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国际上普遍采用的"两次药浴,纸巾干擦"的挤奶操作规程,设计试验以标准平板计数法对药浴前后的菌落总数进行统计,并通过灭菌效率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本牧场现用的乳头药浴液可以迅速杀灭乳头表面的细菌,挤前药浴与挤后药浴的灭菌效率分别为78.8%、80.5%、80.1%和83.3%、80.3%、80.8%,显示了其较强的灭菌效果。本试验客观评价了牧场现用乳头药浴液的灭菌效果,表明其为科学合理的。本试验对实际生产起到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调查宁夏地区大型牧场奶牛挤奶时不同挤奶方式(先弃奶与先药浴)对前三把奶及鲜奶卫生质量的影响,研究前三把奶中优势病原菌的种类及药物敏感性,以期为牧场选择挤奶方式和奶牛乳腺炎的防治提供依据。按照2010版新国标中食品微生物学检验的方法对在宁夏地区6个标准化奶牛场采集的180份奶样进行细菌菌落总数测定、大肠菌群计数和沙门氏菌检验,对优势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性试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挤奶方式下前三把奶的细菌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差异显著(P0.05),但均低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的细菌菌落总数:2×10~6CFU/m L,大肠菌群数:1×10~3MPN/m L。沙门氏菌检验均为阴性。挤奶前对乳头不药浴的前三把奶和鲜奶共120份奶样中有94份奶样检出171株优势病原菌,检出率为78.33%,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8株,检出率为39.77%;链球菌39株,检出率为22.81%;大肠杆菌64株,检出率为37.43%。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出的三种优势病原菌都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和强力霉素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未出现耐药性,大肠杆菌对林可霉素出现耐药。试验证明:不同挤奶方式对奶牛前三把奶细菌菌落总数的影响不明显,前三把奶中第一把奶细菌菌落总数最高,第二、三把奶依次减少;从前三把奶中分离到的优势病原菌与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主要病原菌相吻合,且在药敏试验中病原菌对本地区临床治疗奶牛乳腺炎的常用药物敏感性不高。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考察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以壳聚糖和聚维酮碘为主效消毒成分研制奶牛乳头保护膜药浴剂,分别使用壳聚糖乳头保护膜药浴剂(左乳区,试验组)和聚维酮碘药浴剂(右乳区,对照组)对奶牛乳头进行药浴,通过乳中营养成分、体细胞数(SCC)及体细胞评分(SCS)、隐性乳房炎发病率等指标评价壳聚糖乳头保护膜的使用效果。结果表明,相对分子质量为50×10~3的壳聚糖对6种致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且在乳头保护膜中添加1.00%的壳聚糖后,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蜡样芽胞杆菌的抑菌效果要显著大于未添加组(P0.05);乳区试验结果表明,试验28 d后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含量、总固体含量和SCC、SCS差异不显著,28 d时,试验组和对照组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分别为9.38%和14.58%,此外试验组14 d的SCC显著低于0 d(P0.05),而对照组的差异不显著。表明壳聚糖乳头保护膜药浴剂可有效地预防奶牛乳房炎。  相似文献   

4.
《畜牧与兽医》2016,(6):67-69
本研究测量了河南省三个牛场503头奶牛的乳头长度,对乳头长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且对测定日产奶量、体细胞数与乳头长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奶牛乳头长度主要分布在4~6.5 cm之间,集中在4.5~5.5 cm范围内。各牛场间奶牛乳头长度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胎次增加乳头长度逐渐增长。乳头长度对测定日产奶量有显著影响(P0.05)。测定日体细胞数与乳头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当乳头长度增加1 cm时,则测定日乳中体细胞数均值将会由23.10万个/m L增加至26.67万个/m L。  相似文献   

5.
