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筛选适合浙江龙游地区大棚早春栽培的苦瓜品种,作者对7个苦瓜品种开展了生育期、植株性状、果实性状、产量等方面的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鑫秀和桂农科8号的产量较高,分别为5 390 kg/667 m2和4 880 kg/667 m2,且具有早熟、长势旺盛、分枝性强、第1雌花节位低、节间短、结果性好等特点。鑫秀和桂农科8号苦瓜可作为龙游地区大棚早春栽培的首选品种。  相似文献   

2.
苦瓜育种新组合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与苦瓜产量相关的主要农艺性状,对已经获得的15个苦瓜育种新组合的茎、叶、花、果的31个农艺性状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新组合的31个农艺性状有14个表现一致性较高;对茎、叶性状与总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宽和第一雌花节位与总产量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03和-0.533;HY1B的第一雌花节位最小,产量最高,第一雌花节位13以下的有4个组合;对花、果性状与总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总产量与单瓜重和前期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和0.788;商品瓜横径和肉厚与苦瓜雌花数和雌花节率显著相关;据此,提出以第一雌花节位及单果重为选择苦瓜育种新组合主成分的育种思路;聚类分析可以将15个苦瓜育种新组合分为5组,分析亲缘关系发现,苦瓜杂交后代的性状偏向于母本,育种中父母本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新组合进一步杂交,其后代研究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3.
苦瓜品种资源二十四个性状的鉴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38份苦瓜品种资源为试材,通过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等方法,对苦瓜的24个性状进行了鉴定,并采用Shannon′s信息指数(H′)评价各性状的遗传多态性,以期为苦瓜相关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供试苦瓜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态性,质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H′)在0.515~1.351,其中瓜形状、瓜色、瓜棱大小及种子大小的H′大于1;数量性状的H′在1.893~2.260,H′大于2.0的数量性状有叶柄长度、叶片长度、叶片宽度、瓜长、瓜肉厚、单果质量、瓜中维生素C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等。苦瓜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黄酮含量以及皂苷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秀玉1号’苦瓜是以强雌性系‘HZ006’为母本,耐低温自交系‘TC00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丰产、耐低温一代杂种。第一雌花节位在主蔓第6 ~ 8节,主蔓30节内雌花数15个左右。商品瓜长棒状,长40 cm,横径7 ~ 8 cm,果肉厚约1.0 cm。单瓜质量450 g 左右,翠绿色,圆瘤,苦味轻,产量在50 t · hm-2以上。耐低温,较抗白粉病,适宜在早春或越冬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5.
早白1号苦瓜 早白1号属早熟品种,主蔓长3.5~4.0m,节间长7~10cm,生长势较强,分枝性强。叶片绿色、掌状浅裂;第1雌花节位为第9节,从定植到采收60d(天)左右;商品瓜白色,表面条瘤与粒瘤相间,长圆柱形,瓜长约35cm,单瓜质量250g;  相似文献   

6.
琼3号是以耐热、果形优美的苦瓜自交系KG09-05为母本,以早熟、综合性状优良的KG02-10-03为父本配制的中熟、丰产、耐湿热苦瓜一代杂种。第1雌花节位为第17~20节,果实短棒状,肩平、尾钝,瓜瘤粗直,瓜长22~30 cm,横径6.5~8.5cm,肉厚1.2~1.4 cm,单瓜质量400~550 g,苦味适中,果肉紧密、耐贮运,裂果少,每667 m~2产量达3 500~4 000 kg,田间抗白粉病和炭疽病的能力强于对照中华1号和琼2号,适合海南地区夏秋季露地和设施大棚种植。  相似文献   

