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经削皮和切分的鲜切荸荠在贮藏过程中极易黄化,严重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旨在寻找一种有效的鲜切荸荠黄化抑制手段,延缓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方法】采用米糠提取物浸泡处理鲜切荸荠,通过测定鲜切荸荠在贮藏过程中的色度、总黄酮含量、酶活性和黄酮代谢相关结构基因和转录因子的表达变化,研究米糠提取物对黄化的抑制效果及其机理。【结果】米糠提取物处理可有效抑制鲜切荸荠贮藏过程中 L* 值的下降、贮藏 6 d 时 L* 值仍 > 70,显著延缓鲜切荸荠 b* 值的上升、贮藏 6 d 时 b* 值为 20.62 且显著低于对照组。米糠提取物处理显著抑制鲜切荸荠组织中总黄酮含量的上升,而对照组鲜切荸荠贮藏至 6 d 时黄酮含量上升至 0.377 mg/g、是0 d 的 2.96 倍。对照组鲜切荸荠 PPO 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米糠提取物处理组 PPO 活性在贮藏 2~6 d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 PAL 活性在贮藏过程中快速上升,贮藏 6 d 时达 71.03 U/g、是 0 d 的 3 倍,而米糠提取物处理则可显著延缓 PAL 活性上升。荧光定量 PCR 分析结果表明,米糠提取物处理可显著下调鲜切荸荠黄酮合成相关 4 个结构基因(CwPAL、CwC4H、CwCHI 和 CwCHS)的表达;参与黄酮代谢调控的 CwMYB12 和 CwMYC2 转录因子的表达也受米糠提取物处理的显著抑制。【结论】米糠提取物可有效延缓鲜切荸荠贮藏过程中的黄化现象,对黄酮类物质的积累和黄酮代谢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为进一步阐明荸荠黄化的分子机理提供基础,并为鲜切荸荠的保鲜和护色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鲜切蔬菜,又称切割蔬菜、轻度加工蔬菜或半加工蔬菜,是指新鲜蔬菜经分级、修整、清洗、去皮去核、切分、护色、称量、包装等处理后,供消费者或餐饮业直接使用的一种新式加工产品。鲜切蔬菜具有品质新鲜、使用方便、营养丰富、清洁卫生等特点。其技术要点是缩短加工、运输和销售周期,尽量将采收的蔬菜在短时间内售出,一般在低温下冷藏仅为3~21天,并要求各个环节都处于低温冷冻的条件下。目前,生产的鲜切蔬菜产品主要有马铃薯、大白菜、甘蓝、洋葱、莴苣、菠菜、萝卜、芹菜、胡萝卜和番茄等。  相似文献   

3.
鲜切莲藕是指将新鲜莲藕进行分级、整理、清洗、切分、保鲜、脱水、包装等流程,供消费者立即食用或餐饮业使用的一种新式加工产品。由于鲜切莲藕高营养价值和高食用性,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新鲜莲藕经过切分后,容易发生褐变和微生物污染等问题,致使莲藕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下降。鉴于此,本文综述了鲜切莲藕的褐变机理和微生物污染概况,并从物理、化学、生物和综合保鲜四方面总结了近年来鲜切莲藕的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以期为鲜切莲藕保鲜的后续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草酸对鲜切山药褐变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菜山药为试材,采用0.1%、0.3%、0.5%草酸溶液处理鲜切山药,以清水浸泡鲜切山药为对照,测定失重率、可滴定酸含量、抗坏血酸含量、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导率、褐变度、色度值、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总酚含量等指标变化,研究草酸处理对鲜切山药贮藏保鲜效果。结果表明,草酸处理能维持鲜切山药贮藏后期较高可滴定酸和抗坏血酸含量,保持较低失重率,维持其产品质量。0.3%草酸处理能显著抑制鲜切山药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显著抑制PPO活性和总酚含量增加,并维持较高色度值和较低褐变度。研究认为,0.3%草酸处理能降低鲜切山药膜脂过氧化反应、抑制酶促褐变,对鲜切山药具有较好的贮藏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5.
挑选、清洗、预冷、切分后的鲜切莲藕采用不同褐变抑制剂组合处理 ,并贮藏于 4℃下。贮藏期间定期测定鲜切莲藕的褐变度 (BD)、总酚 (TP)、游离酚 (FP)和儿茶酚含量。试验结果表明 ,鲜切莲藕中FP占总酚的 70 %以上 ,且FP又以儿茶酚为主 ;鲜切莲藕在贮藏期间TP、FP和儿茶酚的量先上升后下降 ;效果最好的褐变抑制剂的组合是4 0mg·mL-1L Cys +1 5mg·mL-1EDTA 2Na +2 0mg·mL-1Zn(Ac) 2 。  相似文献   

