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4个肉牛品种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探讨了引进牛种(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和山东地方黄牛(鲁西黄牛、利鲁牛)在20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多态性。试验从不同地区的种公牛站采集鲁西黄牛、利鲁牛、利木赞牛和西门塔尔牛的血液或精液样本,分别为56、27、31和30个,共计144个样本,血液样本采用Lab-Aid基因组DNA分离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精液样本采用高盐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方法,对4个肉牛品种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每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指标(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F-统计量和基因流)。结果表明,肉牛基因组DNA条带整齐,无拖尾现象,质量较好,可用于本试验。20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211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6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6147~0.7176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6735~0.7862之间。在所有群体中各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4853~0.8714之间,平均为0.7284,但在各个群体内的差异较大。近交系数及基因流分析结果表明,4个肉牛品种近交系数较低,群体间平均近交系数为0.085,每个微卫星位点的基因流均>1。总体来看,所选用的20个微卫星座位多态信息含量高,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肉牛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4个肉牛品种微卫星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探讨了引进牛种(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和山东地方黄牛(鲁西黄牛、利鲁牛)在20个微卫星位点上的多态性。试验从不同地区的种公牛站采集鲁西黄牛、利鲁牛、利木赞牛和西门塔尔牛的血液或精液样本,分别为56、27、31和30个,共计144个样本,血液样本采用Lab-Aid基因组DNA分离试剂盒提取基因组DNA,精液样本采用高盐法提取基因组DNA。利用20个微卫星标记,采用荧光标记毛细管电泳方法,对4个肉牛品种的DNA多态性进行分析,主要研究了每个群体的遗传变异指标(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和杂合度)及群体间的遗传关系(F-统计量和基因流)。结果表明,肉牛基因组DNA条带整齐,无拖尾现象,质量较好,可用于本试验。20个微卫星座位中共检测到211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0.6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6147~0.7176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6735~0.7862之间。在所有群体中各位点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4853~0.8714之间,平均为0.7284,但在各个群体内的差异较大。近交系数及基因流分析结果表明,4个肉牛品种近交系数较低,群体间平均近交系数为0.085,每个微卫星位点的基因流均1。总体来看,所选用的20个微卫星座位多态信息含量高,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肉牛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6对微卫星DNA标记对湘西黄牛及其与安格斯、夏洛来、利木赞和西门塔尔牛的杂交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了解湘西黄牛及其杂交牛的群体遗传结构和育成情况.通过计算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杂合度(H),评估湘西黄牛遗传变异和各杂交品种间遗传相关.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座位共检测到52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8.67个;6个微卫星座位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6858~0.8576间.表现出较为丰富的信息含量;4个杂交品种与湘西黄牛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1620~0.2554;杂交牛与湘西黄牛间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为0.9142,平均基因杂合度与杂种优势率的相关系数为0.8517,呈高度正相关.结果表明,有效微卫星标记的利用能有效的测定湘西黄牛杂交牛的遗传多样性,提高其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3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遗传结构及其遗传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中国3个地方黄牛品种(鲁西黄牛、渤海黑牛及闽南黄牛)及2个对照群体(中国荷斯坦牛和青海牦牛)的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及基因流水平进行研究,结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5个牛群体总近交系数(Fit)为58.5%,群体内近交系数(Fis)为43.2%,群体间基因分化系数(Fst)为26.9%,3个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01)。5个牛群体内近交系数(R)鲁西黄牛最高(0.640),青海牦牛最低(0.231)。鲁西黄牛与荷斯坦牛间每世代群体间有效迁移个体数(Nem)最大(1.149),牦牛与鲁西黄牛间最小(0.509)。5个牛群体每个体属于所属群体的平均概率从91.4%到98.5%不等。结合聚类分析、基因流分析及STRUCTURE分析结果,5个牛群可分为3大类:鲁西黄牛和中国荷斯坦牛为一类,渤海黑牛和闽南黄牛为一类,牦牛自为一类,这说明在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的形成过程中,鲁西黄牛受普通牛影响较大,而渤海黑牛受瘤牛影响较大,同时探讨了以上品种的演化与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
肉牛杂交亲本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1个微卫星标记研究川南山地黄牛、海福特牛、黑安格斯牛、红安格斯牛、利木赞牛、西门塔尔牛、德国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肉牛亲本间微卫星标记遗传距离与体尺、体重杂种优势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1个微卫星基因座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5422,7个牛种的多态信息含量在0.3434~0.4207,平均杂合度为0.6868~0.8413,7个牛种均具有丰富的多态性。亲本间遗传距离与体尺、体重杂种优势间相关系数偏小(-0.003~0.304),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用微卫星标记遗传距离预测肉牛体尺、体重杂种优势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闽南黄牛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闽南黄牛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在4个群体8个微卫星座位共有58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标记平均检测到7.2个等位基因(3~11);8个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471,各群体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差并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2930;各群体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37。此表明闽南黄牛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奈氏标准遗传距离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湘西黄牛与国内外其他品种的亲缘关系,利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湘西黄牛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发现湘西黄牛等位基因丰富,在57~72个之间;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在0.8547~0.9024之间,为高度多态性;平均杂合度在0.8867~0.9248之间;各杂交牛之间都存在一些特有等位基因和缺失等位基因;通过Nei's聚类分析,其与引进种公牛的遗传距离较大,与国内4个优良肉牛品种相比,可以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8.