7.
对7份耐冷苦瓜种质配制的30个苦瓜杂交组合开展了苗期耐冷性鉴定和品种比较试验,并对冷害指数和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Z1901、Z1905和Z19183个杂交组合苗期耐冷性较强,农艺性状优良,产量较高;苦瓜产量与冷害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第一雌花节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厚度、单果质量和前期产量均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为苦瓜耐冷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冠春5号是以高代自交系327作母本,以自交系186作父本配制而成的苦瓜一代杂种。植株生长势旺盛,早熟,从播种至始收82 d(天)。主侧蔓均可结果,主蔓第1雌花节位为第7~8节。瓜长棒形,瓜长25~35 cm,横径5~7 cm,肉厚0.9~1.0 cm,单瓜质量420 g左右。果表皮浅绿色,点状突起与短条状突起相间瘤状物,尾部钝,果肉脆,苦味淡。早春栽培一般每667 m~2产量约3 000 kg,田间对白粉病和疫病的抗性优于对照新农村油绿苦瓜。适宜四川、重庆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9.
以不同来源的39份西瓜种质资源和5份杂交1代西瓜为材料,对播种至第1雌花开放时间、第1雌花开放节位、播种至第1雄花开放时间、第1雄花开放节位、雌花间隔节位、柱头颜色、雌花两性花等7个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7项植物学性状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19,第1雌花开放节位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为1.71,其多样性最为丰富,雌花两性花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为0.63。第1雄花开放节位与播种至第1雄花开放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第1雌花开放节位与播种至第1雌花开放时间呈显著正相关,第1雄花开放节位与第1雌花开放节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雌花两性花呈显著正相关,第1雌花开放节位与雌花两性花呈极显著正相关。通过差异性分析,从44份材料中筛选出4个播种至开花时间短(42 d)、第1雌花节位在7~11节、存在雌花两性花的材料——T2(‘PI278050’)、A4(‘PI278005’)、T1(‘PI278003-1’)、C6(‘PI162667-3-1’)。从试验结果得出,小果型材料开花时间早且雌花节位低。  相似文献   

10.
攀杂苦瓜7号是以强雌系回一7-3-2为母本,以自交系B15-1-1-6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苦瓜一代杂种。早熟、丰产、生长势中等、主蔓长3.5 m左右,分枝性中等,侧枝3~5个,第一雌花节位9节左右,果实长纺锤形,果皮绿白色,平均瓜长29.4 cm,平均瓜粗5.6 cm,平均肉厚0.8 cm,平均单瓜质量269.0 g,味甘苦,质脆,口感好,田间抗白粉病,在四川省4 a多点区域试验平均667 m2产量2 820.5 kg,比对照蓝山大白苦瓜增产11.49%,适宜长江以南海拔1 400 m以下区域越冬保护地栽培及夏秋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1.
苦瓜枯萎病抗性鉴定与抗性遗传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4 份田间抗性水平不同的苦瓜为材料,探讨了适用于苦瓜苗期人工接种枯萎病菌的抗性 鉴定方法;以此为基础,对来自国内外的43 份苦瓜种质资源进行了抗源筛选,以其中的抗病亲本‘0417’ 和感病亲本‘472113’为材料,研究了苦瓜对枯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直接水培接种法是较适 合于苦瓜苗期枯萎病抗性鉴定的方法,适宜的接种菌液孢子浓度为4 × 106 · mL-1。在苦瓜种质资源中,枯 萎病抗源普遍存在,尤以野生种或半栽培种抗病性较强。苦瓜枯萎病抗性受单一显性核基因控制,其广 义遗传力为90.78%。  相似文献   

12.
激素和多胺对苦瓜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研究了GA3(赤霉素)和CCC(矮壮素)处理下株洲长白苦瓜植株,从苗龄8~70天茎尖内源激素的变化。结果表明,第一雌花形成与茎尖内源GA3含量增高有关。开花盛期,茎尖内源IAA含量下降越小,ZT含量下降越大,植株的雌花数和♀/♂越大。分析表明,雌、雄花中内源多胺(cad)含量都明显高于无性组织,可能与性别分化有关,内源亚精胺(spd)含量变化可能与雌花的发生和发育有关,内源腐胺(put)含量的上升可能与雄花的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苦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胡开林  付群梅 《园艺学报》2001,28(4):323-325
 用苦瓜3 个差异显著的自交系为材料, 通过自交、杂交和回交, 获得两个杂交组合(ZH967281 ×G968031 和ZH961123 ×G968031) 的亲本、F1 、F2 、B1 和B2 各世代, 按照数量遗传学理论对其6 个世代群体的第1 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厚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6 个经济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 显性效应模型, 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第1 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在遗传中表现部分性, 有倾大值亲本的现象。果肉厚表现倾小值亲本的负向超显性。第1 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厚的狭义遗传力依次为69. 23 %、61. 94 %、61. 46 %、76. 18 %、28. 98 %和35. 09 %。  相似文献   

