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大学校园的发展,植物在校园景观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中选择大学校园植物生活型结构、景观时序、观赏特性的多样性以及植物与大学校园硬质景观、生态环境的和谐性等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指标的量化,对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进行了实例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大学校园植物景观评价中,丰富的植物种类,和谐的校园植物景观的配置是影响植物景观质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2.
以具有代表性的林业类寒地校园——东北林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5个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并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生态、观赏、心理3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其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寒地校园植物景观的改造和建设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东林校园共有植物180种,隶属于46科96属;经问卷调查得出人们对校园各区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的协调性、与整体环境的和谐性、安全依靠感、舒适愉悦感和对校园植物景观满意度指标的评分,平均分值分别为6.963、7.532、7.071、7.117和7.399;校园植物景观各区综合评价分值分别为7.374、7.929、7.363、7.021和7.396,整体平均分为7.289,均属Ⅱ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校园的植物景观为主要研究内容,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生态结构、美学价值、心理影响3个方面对绿地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总结云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云南农业大学校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植物景观的提质改造提供理论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云南农业大学校园园林植物共有247种,隶属于87个科176个属,其中乔木129种,灌木57种,藤本19种,草本42种;(2)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学校师生对校园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的协调性、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性、对校园景观整体满意度、安全依靠感和舒适愉悦感等指标的评分,得分分别为7.124,6.876,7.118,7.397,7.225;(3)构建了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包括1个目标,3个准则,12个指标,由专家打分后计算获得准则层各指标权重值为:生态结构0.539,美学质量0.297,心理影响0.164;(4)云南农业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分值为75.21,属Ⅱ级。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省政和县佛子岩景区各类植物景观进行调查和统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植物景观美学评价体系,包括植物景观观赏性、科研性、多样性3个准则和12项评价指标。根据评判者对景区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结合景观美学指数计算方法得出景区的植物景观关学指数,结果表明:准则层B中植物景观观赏性权重值较大,说明景区植物景观优美;指标层c中森林覆盖率、珍稀树种和物种多样性等指标的权重值较大,说明景区植物种类多,群落结构复杂;植物景观美学指数为7.94,属于较好水平,说明景区植物景观特色明显,有很高的开发价值。提出景区植物景观开发利用建议,旨在为今后景区的改造提升和进一步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居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和谐等具有重要作用.采用层次分析法,从景观美学、生态效益、服务功能3个方面选择18个指标因子对淮南市居住区绿地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物种丰富度(22.43%)、空间尺度协调性(14.11%)和绿地率(9.64%)等指标对居住区绿地景观的影响较大,而景观功能多样性(0.72%)、景观可识别性(1.06%)和绿化养护满意度(1.49%)等指标的影响较小.未来,居住区绿地景观建设应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加强不同观赏特性植物的应用,提升绿化用地面积的同时还要考虑为广大居民营造用于开展各类活动适宜比例尺度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6.
三明市梅列区北山风景林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三明市梅列区北山风景林进行综合评价,为其改造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景观效果、生态效能、保健功能等指标,在问卷调查和样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北山风景林A、B、C 3个区的美景度和生态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A、B、C各区的美景度得分分别为13.35,10.30,10.80,生态质量得分分别为0.67,0.33,0.38,各区美景度和生态质量评分均较低。【结论】北山风景林质量整体较差,反映在林相单一、阔叶及彩叶树种少、林下地被物贫乏、层次结构混乱、群落稳定性差等,急需改造。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法的滨水绿道植物景观评价体系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滨水绿道植物景观是最具地域特色的绿道景观.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滨水绿道植物景观评价体系,运用专家系统从生态、美学、心理等3个方面,选择了物种多样性、植物乡土性、适地适树、综合生态效益、植物色彩和季相性、植物景观与环境的协调性、植物景观空间层次丰富性、植物景观的意境美、安全感、舒适感等10个评价因子,通过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各层次指标权重,指标层权重的范围为0.039 3~0.240 1,计入结果的问卷各矩阵的一致性检验范围为0~0.095,均<0.1.为检验该评价体系的可行性,选取广州蕉门河滨水绿道的10个样方,请25位专家用构建的评价体系对10个样方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评价体系能够实际反映滨水绿道植物景观的建设水平高低,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72,自引:0,他引:72  
选择了若干对园林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主要体现整体性与和谐性要求,定量指标主要体现景观多样性要求,建立整体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造了园林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定性指标的量化,以及采用Simpson指数公式计算景观多样性的定量指标值,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了实例评价.分析结果认为,该评价方法适用于园林植物景观或其他城市人工植物景观的分析评价,尤其是适合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预评价及其多方案选优方面的应用.表3参9  相似文献   

