变异位点(外显子12个,内含子36个,侧翼区6个),其中24个为各家猪品种内所不具有的新变异位点,即野猪种群特有变异位点。在外显子的12个变异位点中,有8个可导致氨基酸残基的改变。这些结果,表明了野猪GH基因在进化过程中的保守性和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6个品种马DRD4基因克隆与序列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6个品种马的血液中提取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人、鼠、雪貂的DRD4 cDNA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另1对由文献所得,对6个品种马的DRD4基因分4段进行PCR扩增,经电泳检测,分别呈4条特异条带,将其分别克隆入pMD19-T载体中,进行序列测定并拼接序列,得到包括所有内含子的DRD4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马DRD4基因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所得序列与人、鼠和狗同源区比对,发现其同源性都达到了75%以上。对6个品种马DRD4基因序列比较发现,不同品种马之间,第1内含子和第3外显子存在一定的变异,包括转换、颠换、插入/缺失和VNTR。  相似文献   

11.
番鸭呼肠孤病毒非结构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参考GenBank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ARV)和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非结构基因(NS)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番鸭呼肠孤病毒S14和C4株NS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并对克隆产物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番鸭呼肠孤病毒NS基因由1 291 bp核苷酸组成,与禽呼肠孤病毒NS基因相比,在非编码区第1155位少一个碱基,本文第一次证实1291bp是番鸭呼肠孤病毒NS基因特有的长度;番鸭呼肠孤病毒S14和C4株NS基因的5'末端和3'末端分别为5‘GCTTTT和TCATC-3',是禽类呼肠孤病毒基因末端特有的碱基序列,S14和C4株NS基因的的有效阅读框(24~1127bp)编码367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分子量约为40kDa;番鸭呼肠孤病毒S14和C4株NS蛋白等电点分别是7.3和7.0,GC含量分别为54.26%和53.71%,番鸭呼肠孤病毒S14和C4株NS基因间核苷酸同源性为99.3%,仅有4个氨基酸差异,S14和C4与法国番鸭呼肠孤病毒89026株NS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7.8%和87.9%,与鸡关节炎病毒S1133 NS基因同源性分别为79.0%和79.3%;进化树分析表明本研究中的两株番鸭呼肠孤病毒非结构基因(NS)与番鸭呼肠孤病毒的亲缘关系比禽呼肠孤病毒近的多,建议番鸭呼肠孤病毒应归属为正呼肠孤病毒属第二个亚群中不同于禽和内尔森贝海湾呼肠病毒独立基因群.  相似文献   

12.
番鸭"新鸭疫"病原中呼肠孤病毒的初步确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底以来,在浙江省的青壮年番鸭中新爆发了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咳嗽、流涕、喙和蹼发绀、拉稀、死亡率很高的烈性传染病,病理剖解主要表现为肝脏肿大、质脆,个别病例有不规则的坏死斑;脾肿大、有的病例坏死呈花斑;胰有多量、点状的坏死灶;肠道黏膜常有环状出血灶等。据当地百姓的俗称,笔者暂时把这种疾病定名为番鸭“新鸭疫”。  相似文献   

