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乳中嗜冷菌的危害及其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防止生奶的变质,生奶从收集到加工采用了冷藏方法,而冷藏方法保存生奶会导致生奶中嗜冷菌占主导地位,嗜冷菌产生的耐热性酶类是引起乳及乳制品质量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乳品厂可以通过有效的杀菌、杀菌机后续设备、无菌罐装环境(封闭式,保持正压)等来控制,但最难以控制的是生乳的质量,也就是奶户或牧场这一环节,所以在生奶收集环节就要控制嗜冷菌的含量,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奶站的卫生管理方面针对饲养员、榨乳器具、牛群、环境等四个方面来控制嗜冷菌含量,以保证原料乳和乳制品的质量。1生乳中的主要嗜冷菌及嗜冷菌的危害1.1生…  相似文献   

2.
嗜冷菌是指能够在7℃以及更低温度条件下生长繁殖的一类微生物总称。其产生和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十分耐热,会导致生鲜乳的物理和感官品质下降,影响货架期和保质期,因此本文从嗜冷菌的污染途径、检测方法、如何控制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希望对牧场有效控制生鲜乳中的嗜冷菌数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嗜冷菌对UHT乳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原料乳嗜冷菌污染是影响uHT乳保质期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嗜冷菌分布具有地域特征性本研究对蒙牛8个牧场原料乳中的嗜冷菌进行了分离和鉴定,确定了牧场常见嗜冷菌种类及特性,并分析了其对uHT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试验样品中分离出的嗜冷菌为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和产碱杆菌属;牧场原料乳的嗜冷菌数量与气温有关,1~3月份数量较高,6~9月份数量较低;原料乳嗜冷菌数越多,UHTqL货架期越短;原料乳中嗜冷菌数达到10^5 CFU/mL时,对uHT乳苦味值的影响显著(p〈(1.(15);嗜冷菌脂肪酶活力达10IU/mL、蛋白酶活力为15Iu/mL、25IU/mL时对UHTSfL苦味值的影响显著(P〈0.05);原料gLpH值为6.7和3.5%2冷藏条件下,蛋白酶、脂肪酶活性较高,不利于uHT乳长期贮存、综上研究,原料乳中嗜冷菌数过多会严重影响uHT乳品质和风味;低温贮藏条件下,嗜冷菌产生的脂肪酶和蛋白酶会破坏UHT乳品质,因此不建议长期低温保存uHT乳、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猴年脚步的临近,除旧迎新计划也在蠢蠢欲动。为健康着想,新年第一件事,先来理清困于迷雾中的"奶事"头绪。"保质期不同的牛奶,营养价值有区别吗、保质期长的牛奶是否添加防腐剂、国外只喝低温奶不喝常温奶吗……"作为人类上佳食物,饮用牛奶好处多多。然而以上有关疑问,长期影响消费者购买判断。针对该舆论现象,本刊特邀著名营养专家王旭峰,就以上三个牛奶选择误区给予指导。一戳保质期误区:常温奶凭"高温灭菌+无菌包装",可保质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5.
嗜冷菌耐热性胞外蛋白酶对液态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嗜冷菌产生的耐热性胞外蛋白酶是引起乳及乳制品多种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嗜冷菌产生的胞外蛋白酶属于碱性金属蛋白酶,对热处理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最适的温度和pH分别在30-40℃和6-8。嗜冷菌胞外耐热性蛋白酶耐热的机理在于经过高温处理后,未被破坏的处于非折叠状态的蛋白酶分子在冷却过程中重新折叠成有活性的天然构象,因此,生奶中一旦产生此类蛋白酶后,无法通过单一的热处理完全灭活。作为一种嗜冷菌污染的更具代表性的指征,此类蛋白酶可以利用FITC-干酪素来检测其活力,达到有效控制生奶及其它乳制品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生鲜乳制作产出流程体系中,嗜冷菌可通过挤奶操作、容器卫生等途径进入到生鲜乳中,会降低生鲜乳的感官和物理品质,影响保质期、货架期。为适应更高标准的食品安全管理,规模牧场应立足鲜乳新标准,精准定位嗜冷菌风险因素,完善嗜冷菌控制措施,在提升牧场经济效益的同时,保障鲜乳产品的安全。据此,为探究嗜冷菌具体控制措施,本文立足自身经验,以嗜冷菌概念和来源为基点,以其危害性和检测方式为着力点,探究规模牧场的嗜冷菌控制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嗜冷菌在低温条件下能够生长繁殖,同时其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会影响乳及乳制品品质。本文根据国内外收集的不同地域、季节、管理水平条件下的原料乳数据,对比分析嗜冷菌菌群组成与数量,基于检测时间、检测限、检测相关系数、优势和不足等分析比较多种快速检测方法在原料乳嗜冷菌检测中的应用前景,介绍实际生产中嗜冷菌的控制现状。