奶牛纯中药乳头消毒剂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93头奶牛分成3组,1组31头用碘伏进行乳头药浴,2 组 32 头用鱼腥草、红花和明矾组成的中药乳头消毒剂进行药浴,30 头作为对照组,35 d的临床应用,结果如下:中药乳头消毒剂和碘伏能使临床型乳腺炎发病率降低,差异不显著(P>0 05);1组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由药浴前的 58 1%下降到 48 4%,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2组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由药浴前的81 3%下降到药浴后的75%,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 05);1 组和2组隐性乳腺炎的乳区发病率差异不显著(P>0 05),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 01);中药乳头消毒剂药浴后体细胞数和LDH活性明显降低,与药浴前差异显著(P<0 05);NAGase的活性药浴前后差异不显著(P>0 05),该中药乳头消毒剂对奶产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对成膜性奶牛乳头药浴液进行实验室消毒试验、现场消毒试验及同类产品的对比试验,对其消毒杀菌效果及对乳品质的影响进行评价。经现场试验,该成膜性药浴液对奶牛乳头表面细菌杀菌率达99.9%,杀灭指数大于104,且对奶牛乳头无不良反应。通过对乳品质进行测定,在第15天,试验组的乳脂率、乳蛋白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乳糖含量有所下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第30天,试验组的乳蛋白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乳糖含量、乳脂率有所下降,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成膜性奶牛乳头药浴液对奶牛乳头表面有很好的消毒效力,可有效杀灭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同时不影响牛奶的品质,可用于奶牛挤奶后乳头的药浴。  相似文献   

7.
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是一种预防奶牛乳房炎的新型乳头药浴消毒剂,主要用于挤奶后的奶牛乳房药浴。为评价其预防奶牛乳房炎的临床效果,本试验以泌乳期奶牛为研究对象,进行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预防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结果显示,奶牛乳头液体保护膜对奶牛乳汁中的乳脂、乳蛋白、乳糖及乳汁p H值、比重、日均泌乳量几乎没有影响,而且能很好地降低牛奶中的体细胞数,是一种更适合于进行临床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的新型药浴夜。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食品保鲜剂海藻酸成膜基质奶牛乳头药浴可行性及临床应用效果研制海藻酸钠成膜基质奶牛乳头药浴液,并进行了实验室检测与临床应用试验效果评估。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成膜基质对动物皮肤无显微病理损伤;对奶牛乳腺炎临床分离菌株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无乳链球菌30s杀菌率均达99.99%以上,6个月杀菌率可达98.99%以上;部分奶牛场临床乳腺炎发病率平均降低3%,隐性乳腺炎发病率平均下降12%。研究结果显示,食品保鲜剂海藻酸钠成膜基质奶牛乳头药浴液为安全无毒级别,可有效杀灭奶牛乳腺炎的常见致病菌,可用于奶牛挤奶后乳头的药浴。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不同品牌奶牛乳头药浴液在高寒地区的应用效果,降低奶牛乳房炎的发生率,提高牛奶质量,对比了3种不同品牌奶牛乳头药浴液的应用效果。将300头胎次、泌乳天数、体重相近的泌乳奶牛随机分成3个试验组,在牛舍内-20℃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莫冻牌奶牛乳头药浴液在防冻、杀菌、降低牛奶体细胞数和乳房炎的发生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效果;碘甘油奶牛乳头药浴液和露利牌奶牛乳头药浴液仅在杀菌方面起到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奶牛乳头长度和乳头末端健康状况在奶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本研究对山西省奶牛场的514头泌乳牛乳头长度和乳头末端状况进行评分,并收集了该场2013年6月24日的DHI数据。采用固定模型分析牛只泌乳阶段、胎次、乳头长度和乳头末端状况四个因子对产奶量和体细胞数(SCC)的影响。经抽样分析发现,该牛场泌乳牛群乳头长度集中在4~6cm。乳头长度短于4cm的个体有22头(6.6%),最长乳头超过6cm的个体有53头(15.8%)。与乳头长度为4~6cm的牛只相比,乳头长度超过6cm或短于4cm的奶牛,其乳头末端健康状况显著下降(P<0.05)。该牛群乳头末端评分的均值为2.25分,参照文献评价乳头健康的标准,该场泌乳牛乳头健康状况良好。经对前后乳区的乳头末端损伤程度进行分析,表明奶牛后乳区乳头末端状况极显著好于前乳区(P<0.01)。乳头长度和乳头末端状况对产奶量和SCC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乳头过长时奶牛平均SCC比正常个体高出5.8万个/mL。乳头有损伤的个体较乳头健康奶牛SCC的均值高出2.2万个/mL。评价牛群的乳头长度和乳头末端状况有助于了解牛群的乳房健康状况,可为牛群管理提供有用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是由牧场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引起,因此,开展乳房炎病原微生物溯源研究对乳房炎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中国天津某牧场收集了乳房炎乳、牧场环境(空气、饮用水、饲料、粪便、垫料、新垫料及喷淋水)和挤奶厅(前药浴液、后药浴液、前药浴杯、后药浴杯、奶杯、乳头皮肤)样品共计74份,提取可培养微生物DNA和总DNA,进行16S rDNA扩增测序和SourceTracker分析。在采集的74份样品中,共检测到50个不同科水平上的细菌。Beta多样性和ANOSIM分析表明,样品间细菌群落相似性低。乳房炎乳和乳头皮肤及卧床样品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此外,SourceTracker结果发现,乳头皮肤是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污染源,其次是空气、奶杯和粪便,这表明牧场管理会影响奶牛感染乳房炎的情况。因此,牧场应加强管理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牧场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2.
