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运用两种多元统计方法,对江苏地区克氏原螯虾群体和黑龙江地区东北螯虾群体的13个形态比例参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在主成分分析中,雌性群体贡献率分别是主成分1为62.104%、主成分2为14.201%、主成分3为7.959%,累积贡献率为84.264%,而雄性群体贡献率分别是主成分1为77.960%、主成分2为7.837%,累积贡献率为85.797%,其种间形态差异主要取决于躯体不同部位长度和宽度的性状。判别分析中,雌体判别准确率P1为100.0%,P2为100.0%,综合判别率为100.0%,雄体判别准确率P1为100.0%,判别准确率P2为100.0%,综合判别率为100.0%。本研究果表明:克氏原螯虾与东北螯虾之间已经远在亚种分类水平以上,与其传统分类学地位相一致,可以通过形态判别分析将两个虾类品种进行区分判别,进一步说明形态差异多元分析在种间鉴定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江黄颡鱼、 黄颡鱼、 粗唇鮠及其杂交F1代形态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更好的为鲿科鱼类良种繁育提供判别依据,通过测定杂交组合Ⅰ(江黄颡、黄颡及其正反交F1代)、杂交组合Ⅱ(黄颡、江黄颡、粗唇鮠及黄颡♀×粗唇鮠♂ F1代、江黄颡♀×粗唇鮠♂ F1代)的形态和框架数据,用聚类和判别2种方法进行分析.聚类结果显示:组合Ⅰ中,黄颡与江黄颡在杂交F1中均表现出一定的母性效应;组合Ⅱ中,江黄颡♀×粗唇鮠♂比较倾向于其母本江黄颡,而黄颡♀×粗唇鮠♂比较倾向于父本粗唇鮠;判别结果显示:组合Ⅰ正反交中,其形态均匀的表现出黄颡和江黄颡的特征,没有较明显的表现出父本或母本的特征;组合Ⅱ中5群体的总的判别准确率为95.33%,清楚地显示出各群体之间的形态学差异.结论:(1)黄颡、江黄颡的正反交杂种和江黄颡♀×粗唇鮠♂杂种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母性效应,而黄颡♀×粗唇鮠♂杂种则比较倾向于其父本粗唇鮠;(2)对比例性状参数和校正框架参数,综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更能提高形态分类的判别能力,说明参数越详尽判别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省份酸枣种子颜色、形态的特点,筛选判别酸枣种子产地的有效指标,同时探索酸枣种子产地溯源方法,建立有效判别模型.方法:应用图像处理技术和多元统计方法对烟台、赞皇、银川、吐鲁番4地各100粒酸枣种子的颜色、形态进行判别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经逐步筛选得到影响酸枣种子产地判别的11个有效指标,并建立了酸枣种子产地溯源的判别模型,判别结果中回判验证总正确率90.5%,交叉验证总正确率88.5%.结论:利用酸枣种子颜色、形态特点,采用图像处理技术与现代统计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的判别模型对于酸枣种子产地溯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发现以芥菜型褐籽油菜与芥菜型黄籽油菜进行杂交获得的F2后代中黄籽和褐籽后代的籽粒颜色并不是完全一致,黄籽有明亮的淡黄到暗黄的渐变,而褐籽有浅褐到深褐的渐变。因此,为了探究芥菜型油菜种皮颜色的机理,本研究以芥菜型褐籽油菜X398为母本,芥菜型黄籽油菜X402为父本进行杂交构建了重组自交系群体,再对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构建了芥菜型油菜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结合重组自交系群体的粒色性状表型和基因型进行QTL定位。结果获得4个控制芥菜型油菜黄籽性状的主效QTL,其中A09连锁群上获得1个主效QTL,其贡献率为14.2%,置信区间为47.6~49.6;B08连锁群上获得3个主效QTL,其贡献率分别为19.2%、12.9%和20.5%,置信区间分别为54.8~57.2、61.0~63.4和72.2~73.9。这为芥菜型油菜粒色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茶树品种光合与水分利用特性比较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春芳  孙云  陈常颂  陈荣冰  张木清 《作物学报》2008,34(10):1797-1804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52个茶树品种叶片的光合与生理参数并对其进行数值分类以及主成分、聚类和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品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选出3个主成分分析, 方差累计贡献率达到96.98%, Pn、Tr、Gs为第一主成分的主导因子, WUE、Ci均为第二主成分和第三主成分的主导因子; 根据Pn、Tr、Gs和WUE 4个指标聚类, 52个茶树品种聚为5类, 其中I类的15个品种为高光合速率、中等蒸腾速率、低气孔阻力、高水分利用效率类型, 可用于茶树的品种改良; 在聚类分析基础上用判别分析选出对茶树光合与生理性状数值分类有显著影响的4个参数, 建立了5个判别能力较高的判别模型。  相似文献   