14.
苦瓜BAG基因组织特异性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书明  唐琳  叶杨  樊哲仁  刘彦君  陈放 《园艺学报》2006,33(5):1007-1010
 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表明: 苦瓜BAG基因仅在心皮、雄蕊、花萼和幼果中表达, 花瓣中没有表达。心皮中表达水平远远高于其它组织, 为雄蕊的77倍之多; 在幼果、雄蕊和花萼中有低水平的表达。因此BAG基因直接参与苦瓜花和果实发育, 尤其对心皮的发育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甘肃桃的早花性与其花芽分化的关系及早花性的遗传能力,以甘肃桃1号(甘肃桃)(Prunus kan-suensis)、96-7(普通桃)(P.persica)、甘肃桃1号×96-7的杂种一代群体(20株)为试材,对材料的生物学特性和花芽分化解剖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对叶、花、果形态特征观察发现,甘肃桃1号×96-7杂种群体的表现性状趋向甘肃桃1号。2)甘肃桃1号在落叶前形成雄配子体,具有花粉的早熟性。3)杂种群体花芽分化始期及花芽分化特性也趋向于母本甘肃桃1号。  相似文献   

16.
以不同苗龄全雌系苦瓜X黑-d-d为试材,研究硝酸银不同浓度、不同喷施次数对其诱雄的效果。结果表明,硝酸银诱导全雌系苦瓜X黑-d-d两性花分化的关键时期是三叶期,300mg·L-1硝酸银喷施2次,每次间隔5d的诱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苦瓜不同品种多糖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苦瓜53个品种和5个品种不同组织部位(瓜肉、瓜茎、瓜叶和瓜籽)以及4个品种的不同发育时期瓜肉的多糖含量。结果表明, 53个品种的多糖含量平均为10.00%,变幅为6.85%~13.48%;瓜肉、瓜茎、瓜叶和瓜籽中多糖含量分别为12.21%、1.41%、1.68%和5.42%;4个苦瓜品种授粉后4~24 d,瓜肉的多糖含量随发育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至商品成熟期时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8.
‘桂农科6号’是早熟抗白粉病苦瓜一代杂种。瓜皮油绿,瓜长圆棒形,肩平蒂圆,大直瘤,长28.40 cm,横径5.99 cm,平均单瓜质量394 g,味微苦。强雌性,耐冷凉性好,15 ~ 25 ℃下能正常开花结果,果实能正常发育膨大,产量51.5 t · hm-2,高抗白粉病和中抗枯萎病。适宜华南苦瓜产区春季露地及保护地种植。  相似文献   

19.
火龙果矿质营养元素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火龙果植株各器官的氮、磷、钾、钙、镁、硫、锌、硼、铁的含量。结果表明,花蕾的含氮量最高,茎的磷、钙、镁、硫、锌含量最高,果皮的钾、硼含量最高,根系的铁含量最高;果实中氮∶磷∶钾=4.86∶1.00∶10.12,茎中氮∶磷∶钾=1.46∶1.00∶1.81,说明火龙果是高钾植物。认为火龙果果实带走的钾素最多,故应特别重视钾肥的使用。  相似文献   

20.
乙烯利对苦瓜种子的萌发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瓜品种早苦瓜为试材,利用不同浓度(50、100、150、200、250mg·L-1)的乙烯利处理苦瓜种子,研究乙烯利对苦瓜种子的萌发及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乙烯利对苦瓜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对植株的生长具有一定的后效作用。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雌花数、产量、定植后期的叶面积及茎粗均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第1雌花节位和雄花数随着乙烯利浓度的增加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150mg·L-1乙烯利处理效果最佳,各项指标与对照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