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研究大豆抗原蛋白大豆球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幼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方法】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混合油脂(m(玉米油)∶m(鱼油)=1∶1)为脂肪源,糊精、面粉为糖源,分别配制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添加量为0(CK),30,60,90,120g/kg的5种等氮(稚鱼、幼鱼饲料粗蛋白分别为400和360g/kg)等能(稚鱼、幼鱼饲料总能分别是16.9和15.2MJ/kg)的试验饲料。分别以初始体质量为(10.12±0.08)g/尾的鲤稚鱼和(116.89±0.13)g/尾的鲤幼鱼为试验对象,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探讨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幼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结果】在鲤稚鱼和幼鱼的配合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导致其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活力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鲤稚鱼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添加量为30,60,90和120g/kg组的前肠和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30和60g/kg组中肠和肝胰脏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90和120g/kg组中肠和肝胰脏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鲤幼鱼配合饲料中,当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的添加量为30和60g/kg时,前肠和后肠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90和120g/kg组前肠和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30g/kg组中肠蛋白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60,90和120g/kg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肝胰脏蛋白酶活力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和幼鱼肠道及肝胰脏淀粉酶活力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添加量为30g/kg时,鲤稚鱼前肠和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下降,添加量为60g/kg时,鲤幼鱼中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下降,但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鲤稚鱼和幼鱼淀粉酶活力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豆球蛋白(Glycinin)和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及肠道组织的影响。【方法】以健康的鲤、埃及胡子鲇和草鱼为试验对象,以添加鱼粉饲料为对照组,另设置添加Glycinin 60.0mg/g和β-Conglycinin 40.0 mg/g的2个试验组,各配制成3种等氮(粗蛋白含量分别为鲤360.2 g/kg,埃及胡子鲇400.5 g/kg,草鱼300.6 g/kg)、等能(鲤15.26 MJ/kg,埃及胡子鲇15.86 MJ/kg,草鱼15.6 MJ/kg)的半精制饲料,在室内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6周的饲养试验,比较分析Glycinin和β-Conglycinin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饲料利用及肠道组织影响的差异。【结果】Glycinin和β-Conglycinin对不同食性鱼类生长及肠道组织影响不同。鲤Glycinin组和β-Conglycinin组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下降,其中β-Conglycinin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埃及胡子鲇Glycinin组和β-Conglycinin组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草鱼Glycinin组和β-Conglycinin组的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Glycinin组、β-Conglycinin组鲤和埃及胡子鲇中肠、后肠及草鱼前肠、中肠、后肠的皱襞高度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鲤、埃及胡子鲇、草鱼前肠、中肠、后肠的组织切片发现,不同食性鱼类的Glycinin组和β-Congly-cinin组肠道组织结构完整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Glycinin组鲤前肠、后肠和埃及胡子鲇后肠及草鱼前肠绒毛均有不同程度破损,固有层组织较疏松而且断裂;β-Conglycinin组埃及胡子鲇后肠和草鱼前肠的绒毛有不同程度的断裂或破损。【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从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肠道生长指标来看,大豆主要抗原蛋白对草鱼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埃及胡子鲇,对鲤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β-伴大豆球蛋白(β-Conglycinin)对鲤幼鱼、稚鱼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10.06±0.14)g/尾的鲤稚鱼和(110.23±0.23)g/尾的鲤幼鱼为研究对象,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面粉、糊精为糖源,混合油脂(m(鱼油)∶m(玉米油)=1∶1)为脂肪源,分别配制5种等氮(鲤幼鱼和稚鱼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36%和40%)、等能(鲤幼鱼和稚鱼总能分别是15.2和16.9 MJ/kg)的半精制饲料,其β-Conglycinin的添加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CK),2.0%,4.0%,6.0%和8.0%,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结束后,取鲤幼鱼、稚鱼的前、中、后肠道和肝胰脏,分别用福林-酚试剂法和淀粉酶试剂盒法,测定肠道和肝胰脏蛋白酶及淀粉酶的活力。