13.
VIPR-1基因是研究家禽就巢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以就巢期黑番鸭和非就巢期黑番鸭为研究对象,通过PCR-RFLP和测序的方法,对VIPR-1基因内含子12进行多态性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VIPR-1基因内含子12存在一个StuI酶切位点,该位点由于在内含子988 bp处发生了A→G的碱基突变,产生了AA、AG、GG三种基因型.其中就巢黑番鸭只表现为AG(1.0)一种基因型,而非就巢黑番鸭表现为AG(0.4167)、AA(0.1666)、GG(0.4167)三种基因型,就巢期黑番鸭与非就巢期黑番鸭两者之间基因型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表明黑番鸭VIPR-1基因第12内含子A988G突变与黑番鸭的就巢性状显著相关,为利用分子遗传标记辅助选择来降低或消除黑番鸭的就巢性,最大程度上提高黑番鸭的产蛋性能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番鸭呼肠孤病毒MW9710株S1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参考GenBank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S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对番鸭呼肠孤病毒MW9710株S1基因进行RT-PCR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显示扩增产物为300bp,与预期的目的片段大小一致,经PCR、酶切反应鉴定后克隆到pGEM-Teasy载体中,核苷酸序列经BLAST软件分析表明:番鸭呼肠孤病毒MW9170株S1基因的目的片段与番鸭呼肠孤病毒法国89026株同源性为91.7%,与鸡关节炎病毒S2基因同源性为68.7%,结果提示番鸭呼肠孤病毒MW9710株与鸡关节炎病毒亲缘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5.
半番鸭POU1F1基因序列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GenBank中公布的鸭POU1F1基因序列,设计了6对引物,以半番鸭血液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出POU1F1基因完整的cDNA序列,全长2209bp。对该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335个氨基酸,具有POU-specific(POUs)和Homeobox结构域,与鸡、猪、牛、人和小鼠的POU1F1基因氨基酸序列分别具有96.3%、89.5%、89.2%、90.6%和87.5%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6.
以北京鸭、法国番鸭及其正反杂交1代为试验材料,采用mRNA差异显示(DDRT-PCR)方法分析不同试验组肌肉组织基因表达差异,结合抑制性消减杂交(SSH)加以验证,发现生长激素受体(GHR)基因在杂种中上调表达。鸭GHR基因3′端578bp片段测序及比对结果表明,该基因与鸡GHR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3%。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从佛山市某专业户送检的雏鹅肝组织中分离到1株鹅细小病毒(命名为SS/10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该毒株的番鸭胚半数致死量为10-4.6/0.3 mL,动物回归试验显示其对10日龄雏鹅没有致死性,从组织切片观察肠、肝脏、肾脏和脑组织均有明显的病理变化。对该毒株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其VP1、VP2和VP3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番鸭分离株DY株的同源性较其他参考毒株(鹅分离株)的同源性低,NS1和NS2基因的同源性没有这种差异;其VP3基因与82-0321V,VG32/1和标准株B株在同一分支上,与82-0321V亲缘关系最近,与番鸭细小病毒GD株亲缘关系最远;其VP3基因与B株相比少了505-507位的糖基化位点NRT。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系本地番鸭的生长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元跃 《中国家禽》2006,28(24):137-139
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观测了白羽、黑羽、花羽番鸭的生长性能,以筛选生长性能最佳的番鸭品系。白羽、黑羽、花羽公番鸭14、28、42、56、70、84、98日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9.0、9.4、9.7g,35.8、35.6、35.9g,58.4、58.0、59.3g,62.9、68.6、65.9g,46.9、47.6、42.5g,28.1、17.9、19.9g,7.1、7.5、7.4g;14、28、42、98日龄品系间差异不显著(P>0.05);56、70、84日龄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母番鸭56日龄平均日增重,白羽、黑羽、花羽分别为33.5、39.4、33.2g,品系间差异显著(P<0.05)。公母间的平均日增重,14、28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42、56、70、84、98日龄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番鸭平均日增重最大值分别出现在56、42日龄。白羽番鸭适合于作杂交利用及配套系的父本。  相似文献   

19.
根据GenBank中登录(登录号:AB115244)的鸭MHC-Iα链序列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采用RT-PCR技术从鸳鸯鸭脾脏组织中克隆出鸳鸯鸭MHC-Iα链基因,并进行T-A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获得的鸳鸯鸭MHC-Iα链基因长909 bp,编码303个氨基酸的多肽,含一个完整的鸳鸯鸭MHC-Iα链胞外区成熟肽基因。序列比较发现,鸳鸯鸭MHC-Iα链基因与GenBank登录的其它品种的鸭MHC-Iα链核苷酸同源性为89.4%~91.0%,与人和其他动物的MHC-Iα链胞外区成熟肽基因的氨基酸同源性为11.1%~79.3%,表明MHC-Iα链胞外区成熟肽基因存在着种的多样性,且亲缘关系越近,同源性越高。鸳鸯鸭MHC-Iα链胞外区成熟肽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鸭MHC-I基因表达、生物学活性和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白羽半番鸭亲本专门化品系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北京鸭和法国杂交白番鸭为父母本材料,选育白羽半番鸭亲本专门化品系。结果表明:母系经过4个世代的选育,后代半番鸭A-B级的白羽率从19.55%提高到78.86%,A-C级白羽率从61.55%提高到99.17%;父系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70日龄体重变异系数从12%下降到6%,种鸭150日龄体重♂4.94±0.27kg和♀2.75±0.16kg,父母系选育进展显著。同时表明研究所用的选育技术路线正确、有效和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