6.
中国主要玉米改良群体杂种优势组合模式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以13个玉米改良群体和4个标准测验种为材料,采用NCⅡ遗传设计,测定并分析了群体产量配合力、杂种优势、杂优模式和农艺性状。结果表明,WBM C4、豫综5号、辽旅综群、中群14 黄综群5个群体产量一般配合力较高。在群体与测验种的52个杂交组合中,12个组合产量与单交种对照相当,特殊配合力较高,其中掖478×黄综群、黄早4×中群14、丹340×黄综群、黄早4×豫综5号4个组合比对照增产,对照优势为2 29%~4 82%。研究结果既说明了中国玉米群体改良取得的研究进展,又为这些改良群体进一步改良、利用和杂优组合模式构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旨在了解不同群体鳜遗传多样性及种质资源现状,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采自6个不同群体鳜96尾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经筛选的10对引物在6个鳜群体中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2.2000~2.5000,期望杂合度(He)为0.6489~0.728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5614~0.6409 (PIC大鱼0.5);群体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0606(0.05小鱼Fst小鱼0.15),平均基因流(Nm)为4.0151;检验表明,除高邮和靖江群体外,其他4个群 体均不同程 度地偏 离Hardy-Weinberg平衡,主要表现为杂合子缺失。构建的UPGMA聚类图显示,铜陵、安庆、太湖、高邮和靖江群体聚为一类,当涂群体聚为另一类。本研究表明6个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中等,群体间存在着一定的基因交流。  相似文献   

8.
福建黄兔的遗传多态性及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8个微卫星标记对福建黄兔的等位基因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1)8个微卫星标记在所检测的福建黄兔群体中都表现出较丰富的多态性,在6个群体微卫星标记的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622(0.5723~0.7222),各群体的PIC差异不显著;全部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6857(0.5904~0.7267)。这显示黄兔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等指标有较好的一致性,说明福建黄兔品种内在微卫星位点上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2)根据奈氏标准遗传距离,并进行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个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不大。福建黄兔地方品种在微卫星位点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从遗传距离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群体黄兔属于同一个地方品种。  相似文献   

9.
黄瓜耐弱光性状的QTL定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欧洲八号×秋棚”为亲本获得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以叶面积增长量为鉴定指标,在弱光条件下(光照强度80滋mol·m-2·s-1,光照时数8h白天/16h夜,温度25℃白天/18℃夜)对黄瓜的耐弱光性状进行了研究。发现该RIL群体的双亲在弱光条件下的叶面积增长量存在明显差异。应用该群体构建的具有234个标记位点的连锁图对控制黄瓜耐弱光的数量性状基因(QTL)进行了研究。共定位了5个叶面积增长量的QTL,每个QTL的贡献率在7.3%~20.2%之间。其中1个QTL显示正效加性效应,4个QTL显示负效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0.
以普通小麦品种川农16与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川麦42为亲本构建了含有127个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将2008和2009年收获的种子用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虫卵进行接种,并于2009年11月开始储藏,次年8月和10月进行虫害调查。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RIL群体的抗虫性进行QTL定位分析。利用2008年收获群体检测到位于3B、2D和3D染色体的3个QTL,贡献率依次为10.2%、8.5%和8.3%;利用2009年收获群体检测到位于3D和4B的2个QTL,贡献率分别为8.5%和11.3%。位于3D染色体Xbarc6–Xgwm112标记区间内的QTL在年度间重复检测到,贡献率为8.3%~8.5%,抗性位点来自川农16。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和中华圆田螺(Cipangopalndina cathayensis)两者之间的形态差异.通过单因子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对185个中国圆田螺和中华圆田螺个体的11个可量性状及23项性状参数进行了比较研究.单因子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2.
日照绿茶化学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化学指纹图谱和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区分日照绿茶产品和全国其他地区绿茶产品的可行性,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线性判别分析的方法建立判别模型。主成分分析方法虽不能完全区分,但能够显示它们之间的差异;线性判别方法经数理统计分析有极显著差异,判别模型成立;经验证,建模集的判别正确率为95.7%,验证集的判别正确率为97%。结果表明,采用线性判别分析的方法,能够较好的区分日照绿茶和全国其他地区绿茶,为保护日照绿茶品牌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31个烤梨及其鲜梨品种的13项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其品质指标变化,并对各项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核心指标,采用频数分布对核心指标进行分级,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品质评价指标权重以及评分标准,最后采用K类中心聚类分析和判别建立烤梨品质判别函数。结果表明,不同烤梨及其鲜梨各品种间品质指标离散程度有差异;相关性分析得出除果肉L*值外,其他指标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通过主成分分析筛选出8项指标为烤梨品质评价核心指标;综合考虑8项指标对烤梨品质的影响程度并进行分级,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8项指标的权重系数,由此建立烤梨评分标准;确定烤梨品质判别函数。不同烤梨品种品质可用8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中以雪青烤梨品质为优,鸭梨、雪花梨、佛见喜等13个品种烤梨品质为良,均可作为烤梨的优选品种。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A sample of 50 wild populations of perennial ryegrass (12 from northern Italy and 38 from Corsica) was tested with controls as spaced plant nurseries in two locations in France. Multivariate analyses, such as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d factorial discriminant analysis were used to describe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of such Mediterranean material.On the whole, Mediterranean populations do not appear to be more promosing than the north European varieties. However, some populations from Corsica could be used to develop genetic resources for the Mediterranean area.The interest of each cluster is discussed and geographical repartition of clusters is shown on country maps.The factorial discriminant analysis gives a linear discriminant Fisher function which clearely discriminates two groups of populations according to their country of origin.  相似文献   