【结果】鲤幼鱼肝胰脏蛋白酶活力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β-Conglycinin添加量为6.0%和8.0%组的前肠、中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β-Conglycinin添加量为8.0%组后肠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鲤稚鱼肝胰脏和后肠,β-Conglycinin添加量为8.0%组的蛋白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前肠蛋白酶活力则以2.0%,4.0%,6.0%和8.0%添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中肠蛋白酶活力为4.0%,6.0%和8.0%添加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β-Conglycinin对鲤幼鱼和稚鱼肝胰脏、前肠、中肠及后肠淀粉酶活力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鲤幼鱼配合饲料中β-Conglycinin的添加量不应超过6.0%;鲤稚鱼配合饲料中β-Conglycinin的添加量不应超过2.0%。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大豆球蛋白(Glycinin)对幼鲤生长、饲料利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以初始体质量为(10.12±0.08)g鲤稚鱼和初始体质量为(116.89±0.13)g鲤幼鱼为试验对象,在控温单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鲤稚鱼和幼鱼的饲料等氮(粗蛋白质量分数分别为40%和36%)等能(总能分别是16.9和15.2 MJ/kg),大豆球蛋白的添加梯度为0、3.0%、6.0%、9.0%、12.0%,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结果和结论】在鲤稚鱼和幼鱼的配合饲料中,不同比例添加大豆球蛋白,会导致其生长性能不同程度地下降.鲤稚鱼3.0%、6.0%、9.0%和12.0%组的增质量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饲料效率、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鲤幼鱼3.0%组的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6.0%、9.0%和12.0%组的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肥满度、肝体比、脏体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另外,随着大豆球蛋白的添加量增加,鲤稚鱼和幼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3.0%组鲤稚鱼和幼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6.0%、9.0%和12.0%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鲤稚鱼和幼鱼肌肉中的水分、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该试验条件下,鲤稚鱼配合饲料中大豆球蛋白的添加比例不应超过3.0%;鲤幼鱼配合饲料中大豆球蛋白的添加比例不应超过6.0%.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饲料中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对黄金鲫(Cyprinus carpio×Carassius auratus)蛋白质代谢酶活性及肠道组织的影响。以鱼粉、玉米蛋白粉、酪蛋白和明胶为主要蛋白源,鱼油和玉米油为脂肪源,大豆抗原蛋白Glycinin的添加量为0,30,60,90,120 g/kg,分别配制成5种(C、D-3、D-6、D-9、D-12)等氮、等脂的配合饲料。选用初始体质量为(4.88±0.04)g/尾的黄金鲫幼鱼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饲养试验结束后,采用试剂盒方法测定黄金鲫肝胰脏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采用组织学方法测定肠道皱襞高度及肠道形态等。结果表明:D-12组的肝胰脏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D-3、D-6、D-9组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D-6、D-9及D-12组的肝胰脏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D-3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D-3、D-6、D-9及D-12组黄金鲫的肠重、中肠皱襞高度及后肠皱襞高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D...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豆蛋白对草鱼肠道组织及血液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为草鱼人工配合饲料的合理优化提供依据。【方法】以初始体质量为(50.63±0.43)g的健康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试验对象,在室内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8周生长试验。以鱼粉为动物蛋白源,用去皮豆粕为植物蛋白源,用去皮豆粕分别替代0%(CK),15%,30%,45%和60%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蛋白(约300 g/kg)、等能(15.6 MJ/kg)的日粮,分别饲喂各组草鱼,研究大豆蛋白对草鱼肠道组织及血液主要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60%大豆蛋白替代组草鱼的前肠、后肠皱襞高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中肠皱襞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45%和60%大豆蛋白替代组前肠和后肠肠道结构组织完整性均被破坏,部分肠绒毛脱落,部分上皮细胞与固有层分离,固有层结缔组织疏松,固有层变宽。各组草鱼血液中血糖、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和球蛋白浓度及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体质量50~100 g草鱼的配合饲料蛋白水平为300g/kg,大豆蛋白适宜替代量为45%,过量添加大豆蛋白会使草鱼肠道完整性被破坏。  相似文献   

7.