6.
鲜切果蔬商品化处理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及保鲜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亚勤 《广东农业科学》2009,(5):133-134,152
鲜切果蔬是指果蔬经挑选、修整、清洗、切分、包装及冷藏等一系列加工处理后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保持新鲜状态的产品,可直接烹调或食用.目前,鲜切果蔬的生产和消费已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但其具有特殊的加工特点,品质不易保持.概述了鲜切果蔬商品化处理过程中的不良品质变化及其保鲜措施.  相似文献   

7.
鲜切蔬菜,又称切割蔬菜、轻度加工蔬菜或半加工蔬菜,是指新鲜蔬菜经分级、修整、清洗、去皮去核、切分、护色、称量、包装等处理后,供消费者立即食用或餐饮业使用的一种新式加工产品。近年来,在超市、净菜配送中心发展较快,具有品质新鲜、使用方便、营养丰富、清洁卫生等特点。关键技术要点是加工、运输和销售要快,尽量使蔬菜从采收到售出的时间最短,一般在低温下冷藏仅为3-21天,并要求各个环节都在低温冷冻的条件下。目前生产的鲜切蔬菜产品,主要有马铃薯、大白菜、甘蓝、洋葱、莴苣,菠菜、萝卜,芹菜、胡萝卜和番茄等。  相似文献   

8.
鲜切蔬菜,又称切割蔬菜、轻度加工蔬菜或半加工蔬菜,是指新鲜蔬菜经分级、修整、清洗、去皮去核、切分、护色、称量、包装等处理后,供消费者立即食用或餐饮业使用的一种新式加工产品.近年来,在超市、净菜配送中心发展较快,具有品质新鲜、使用方便、营养丰富、清洁卫生等特点.关键技术要点是加工、运输和销售要快,尽量使蔬菜从采收到售出的时间最短,一般在低温下冷藏仅为3天~21天,并要求各个环节都在低温冷冻的条件下.目前生产的鲜切蔬菜产品,主要有马铃薯、大白菜、甘蓝、洋葱、莴苣、菠菜、萝卜、芹菜、胡萝卜和番茄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粉葛(南药)鲜切后极易发生褐变,研究 5 ℃一氧化氮(NO)处理对鲜切粉葛护色效果 的影响。【方法】将新鲜粉葛切分成均一小块后分别放入 0.5、1.0、2 mmol/L 硝普钠(SNP)溶液浸泡 15 min,沥 干后放于塑料盒中并用聚乙烯保鲜膜封口后置于 5 ℃恒温恒湿箱中贮藏,定期取样测定褐变相关生理生化指标。 【结果】不同浓度 SNP 处理均能有效减轻鲜切粉葛的褐变程度,以 2 mmol/L SNP 处理效果较好,处理 10 d 时褐变 度仅为对照的 62.4%,褐变相关生理生化指标测定显示,不同浓度 SNP 处理均能显著抑制贮藏期 6 d 后苯丙氨酸解 氨酶 (PAL) 活性的上升,降低整个贮藏过程中总酚含量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促进总黄酮积累,且随着 SNP 浓度增大,对以上指标的抑制或促进作用愈明显,贮藏 10 d 2 mmol/L SNP 处理的总酚和类黄酮含量分别为对照的 66.4% 和 5.42 倍,2 mmol/L SNP 可显著降低贮藏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延缓鲜 切粉葛的褐变。对 2 mmol/L SNP 处理的鲜切粉葛各生理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鲜切粉葛褐变度与 PAL 活性、 总酚含量和类黄酮含量均呈极显著性正相关,与 POD、PPO 活性呈极显著性负相关,与 MDA 相关性不显著。【结 论】2 mmol/L SNP 处理可显著延缓鲜切粉葛褐变,并提高其功能品质,为鲜切粉葛护色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讨热处理温度及热处理方式对鲜切生菜品质的影响,为热处理在鲜切果蔬保鲜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采用35、45和55℃的热水处理鲜切生菜1 min,研究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对鲜切生菜色泽、褐变潜力、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所有切割后热处理均能不同程度地维持鲜切生菜的色泽(55℃>45℃>35℃),抑制PPO和POD活性,降低褐变潜力,延缓叶绿素的降解。至贮藏期第13 d,55℃热处理的鲜切生菜的亮度值L仍高达54.07,红绿指数a值为-2.50,褐变潜力、PPO和POD活性较低,分别仅为0.10 A/g、13.2 U/kg和32.53 U/kg,叶绿素含量为0.85 mg/g,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切割前或切割后热处理两种热处理方式对鲜切生菜品质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切割前或切割后55℃热处理对鲜切生菜褐变的抑制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切割前热处理能更好地抑制POD活性,延缓叶绿素的降解,降低a值。本试验中,热处理鲜切生菜的最适温度为55℃,最适处理方式为切割前热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木薯寒冻害等级划分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奔驰  李军  盘欢  罗燕春  杨琴  陈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5):9026-9028
[目的]探索木薯寒害冻害等级划分的形态指标及方法。[方法]开展室内人工模拟木薯寒害冻害试验。在极端低温0~4℃条件下处理1~3 d,置室内,7、20 d后观察。[结果]茎杆芽眼死坏率和块根黑斑占切面比率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随低温持续时间延长而增加;茎杆干枯率不完全呈规律性变化;茎杆变色损伤率、髓部变色率及乳胶的量的变化率小或表现不明显。[结论]茎杆芽眼死坏率适合作为木薯茎杆寒冻害等级划分形态指标;块根黑斑占切面比率适合作为木薯块根的寒冻害等级划分形态指标。同时,确定了木薯寒害冻害等级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12.
以涂料直接涂饰的染色单板为试材,以氙光作为辐射光源,考察不同的涂饰染色单板在100 h光照过程中试材表面材色的变化规律,并分析试验因子对光变色的影响。结果表明:涂饰染色单板受光辐射易发生变色,材色的明度指数均呈上升趋势,而色度指数a*、b*变化各异。染料品种对色度指数的变化影响极显著,涂饰酸性蓝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显著大于涂饰酸性大红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涂料种类对色度指数b*影响显著,涂饰聚氨酯清漆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明显大于涂饰丙烯酸清漆染色单板的光变色度。   相似文献   

