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研究无乳链球菌Fc-Sip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并验证IgGFcRn在奶牛乳腺发生局部免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表达了由IgGFcRn介导无乳链球菌保护性表面抗原蛋白(Sip)的融合蛋白Fc-Sip,并与佐剂混合制成Fc-Sip亚单位疫苗。选取干奶前15 d的奶牛进行加州乳房炎检测法(CMT)检测,选取120头CMT(++)以上的奶牛进行分组免疫。通过免疫前后的细菌分离试验、牛奶体细胞数测定、免疫牛血清抗体间接ELISA检测来评价该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免疫前乳样细菌分菌率为86.6%,无乳链球菌检出率为46.6%;免疫后乳样分菌率降至40%,无乳链球菌检出率降至13.3%,表明Fc-Sip亚单位疫苗不但可以治疗无乳链球菌性奶牛乳房炎,还可以抑制其它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侵入。首次免疫后60 d,免疫组80%奶牛血清抗体滴度达到1∶2 048~1∶4 096,对照组奶牛抗体滴度一直保持在1∶512。首次免疫后90 d,使用利拉伐牛奶体细胞计数仪测定实验奶牛乳样中的体细胞数,免疫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范围在0.17×10~5个/mL~3.91×10~5个/mL,对照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的范围在4.05×10~5个/mL~7.27×10~5个/mL。免疫组奶牛血清抗体滴度的升高及免疫后牛奶中体细胞数的减少,表明该亚单位疫苗促进了奶牛体液免疫反应和局部免疫反应的发生,也证明该亚单位疫苗具有降低牛奶体细胞数的作用。本研究为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评价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菌毛岛屿亚基不同组合融合蛋白AP1-AP2、 AP1-BP、 BP-AP2、AP1-BP-AP2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性,本研究取各融合蛋白与同体积的弗氏佐剂进行乳化,分别制备融合抗原免疫制剂,4种免疫制剂均以50μg/只对小鼠进行4次免疫后均产生了较高滴度的抗体,其中AP1-BP-AP2融合抗原产生的抗体滴度水平最高,可达1∶25 600。在免疫后第50 d时利用104 cfu/mL乳腺炎无乳链球菌攻毒,每天观察记录小鼠的精神状态、食量变化等生理状态。攻毒试验结果显示,4种不同融合抗原均显示不同程度的免疫保护性,其中AP1-BP-AP2融合抗原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性为最佳,其免疫保护指数PI达到80%。本研究首次创新性地开展牛乳腺炎无乳链球菌Ia亚型PI-2a菌毛岛屿AP1、AP2、BP亚单位不同组合抗原对BALB/c小鼠的免疫保护试验,获得了AP1-BP-AP2融合抗原的免疫保护效果为最佳的结论,为进一步开发无乳链球菌性乳腺炎防控的亚单位疫苗及其流行病学检测试剂盒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BALB/c小鼠无乳链球菌性乳腺炎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试验用隐性乳腺炎患牛奶样中分离到的无乳链球菌制成细菌悬液,通过乳头管将细菌悬液注入泌乳母鼠乳池内,诱发小鼠乳腺炎,在此基础上研究乳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在建立小鼠乳腺炎标准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细菌计数、组织学、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技术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研究了乳腺炎模型中无乳链球菌感染诱发的乳腺免疫反应。结果:母鼠乳腺攻毒后,乳腺组织主要以不同程度的渗出性变化为特点,低剂量组腺泡上皮细胞发生轻度的脂肪变性,随着无乳链球菌接种剂量的增大,腺泡上皮细胞发生严重的脂肪变性以至部分腺泡上皮细胞溶解,乳腺明显充血,腺泡中散在嗜中性粒细胞。攻毒10^4CFU无乳链球菌组中肥大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的数目比10^3CFU组明显增多,而10^5CFU组呈下降趋势。乳腺组织中IFN-γ、TNF—α含量变化在各组中类似于细胞数目变化。结论:选用10^4CFU/50μL作为攻毒剂量研究乳腺发病机制并建立标准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法对免疫攻毒后小鼠肺脏中的APP抗原进行了定位,比较了灭活疫苗和重组亚单位疫苗对小鼠肺脏中APP抗原的清除能力,同时与各组小鼠的存活率及其肺脏的病理学变化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表明,灭活疫苗组和重组亚单位疫苗组小鼠肺脏的荧光强度、数量均明显弱于对照组,而重组亚单位疫苗组又明显弱于灭活疫苗组。