未来结合快速检测技术和微生物溯源技术,一定能为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控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正>巴氏鲜奶对奶源要求高,必须采用新鲜无污染的就近奶源,牛奶从挤出到生产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全程冷藏,保质期5-7天,更新鲜、更安全、更天然、更营养,如同‘新鲜水果";而常温奶对奶源要求低,还可以用奶粉还原,保质期6至8个月,俗称"罐头牛奶"。由于巴氏杀菌方法相当温和,与其它的处理工艺相比较,在杀灭致病菌保证消费者安全食用的同时,几乎对奶和奶制品不产生副作用(包括色、香、味在内);但是保质期短,而且需要冷藏。因此所得的产品自成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不同挤乳阶段,甘南牦牛乳中微生物的变化.结果显示,前期乳中微生物的数量最高,中期乳其次,后期乳最低.前期乳中细菌总数为2.63×106 cfu/ml,超出国家新标准中生鲜乳的微生物指标规定,而中后期的在标准之内;大肠杆菌群、嗜热菌、蛋白分解菌、脂肪分解菌前期乳中的数量明显高于中后期,差异较显著;嗜冷菌前期为后期数量的30倍,差异显著;中期乳中的上述微生物与后期相比除了嗜冷菌没有明显的差异.此外,美蓝还原实验中前期乳的还原时间最短.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挤乳阶段牦牛乳中的微生物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嗜冷菌在-15~20℃之间最宜生长,其在保存过程中产生的大量胞外耐高温的脂肪酶和蛋白酶会分解脂肪和蛋白质,所以在高温杀菌后仍有残留,从而造成牛奶腐败变质。嗜冷菌对货架期较短的巴氏杀菌奶影响不大,主要对长货架期的乳制品影响较大。原料乳中嗜冷菌含量高就意味着这些耐高温的脂肪酶和蛋白酶产生的几率大,因此,研发出一种快速嗜冷菌计数的方法是乳品行业原料乳检测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嗜冷菌对原料乳和UHT乳的危害以及国内外快速检测嗜冷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提高原料乳中嗜冷菌检测的准确性,制定更加合理的嗜冷菌检测标准流程。[方法]本试验根据《NY/T 1331—2007乳与乳制品中嗜冷菌、需氧芽孢及嗜热需氧芽孢数的测定》中的MPC中平板计数法对新疆地区10个不同养殖模式牧场,共计120份原料乳样品在不同检测时间下的嗜冷菌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在10-2和10-3两个稀释梯度下,3个不同模式牧场嗜冷菌检测结果均随着检测间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现代化牧场和传统牧场嗜冷菌即时检测结果与间隔12 h和24 h的检测结果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养殖小区嗜冷菌即时检测和间隔24 h差异显著(P<0.05),间隔12 h检测结果与即时检测和间隔24 h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间隔时间对原料乳中嗜冷菌检测结果存在影响,样品检测间隔时间越久,最终检测结果越大,导致最终结果不具有准确性和说服性。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了解南北疆地区规模化牛场嗜冷菌污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气温(TM)和相对湿度(HR)相似情况下,采集新疆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的6个牛场8个采集点样品共计396份,采用GB 4789.2-2016《食品国家安全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进行嗜冷菌分离与培养,并进行BLAST序列鉴定。鉴定结果显示,从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共分离嗜冷菌276株,通过%ID鉴定确定优势嗜冷菌15株,分别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假单孢菌属、蜡状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环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冷杆菌属、血链球菌、巨大芽孢杆菌、节杆菌属、荧光假单胞菌、链球菌属、类芽孢杆菌、微小杆菌属。比较两地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在卧床土、饲料、空气中所分离的菌种类型总量最多;喀什地区除管道口环境外其余7个环境点嗜冷菌数量均低于乌昌地区,其中喀什地区卧床土、奶罐口和饲料中的菌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乌昌地区(P<0.01;P<0.05),而管道口菌量极显著高于喀什地区(P<0.01)。综上所述,在温度、湿度、光照条件相似情况下,管理水平对南北疆地区牛场嗜冷菌污染有很大影响,应对不同地区分别建立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本研究为探究南北疆地区生鲜乳污染溯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了解南北疆地区规模化牛场嗜冷菌污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气温(TM)和相对湿度(HR)相似情况下,采集新疆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的6个牛场8个采集点样品共计396份,采用GB 4789.2-2016《食品国家安全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进行嗜冷菌分离与培养,并进行BLAST序列鉴定。