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犊间隔(calving internal,CI)又称胎间距,即两次产犊间的时间间隔,能够综合反映奶牛发情、配种、妊娠和产犊等繁殖性能,是衡量奶牛繁殖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影响奶牛产奶量和产犊数量的重要因素,对奶牛养殖经济效益具有直接影响。最新研究显示,适宜产犊间隔与牛群泌乳能力相关,泌乳能力越高,适宜产犊间隔应越长。但是,即使中国规模化牛场产奶量已经有了大幅提升,中国大多数牧场还在追求更短的产犊间隔。为此,作者对影响荷斯坦奶牛产犊间隔的因素及其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并简要阐述了产犊间隔对牛场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中国荷斯坦奶牛养殖确定适宜产犊间隔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奶牛产犊间隔与产犊季节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产犊间隔是衡量奶牛繁殖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直接影响到牛场的经济效益。奶牛产犊间隔除受产奶量、繁殖技术和饲养管理因素影响外,还与产犊季节等因素有关。本文分析了我场1997~1998年奶牛产犊间隔与产犊季节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根据我场1997~1998...  相似文献   

3.
中国荷斯坦牛初配年龄对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扬州大学农牧场979头第1胎中国荷斯坦牛初配年龄及其繁殖性能数据,分析不同初配年龄对受胎情期数、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产犊间隔、妊娠期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初配年龄显著影响受胎情期数和妊娠期长短(P0.05),18月龄配种母牛受胎情期数和妊娠期均最低,初配年龄对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和产犊间隔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初配月龄的不断增加,奶牛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和产犊间隔有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产犊季节和胎次对荷斯坦牛部分繁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不同产犊季节和胎次对荷斯坦牛部分繁殖指标的影响,为长江中下游地区荷斯坦牛合理安排配种时间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利用海丰奶牛场引进的澳系荷斯坦牛的繁殖指标数据,分析了产犊季节和不同胎次对部分繁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产犊季节对产后第一次发情泌乳天数、配种指数、产后受孕天数以及产犊间隔等繁殖指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胎次对发情泌乳天数、产后受孕天数以及产犊间隔等繁殖指标的影响也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在本研究中,秋季产犊的奶牛繁殖指标最佳.此外,头胎产犊奶牛的繁殖性能在各胎次中最好,该结果对同类地区荷斯坦牛繁殖管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繁殖是影响奶牛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其在很大程度上又受管理的影响。管理者或场主对繁殖的作用很大,合理的管理技术可以达到最佳繁殖成绩。管理水平的参数应该包括繁殖中的所有事情,我们所讲的参数是产犊间隔。所谓产犊间隔就是两次产犊时间的时间差,诸如输精后的受胎率,每次怀孕的受精次数、空怀期的长短都可影响产犊间隔的长短。  相似文献   

6.
1 制定牛群的繁殖指标 编制繁殖计划,首先要确定繁殖指标。最理想的繁殖率应达到100%,产犊间隔为12个月,  相似文献   

7.
经产奶牛的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产母牛完成第一胎妊娠、产犊后(通常为23~25月龄)即称为“经产母牛”。大多数母牛分娩后具有10个月的泌乳潜力,其后产奶量会大幅度减少甚至停止。产犊是产奶的先决条件,只有使经过第一胎产犊后的母牛适时再受胎、产犊,才能获得下一个泌乳期的产奶。如此循环,才能获得该奶牛应有的终生产奶量,并繁殖较多的新生犊牛,获得产奶产犊的双重经济效益。 1.母牛的产仔间隔。母牛的产仔间隔是指母牛两次分娩之间间隔的天数,又称胎间距。产仔  相似文献   

