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2001-2010年遥感监测和气象数据,采用CASA(Carnegie Ames StanfordApproach)模型模拟分析新疆地区草地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疆草地植被NPP 空间分布特征受区域水热条件的制约,草地植被大体上由北向南依次出现高山与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地、草甸、荒漠草地和高山与亚高山草地,其NPP也逐渐由395gC/(m·a)减少到接近0gC/(m·a)。10年间,新疆草地NPP总量平均值为56.47TgC。新疆不同草地类型的NPP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草甸的平均NPP最高,为155.29gC/(m·a);荒漠草地的平均NPP最低,为57.68gC/(m·a);总体表现为草甸> 高山与亚高山草甸> 平原草地> 高山与亚高山草地>荒漠草地;新疆地区草地植被NPP整体水平较低,其中,高山与亚高山草甸、平原草地和草甸属于较低生产力的生态系统;而荒漠草地和高山与亚高山草地则属于最低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新疆主要草地植被6-8月NPP 占全年NPP的63.17%。不同草地类型的平均NPP月际变化差异较大,均在7月达峰值。前7个月平均增长速度最快的是高山与亚高山草甸,最慢的是高山与亚高山草地;后5个月平均下降速度最快的是草甸,最慢的是荒漠草地。除草甸呈增长趋势外,其他4种草地类型的平均NPP 总体上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其中,平原草地的平均NPP下降速率最快。全区草地植被NPP 总量在2007 年达最高值,为60.21TgC/a,最低值出现在2006 年,为53.41TgC/a。草甸是新疆5种草地类型中NPP总量唯一呈逐渐增长的草地类型,而其他4种草地类型均呈下降 趋势,其中平原草地的NPP总量下降速率最快。近10年来,新疆全区草地植被总NPP的年际变化较大,有进一步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
中亚热带中山草地放牧及刈割牧草混播组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刘洋  鲍健寅 《草业科学》1997,14(2):23-26
1993年5月至1995年10月,在放牧和刈割处理方式下,对8种混播人工草地进行了生产性能研究,结果表明:(1)2处处理,豆科牧草和杂类草的含量均逐年增加,呈递增趋势;8种组合中,以鸭茅、草芦为主的组合较佳,能与白三叶的侵占力抗衡;(2)多组分的混播较简单混播为优,其中尤以草芦+早熟禾+白三叶的组合G为最佳,明显高于白三叶+黑麦草的简单组合A,表现在产量的稳定性和较强的抗逆性上;(3)放牧地干草量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典型草原放牧绵羊体增重与放牧率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汪诗平 《草业学报》2000,9(2):10-16
实验于1990-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内蒙古草原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进行。实验设计为不同放牧率下的划区轮牧,包括1.33、2.67、4.00、5.33和6.67羊/hm^2(1990年为1.33、2.00、2.67、3.33和4.00羊/hm^2)5个放牧率等级和3个轮牧小区,轮牧周期为45天或46天,工放牧138天。结果表明,整个暖季放牧期间,相邻3种放牧率间体重差异很少达显著性水平,间隔2个放牧  相似文献   

4.
高寒地区栽培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青海省海晏牧场的草地资源状况和畜牧业生产特点,进行了牧草栽培试验,通过两年的试验研究,间比淘汰,优选出了最适宜当地推广种植的两种各种禾本科牧草和两种豆科牧草。结果表明,4种牧草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随栽培年限延长而升高,年间产草量差异极显著(P〈0.01),第2年产草量比第1年高2.3 ̄7.9倍;笔草的营养价值,分蘖力、生长高度和越冬返青率比第1年高,且均高于天然草地牧草,由此认为,这4种牧草是  相似文献   

5.
对星星草(Puccincelliatenuiflora)群落的生产结构、现存量季节动态和地上净初级生产力(ANPP)的研究结果表明:同化系统(AS)和非同化系统(UAS)的现存量分别集中分布于地上0~20cm和0~30cm的范围内,属典型的下繁型草地群落。其AS.UAS和地上总现存量(Y)在空间不同层次(x)的积累规律表现为变型双曲线函数Y=a+b/x形式。星星草种群及其群落地上生物量增长规律符合Logistic增长模型;其地上现存量季节动态呈二次抛物线方程Y=a+bx+cx2形式。该群落的ANPP为200.98/m2·a。  相似文献   

6.
牛超排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用4组药物组合:(1)PMSG+PGF2a;(2)PMSG+PGF2a+激光照射;(3)FSH+PGF2a;(4)FSH+Ctoprostenol,超排处理322头次供体牛。共采卵1663枚(头均5.81±4.68),可用胚胎980枚(头均3.43±3.94,占58.9%)。(3)、(4)两组胚胎可用率及可用胚胎数高于(1)、(2)组(p<0.05);黄牛胚胎可用率高于奶牛(p<0.01);育成牛胚胎可用率高于经产牛(p<0.01);供体牛前两次超排效果更好(p<0.05)。  相似文献   

