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用三角铃形四齿配体三[(N-甲基-2-苯并咪唑)甲基]胺为配体,合成了甲烷单加氧酶的活性组分一羟基化酶的模型化合物。用叔丁基过氧化氢作氧化剂,研究了单加氧酶模型化合物对低碳烷和烯烃在温和条件下氧化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用3,3-二甲基-1-(1,2,4-三唑-1-基)-2-丁酮为原料,经4步反应,合成了未见文献报道的化合物3,3-二甲基-2-(1,2,4-三唑-1-基)甲基-1-氨基-2-丁醇,其结构经IR,1HNMR及元素分析予以确证。  相似文献   

3.
选择丙酮为起始原料,与甲酸乙酯进行缩合反应得到第一步反应产物甲酰丙酮;再与乙酰乙酸乙酯缩合合成目标化合物2-羟基-4-甲基苯甲酸.将终产物通过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进行检测,综合分析各波谱的检测结果,并与标准图谱进行比较,确定所合成产物为2-羟基-4-甲基苯甲酸.在产物的分离纯化上用pH梯度分离法,简化了合成工艺,得到了较高的产率.  相似文献   

4.
首先以丁酮和硝甲基烷为原料,哌啶作催化剂,合成2-甲基-2-乙基-1,3-二硝基丙烷,然后采用铁和盐酸进行还原,得到题目化合物,并对反应条件进行研究,得出了较佳的反应条件,产率达81.2%。  相似文献   

5.
2-甲基苯甲酰甲酸甲酯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甲基苯甲酸为原料,酰化后与氰化钠反应生成2-甲基苯甲酰腈,经甲酯化生成2-甲基苯甲酰甲酸甲酯,改进了三步合成2-甲基苯甲酰甲酸甲酯的方法,并对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合成反应中的最优化条件.同时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红外光谱(IR)、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进行了解析,确证了该产物的合成.本方法具有合成产物分离简单、产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2,3-二甲氧基-5-甲基苯酚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2-羟基-5-甲基苯乙酮为原料,经溴化、甲醚化、Baeyer-Villiger氧化、醇解、Ullman反应得到具有杀虫活性的苦皮藤内生菌代谢产物2,3-二甲氧基-5-甲基苯酚。以对甲酚为原料,经溴化、Ullman反应和甲醚化反应得到3,4,5-三甲氧基甲苯,所合成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共振确认。测定了这些化合物对3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幼虫的毒杀活性和对某些植物病原菌的抑菌活性。其中部分化合物在500 mg/kg的浓度下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6-甲基-3-苄基脲嘧啶类化合物与硫酸二甲酯在无水碳酸钾作敷酸剂及N,N-二甲基甲酰胺作溶剂条件下室温反应,尿嘧啶环上1-位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合成了3种1,6-二甲基-3-苄基脲嘧啶类化合物.所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均通过1H NMR和元素分析确证.生物活性测试表明该类化合物有一定的除草活性,化合物b浓度100 μg/mL时...  相似文献   

8.
7-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绿色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为催化剂,在无溶剂条件下由间苯二酚和乙酰乙酸乙酯合成7-羟基-4-甲基香豆素,考察反应原料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收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优选7-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合成条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n(间苯二酚)∶n(乙酰乙酸乙酯)=1∶1.5,反应温度150℃,反应时间100 min,催化剂用量0.7 g(间苯二酚0.1 mol)。在最佳合成条件下,收率达90.2%。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催化剂无环境污染、催化活性高、可重复利用,是合成7-羟基-4-甲基香豆素的绿色良好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溴化铜在乙醇中溴化4,4-二甲基-1-芳基-3-戊酮,得到α-溴化产物不经分离直接与硫脲环合制得9种2-氨基噻唑类新化合物,收率21.9%~92.9%.目标物2-氨基噻唑类化合物经核磁谱、红外光谱、质谱测定其结构.用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化合物1g.HBr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g.HBr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0.96 713(5)nm,b=1.558 25(8)nm,c=1.306 87(7)nm,Z=4,V=1.665 34(15)nm3,Dc=1.577 g/cm3,F(000)=800,R1=0.0313,ωR2=0.0757,S=1.024.  相似文献   