15.
紫荆群体表型性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紫荆全分布区的7个天然群体为研究试材,另取2个栽培群体为对照,对当年生枝的叶片、荚果、种子等14个表型性状进行比较分析,讨论群体间和群体内的表型多样性。结果表明,紫荆种内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存在着极其丰富的变异。群体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为32.30%,群体内的变异贡献大于群体间的。紫荆表型性状与生态因子相关分析表明,其种内群体表型变异呈梯度规律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叶片和种子逐渐变大;随着经纬度的增加,荚果形状从窄条形向宽条形变异,种子形状从近圆形向椭圆形变异。利用主成分分析对8个群体进行了排序、归类(其中P6群体性状值缺失比较多,故未进行排序),分析表明8个群体大致可以划为天然和栽培两类,天然群体又可分为两亚类。天然紫荆与栽培紫荆在表型上已经产生了分化。  相似文献   

16.
黄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究黄瓜果实性状间的相关性及主次关系,对黄瓜品种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筛选优良亲本提供参考依据。以49份黄瓜种质资源为材料,对其12个果实性状进行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瓜的各果实性状间存在着丰富的变异,变异系数8.98%~38.41%,其中瓜把长的变异系数最大,果实心室数的变异系数最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果实性状间均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在主成分分析中,提取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2.609%。其中第1主成分包含果形指数、果实纵径、果实形状的果实纵径因子,第2主成分包含单果重、果实横径、单株产量的产量因子,第3主成分为果刺颜色因子,第4主成分为果实心室数因子。因此,在黄瓜品种改良过程中,应着重关注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的选择,其次是第3主成分,第4主成分可不必作为重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利用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质资源,了解不同生态区的冬小麦地方品种在主要农艺性状上的遗传多样性,对551份山西省冬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聚类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6个质量性状和7个数量性状都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对比2个冬麦区的小麦23个性状发现:芒形、幼苗习性、粒质和穗长4个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比其他性状高,遗传变异较丰富。其中,南部中熟麦区的芒形、抗倒伏性、穗长和小穗着生密度4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茎粗和整齐度多样性指数偏低;中部晚熟麦区的芒形、幼苗习性、穗长和千粒重4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较高,株高、小穗着生密度、整齐度和叶姿多样指数偏低。根据材料间各性状的遗传差异,经聚类分析将材料分为5大类群,其中第Ⅳ类群属于矮杆、穗粒数多和千粒重高的丰产亲本材料。7个数量性状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2.78%,第一主成分反映每穗小穗数和每穗粒数,第二主成分反映小穗着生密度,第三主成分反映千粒重。本研究对深入探索山西小麦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优异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不同品种夏橙品质的评价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提高夏橙品系品质性状的选择效率,为夏橙的品质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湖北宜昌秭归地区9个夏橙品系为材料,分析其物理特性(单果重、果形指数、果实硬度、果皮厚、果皮颜色、果汁颜色、水分)和化学特性指标(果实纤维、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固酸比和维生素C)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物理特性中单果重、果实硬度、果皮厚的变异系数较大,果汁颜色、果性指数变异系数较小;化学特性中果实纤维、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的品系间变异系数较大。9种品种间单果重、硬度和果实纤维差异显著,其余指标变化均不显著。主成分分析表明这16项指标反映的夏橙品质可用4个主成分来表示(累计贡献率达93.37%),并且各性状的贡献率集中。不同品种夏橙品质差异为夏橙品质选择改良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并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合理消费夏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及其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促进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以2010年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山东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均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从空间角度来看,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3市和济南的分值最高,而德州、聊城、菏泽、枣庄等远离山东省中心城市核心竞争群的城市得分较低。其格局大致形成由东北向西南穿插全省逐级递减,形成一个“N”字型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将上述17个城市可划分为4种不同的土地集约利用类型。最后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