7.
从母牛接种过A组BRV株NCDV-Lincoln(P1:G6)苗的两个吡邻牛场分离到两株牛轮状病毒(BRV),编号为NS-1和NS-2,Northern-blotting试验表明,NS-1和NS-2有相的的A组RNA电泳模式,而且全部基因片段同源,体外中和试验表明,NS-1株病毒能被G6特异性单克隆抗体(McAs)和抗BRVB641株(P5:G6)豚鼠高免血清(GPAS)中和,但不被G10特异性M  相似文献   

8.
超排山羊卵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TCM199+10mmol/LHEPES+青霉素(6mg/L)+链霉素(5mg/L)为基础培养液(BM),再分别加入不同成分,配成5种卵母细胞成熟液:(A)BM+10%EGS;(B)BM+10%EGS+HCG(2.5mg/L);(C)BM+10%EGS+HCG+E2(1mg/L);(D)BM+10%FCS+HCG+E2;(E)BM+10%EGS+HCG+E2+颗粒细胞(1.5×106~3.0×106个/mL)。在38.5℃、5%CO2下培养26h,排卵后第1天卵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分别为67.67%(20/30),60.42%(29/48),83.67%(41/49)和80.82%(59/73),排卵后第5天卵巢卵母细胞,在培液D中体外成熟率为71.43%(45/63)。排卵后第1天的98枚卵巢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卵裂率为21.43%,21枚2细胞胚移植5头受体获2头羔羊。研究表明,超排山羊卵巢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可获得大量廉价的成熟卵母细胞,并可通过体外受精获得试管山羊  相似文献   

9.
李振武  陈敬峰 《中国草地》1996,(3):22-25,44
经回归分析,影响天山北坡低山春秋场四种优势牧草种群伊犁绢蒿、短柱苔草、羊茅、针茅再生草产量的主导生态因子是温度。以0 ̄40cm平均土壤含水量、0 ̄20cm平均土壤温度、气温、降水四个生态因子与四种牧草种群及草地型再生草产量作多重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相应再生草产量的数学模型为Y(1)=-4.749E=01+4.276E-01X(1)+1.942E-03X(3),Y(2)=5.798E-03+1.691E  相似文献   

10.
对鹅源腺病毒株Y81G4基因组两则末端序列测定和比较,鉴定其其ITR区。Y81G4株ITR全长为125bp,远长于其它禽1、2、3群腺病毒ITR长度。在Y18G4株ITR中有一些腺病毒ITR序列特征:(1)S’-C(A/T)(A/T)NTCAT-现毒典型起始序列;(2)9~13bp存在腺病毒科共的(A/T)T(A/T)ATA保守序列;(3)在ITR区37~42bp出现的GNGGCG保守序列;(4)  相似文献   

11.
白唇鹿血清同工酶酶谱的电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地对34头白唇夜以继日的4种血清同工酶酶谱及其多态性进行研究。结果(1)酯酶包括ES1,ES2和ES3三种同工酶,其中ES2存在多态性;(2)碱性磷酸酶存在在ALPB和ALPO两种表型,以ALPO型为优势表型(67.65%);(3)淀粉酶包括AMY1,AMY2和AMY3三种同工酶,AMY1和MAY2两种同工酶存在多态性,(4)白唇鹿的乳酸脱氢酶显现出与众不同的同工酶酶谱。  相似文献   

12.
1991,1992和1993年每年的9月7日 ̄11月7日分别选用80头2岁春季初产母牛进行断奶和放牧试验。试验设计包括2个断奶处理和2个散牧处理(每个处理20头母牛),放牧处理分为天然沙岗草地和地下灌溉再生人工草地2个处理,断奶处理分为9月7日断奶和11月7日断奶2个处理。9月7日断奶后犊牛在人工草地放牧。食道瘘管牛从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上采食的日粮粗蛋白含量以有机质(OM)为基础分别为7.6%和1  相似文献   