10.
周林宗  杨婷  蒋金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30-5831
查阅国内外有关对甲基苯磺酸作为酯催化剂研究的相关文献,了解对甲基苯磺酸作为催化剂在有机合成酯中的应用研究状况。研究表明,对甲基苯磺酸作为酯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工艺简单、生产周期短且污染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室内利用MA培养液进行藻类增长潜力(AGP)试验,考察了不同有机配体(EDTA、NTA和DTPA)与Fe^3+形成的配合物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Fe-EDTA、Fe-NTA和Fe-DTPA均能显著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提高Fe的生物可利用性,但三者之间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Fe-NTA能显著提高叶绿素a含量,Fe-EDTA和Fe-DTPA对提高叶绿素a含量不明显,3种有机配合态Fe对铜绿微囊藻叶绿素a含量影响大小为Fe-NTA〉Fe-DTPA、Fe-EDTA;Fe的有机配合态比羟基配合态更有利于促进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草甘膦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有机物和有机磷浓度高、可生化性差,传统工艺难以达标的问题,进行催化铁还原技术的可行性研究,为现有处理工艺的改造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摇瓶试验和SBR持续试验,对催化铁还原技术和微生物处理过程耦合处理现有草甘膦废水生物出水COD和磷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将催化铁还原技术与微生物处理过程耦合能够提高草甘膦农药废水的COD和TP去除效果;耦合的SBR系统在微氧条件下对原厌氧出水的COD和TP去除率分别稳定在80.0%和50.0%以上,正磷酸盐浓度在20.00 mg/L以下。[结论]催化铁-生物耦合为草甘膦废水的处理和改造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铁盐对马铃薯生理和产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在块茎形成期对盆栽种植马铃薯浇灌不同浓度(10 μmol/L、100 μmol/L、1 000 μmol/L)稳态铁盐,测定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单株产量、单株块茎干物质重量和块茎干物质铁含量等。研究表明:施加稳态铁盐能够促进马铃薯生育后期株高生长,提高叶片SOD活性和叶绿素相对含量;铁盐施入初期叶片MDA含量显著升高,而在生育后期显著降低;在铁盐施入初期Fv/Fm显著降低,而生育后期则相反。施加中、低浓度(100 μmol/L、10 μmol/L)铁盐有利于提高单株产量,100 μmol/L铁盐可分别显著提高东农310和东农311单株产量39.6%和37.3%,10 μmol/L铁盐可显著提高东农312单株产量37.8%。100 μmol/L铁盐可提高单株块茎干物质重量12.4%~31.9%,而高浓度(1 000 μmol/L)铁盐则会降低单株块茎干物质重量。施加不同浓度的铁盐均可提高块茎干物质铁含量,中、高浓度(100 μmol/L、1 000 μmol/L)铁盐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采用自由沉降法分离提取玄武岩赤红壤不同剖面深度的土壤胶体,分析其基本特征,并通过厌氧培养试验测试不同剖面土壤胶体中铁氧化物的厌氧还原特征。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土壤胶体中铁的游离度表现出A层>B1层>AB层的趋势,铁的活化度则随剖面深度的增加而降低,XRD、FTIR的表征结果显示,玄武岩赤红壤胶体中铁氧化物主要是结晶较差的赤铁矿和针铁矿。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剖面深度的土壤胶体厌氧培养过程中,Fe(Ⅱ)浓度均表现出不断增大的趋势,A层土壤胶体铁氧化物易被还原且累积量较高,可达(0.104±0.003)mg/g土。Fe(Ⅱ)的最大累积量随着土壤胶体中无定形铁的含量和铁的活化度的增加而增加,其速率常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缺铁胁迫对杜梨根系铁吸收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对杜梨根系铁吸收关键基因三价铁还原酶(Pb FRO2)基因和铁转运蛋白(Pb IRT1)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多重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采用改良的Hoagland营养液水培杜梨的方法,研究了缺铁胁迫对杜梨根系Pb FRO2和Pb IRT1基因相对表达量以及根系铁和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b FRO2蛋白具有还原酶特性,Pb IRT1蛋白属于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家族—ZIP家族;缺铁胁迫9 d内,杜梨根系Pb FRO2和Pb IRT1的表达量整体上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胁迫3 d表达量达到最高点且与对照(加FeEDTA)差异显著;缺铁胁迫30 d,杜梨根系中铁含量比对照降低77.46%,而锌含量提高1 139.40%。