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大豆根腐病菌致病力分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50个大豆品种中选择对J5菌株抗感不同的6个大豆品种861387-10、鲁豆4号、8205、RN-9、861033和北京黑豆作为鉴别寄主,根据采自山东、河南、安徽和江苏等地的37个大豆根腐病(Fusarium solani)主要致病菌在6个大豆品种上的反应,其致病菌可初步分为10个致病类型。  相似文献   

2.
甘薯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薯根腐病的发生与防治丁克学(安徽省蒙城县植保站,233500)甘薯根腐病又称甘薯开花烂根病。安徽当地农民俗称地火。近年来在我国山东、河北、河南、江苏、安徽、湖南、湖北等省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而且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甘薯发生了根腐病,一般造成减产1~2...  相似文献   

3.
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抗原筛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大豆根腐病是黑龙江省大豆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全省每年发病面积在70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大豆面积的不断扩大,重迎茬面积迅速增加,根腐病的发生为害亦日趋严重,给大豆生产造成很大损失。1991~1996年作者进行了大豆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和抗源筛选的研究,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大豆根腐病已成为大豆的主要病害,严重影响大豆的生产,部分地方因发生大豆根腐病而导致绝收。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大豆疫霉根腐病调查与病原分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6年对黑龙江省东部和中部大豆产区23个市、县的大豆苗期疫霉根腐病进行了调查、研究,应用PBNIC疫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大豆疫霉根腐病病原菌,从牡丹江、穆棱、林口和佳木斯豆田具疫霉根腐症状的大豆植株上分离到大豆疫霉根腐病菌,并从根腐病株上单独或与大豆疫霉菌同时分离到终极腐霉菌,研究进一步证实我国黑龙江省有大豆疫霉根腐病。调查发现,大豆疫霉根腐病和终极腐霉根腐病主要发生在土质粘重、土壤含水量高或易积水的田块。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1988-1989年采集山东大豆根腐病标样553个,经分离接种证明,致病菌有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Mart.)Sacc.]、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和木贼镰刀菌[F.equiseti(Corda)Sacc.]三种,以茄病镰刀菌的分离频率最高,致病力最强,为主要致病菌。并对其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和光照、温度及pH对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将大豆根腐病主要致病菌定名为茄病镰刀菌大豆专化型[Fusarium solani(Mart.)Sacc.f.sp.glycines Li et Luo],本专化型过去没有报告。  相似文献   

7.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发生和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Gerdemann,异名 P.megasperma var.sojae Hildebrand,P.megasperma f.sp.glycinea Kuan and Erwin,P.sojaef.sp.glycinea Faris et al.)引起的大豆疫霉根腐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毁灭性病害之一。该病害1948年首次发现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并迅速成为美国大豆的重耍病害。50a来,人们对大豆疫霉根腐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该病害仍未得到持续有效的控制。目前大豆疫霉根腐病已广泛发生于世界大部分大豆生产区,其中在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意大利等主要大豆生产国造成严重损失。如1998年美国因大豆疫霉根腐病造成的产量损失为114.9万t,仅次于大豆胞囊线虫的为害。鉴于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破坏性和毁灭性,大豆疫霉菌从1986年开始被列为我国的对外检疫重要性病原菌,1993年被国家正式公布为一类进境植物检疫重要性病原菌。  相似文献   

8.
陈申宽 《植物保护》1994,20(6):44-45
大豆根潜蝇危害导致根腐病发生严重呼伦贝尔盟农区位于大兴安岭东麓,土壤肥沃,气候适于大豆生长,大豆播种面积达400多万亩。大豆根潜蝇和根腐病是大豆苗期的主要病虫害之一。1985年以来,随着大豆面积的增加,重迎茬种植普遍,导致大豆根潜蝇逐年加重,大豆被害...  相似文献   

9.
大豆疫霉根腐病及与线虫的关系和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豆疫霉根腐病及与线虫的关系和防治措施陈品三(中国农科院植保所,100094)1寄生性及危害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megaspermavar.sojae)是大豆毁灭性病害之一,50年代与更为严重的大豆孢囊线虫病(Heterodera...  相似文献   

10.
<正>大豆是黑龙江省四大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大豆根腐病是一种世界性的土传病害[1],主要侵染大豆茎基部至根部,引起根茎腐烂,一般田块减产 10%~30%,重病田块减产达 60%以上,严重时甚至造成绝产[2]。由镰刀菌引起的大豆根腐病是大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 [3]。2017 —2018年,对黑龙江省富裕县、讷河市、五大连池市、北安市、克东县、拜泉县、海伦市、望奎县、林口、牡丹江、尚志、  相似文献   

11.
开都河,博斯腾湖,孔雀河水质现状及灰色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实测分析资料对开都河、博斯腾湖、孔雀河水质进行了分类评价,并在近年来积累资料的基础上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模型,对河流和湖泊主要污染参数今后几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干流区的水量消耗和潜力分析计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分析了塔里木河干流区的生态环境及耗水状况,提出了节水措施及塔里木河流域合理用水,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乌拉盖河及其主要支流的水资源评价与合理利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乌拉盖河是内蒙古高原最大的一条内流河,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向西流经乌珠穆沁草原中部。水资源充沛而稳定。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13亿立方米,P=50%保证率年径流量为0.88亿立方米。根据本流域的中长期发展预测,到2000年及2020年,人口、养畜、农田与草地建设、工业等均有大幅度增长,工农牧业产值将由2.8亿元达到2000年的5.4亿元及2020年的19.5亿元。按照合理的用水定额和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预计到2000年,总需水量将达到0.68亿立方米;到2020年,总需水量1.2亿立方米。因此,本流域的发展中,必须多方开发各项水资源,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乌拉盖河成为草原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4.
试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费的构成与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的分布特征与利用条件在不同地区间的显著差异性,以及生态环境体系的极度脆弱等特点,决定了其水价政策不仅要具有经济杠杆作用,体现所有者的经济利益,而且要能有效地调节水资源在上、中、下游,在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维护之间的合理分配,同时还应具有在时空及水质方面的可伸缩性。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以月降水距平为指标,根据黄河流域典型台站40年的降水资料,对黄河流域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区域划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研究论述了内蒙古自治区河流、湖泊、水文地质等特点及其分布规律;分析三水资源量、转化关系和评价;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向。 内蒙古自治区东西横跨4千公里,各地区接受东来水气差异颇大。东部距海洋较近,水汽来源略多,河流发育,且多为外流河水系,水资源相对丰富;西部深居内陆,处于东来水汽强弩之末,河流稀少,并有大面积无河区,水资源极度贫乏,幸有黄河流经境内,为我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在黄土高原丘壑区打坝淤地已成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治沟工程措施,具有防洪减灾、固沟拦泥、减少入黄泥沙、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增田增产、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效益。截止1989年底,该区已建成淤地坝11083座,已淤实有累计坝地面积1.096万hm2。1956~1989年34年间,淤地坝累计减洪量8.256亿m3,减少入黄泥沙7.134亿t。  相似文献   

18.
该文首先论述了大柳树灌区土地开发利用现状特征,以及在利用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土地经济性学原理,提出加强灌区未来土地利用方式转化的必要性、必要条件和可能的转化方式等项研究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黄河中游半干旱区黄土丘陵地区的自然条件与环境特征,提出在黄土丘沟区以淤地坝的方式,建立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独特的绿洲。文中较全面的分析了该区建设绿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该文分析了黄河大柳树灌区土壤类型形成条件与分布格局和主要土壤类型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发展灌溉农业对土壤条件的要求,提出土壤资源合理利用与发展灌溉农业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