9.
基于AHP法的武汉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区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中与居民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场所,居住区绿化水平是评价城市人居环境宜居性的重要指标.在对武汉市居住区植物景观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其中48个功能性植物景观单元,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对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准则层权重值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态功能(0.5889)、服务功能(0.2518)、美学功能(0.1593).指标层中前3位权重值排序为植物与植物的协调共生性(0.1599)、植物的滞尘能力(0.0839)、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0.0839).所选居住区植物景观评价综合结果是Ⅰ级共13个,占总数的27.1%;Ⅱ级35个,占总数的72.9%;无Ⅲ级,表明武汉市主城区居住区植物景观整体较好.基于评价结果,推荐了5个优秀的植物景观配置模式,并对每种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优化发展策略,为居住区植物景观的建设提供一定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绿地斑块,其植物景观的生态功能、观赏与美化功能对城市公园的功能性发挥有着重要的影响.以西安市环城西苑植物景观作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加权平均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公园的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西安市环城西苑有各种植物94种,隶属于39科80属.其中乔木50种、灌木24种、藤本4种、草本16种.2)植物配置主要模式有6大类11亚类.3)西安市环城西苑植物景观综合评价得分4.2,其中生态指标得分1.7,艺术构成指标得分0.9,心理指标得分1.6;综合评价指数为85%,植物景观质量等级为Ⅰ级.4)在评价的基础上提出增加绿地植物管护和改进绿地基础设施的建议,以期为完善环城西苑植物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东北林业大学校园冬季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对校园植物及其景观进行实地勘查和理论研究,调查已有树种种类及其应用情况,并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对校园冬季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调查问卷采集相关数据,对9个影响校园冬季植物景观综合评价的因子进行权重值计算,以期为以后大学校园冬季植物景观建设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城市公园的景观建设,以聊城市湖西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的20个代表性景观区域,运用层次分析法(AHP)通过3个准则层和9个指标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聊城市湖西公园准则层权重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生态学、美学、心理学;指标层中树种的多样性、色彩与季相变化、植物的乡土性权重值位列前3,其中树种的多样性权重值占47.8%;整个评价体系与实际现场勘察基本一致,同时也为其他公园的建设与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从使用者感受出发,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都市型绿道植物景观的评价系统,该系统从美学、功能、生态3个方面选出10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各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均在可接受的范围。评价因子的权重总排序为植物色彩变化C2>植物抗干扰性C5>植物空间围护性C6>植物多样性C8>植物层次感C3>植物观赏特性C1>植物共生性C10>植物意境表达C4>植物趣味性C7>植物乡土性C9。其中,C2、C5的权重均在0.25以上,两者之和超过总权重的1/2,是使用者眼中对都市型绿道植物景观影响最关键的因子。  相似文献   

14.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是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选择了若干对园林植物景观效果贡献较大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主要体现整体性与和谐性要求,定量指标主要体现景观多样性要求,建立整体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造了园林植物景观的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定性指标的量化,以及采用Simpson指数公式计算景观样性的定量指标值,应用综合评价模型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了实例评价,分析结果认为,该评价方法适用于园林植物景观或其他城市人工植物景观的分析评价,尤其是适合于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预评价及其多方案选优方面的应用。表3参9  相似文献   