说明两种疫苗均对APP抗原有一定的清除和中和作用,且重组亚单位疫苗的作用强于灭活疫苗。该结果与各组小鼠的存活率和肺脏病理学损伤的结果一致。说明通过间接免疫荧光定位免疫攻毒后小鼠肺脏中的APP抗原作为疫苗保护效果的一种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无乳链球菌荚膜多糖(CP)与表面免疫相关蛋白(Sip)和纤维蛋白原结合蛋白(FbsA)串联表达蛋白的偶联物CP+Sip-FbsA对无乳链球菌性奶牛乳房炎的免疫保护效果,本研究将纯化的CP+Sip-FbsA偶联物与铝盐佐剂混合,免疫泌乳期Wistar大鼠。通过ELISA方法进行血清效价检测和特异性抗体动态监测,以及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流式细胞术、全血吞噬调理试验和大鼠乳腺攻毒保护试验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CP+Sip-FbsA免疫组血清中的抗体水平明显增高,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流式细胞术、全血吞噬调理试验、大鼠乳腺攻毒保护试验显示CP+Sip-FbsA免疫组免疫效果高于其他免疫组和PBS对照组。本研究结果表明,CP+Sip-FbsA偶联物对无乳链球菌性乳房炎免疫效果较好,为进一步研究无乳链球菌亚单位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由IgG FcRn介导奶牛乳房炎无乳链球菌(S. agalactiae,Sgc)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保护性抗原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在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基础上,本研究按体积11的比例将Sgc的Fc-Sip和Sau的Fc-FnBPB-ClfA两种蛋白分别与1%的盐酸左旋咪唑(1%LH)充分混合,制备两种亚单位疫苗。将即将干奶(妊娠220 d)、CMT试验为"++"以上的奶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将Fc-Sip+Fc-FnBPB-ClfA二联亚单位疫苗(A组)、Fc-Sip亚单位疫苗(B组)、Fc-FnBPB-ClfA亚单位疫苗(C组)通过首次肌肉免疫和二次乳头管灌注免疫方式进行免疫试验。通过免疫前后对乳样细菌分离、体细胞数测定及免疫血清抗体滴度测定,评价上述亚单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显示,免疫前免疫组(A、B、C)奶牛的乳样细菌分离率分别为80%、90%、80%,其中Sgc检出率分别为20%、30%、10%,Sau检出率分别为30%、20%、10%;首免90 d后3个免疫组奶牛乳样细菌分离率分别降至20%、20%、40%,其中Sgc的检出率分别降至0、0、10%,Sau的检出率分别降至10%、10%、0,对照组免疫前后以上各项检测无明显变化。使用利拉伐牛奶体细胞检测仪检测免疫前后试验奶牛乳样中的体细胞数,免疫前免疫组(A、B、C)奶牛体细胞数均值分别为6.19×105个/mL、5.16×105个/mL、5.49×105个/mL,首免90 d后3个免疫组奶牛乳样中体细胞数均值分别为2.05×105个/mL、2.04×105个/mL、2. 52×105个/mL,而对照组奶牛乳样体细胞数与免疫前无明显变化。检测首免后0、7 d、14 d、28 d、60 d、90 d的血清抗体滴度,结果显示,首免后7 d,免疫组(A、B、C)80%的奶牛血清抗体滴度为11 024;第14 d后,免疫组(A、B、C)90%奶牛血清抗体滴度达到12 048;第28 d后,免疫组(A、B、C)80%奶牛血清抗体滴度在14 096~18 192,比对照组平均上升3~4个抗体滴度,对照组奶牛血清抗体滴度一直保持在1256~1512。综合分析以上试验结果显示免疫A组(Fc-Sip+Fc-FnBPB-ClfA)综合免疫效果在各免疫组中最佳。本研究结果表明Fc-Sip+Fc-FnBPB-ClfA二联亚单位疫苗对无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具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为奶牛隐形乳房炎的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探究猪丹毒丝菌(ER)CbpB蛋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为深入研制ER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提供新的思路和技术储备。以表达的ER重组蛋白CbpB、SpaA、CbpB+SpaA以及ER灭活全菌体(V-AEr21)、商品化弱毒疫苗、商品化灭活疫苗分别免疫小鼠。利用间接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抗体,血清杀菌试验测定功能性抗体水平,攻毒试验测定免疫保护率,组织荷菌数试验测定ER定植情况,并采集小鼠组织脏器(脾、肺、肝、肾)制备切片,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显示:与免疫原性最优的商品化弱毒疫苗相比,CbpB和SpaA虽产生的IgG抗体均仅为1∶6 400,但血清杀菌效果强;对小鼠的免疫攻毒保护率与商品化弱毒疫苗相同,均为100%,且在脾、肺、肝、肾组织中均无细菌定植,病理组织学观察与空白对照无明显区别。CbpB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作用,能刺激机体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可以作为猪丹毒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8.