综上可知,缺铁胁迫可诱导杜梨根系铁吸收关键基因表达量升高,进而促进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的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和铁在调控植物生长中的关系,以期进一步揭示SA的作用机理。【方法】本研究以草莓组培苗为试材,用0.05—0.8mmol·L-1系列浓度的SA处理生长于含0.05—0.8mmol·L-1FeSO4培养基上的草莓组培苗,通过草莓苗的生长状况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及顺乌头酸酶(aconitase,ACO)3种含铁酶的活性,分析SA和铁的相互作用。【结果】低浓度铁培养的草莓苗对SA的反应比高浓度铁敏感,SA处理的最适宜浓度随铁浓度的升高而升高。SA抑制根的生长;低浓度SA增加株高和叶绿素含量,高浓度SA抑制植株生长,降低叶绿素含量。0.4mmol·L-1SA处理对组培苗造成伤害,但随FeSO4浓度(0.05—0.4mmol·L-1)的增加,根长、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增加,存活率增加。0.05—0.2mmol·L-1SA增加CAT和ACO的活性,0.4mmol·L-1SA降低其活性;0.05—0.4mmol·L-1SA提高POD的活性。【结论】水杨酸调节草莓组培苗生长的过程和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铁的生理功能与富铁水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铁的生理功能以及人体缺铁后的主要病症,对稻体中铁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以及铁在稻体中富集的分子机理,外源物质对铁富集的影响和富铁水稻品种的选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富铁水稻选育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铁元素对线辣椒抗(耐)病毒病的影响,本研究选用线辣椒品种"陕椒2006",利用不同的Fe2+离子浓度进行水培并人工接种TMV(烟草花叶病毒),然后每隔1 d测定POD(过氧化物酶)、CAT(过氧化氢酶)活性和MDA(丙二醛)含量,第20天测定地上、地下部干质量和鲜质量.结果表明:陕椒2006在不同Fe2+浓度水培条件下,和对照相比,接种TMV的POD、CAT活性及MDA含量均有所升高.其中,铁3处理的幼苗在接种TMV后POD、CAT活性升高最明显,MDA含量最低.同时,铁3处理无论是对照还是接种TMV处理,其地上、地下部干质量、鲜质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9.
滇型杂交粳稻及其亲本稻米铁、锌元素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析了208份滇型(滇1型)杂交粳稻(杂交稻及其恢复系和保持系)稻米的铁、锌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这些材料的铁、锌含量的变幅很大,糙米、精米的铁含量分别为14.49~38.06 mg·kg-1和5.50~27.81 mg·kg-1;锌含量分别为11.64~42.39 mg·kg-1和10.95~36.74 mg·kg-1。糙米的铁、锌含量分别是精米的2.11倍和1.23倍。糙米和精米中锌元素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684,铁的相关系数为0.271。铁含量与锌含量在糙米间存在显著正相关。铁含量与锌含量在稻米中的遗传机制可能不一样。无论是糙米还是精米,恢复系平均含锌量均显著高于保持系。同一亲本(保持系或恢复系)配制的不同杂交组合都有高于或不低于亲本含量的组合。虽然杂交稻亲本(保持系或恢复系)稻米铁、锌含量分别与其杂交稻的铁、锌含量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大部分杂交稻稻米的铁、锌含量居于双亲含量之间,但有少数组合的铁或锌含量超亲明显。因此,选配富铁、锌的杂交组合是非常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铁锌互作对苹果锌、铁吸收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锌在苹果营养器官之间的分配特性以及锌铁交互关系,解释锌铁吸收和分配机制,指导合理施用锌铁肥料。【方法】测定了盛果期‘红富’士苹果缺锌小叶病树和正常树夏季不同器官的锌铁浓度;以‘平邑甜茶’(Malus Hupehensis Rehd)为试材,采用正交设计方案、通过溶液培养法培养幼苗,分析不同锌铁供应水平下营养器官的锌铁分配特性及其锌铁交互作用关系。【结果】夏季,缺锌小叶病树各器官锌浓度低于正常树,铁浓度高于正常树。水培试验中,锌铁供应水平提高,‘平邑甜茶’幼苗各器官锌铁累积均显著升高,其变化幅度依次是根>茎>叶;锌铁交互对根、茎、叶锌、铁浓度影响的显著性逐渐降低,缺锌时各器官转运系数均高于1.00;在中、低锌水平下,根部锌、铁呈正相关,与大田结果一致,高锌处理则呈负相关;叶锌、铁均呈负相关。高铁水平下,根中锌铁正相关达极显著水平。【结论】在苹果树中,根系是锌的调节库,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树体的锌铁平衡;锌促进了铁在根系的累积,高铁对缓解锌的毒害起到一定的平衡作用;锌与铁在叶中相互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