13.
借助CIE的L*a*b标准色度学系统,研究了柚木、花梨和红栎装饰薄木经不同参数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前后的材色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放电功率的增大、处理速度的减慢,3种类木材装饰薄木明度降幅下降,处理前后色差均呈现增大趋势;红栎薄木材色经等离子体改性处理后的变色最显著,花梨桃次之,柚木变色相对最小,且柚木受等离子处理的影响相对较弱。红栎装饰薄木表面变色主要由明度变化所致,柚木和花梨经等离子体改性处理的变色机制主要与明度、红蓝度和黄绿度等色相有直接关系。放电功率高于3 kW时,装饰薄木表面易出现蚀刻过度现象。  相似文献   

14.
三角枫在干燥过程中变色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通过对三角枫木材抽提物的定性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不同变色试材的扫描电镜分析 ,以及不同干燥工艺条件下三角枫颜色的变化分析 ,探讨了三角枫在干燥过程中的变色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三角枫在干燥过程中的变色是一个复杂的变色过程 ,主要是由于三角枫中的多元酚物质以及无色花色素和单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的氧化反应 ,以及三角枫中的苯环、酚羟基、羟基—OH、羰基—CO等发色团与助色团的变化 ,使三角枫在干燥过程中变色 .  相似文献   

15.
贵阳市常见园林植物春季新叶色彩属性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动态采集贵阳市春季21种植物新叶实景照片,用计算机程序语言R语言提取色彩数据,探讨其色彩变化规律以及客观表征的物候性,按照HSB色彩模式分析色彩属性随生长发育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春季不同植物叶色总体变化趋势为起初的红黄色随着生长发育转变为绿色;色彩属性变化特征,植物色彩的色相值随植物生长变化色相值增大,植物叶色饱和度值变化受到色相值的影响,色相值发生较大程度变化时,饱和度值呈下降趋势变化,植物色彩明度值随着生长的变化呈下降趋势;植物展叶期变色各时期长短关系为变色前期<变色中期<变色后期。研究结果将为贵阳市春季植物景观色彩规划设计提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橡胶木中的变色成分进行甲醇浸提,浸提液浓缩后用极性从小到大的石油醚、氯仿、乙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经过化学分析认为橡胶木中产生红变的成分存在于极性较大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中,变色成分主要是鞣质单宁、酚类及蒽醌类物质。同时进行鞣质单宁引起橡胶木红变的机理试验,结果表明,橡胶木抽提液无论是加酸性还是加碱性溶液都会产生红变,为此采用具有漂白功能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可以减轻或消除橡胶木抽提液的红变。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3种北美红枫秋季变色期呈色生理差异,进一步阐释北美红枫呈色生理机制,为北美红枫引种选择及适应性栽培提供参考,特对其叶色参数、色素质量比、可溶性糖质量比、可溶性蛋白质量比、相关酶活性、叶片pH值等进行测定,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三者间差异,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探寻北美红枫转色关键作用因子.结果表明,色素质量比、可溶性糖质量比、可溶性蛋白质量比、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叶片pH值等是影响北美红枫转红的重要作用因子.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在北美红枫秋季变色期对色素质量比及色素比例并无明显影响,不是影响其叶色转变的重要影响因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质量比下降是北美红枫转红的原因,但花色素苷质量比迅速增加、m_(Chl)/m_(Ant)值和m_(Car)/m_(Ant)值的迅速降低才是北美红枫转红更为重要的直接原因.