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化一直是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预测也一直是城市化过程中的热点问题。根据南昌市2002-2010年人口和建设用地统计数据,利用Zipf法则等方法预测南昌市的人口规模,然后借鉴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之间的双对数方程,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VAR模型分析、协整性检验等方法进行检验和纠正。同时,对2011-2014年南昌市的建设用地规模进行预测和检验,发现其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都不超过5%,预测出2020年南昌市市区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88.343 km~2。  相似文献   

2.
选择2000-2010年中国县级及县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以建成区面积来表征城市规模,运用位序-规模法则和帕雷托公式,分析了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①各年的判定系数都在0.943以上,位序—规模法则能较好地描述中国城市的规模分布.②中国城市规模分布的均衡度呈现减弱的趋势.③城市建成区用地的位序—规模曲线有平行向上推进的特点,城市建成区用地规模持续增长.④总体看来城市用地规模增长速度减缓,但是不同位序城市的用地规模增长速度存在差异.最后从自然地理环境、行政区划调整、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城市用地增长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周健 《广东农业科学》2010,37(5):162-163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赖以存在的基础和客观条件,是城市的载体。伴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用地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需求量将不断增加。然而,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却是有限的。尤其在我国西北干旱区石羊河流域,由于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紧缺、单位面积环境容量狭小,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必将加剧水资源供求矛盾,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城市发展模式成为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基于低碳视角探讨了社区空间规模的特点,包括社区用地规模的发展趋势和对碳排放的影响以及体量规模对居民出行效率和建筑能耗的影响,从人口聚集规模、交通设施条件和社区运行效率的角度对低碳社区空间规模的确定进行了分析,以便为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镇规划中人口规模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结合我国当前形势,对城镇规划中的人口规模进行了分析与预测,指出了人口规模的预测决定了城镇用地规模和基础设施的建设规模,合理的人口规模能促进城镇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城镇人口规模预测是极其重要的,同时分析了我国现状城镇人口规模预测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镇人口规模预测的几个实用方法:平均增长法,带眷系数法,剩余劳动力转化法和劳动平衡性,这些方法简明,易于使用,在实践工作中,常以几种方法同时应用,并互相校核,对于工业污染比较严重的城镇,还应以城镇环境容量进行校核,最后方可确定合理的城镇人口规模。  相似文献   

6.
蒋东正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971-1973
依据湖北省1996~2003年城镇用地资料和社会经济资料,分析近10年来城镇用地的扩张情况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城镇用地扩张与人口增长、经济增长、交通等因素有高度的相关关系,且经济增长是城镇用地扩张的直接驱动。  相似文献   

7.
文建宏  茆旭川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0):6225-6225,6246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着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节约用地、提高小城镇经济效益、保证小城镇环境和生活质量等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用地规模,将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与分析——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国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发生变化。城市建设用地预测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城市健康、快速、集约化发展的保证,因此必须合理地确定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对我国的建设用地预测研究进展和用地预测模型做了介绍,并对兰州市建成区的用地现状进行了分析;依据兰州市建设用地的现状和资料的实际情况,选取灰色GM(1,1)模型和双因素模型对兰州市未来建设用地规模进行了预测与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9.
类淑霞  郝晋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669-3671,3674
构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控制下的城市用地规模弹性控制模型,并对模型中的各个指标进行界定,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原有建设用地之和作为刚性规模,将城市用地分为居住用地、工商业用地、交通用地、休闲游憩用地、公共服务需求用地和其他用地,按照规划期内人口的各类用地需求作为弹性规模,弹性规模与刚性规模之间的差额为弹性空间。最后以大同市为例,计算规模弹性控制下的城市用地刚性和弹性规模、弹性空间和弹性比。  相似文献   

10.
刘军  赵敏娟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4):152-153,156
建设用地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建设用地的数量对城市整体经济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杨凌建设用地面临的问题出发,运用灰色预测系统,预测2015与2020年建设用地的合理规模,结果表明到2015年与2020年合理规模分别为4 040.1 hm2、4 930.98 hm2。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三个方面构建了适合中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共选取了32个参评因子,对泰安市1997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泰安市土地利用仍处于初步可持续利用阶段。针对评价结果,对泰安市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理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城市土地的特性及其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出发,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城市土地利用系统进行了综合分析。在探讨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以山东省泰安市为例,共选取了32个参评因子,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3个方面构建了适合中等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泰安市2000年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目前泰安市土地利用仍处于基本可持续利用阶段。针对评价结果,对泰安市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促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对建设用地需求量的增加。不合理建设用地结构会制约区域经济的发展,并拉大区域差异,造成社会不稳定。在赞皇县城乡建设用地结构现状及变化趋势分析的基础上,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合理用地需求人手,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原则,坚持内涵挖潜与外延扩大相结合,科学合理地预测建设用地规模,提出赞皇县城乡用地结构的优化措施,以有效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集约利用,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土地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土地资源利用中,吸收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再修复、再思考"的基本理念,从统筹区域发展、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替代产业等方面创新土地利用观念,把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联系在一起,旨在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城镇土地是城镇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其利用水平的高低会给城镇带来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城镇土地的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是土地利用中的核心问题。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旺苍县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探索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的评价方法,建立了适宜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余敦  赵小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2):10404-10406,10409
从生产力、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5个方面构建了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选择了24个评价因子定量分析了江西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空间差异,认为江西省各地市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长期二元发展,城镇扩张占用农用地、乡村地区土地利用粗放、生态环境问题等日益显现,为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国家层面推行的土地综合整治,已成为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推进土地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2019年,从国家层面安排部署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工作,探索新形势下该项工作的实施路径,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本文在对土地整治发展历程、变革与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该项工作在规划引领、实施效益、资金投入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实施、监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水平(GDP)、固定资产投资、人口规模等是建设用地规模拓展的重要驱动力。对重庆市1997年以来的建设用地规模扩展时空变化情况及扩展成因进行分析,以期为重庆市合理利用土地、协调建设用地增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中国带来环境、土地、资金等系列问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建设经济型城市绿地已成为国内城市绿化的唯一出路,它不仅能改善城市景观、生态环境,满足人们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为社会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促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该研究以石家庄为例,具体分析了适应石家庄的经济型城市绿地的建设方法。以期对其他城市的经济型城市绿地建设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