不同乳牛舍环境空气中细菌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然沉降法对南京3个规模化奶牛场和3个奶牛小区泌乳奶牛舍内细菌含量进行监测和比较。结果显示,牛舍环境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不同的牛舍不同采样点、不同的培养基其结果均不相同。运动场细菌菌落总数少于牛舍内。NA培养基菌落数最高达33.81×103 CFU/m3,MAC和S.S培养基在多个分布点无细菌生长。6个牧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为F场>E场>B场>C场>A场>D场。牛舍的空气细菌总数与牛舍规模化程度无关,而与各牧场牛舍卫生管理有很大的相关性。从270个样本中共分离到338株细菌,A、B牧场主要是葡萄球菌,分别占分离菌的75.34%(55/73)和60.61%(40/66);C、E、F牧场主要是肠杆菌,分别占分离菌的51.22%(42/82)、62.16%(23/37)、61.11%(33/54);D牧场葡萄球菌占分离菌的46.15%(12/26),肠杆菌和链球菌分别占26.92%(7/26)。结果表明,规模化奶牛场和奶牛小区空气细菌总数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滴宝药浴液对奶牛健康的影响,笔者进行了如下2个试验。试验1选用两个泌乳天数和胎次相近的牛群研究不同碘络合物药浴液对奶牛乳头健康的影响,对照组使用(1%)聚维酮碘药浴液作为后药浴用药,试验组使用稀释后滴宝作为后药浴用药(原液浓度0.75%有效碘,使用时1∶1稀释),两组前药浴使用的药物相同,每个牛群有150个乳头参与试验分析。试验期为4周。试验期间固定人员每周对奶牛乳头末端粗糙状况进行评估,分值1~5分,分值越高,状况越差。试验1结果表明,在改善奶牛乳头末端粗糙情况方面,滴宝试验组在试验第3周和第4周分别有2倍和1.7倍的可能性要优于试验选用聚维酮碘组。试验2选用泌乳天数和胎次基本一致的奶牛80头,将其中的健康牛和隐性乳房炎患牛用配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使用滴宝药浴液进行后药浴(0.75%原液浓度,使用时1∶4稀释),对照组使用聚维酮碘药浴液进行后药浴(10%原液浓度,使用时稀释为0.15%有效碘),两组前药浴的药物相同,试验持续12周,每两周采集一次试验牛只奶样,使用SCC 150(Bentley Somacount CC-150)对奶样进行体细胞数测定。试验2结果表明,滴宝试验组健康奶牛和隐性乳房炎奶牛在用药后(第12周)体细胞数均显著降低;聚维酮碘组健康奶牛的体细胞数在用药后(第12周)无显著变化,而隐性乳房炎奶牛体细胞数在用药后显著降低(P0.05);第12周时滴宝药浴液组隐性乳房炎奶牛的体细胞数显著低于聚维酮碘组(P0.05)。综上所述,滴宝药浴液与聚维酮碘药浴液相比可以更好地改善奶牛乳头末端粗糙情况,同时滴宝药浴液与聚维酮碘药浴液相比可以更有利于降低牛奶体细胞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制定新型奶牛挤奶后药浴液的质量标准,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将试验奶牛乳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使用挤奶后药浴液和普通聚维酮碘溶液,通过测定消毒前后的菌落数和乳中体细胞数等指标来评价奶牛挤奶后药浴液的临床效果。结果:奶牛挤奶后药浴液可较短时间内杀灭乳头表面99%以上的致病菌,试验观察25d,乳汁中体细胞数由药浴前的55万左右/mL降低到了20万左右/mL,降低了约64%,极大的保证了奶品的质量。结论:奶牛挤奶后药浴液对奶牛乳头表面有很好的消毒效力,可有效阻止致病菌通过导管进入乳头,大大降低了乳房炎的发生,从源头保证了牛奶的品质,完全值得奶牛挤奶后乳头的药浴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以聚维酮碘为主要成分的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为临床试验提供科学依据,以纯水浸泡、加热制成PVA胶浆液为成膜基质,将经纯水预处理的PVP-I加入其中,随后加入一定比例甘油作为增塑剂,充分融合后制成奶牛乳头药浴涂膜剂;采用10倍稀释法进行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乳房炎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停乳链球菌4种主要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杀菌浓度试验,试验同时设青霉素和头孢噻呋的抗生素对照。结果表明,乳头药浴涂膜剂4种致病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其抑杀菌浓度低于头孢噻呋和青霉素。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可以用其作为奶牛乳头药浴药物替代临床常用抗生素预防。  相似文献   