13.
克隆伊氏锥虫2个VSG的分离纯化和电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蛋白酶抑制剂TLCK对伊氏锥虫安徽株单虫克隆的2个抗原变异体ShTat1.3和ShTat1.5的变异表面糖蛋白(VSG)进行了分离纯化,采用SDS-PAGE和等电聚焦电泳对VSG的分子量和等电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VSG的分子量约为40000,等电点约为pH5.0,但2个抗原变异体的VSG在分子量和等电点都有差异,提示其抗原变异由VSG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14.
用SP2/0骨髓瘤细胞与以羊源细粒棘球蚴原头节可溶性抗原免疫的Ball/c鼠脾细胞融合,经克隆和筛选后获得8株分泌抗SPA的杂交瘤细胞株,即3A4,1IC2,2B3,2C2,2E3,3E6,3F10和2C2。亚类鉴定为IgG1(3A4,3E6,1C2,3F10和3C2),IgG2b(2C2),IgG3(2E3),IgG总(2B3)。免疫双扩散法显示2C2腹水及2B3,2C2,2E3培养上清粗提物与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速离心、热变性处理、硫酸铵沉淀和亲和层析方法,从鸡肝脏中分离提纯了β-羟-β-甲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提纯倍数为209倍,比活力188.5U/mg,Km值1.8×10-4mol/L。SDS-PAGE测得分子量为3.2×104。温度对该酶活性影响较大,37℃时活性最高。最适反应pH为7.2。甘氨酸在10mmol/L浓度以上时对该酶呈现明显抑制作用,l-组氨酸、l-精氨酸则无明显抑制作用。Zn2+、Mg2+、Cu2+离子对该酶有明显抑制作用,Zn2+在1.5mmol/L、Cu2+和Mg2+在2.0mmol/L浓度以上时抑制作用明显。中药山楂(CHS)和决明子(CHZ)的水煎液对酶的抑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选用A ̄E5种混合保护液:A.二甲亚砜(DMSO)+乙醇(EG),B.甘油(GL)+丙二醇(PG),C.GL+EG,D.GL+DMSO,E.PG+EF,以2种冻前处理方法,对小鼠桑椹胚和囊胚进行一步冷冻,冷冻混合保护液中各种保护剂浓度均为25%。法的冻前平衡液为VS2的对倍稀释液;法的冻前平衡液中,前一种保护剂浓度为10%,后一种保护剂浓度为20%。胚胎于室温(20℃)下在VS1中平衡5min或V  相似文献   

17.
草地狼毒化学防除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针对近年来青海省海晏牧场草地狼毒面积成倍增长,对家畜毒害日益严重的问题,于1997年6月进行了5种除草剂共20种处理的化学防除草地狼毒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种处理(A3,A4,B1,B5,B6)的灭除率分别为90.2%、90.2%,92.3%,95.8%,81.0%,并且5种处理均以2,4-D成分为主,其他处理效果不明显,因此,2,4-可在生产中用于大面积防除狼毒。  相似文献   

18.
用肝片吸虫排泄分泌抗原(ESAg)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人工感染肝 吸虫的山羊血清中特异性IgG抗体动态变化。ESAg用量为13.8ug/孔,抗体稀释1 000倍,二抗1:2000稀释(3.5ug/孔),HRP标记的葡萄球菌A蛋白(SPA*)工作浓度为1:40。检测结果表明,2组实验山羊(第1组每只羊口服200 个 囊蚴,第2组每只羊口服500个囊蚴)在感染后第3周血清中的持异IgG即开始升高最  相似文献   

19.
青年奶山羊非繁殖季节诱导发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是在张一玲等人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同类试验的某些先进处理,选择了一些效果较好的试验组合,安排了一个三因子、二水平、八处理的L8(27)正交实验设计方案。在因子设计上。根据青年山羊的生殖生理特点模拟正常发情周期中体内激素的变化规律,利用外源性生殖激素,采取了“孕激素(A)-PMSG(3)-排卵激索(C)”的处理程序。在水平上,孕激素埋植分6天组(A1)和9天组(A2);PMSG分低剂量组(15IU/公斤体重,B1)和高剂量祖(20IU/公斤体重,B2);排卵激素分LRH组(C1)和HCG组(C2)。在处理上,设八个试验组合,每组分别有母羊10只。以此比较在4月份乏情期内不同激素组合和处理方法对青年母羊诱发发情、受胎的效果,并筛选出一组最佳组合,为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途径。由试验观察和统计结果可知,在诱情方面,A1B2C1组、A2B1C2组及A2B2C1组的发情率达90%,其余各组均达100%;在受胎方面,本试验总受胎率达64.8%,但以各用于均取第一水平组合(即A1B1C1组)为最佳,受胎率达100%,表明该组合是诱导乏情季节青年母羊发情、受胎的最有效途径。此外,经对各因子的方差分析表明,B因子以?  相似文献   

20.
肌注维生素促进停乳母猪同期发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选用长宁F1泌乳母猪72头,随机分为4组(VAD2,VE,VAD2+VE和对照组),每组18头,维生素处理的3组母猪,在停乳前1周,停乳当天分两次肌注VAD2,VE及VAD2+VE。经3个月的试验结果表明,VAS3组母猪停乳1周内的发情率,配种率为94.3%,停乳至发情的平均时间间隔为110h±8h ,配种后21d内的返情率为5.7%;VE组依次为87.7%,112h±14h,4.9%;V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