鉴定结果显示,从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共分离嗜冷菌276株,通过%ID鉴定确定优势嗜冷菌15株,分别为苏云金芽孢杆菌、假单孢菌属、蜡状芽孢杆菌、芽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环状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嗜冷杆菌属、血链球菌、巨大芽孢杆菌、节杆菌属、荧光假单胞菌、链球菌属、类芽孢杆菌、微小杆菌属。比较两地区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乌昌地区与喀什地区在卧床土、饲料、空气中所分离的菌种类型总量最多;喀什地区除管道口环境外其余7个环境点嗜冷菌数量均低于乌昌地区,其中喀什地区卧床土、奶罐口和饲料中的菌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乌昌地区(P0.01;P0.05),而管道口菌量极显著高于喀什地区(P0.01)。综上所述,在温度、湿度、光照条件相似情况下,管理水平对南北疆地区牛场嗜冷菌污染有很大影响,应对不同地区分别建立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本研究为探究南北疆地区生鲜乳污染溯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巴氏杀菌奶要做差异化的市场推广。针对常温奶和巴氏杀菌奶区别的问题,我调查了江西南昌某财经大学的100个学生。有80多个学生认为牛奶的保质期越长,说明企业的的生产技术越成熟。从这个调查结果可以看出.乳品企业在宣传推广巴氏杀菌奶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相似文献   

15.
据美国媒体报道,加利福尼亚州生奶生产商对近日出台的一项有关生奶的新法案表示强烈不满。这项新法案对生奶施加了严格的禁止措施,这将使出售生奶变成违法行为,而这些生奶生产商认为生奶对人体无害。 该法案规定,加利福尼亚州境内销售的生奶其大肠菌数必须小于等于10CFU/ml。不过,生奶生产商和社会活动家宣传多数大肠杆菌是完全安全的。此外,新法案要求的测试排除了那些最有害的细菌,比如埃希氏大肠杆菌0157:H7和李斯特菌,这些细菌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然而新的法律并不测试它们。  相似文献   

16.
嗜冷菌及其代谢产生的酶是引起原料乳及乳产品发生酸包、乳清分离等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了嗜冷菌的分类,分析了牛乳中嗜冷菌的来源与危害,并介绍了嗜冷菌的检测方法及对嗜冷菌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关于建立合理的生奶价格形成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由于受国际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国内饲料市场价格频繁波动,不断创历史新高。相比之下。现行的生奶价格形成机制逐渐暴露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生奶价格变动严重滞后,难以及时反映饲料市场价格的变化信息.致使价格发生扭曲。生奶价格的不合理给奶牛生产造成了伤害。对整个牛奶产业链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探索建立合理的生奶价格形成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特别是2004年以来,由于受国际粮食供求关系的影响,国内饲料市场价格频繁波动,其频度之高,波幅之大,不断刨历史新高。相比之下,现行的生奶价格形成机制逐渐暴露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生奶价格变动严重滞后,难以及时反映饲料市场价格的变化信息,致使价格发生扭曲。生奶价格的不合理给奶牛生产造成了伤害,对整个牛奶产业链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因此.探索建立合理的生奶价格形成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乳业》2011,(6):73-73
随着夏季的来临,生奶微生物控制工作又成为奶源管理的重中之重。为切实保证生奶质量安全,将生奶微生物指标控制在最低限,完达山乳业多措并举,对生奶微生物控制工作进行了一系列安排和部署。  相似文献   

20.
乳业生产安全概论(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乳中的嗜冷菌和耐热菌 5.1 嗜冷菌 奶牛场和乳品企业常用冷藏和有效的卫生清洗消毒的方法来控制微生物对产品的污染,以保证生乳和产品的质量。但在实际生产中微生物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收集生乳的过程同时也是聚集微生物的过程,特别是嗜冷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