以草鱼(Cyprinus idellus)、鲤鱼(C.carpio)和埃及胡子鲇(C.lazera)幼鱼为试验对象,添加鱼粉组为对照组,添加6%提纯的大豆球蛋白(Glycinin)组为试验组,设计成2种等氮(草鱼30.06%,鲤鱼36.02%,埃及胡子鲇40.05%)、等能(草鱼16.15 MJ/kg,鲤鱼15.26 MJ/kg,埃及胡子鲇15.86 MJ/kg)的半精制饲料。饲养6周后,解剖鱼体,迅速固定肠道的前、中、后段,制作肠道组织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Olympus显微镜采集图像、Image pro-plus 6.0分析图像中的累积光密度。结果表明:Glycinin在草鱼前肠累积光密度显著高于中肠(P<0.05),与后肠差异不显著(P>0.05);鲤鱼前肠累积光密度显著高于中肠(P<0.05),后肠累积光密度极显著高于中肠(P<0.01),前肠与后肠差异不显著(P>0.05);埃及胡子鲇中肠累积光密度显著高于前肠(P<0.05),后肠与前肠、中肠差异均不显著(P>0.05)。Glycinin在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前、中、后肠分布规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肉食性鱼类前、中、后肠分布规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草食性、杂食性、肉食性鱼类同一部位的Glycinin的含量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复合磷酸盐、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对鸡肉肠出品率的影响,为鸡肉肠的加工生产提供参考。【方法】以复合磷酸盐、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为自变量,以鸡肉肠出品率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的方法,以出品率最大为目标,对鸡肉肠生产中添加物复合磷酸盐、大豆分离蛋白、卡拉胶的最佳配方进行优化,并建立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结果】复合磷酸盐、卡拉胶对鸡肉肠出品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大豆分离蛋白对鸡肉肠出品率有显著影响(P<0.05)。【结论】优化得到鸡肉肠生产的最佳配方为:复合磷酸盐3.4 g/kg,大豆分离蛋白69.3g/kg,卡拉胶5.0 g/kg。在此条件下,鸡肉肠出品率达到100.87%。  相似文献   

9.
以健康的初始体质量(50.66±0.26)g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试验对象,在室内[(19±3)℃]单循环控温养殖系统中进行6周饲养试验,以鱼粉为对照组,β-伴大豆球蛋白的添加量为40 mg/g,大豆球蛋白的添加量为60 mg/g,配制成3种等氮(粗蛋白质量分数为30%)、等能(15.6 MJ/kg)的半精制饲料,探讨大豆主要抗原蛋白对草鱼肌肉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主要抗原蛋白使草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对肌肉中水分、粗脂肪、粗灰分、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影响不显著(P0.05)。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草鱼配合饲料蛋白水平为30%时,在其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β-伴大豆球蛋白(40 mg/g)和大豆球蛋白(60 mg/g)显著影响了草鱼肌肉中粗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揭通过比较包被复合微量元素与常规微量元素对生长中期草鱼生产性能、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探讨包被复合微量元素在淡水鱼饲料中的添加效应及应用。【方法】选取平均体重266 g左右草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添加包被复合微量元素[0(基础饲料)、150、300、400和450 mg/kg]和常规微量元素(NRC,2011)的饲料8周。【结果】饲料中添加300 mg/kg包被复合微量元素组显著提高生长中期草鱼体增重、SGR、FI,全肠胰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活力,前、中、后肠AKP、CK活力,前、后肠Na+,K+-ATP酶和γ-GT活力,前、中、后肠皱襞高度,肠重及肠道乳酸杆菌和芽孢杆菌数量(P0.05),而饵料系数、肠道大肠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且作用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微量元素组(P0.05)。【结论】与常规微量元素相比,包被复合微量元素能更有效地提高生长中期草鱼消化吸收能力,促进其生长。以SGR和FI为标识,生长中期草鱼(266~716 g)饲料中包被复合微量元素最适添水平分别为239.32和241.20 mg/kg。  相似文献   

11.
运用TRAP标记技术,选取10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组合对荷包红鲤、黄河鲤、建鲤、兴国红鲤和黑龙江野鲤等5个鲤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其中固定引物是根据目标候选基因-GHR基因的序列设计。结果表明,共扩增出168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34个,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80.4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9。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群体内的方差贡献率达96.97%,表明各个鲤群体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变异。种群再分效应固定指数(FST=0.030 26,P<0.05)表明不同鲤群体间有显著的遗传分化。基于目标候选基因的TRAP标记对5个鲤群体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建鲤和兴国红鲤首先聚成一类,然后黄河鲤和黑龙江野鲤聚为一类,再与荷包红鲤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2.
鲤、鲢、鳙、草鱼苗和鱼种饥饿致死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作者观测了全长6.6~177.6 mm的鲤、鲢、鳙、草鱼苗和鱼种的饥饿致死时间及饥饿死亡时皮肤和肠的组织学及亚微结构变化。在水温18.0~23.0℃时,这几种鱼苗50%饥饿致死时间为7.3~12.0d,耐饥饿力由强至弱依次为:鲤(10.4~12.0d)>鳙(9.6 d)>草鱼(8.8 d)>鲢(7.3d)。夏花至春片鱼种的50%饥饿致死时间为15~271d。水温与鱼的饥饿致死时间呈负相关。饥饿致死的鲤苗皮肤破裂,指纹状细胞界限不清,排列散乱,粘液细胞小,神经丘萎缩;鲢、鳙鱼苗肠粘膜细胞核和细胞器或肿胀或萎缩或溃解。  相似文献   

13.