PCV2a/2b灭活疫苗与PCV2b亚单位疫苗免疫效力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猪圆环病毒(PCV)2a、PCV2b基因型全病毒灭活疫苗和PCV2b亚单位疫苗对PCV2b基因型强毒株免疫攻毒保护效力。取3种类型PCV2疫苗,分2次免疫PCV2抗原和特异性抗体阴性的BALB/c小鼠和14日龄仔猪,间隔21d,分别于免疫后14、21和35 d进行PCV2特异性ELISA抗体测定。使用临床分离鉴定的PCV2b基因型强毒株进行攻毒,通过攻毒前后临床观察、体温变化、平均相对日增重及PCV2核酸载量检测等对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类型PCV2疫苗免疫BALB/c小鼠后14 d能检测到PCV2特异性抗体,在35 d时抗体水平持续升高,其中PCV2b亚单位疫苗产生抗体水平高于全病毒灭活疫苗;不同类型疫苗均能刺激仔猪产生较好的免疫应答,其中PCV2b亚单位疫苗刺激机体免疫应答强于灭活疫苗;仔猪免疫攻毒试验表明,3种类型疫苗均可刺激机体产生抵御PCV2强毒攻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组体温变化、相对日增重及PCV2核酸载量检测均与攻毒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种类型疫苗之间差异不显著。试验表明:3种类型PCV2疫苗免疫小鼠和仔猪后均能诱导产生抵御PCV2b基因型强毒攻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反应,有效抵抗PCV2感染和提高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水貂病毒性肠炎杆状病毒载体灭活疫苗(简称MEV亚单位疫苗)与水貂犬瘟热活疫苗(简称CDV活疫苗)混合免疫的效果,本研究将两种疫苗混合后在室温静置不同时间测定犬瘟热病毒(CDV)含量,并选用30只健康水貂随机分为6组进行比对试验,其中G1和G2组免疫MEV亚单位疫苗稀释CDV活疫苗的混合疫苗,G3组为CDV活疫苗单独免疫组,G4组为MEV亚单位疫苗单独免疫组,G5和G6组分别为CDV攻毒组和MEV攻毒组。免疫后21 d采血检测CDV中和抗体,同时对G1、G3、G5组进行CDV攻毒;免疫后14 d采血检测MEV血凝抑制(HI)抗体,同时对G2、G4、G6组进行MEV攻毒。结果:两种疫苗混合后在室温静置2 h, CDV含量无明显下降。免疫后21 d, G1和G3组CDV中和抗体效价达到1∶64.6~1∶128.8,CDV攻毒后混合疫苗和CDV活疫苗免疫组的保护率均为100%。免疫后14 d, G2和G4组的MEV HI抗体效价达到1∶128~1∶1 024,MEV攻毒后混合疫苗和MEV亚单位疫苗免疫组的保护率均为100%。研究表明,MEV亚单位疫苗稀释CDV活疫苗,混合免疫后各疫苗的免...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猪乙型脑炎(HW1株)细胞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用商品化的乙型脑炎鼠脑疫苗、乙型脑炎弱毒疫苗(SA14-14-2株)以及自制乙型脑炎细胞灭活疫苗(HW1株)分别免疫仔猪,通过抗体水平监测试验、中和抗体试验、小鼠攻毒保护试验分别检测了其特异性抗体消长情况、中和抗体效价产生情况及疫苗对小鼠的攻毒保护率。结果显示,3种疫苗均能产生中和抗体,乙型脑炎细胞灭活疫苗免疫组中和抗体水平要高于鼠脑疫苗和弱毒疫苗免疫组,乙型脑炎细胞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免疫组对小鼠的攻毒保护率高于鼠脑疫苗免疫组,但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抗体消长情况显示,至8周观测期结束,鼠脑疫苗免疫组的抗体阳性率为80%,乙型脑炎细胞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免疫组抗体阳性率为100%。结果表明猪乙型脑炎(HW1株)细胞灭活疫苗的免疫原性优于鼠脑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11.