15.
基于AHP法的桂林市8个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建了以生态功能、服务功能、美学功能3方面作为评价准则的桂林市公园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体系,利用构建的体系对桂林市8个城市公园的100处景观样方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准则层权重值由高到底的排序为生态功能(0.539 6)、服务功能(0.297 0)、美学功能(0.163 4)。2)指标层中植物物种多样性(0.228 4)、植物群落多样性(0.126 3)、游憩空间的安全性(0.092 7)以及植物与生境的和谐性(0.075 1)位列权重值的前4位。3)两江四湖公园、七星公园、訾洲公园、西山公园、象鼻山公园、伏波山公园、南溪山公园、虞山公园8个公园建设水平主要处于Ⅰ级(景观质量非常好)、Ⅱ级(景观质量很好)。这表明桂林市公园植物景观总体较好。AHP法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对营造舒适生态的公园植物景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提供适合公园植物景观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以哈尔滨城区榆属景观为研究对象,拍摄筛选出66张代表性照片,通过问卷星网络问卷调查公众对哈尔滨城区不同榆属景观的偏好,并基于美景度评价(SBE)准则从生态指标、美学指标、心理指标和服务指标4个方面对哈尔滨城区榆属景观进行评判,分别得出复层植物景观、密林植物景观、疏林草地植物景观、滨水植物景观、与硬质景观相结合的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17.
福建兰科植物不同区域物种多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福建3个代表地区:ⅠA(ⅠA1南靖、ⅠA2戴云山、ⅠA3藤山)、ⅡB(ⅡB4梁野山、ⅡB5茫荡山)、ⅡC6(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兰科植物实地调查研究。运用物种多度模型对福建兰科植物3个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区内共有兰科植物67属164种,其中ⅠA有49属106种、ⅡB有36属70种、ⅡC有47属96种;运用物种多度模型拟合ⅠA、ⅡB、ⅡC区兰科植物,得出在3个区内兰科植物物种多度既符合对数级数分布,又符合对数正态分布;ⅠA、ⅡB、ⅡC三个区的兰科植物多度分布均不符合分割线段模型。  相似文献   

18.
邓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464-3465
设置生态效能、视觉质量和主题氛围3类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湖南烈士公园纪念区植物景观综合评价模型。结果显示:在评价指标权重值比较中,主题氛围〉生态效能〉视觉质量;纪念广场及轴线节点处的植物群落景观评价分值较高,而远离纪念轴线的植物景观分值普遍偏低。建议根据评价模型有针对性地进行植物景观改造工作。  相似文献   

19.
摘要:为探究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营造的特点,以嘉兴南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植物景观为研究对象,将植物景观分为与硬质景观相结合的植物景观、复层结构类植物景观和与水体相结合的植物景观3种类型,运用实地调查与美景度评判(SBE)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植物景观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在这3种类型的植物景观中,评分最高的配置模式分别为朴树+银杏 女贞 金钟花+扶芳藤 麦冬、旱柳 紫叶李+日本晚樱 红叶石楠+杜鹃 麦冬、大叶柳+水杉 美人蕉+再力花+迎春,均做到了植物种类多样、乔灌草搭配合理、层次丰富、观赏性强、整体协调,兼顾了生态性与美观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架桥空间植物景观自身特点,对福州市高架桥14个空间植物景观的物种多样性、生活型结构多样性、与生境和谐度、绿视率、空间层次丰富度、色彩形态丰富度、展现地域特色、与背景和谐度等因子进行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层次结构模型,从视觉景观效果和生态效益共8个评价因子建立高架桥空间景观美感度评价指标体系,对福州市高架桥14个空间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州市高架桥空间植物景观等级达到Ⅰ级的有4个,占28.6%;达到Ⅱ级的有9个,占64.3%;达到Ⅲ级的有1个,占7.1%。说明福州市高架桥空间植物景观的整体水平较好,植物能够适应高架桥环境,物种多样、长势良好,立体绿化较为完善,绿视率较高,雕塑小品、园建等景观要素结合较好,景观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