以单细胞成像法测量了经功夫菊酯攻毒处理的水质净化剂组和无水质净化剂组的杂交鲤鱼红细胞在塑料(polymethal methacrylate,PMMA)微流控芯片上的电泳淌度。认为功夫菊酯攻毒处理后水质净化剂组和无水质净化剂组均使鲤鱼红细胞电泳淌度有明显改变,但前者增加幅度低于后者。红细胞电泳淌度可作为环境毒理检测指标,为今后毒理学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碧流河水库鲤和鲫生长特性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分析了碧流河水库鲤和鲫的生长特性。用臀鳍第3根鳍条(假硬刺)作为鉴定年龄的材料优于鳞片。鳞片与之年轮比较,其吻合率:鲤4年轮组为81.8%,5年轮组为50%,6年轮组仅33.30/;鲫4年轮组为75%,5年轮组为28.6%,6年轮组下降为11.1%,7年轮组完全不一致。体长(L)与鳍条半径(R)增长呈指数关系,鲤L=0.5833R~(0.8716),鲫L=1.1965R~(0.6744)。鲤和鲫渐近体长分别为71.47cm和30.14 cm,渐近体重为7410.2 g和815.79 g。拐点年龄鲤t=6.15龄,鲫t=5.19龄。底栖动物现存量为1.62 g/m~2,鱼产潜力为8.1 kg/hm~2。鉴于水库春季水位仍将呈下降趋势,为维持和提高种群数量,必须注意其苗种的人工投放。  相似文献   

15.
用天然饵料培育鲤、鲢、鳙、草鱼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3年(1989~1991)在总面积48.4亩的12口土池塘中放养鲤、鲢、鳙、草鱼苗(12~20万/亩),采用施肥培养天然饵料、人工投饲(豆浆)和二者结合3种方法饲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规格适宜、营养全面、可得性强,用其培育上述几种鱼苗既经济简便,又可使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提高15%以上。  相似文献   

16.
不同温度下鲤鱼呼吸频率与耗氧率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试验对不同温度条件下(6~34℃)鲤鱼(Cyprinus(C.)carpio haematopterus Temminck et Schlegel)成鱼(体长22~30 cm,体重600~880 g)和幼鱼(体长11.30~14.20 cm,58.30~118.90 g)的呼吸频率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高温(34℃)时鲤鱼的呼吸急促,成鱼呼吸频率可达130次.min-1,幼鱼呼吸频率可达170次.min-1;低温(6℃)时呼吸缓慢,成鱼呼吸频率下降到11次.min-1,幼鱼的呼吸频率下降到19次.min-1。不同温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极显著(P<0.01),并且成鱼和幼鱼之间也存在着显著差异(P<0.01)。幼鱼的呼吸频率比成鱼的高1.15~1.88倍。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密度瓯江彩鲤生长速度及养殖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规格为2m×2m×1m的10只网箱中,分别放养均重34.3g瓯江彩鲤(全红)鱼种360、480、600、720和840尾,每种密度设置1个重复.养殖期195d.实验结束时,个体均重分别为756.00、736.55、711.75、702.00及686.90g,随密度增加而下降.除840尾/箱试验组外,各密度绝对增重率趋势基本相同,以7、9及10月份生长较快,均在4g/d以上.单位面积净产量、产投比均以840尾/箱试验组为最高,分别为128.00kg/m2和2.48.各组存活率均在90%以上.饵料系数为1.97~2.09.综合考虑生长速度、单位面积净产量、产投比、饵料系数、存活率等因素,认为现有的放养规格下,每箱840尾(210尾/m3),是比较好的放养密度,能够充分利用水体,取得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黄河鲤与松浦镜鲤可食部位脂肪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黄河鲤与松浦镜鲤不同部位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采用气相色谱法对2种鲤背部肌肉、腹部肌肉、尾部肌肉、脑、眼和鳔中脂肪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2种鲤中均检测到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有4种,以棕榈酸(C18∶0)含量为最高;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3种,主要为油酸[C18∶1,(n-9)];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5种,主要是亚油酸[C18∶2,(n-6)]。2种鲤均是∑MUFA∑PUFA∑SFA,但各脂肪酸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含量有所差异(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