为克隆、表达日本血吸虫假想蛋白SJCHGC068068编码基因(暂命名为Sj06868)并观察重组抗原的免疫预防效果。应用PCR技术从日本血吸虫7 d童虫、14 d童虫mRNA反转录制备的cDNA中克隆到Sj06868基因的46-438 bp DNA片段,BLASTn分析未发现其他物种中的同源性序列,也未发现其保守序列和相关功能结构域。以pET32a为表达载体、Sj06868基因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物rSj068068分子量为36 kDa,能被感染血吸虫14 d兔血清识别。将纯化的重组抗原与佐剂ESSAI ISA 206 CELL混合后免疫BALB/c小鼠,与佐剂对照组和PBS对照组相比,分别获得了31.63%、29.19%减虫率以及55.63%、56.27%肝脏虫卵减少率。用ELISA检测各组血清中抗rSj068068特异性抗体结果显示,免疫组在攻击感染前、佐剂对照组和PBS对照组在感染后均产生了较高水平的特异性抗体。本研究结果说明,Sj068068是日本血吸虫特有的童虫期高表达基因,rSj068068在抗血吸虫疫苗和血吸虫感染的诊断方面均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大肠杆菌表达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Schistosoma japonicum gynecophoral canal protein, SjGCP)。将重组蛋白rSjGCP与FCA、ISA206、ISA70M三种佐剂混合后免疫BALB/c小鼠,分析重组抗原诱导的免疫保护机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三次免疫后小鼠体内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和IL-2、IL-4、γ—IFN、IL-10等细胞因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SjGCP特异性1gG抗体及其亚型lgG1水平。和空白对照组相比,GCP—FCA组和GCP-206组小鼠脾细胞中CD8+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下降,而GCP-70M组的CD4+T淋巴细胞显著下降;GCP—FCA组、GCP-206组中IL-4、IL-10表达水平均显著上升;GCP—FCA组、GCP-206组、GCP-70M组血清中特异性IgG1亚型抗体含量显著升高。本研究为探讨重组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诱导的免疫保护机制积累了有价值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根据牛源荚膜血清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培养特性,本研究采用脑心浸液肉汤(BHI)培养基静止培养24 h,每2h震荡一次的方法进行培养,将培养的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后制成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免疫小白鼠和日本大耳白家兔.结果显示:A型灭活苗的保护率为100%;将制备的灭活疫苗进行肉牛安全性试验,均未发现过敏反应等异常情况;在河西走廊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和武威5市应用对网牛春(2~3月)、秋(10~11月)两季分别免疫注射制备的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灭活疫苗,剂量为体重100 kg以上6 mL/头,100 kg以下4 mL/头的方法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临床效果观察,免疫牛均未发现不良反应,实验组牛巴氏杆菌病发病、死亡率分别分别比对照组低2.4、1.99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出制备猫瘟热亚单位疫苗的最佳佐剂类型与首选抗原片段,本试验对虎源FPV-HLJ株VP2全长基因及其截短基因片段PAB进行原核表达,切胶法纯化的表达蛋白经Western blot分析后,分别与氢氧化铝胶佐剂及弗氏佐剂混合,免疫BALB/c小鼠,间接ELISA方法检测小鼠体液免疫水平,初步评价各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VP2、PAB融合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切胶法获得的高纯度表达蛋白均能与鼠抗虎源FP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纯化蛋白各佐剂免疫组免疫小鼠后均引起较强的特异性抗体IgG反应,其中PAB蛋白各免疫佐剂组抗体水平明显高于VP2蛋白相应免疫佐剂组,且PAB蛋白+氢氧化铝胶组与PAB蛋白+弗氏佐剂组抗体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未加佐剂组差异显著(P0.01)。研究证实,PAB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与氢氧化铝胶佐剂协同用于FPV亚单位疫苗的制备。  相似文献   

15.