旨在利用微卫星技术检测晋南牛、郏县红牛、鲁西牛和秦川牛四大地方黄牛的牛群遗传多样样及遗传结构。采用16个微卫星DNA标记对4个牛群进行检测分析。16个微卫星DNA标记中,除HEL9位点在所有牛群中呈单态外,其他15个位点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2~8个,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3.067 6个。BM1818为低度多态(PIC=0.083 0,PIC0.25),其余位点均为高度多态(PIC0.5),其中HUAT24多态性最大(PIC=0.727 5)。4个牛群共检测到80个等位基因,其中晋南牛为63个,郏县红牛为65个,鲁西牛65个,秦川牛68个。在IDVGA46位点,仅有晋南牛有B等位基因,而在TGLA44位点,仅有晋南牛没有B等位基因。4个牛群的平均表观杂合度为0.385 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640 3,平均杂合度为0.578 0。晋南牛在NJ树上单独聚为一支,与鲁西黄牛、郏县红牛及秦川牛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809 3、0.759 8、0.807 1。结果表明,晋南牛遗传资源独特,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是一个生长进化上较为封闭的群体。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岷县黑裘皮羊的微卫星DNA多态性,了解该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利用15对微卫星引物,以岷县黑裘皮羊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基因频率、多态性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和杂合度来评估其品种内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15个座位中,共检测到160个等位基因,每个座位平均10.67个等位基因;座位平均杂合度为0.882 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9.248;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861 5。说明岷县黑裘皮羊群体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所选微卫星标记可用于绵羊的遗传多样性评估。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RAPD分子遗传标记技术,检测了鲁西黄牛和渤海黑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现状,从30对10碱基的随机引物中,筛选出4对多样性丰富的引物,对鲁西牛和渤海黑牛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检测。共得到RAPD标记位点224个,多态性位点191个,占检测总位点数的85.27%。其中,鲁西黄牛的总位点数为109个,多态性位点为95个,占总位点数的87.16%;渤海黑牛的总位点数为115个,多态性位点数96个,占总位点数的83.48%。各个引物检测到的RAPD位点数在14-35个之间,扩增片段的大小在300bp以上。分析结果表明,鲁西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渤海黑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以8个牛品种为研究对象,利用与大理石花纹评分基因相关的7个微卫星位点结合DNA池分析技术,探讨微卫星DNA多态性与8个牛品种大理石花纹评分间的关系,并根据性状同质性原理预测品种组合,以加快生产出高端"雪花"牛肉。结果表明:日本和牛与荷斯坦牛、安格斯牛、渤海黑牛的相似性系数均超过0.8,而日本和牛与其他牛品种的的相似性系数均小于0.8。利用MEGA4软件采用邻接法进行聚类,利木赞牛与西门塔尔牛先聚合在一起,再与草原红牛聚合;渤海黑牛与鲁西黄牛2个地方良种聚合在一起,以上5个品种聚为第1大类。荷斯坦牛与日本和牛聚合,再与安格斯牛聚在一起,它们聚为第2大类。根据本研究结果和国外肉牛杂交生产实践,从牛肉大理石花纹性状的同质性出发,建议利用日本和牛、荷斯坦牛为亲本,杂交生产高档"雪花"牛肉,以解决我国的肉牛牛源短缺问题。  相似文献   

12.