北美红枫叶色a值与可溶性糖质量比显著正相关(p0.01),整个秋季变色期,可溶性糖质量比呈不断上升趋势,但可溶性糖过量积累可能会抑制花色素苷合成,进而影响北美红枫叶片转红.北美红枫叶色a值与叶片pH值显著正相关(p0.01),整个秋季变色期,叶片pH值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擎天凤梨是一种新潮花卉,其苞片在成花变色过程中常常伴随着绿色的逐渐消退。分离叶绿素生物合成与降解途径的关键基因,探索在苞片变色过程中叶绿素代谢的分子基础和机理,有助于解析呈色苞片中绿色退化的原因。【方法】通过cDNA文库构建及EST批量测序获得叶绿素合成关键酶:谷氨酰tRNA合成酶基因(glutamyl-tRNA synthetase,GTS)和尿卟啉原-Ⅲ合酶基因(uroporphyrinogen-Ⅲsynthase,UROS);通过同源克隆技术获得叶绿素降解关键酶:脱镁叶绿素酶(pheophytin pheophorbide hydrolase/pheophytinase,PPH)基因;通过采用透光系数法测量叶绿素含量、HPLC法测定类黄酮含量以及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叶绿素代谢关键基因的基因表达模式,探索呈色苞片中绿色部分消失的分子机理。【结果】获得的GTS(GenBank:KP144289),序列长为1 140 bp,编译171AA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并存在GlnRS-cataytic core 和Nt-trans superfamily保守区;获得的UROS(GenBank:KP144288)cDNA序列长为613 bp,编译188AA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并存在HemD和HemD Superfamily保守区;获得的PPH(GenBank:KP723523)cDNA序列长为266 bp,编译88AA的蛋白氨基酸序列,并存在Abhydrolase-6保守区。通过对不同变色阶段苞片的叶绿素、类黄酮含量测定以及叶绿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分析,可知苞片变色过程伴随着叶绿素含量的显著降低和类黄酮含量的明显增加,同时叶绿素合成相关的GTS和UROS表达水平也明显降低,而叶绿素降解关键酶基因PPH的表达水平在苞片变色初期显著上升,在变色完成后则降低到接近绿叶状态的最低水平。而作为对照材料的绿叶,其叶绿素含量是最高的,而类黄酮含量是最低的,同时叶绿素的合成相关酶基因表达量最高,而降解相关酶基因表达量最低,这与彩叶植物中叶绿素和类黄酮色素的表现较为一致。【结论】获得了擎天凤梨的叶绿素合成相关酶基因GTS和UROS以及降解关键酶基因PPH。由于叶绿素合成量减少,降解量显著增加引起叶绿素含量的降低,从而影响苞片变色过程中绿色的消退,并伴随类黄酮含量的增加。PPH在叶绿素的降解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室内自然光辐射下杨木和桦木染色单板的变褪色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光辐射过程中,染色单板发生了显著变褪色.经光辐射100d,各个试件色差值ΔE*均超过16,最大达44.36.染色单板光变色前期主要是由于染料及木材抽提物不饱和基团的劣化,后期主要是木材基质.染料结构及稳定性是影响其变褪色的主要因素,漂白预处理加...  相似文献   

20.
研究一种在山药制品加工过程中防止褐变复合食品添加剂,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通过感官评定来确定最佳配方.以市售新鲜山药为主要原料,分别研究了柠檬酸、燕麦提取物、抗坏血酸这些常用护色剂对防止山药加工过程中褐变的情况,选择以柠檬酸和D-异抗坏血酸钠为护色剂.在考虑时间的基础上,通过L9(33)正交试验,确定了山药的最佳护色方法,即:0.3%柠檬酸,0.1%D-异抗坏血酸钠溶液浸泡45 min,有效的防止山药后续加工过程中的褐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