将480只30周龄海赛克斯褐壳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Ⅱ~Ⅳ)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200、300mg/kg水平的芽孢杆菌制剂。结果显示,Ⅱ组产蛋率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O.05),料蛋比有所降低但不显著(P〉0.05)。Ⅱ组白蛋白和血糖含量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芽孢杆菌对总蛋白、尿酸、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试验组ⅠgA和IgG含量均比对照组有所提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和Ⅲ组C3浓度显著高于Ⅰ组(P〈0.05),Ⅱ组C4浓度显著高于Ⅰ组和Ⅳ组(P〈0.05)。Ⅱ组和Ⅲ组回肠大肠杆菌的数量较Ⅰ组显著降低(P〈0.05),乳酸杆菌显著提高(P〈O.05)。结果表明,芽孢杆菌制剂能够改善蛋鸡的生产性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健康;蛋鸡日粮中添加100mg/kg芽孢杆菌制剂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6.
Four pregnant heifers were immunized by the intramammary route with killed or live Streptococcus agalactiae vaccine, and a 5th heifer was vaccinated by the intramuscular route with killed vaccine. Antibody in the colostrum from vaccinated and non-vaccinated glands was compared. Antibacterial glands was compared. Antibacterial antibody titers of the 4 immunoglobulin classes were determined by indirect fluorescent antibody assay. Although the content of immunoglobulin G1 (IgG1), IgG2, and IgM in the colostrum from the vaccinated glands was not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e nonvaccinated glands, IgA content was considerably greater in the former. Antibody specific to S agalactiae was isolated from all colostrum samples. The mouse passive protection test and Ouchterlony analysis we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presence of type-specific antibody to Ia strain used for vaccination. The passive mouse protection test also was useful to compare the protective capacity of specific S agalactiae, type Ia, antibodies of immunoglobulin classes IgG, IgM, and IgA. Increased protective capacity of IgM and IgA over IgG1, on a weight basis, was demonstrated.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s that S agalactiae preparations, when introduced into the mammary gland, can give rise to local antibody synthesis in the vaccinated glands.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贝尔美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选择健康的泌乳奶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A组和试验B组2组,每组10头;选择患有隐性乳房炎的泌乳奶牛20头,随机分为对照C组与试验D组2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正常日粮,试验组在正常日粮基础上添加贝尔美预混剂300 mg/kg,分别于0、15、30、45和60 d记录产奶量,并采取乳样,检测乳成分。试验结果显示,在预防试验中,与对照A组相比,试验B组平均每头每天产奶量增加1.90 kg(P〉0.05),乳脂率、乳蛋白、乳糖、干物质分别提高了3.52%(P〉0.05)、7.21%(P〉0.05)、1.92%(P〉0.05)、6.09%(P〈0.05)。在治疗试验中,与对照C组相比,试验D组的奶牛平均每头每天产奶量增加了2.24 kg(P〈0.05),乳脂率、乳蛋白、乳糖、干物质分别提高了14.42%(P〈0.05)、10.65%(P〈0.05)、2.02%(P〉0.05)、9.53%(P〈0.05)。综上所述,贝尔美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且能改善乳品质。  相似文献   

18.