8.
奶牛产犊间隔的长短.不仅是衡量奶牛繁殖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还将直接影响到奶牛场的经济效益。由于各牛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不同、奶牛产犊间隔也有所不同,奶牛产犊间隔除受产奶量、繁殖技术和饲养管理的因素外,还将受到产犊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为此.对我场1997和1998年的繁殖资料进行管理分析。1材料与方法根据我场的2212头的中国荷斯坦牛的分娩资料和2151头的配种资料、分别对不同季节(3~5月、6~8月、9~11月、12~2月)的产犊间隔和产后配妊天数进行方差分析。2结果与分析会1不同季节的头数比例和产犊间隔从分娩牛比例分析.6~8…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产犊间隔、体细胞数、繁殖条件、难产、繁殖性能五个方面阐述了淘汰奶牛时管理者应该了解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繁殖状况正常的奶牛一般是16~18月龄发情并配种,产犊后60d内发情,产犊间隔不超过13个月。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饲养管理、配种、分娩等环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中国荷斯坦牛不同胎次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及繁殖性能变化规律,试验利用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提供的1~5胎共2 154个胎次分娩的中国荷斯坦母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分析不同胎次对受胎情期数、产犊到受胎时间间隔、妊娠期、产犊间隔、干奶天数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胎次对受胎情期数、妊娠期和干奶天数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是为了分析规模化奶牛场应用产后繁殖保健和同期方案后对繁殖指标的影响,以便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提高奶牛场的经济效益。收集了南疆阿克苏地区第一师所属5团三个规模化奶牛场1.7万余头次奶牛繁殖数据,包括牛号、圈舍号、发情配种记录、孕检记录、流产记录、治疗记录等,对这些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并用SPSS软件对产犊间隔、不同配种次数怀孕牛头数、产犊到首次配种间隔时间、空怀140d以上难孕牛的分布情况、产后45d以内发情率等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年度间和不同牛场之间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产后繁殖保健和同期处理方案后的2017年比2016年多产1 287头犊牛,产犊间隔有了明显的缩短,45~100d的发情配种率提高,为奶牛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该方案在南疆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奶牛产犊间隔是指母乳牛两次分娩之间的间隔天数,也称为胎间距。其适宜的产犊间隔是365d,即母牛在产后85d内配种妊娠,经280d的妊娠期后产犊,实现一年一胎,其泌乳期为305d,干奶期60d,很多国家将一年一胎的产犊间隔(365d)作为奶牛养殖场最佳经济效益的繁殖学指标。黑龙江省是我国养奶牛数量最多的省份,而且多分布在农村,由于很多因素影响用母牛不能达到一年一胎的目标,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因此,有必要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提高母牛的繁殖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1986年中国自主培育兼用牛新品种--三河牛,在内蒙古海拉尔谢尔塔拉种牛场核心群5 257头1998-2012年20 949条繁殖记录为研究材料,以青年牛首次妊娠日龄、青年牛首次产犊日龄、成母牛妊娠期、成母牛空怀期、产犊间隔为研究对象,用SAS 9.13、DMU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AI-REML结合EM算法并配合多性状动物模型对各性状影响因素方差组分进行估计,估算出各性状遗传力,并利用各性状育种值分析其遗传趋势.结果显示,青年牛首次妊娠日龄、青年牛首次产犊日龄、成母牛妊娠期、成母牛空怀期、产犊间隔遗传力分别为0.0552、0.0638、0.0527、0.1096、0.0844,繁殖性状除成母牛空怀期遗传力为0.1096外,其余均小于0.1,属于低遗传力性状.青年牛首次妊娠日龄、青年牛首次产犊日龄、成母牛妊娠期、成母牛空怀期、产犊间隔育种值遗传趋势总体上无明显下降趋势,三河牛繁殖性能保持良好.该试验结果为三河牛优化育种方案、提高选种准确性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产犊间隔对奶牛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江苏某奶牛场2010-2018年产犊的荷斯坦牛共19 748条产犊间隔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5胎产犊间隔最大(397.17d),第4胎产犊间隔最小(385.95d),第2、4、6胎产犊间隔无显著差异(P0.05);初产月龄多集中在第25~26月龄,初产月龄在22月龄以下的产犊间隔最大(398.07d),初产月龄在31月龄以上的产犊间隔最小(384.14d),产犊间隔随初产月龄的增加而减少;2015年产犊的产犊间隔最大(398.12d),2011年产犊的产犊间隔最小(375.43d);夏季产犊的产犊间隔最大(407.87d),秋季产犊的产犊间隔最小(385.90d)。综上分析,胎次、初产月龄、产犊年度、产犊季节等均可以显著影响荷斯坦牛的产犊间隔。  相似文献   

16.
繁殖管理是奶牛生产的关健环节,奶牛只有经配种、怀孕、产犊后才能产奶。奶牛理想的繁殖周期是1年产1胎,即胎间距(2次产犊的间隔天数)365天,减去60天干奶期,1胎的正常泌乳期为305天。低产奶牛的胎间距可以适当缩短,因为低产奶牛的泌乳期较短,泌乳后期的产奶量较低。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1318头蜀宣花牛母牛的繁殖性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蜀宣花牛母牛初配年龄在16~20月龄之间,发情和产犊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以9~12月最高,5~8月最低;从牛群结构看,成年母牛占42.9%,1.5~4.0岁青年母牛占55.67%,1.5岁以下小母牛占1.43%;从产犊胎次看,产犊4胎以上的占10.67%,产犊3胎的占11.99%,产犊2胎的占19.69%,产犊1胎的占26.51%,初胎怀孕母牛占13.64%,后备小母牛占17.49%。在所调查的1076头繁殖母牛的2157个胎次中,共产犊牛2163头,其中产公犊1102头,占50.95%,产母犊1061头,占49.05%,公母比为1.04∶1;在2157个产犊胎次中,产犊间隔平均为381.48d,难产率为0.28%,双胎率为0.28%,犊牛成活率为99.26%,群体第一情期受胎率为33.75%。  相似文献   

18.
前言 想要使牛场效益最大化,维持一个高的繁殖效率是必需的。繁殖对牛场效益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高产母牛在牛群中的比例来实现的。为了认识到这个问题,我们做以下对比。以250头成母牛为例,产犊间隔从420天减到400天可以给牛场带来的变化和收益都显示在下表中。可以看出,产犊间隔改变后,牛群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
牛群繁殖性能指标是受配率在80%以上,产犊率在90%以上,总受胎率在95%以上,个体受胎率平均所需配种次数低于1.6次,产犊间隔在13个月以下,有繁殖障碍的个体不超过10%,牛群中70%以上个体产后60天内开始出现发情,其中部分繁殖性能指标的计算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奶牛繁殖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奶牛的产犊间隔、产奶性能的发挥和奶牛生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献报导了提高奶牛繁殖性能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简述如下。1补给维生素母牛于分娩后第1d开始肌注维生素A100万IU(每千克体重20万IU),间隔10d注射1次,共注射3次。试验组母牛子宫内膜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检查均恢复较快和较好,产后恶露排除的天数、性器官复旧和性周期重现的时间分别为10.3±1.6d,25.4±1.5d和32.5±1.9d,对照组分别为17.8±0.9d、52.3±1.9d和56±4.3d。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