鲁西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微卫星标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0头鲁西牛为研究对象,选用分布于牛60条染色体的30对微卫星引物中多样性丰富的8对微卫星位点,探讨与鲁西牛生长发育性状相关联的分子遗传标记。本研究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和最小二乘线性模型,检测了鲁西牛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分析了与鲁西牛生长发育性状相关的标记效应。结果,共检测到34个等位基因,每个微卫星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3~6个,平均等位基因数为4.25,该群体的基因平均杂合度(H)为0.561 3,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98 3。结果表明,7个微卫星座位的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影响相应性状的最有利基因型分别是ETH185座位的AE与体高,BM711座位的CC和BM1824座位的BB与体长,TGLA53座位的AD和BM711座位的CC与管围,BM1824座位的BB和DVGA55座位的AB与腹围,TGLA53座位的AC、ETH185座位的BD、BM711座位的AB、DVGA46座位的AC、DVGA44座位的BB和DVGA55座位的BB与体质量。而对生长不利的基因型有:DVGA46的AD型,DVGA44的AD型,DVGA55的AA型和ETH185的BC型。...  相似文献   

13.
为分析福建黄兔、新西兰兔、日本大耳白兔群体内的遗传变异情况和群体间的遗传相关性,本试验选取3个品种兔各25只,分别耳静脉采血并采用试剂盒抽提全血基因组,运用15个微卫星标记,结合荧光PCR技术和毛细管电泳方法获得目的片段,通过计算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多态信息含量和遗传距离,分析3个品种兔的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3个品种兔在15个座位共检测到11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7.3个,其中福建黄兔、新西兰兔和日本大耳白兔分别检测到95、95和88个等位基因,且分别在11、12和11个微卫星座位表现为高度多态,表明3个品种兔在筛选的15个微卫星座位均呈现较丰富的遗传多态信息。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检验结果表明,福建黄兔、新西兰兔和日本大耳白兔分别有8、8和6个座位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Nei氏遗传距离分析显示,福建黄兔与新西兰兔、福建黄兔与日本大耳白兔、新西兰兔与日本大耳白兔的Nei氏遗传距离分别为0.1761、0.2347和0.0432。遗传距离越小时,相似度越高,亲缘关系越近,因此,新西兰兔与日本大耳白兔间的亲缘关系最近,福建黄兔与日本大耳白兔间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变异,为种质资源评价、保护和利用提供理论数据。利用5个微卫星标记分析4个地方绵羊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等位基因组成及频率进行群体遗传统计分析;基于品种间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分别构建UPGMA系统发生树。4个地方绵羊品种共检测到70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等位基因数(Na)在10~18之间;4个地方绵羊品种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81~5.68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152~0.7373,平均遗传杂合度(H)为0.6711~0.7820;4个地方绵羊品种间遗传分化系数为0.0847,标准遗传距离(Ds)和Nei氏遗传距离晋中绵羊与乌珠穆沁羊为最大(0.5775、0.6126),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羊为最小(0.1542、0.1955),首先小尾寒羊与乌珠穆沁羊聚为一类,晋中绵羊与广灵大尾羊聚为另一类,然后两类聚在一起形成一大类。结果表明,4个地方绵羊品种遗传变异大、多样性丰富;品种间遗传分化小,但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与晋中绵羊和广灵大尾羊间已有明显分化。选择的5个微卫星座位均为高度多态位点,可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用于绵羊品种遗传多样性和系统发生关系分析。各地方绵羊品种分子聚类关系与其形成史、分化及地理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江苏三个地方鸡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30个微卫星DNA标记对3个江苏地方鸡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平均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和遗传距离,评估各品种内遗传变异和各品种间遗传相关。结果表明:江苏的3个品种在30个微卫星上共发现196个等位基因,其中96个等位基因为三个品种共有,47个等位基因为各品种所特有;3个地方鸡品种的平均杂合度:狼山鸡为0.655,鹿苑鸡为0.681,溧阳鸡为0.687;狼山鸡与溧阳鸡的遗传距离较小,而两鸡与鹿苑鸡的遗传距离较远。  相似文献   

16.