探讨芪苓制剂多糖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损伤小鼠血清SOD和MDA的影响。将75只体重18-22 g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环磷酰胺(CY)组和芪苓制剂多糖低、中、高剂量组,芪苓制剂多糖3个剂量组小鼠分别灌服低(200 mg/kg)、中(400 mg/kg)、高(600 mg/kg)剂量芪苓制剂多糖,空白对照组和CY组分别灌服等量的蒸馏水,1次/d,连续19 d。试验第20天,空白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其余4组均腹腔注射100 mg/kg CY,24 h后,各组小鼠摘除眼球采血,检测小鼠血清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表明,与CY组相比,芪苓制剂多糖3个剂量组小鼠血清SOD活性均极显著升高(P<0.01),MDA含量均极显著降低(P<0.01)。结果表明,芪苓制剂多糖能改善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损伤小鼠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拜益生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作用及对奶牛产奶量和乳品质的影响。[方法]选择100头荷斯坦奶牛,随机分成10组,每组10头,其中5组为实验组,5组为对照组。从产前7d开始至产后60d,实验组每天每头牛添加拜益生40g,其余饲养管理与对照组完全一致。每15d测定一次产奶量,每个月测定一次DHI。[结果]表明:实验组日均产奶量与对照组比较,提高1.84~2.28kg/头.d-1,差异显著(P0.05);产后第30d,实验组牛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比对照组分别提高0.4%、0.37%,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总固体率提高0.83%,体细胞数降低15.64万/mL,差异均显著(P0.05);产后第60d,实验组牛奶的乳脂率提高0.27%,体细胞数降低16.79万/mL,差异显著(P0.05),乳蛋白率和总固体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不显著。[结论]拜益生对提高奶牛的产奶量、改善牛奶品质和预防奶牛隐性乳房炎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查明免疫增强剂是否能够提高猪瘟疫苗免疫抗体水平,选用猪用转移因子与黄芪多糖注射液直接稀释猪瘟兔化高效细胞弱毒苗的方法进行猪瘟疫苗免疫试验。与对照组相比,猪用转移因子直接稀释猪瘟兔化高效细胞弱毒苗组S/P平均值首免后10 d提高127.27%,差异显著(P<0.05);首免后20 d提高156.60%,差异极显著(P<0.01);整个试验期提高57.05%。与黄芪多糖注射液直接稀释猪瘟兔化高效细胞弱毒苗组相比,S/P平均值首免后10 d提高131.48%,差异显著(P<0.05);首免后20 d提高91.55%,差异显著(P<0.05);整个试验期提高31.84%。证明猪用转移因子直接稀释猪瘟疫苗可提高猪瘟疫苗的免疫抗体水平;同时也揭示采用断奶前后首免、60日龄左右二免的猪瘟疫苗免疫程序,仔猪在首免后10~30 d免疫抗体S/P值低,阳性率在60%以下,易感染猪瘟野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