16.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生产中最常见、最难防治、花费最多,严重影响奶牛业发展的疾病之一。乳头药浴对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都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对比利时进口药浴液与国内某品牌药浴液进行了对比试验,从改善乳头皮肤质量(皮肤表面光滑度)、优化乳头括约肌、控制体细胞数上升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挤奶前药浴液(乳洁)、挤奶后药浴液(乳宁)可以使牛乳中的体细胞数出现明显下降,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效果明显,可提高牛乳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6,(3):129-131
本研究对成膜性奶牛乳头药浴剂的牧场应用效果进行了观察分析,将试验牛乳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使用成膜性药浴液和常规碘伏药浴液,通过测定药浴剂使用前后的体细胞数变化和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等指标来评价新型药浴剂使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隐性乳腺炎的乳区发病率由药浴前的41.6%下降到17.3%,与对照组比差异显著。成膜性药浴剂乳头保护效果高效持久,并能有效降低乳汁体细胞数目,预防奶牛乳腺炎症的发生,保证原料乳的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18.
奶牛隐性乳房炎是奶牛多发的常见病。据调查,我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为58.55%,给奶牛生产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据周孟斌报道,3%次氯酸钠溶液药浴乳头能使奶牛隐性乳房炎明显减少。为进一步探讨药浴乳头在防治奶牛隐性乳房炎中的作用,我们进行了这方面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试验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奶牛选择公养牛场的192头奶牛738个乳头(另30个乳头为瞎乳头)。  相似文献   

19.
张瑞秋 《北方牧业》2007,(10):20-20
<正>1中草药乳头药浴乳头药浴是控制奶牛乳房炎的主要措施之一,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环境微生物感染。为防止乳房及乳头在挤奶前被病原微生物污染,挤奶前应给予乳头药浴。可选用鱼腥草、红花和明矾组成的中药乳头消毒剂进行药浴,对乳头进行浸泡,一般为30分钟,再用毛巾擦干。乳头皮肤无汗腺和皮脂腺,且容易龟裂,给病原微生物侵入提供机会。在挤奶后乳头管括约肌松弛,15秒后才能关闭乳头,此时极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因此挤奶后乳头药浴是必要的,也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10倍稀释法进行了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奶牛乳房炎临床分离菌株(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停乳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测定。结果显示,乳头药浴涂膜剂对四种致病菌有良好的体外抑菌和杀菌作用,其抑杀菌浓度低于头孢噻呋和青霉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