中国6个山羊群体微卫星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利用30个微卫星座位,对中国6个群体山羊(阿尔巴斯、二狼山、乌珠穆沁、阿拉善、辽宁绒山羊和陕南白山羊),共计24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各群体的等位基因频率,并以其为基础获得了各群体的平均杂合度(He)、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0.367~0.467、0.533~0.639、2.571~4.915。分析了群体内和群体间的遗传变异,并根据遗传距离,进行了NJ聚类,结果将6个山羊群体分为两大类。为进一步对山羊品种的保存和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27个微卫星DNA标记对12个地方乌骨鸡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和遗传距离,评估各品种内遗传变异和各品种间遗传相关,并根据遗传距离对12个鸡品种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乌骨鸡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并具有较高的选择潜力。平均杂合度最高的是竹乡鸡,为0.670;最低的是江山乌骨鸡,为0.581。27个微卫星标记中4个为中度多态座位,1个低度多态座位,22个为高度多态座位;LEI0234与LEI0192分别检测到了10.3与12.2个等位基因。以标准遗传距离为准,遗传距离最近的为沐川乌骨鸡与略阳鸡,为0.1002,而乌蒙乌骨鸡与略阳鸡最远,为0.2546。通过UPG—MA法聚类后,略阳鸡、沐川乌骨鸡、兴文乌骨鸡、盐津乌骨鸡、竹乡鸡首先聚为1类,江山乌骨鸡、郧阳白羽乌鸡、余干乌骨鸡聚为1类;金湖乌凤鸡、丝绒乌骨鸡和丝毛乌骨鸡聚为第3类;乌蒙乌骨鸡独为一类。  相似文献   

18.
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杂种优势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旨在利用微卫星DNA在不同绵羊群体中的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与地方绵羊品种的杂种优势。利用23个微卫星基因座对4个国外引进肉羊品种及3个地方绵羊品种的群体多态信息含量、有效等位基因数、杂合度和遗传距离进行遗传检测,并测定引进肉羊与地方肉羊品种的杂交效果。结果,23个微卫星座位在7个绵羊群体中均呈现高度多态,共检测到348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座位等位基因数为15个;多态信息含量在0.532 1~0.936 1,有效等位基因数在2.572 8~9.345 8,平均杂合度在0.549 2~0.936 0,品种平均杂合度在0.714 2~0.829 5,可以用于绵羊遗传多样性的评估。从不同品种看,无角陶赛特的遗传变异最大,而小尾寒羊的遗传变异相对较小;经遗传关系分析,在引进的4个肉羊品种中,与小尾寒羊、蒙古羊及滩羊杂交优势由大到小依次为白萨福克、波德代、无角陶赛特、特克赛尔,与实际杂种优势测定结果一致。利用微卫星DNA多态性预测引进肉用绵羊品种与小尾寒羊、蒙古羊及滩羊的杂种优势是可行的,这将对今后绵羊育种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the Red Bororo and White Fulani cattle breeds of Cameroon and Nigeria was assessed with a panel of 32 markers. Estimates for the various indices of genetic diversity, total number of alleles (TNA), mean observed number of alleles (MNA), mean 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MN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H ob) and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 ex), were higher at microsatellite loci than at protein loci. Mean H ex values were above 71% at microsatellite loci in all the breeds and ranged from 37% to 41.6% at milk protein loci and from 40.9% to 45.6% at blood protein loci. The highest TNA and MNA of microsatellites were recorded for the Nigerian White Fulani. MNE of milk protein loci was highest in the Cameroonian Red Bororo, while TNA of blood protein loci was highest in the Cameroonian White Fulani. The high genetic diversity levels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the necessary ingredients for improvement breeding and conservation. Multi-locus estimates of within-population inbreeding (f), total inbreeding (F) and population differentiation (θ) of the breed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zero, except for θ of blood proteins. A high level of gene flow was found between the breeds (5.829).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existing among the four breeds is greatly influenced by location. The high gene flow between the breeds may lead to a loss of genetic diversity through genetic uniformity and a reduction in opportunities for future breed development. We propose an improvement scheme with aims to prevent loss of genetic diversity, improve productivity and reduce uncontrolled genetic exchanges between bree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