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草药提取物对几种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的离体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天然果蔬防腐剂,该试验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鹿蹄草素、黄连、黄柏、厚朴等4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几种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4种中草药提取物对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25、12.5、25、1.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25、25、25、2.5mg/ml;对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32、0.625、0.625、1.25mg/ml;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0.125、2.5、5、2.5mg/ml。经线性回归计算50%抑制时对链格孢菌的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217、10.192、10.354、0.340mg/ml;对褐腐病菌的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065、0.192、0.687、0.246mg/ml。  相似文献   

2.
在室温(25℃)条件下,用3种鹿蹄草中草药组合成不同浓度处理,对苹果采后褐腐病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用上述3种中草药组合的不同浓度处理与仅接种褐腐病菌的对照(ck)相比,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和延缓褐腐病菌对苹果果实的侵染,并且浓度越高效果越明显;同级浓度处理相比,11号中草药组合的效果优于14号与21号组合;但是均不及化学药剂扑海因处理(ck1).  相似文献   

3.
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及机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鹿蹄草、功劳叶和地榆三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活性及作用机理。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倍比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不同时间段菌液吸光值和电导率值;将大肠杆菌在带药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培养10 h并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大肠杆菌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三种中草药均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且中草药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鹿蹄草的MIC值为31.25 mg/mL,MBC值为62.50 mg/mL;功劳叶和地榆的MIC值均为62.50 mg/mL,MBC值均为125 mg/mL。加药组的大肠杆菌生长受到抑制,菌体细胞膜渗透性增加。扫描电镜显示大肠杆菌细胞出现变长现象,表面出现许多凹坑。三种中草药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中鹿蹄草的抑菌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植物提取物对桃采后褐腐病(Monilinia.fracticola)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室温条件下,用3种植物提取物2号、5号和12号的不同浓度处理对桃果实采后褐腐病防治效果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与仅接种褐腐病菌(M.fracticola)的对照(ck)相比,提取物2号的3个浓度处理均能显著抑制褐腐病菌对桃果实的侵染(P<0.01),并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其中用50mg/mL浓度处理的桃果实腐烂率为0;提取物5号处理也能显著抑制桃果实采后褐腐病的发生,用12.5 mg/mL浓度处理的防治效果最佳,腐烂率也为0;提取物12号的3个浓度处理得到的果实病斑直径基本相同,而发病率是随着提取物浓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但总体效果均显著好于ck(P<0.01).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水煎液对果蔬致病真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离体条件下,采用滤纸片法调查了23种中草药水煎液单剂对4种果蔬致病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其中5号(远志)、6号(鹿蹄草)、7号(赤芍)、8号(茯苓)、9号(甘草)、10号(艾叶)、13号(大黄)、14号(益母草)、16号(牡丹皮)、20号(野菊花)、22号(白芷)、23号(莱服子)等12种中草药水煎液在浓度为1.0mg/mL时可分别抑制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梨链格孢病菌等4种果蔬致病真菌孢子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植物提取物中的活性成分可以有选择性地应用于果蔬采后防腐剂的合成。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价9种可食性野生草药(Borago officinalis,Orobanche crenata,Plantago coronopus,P.lanceolata,Sanguisorba minor,Silene vulgaris,Sonchus asper,Sonchus oleraceus和Taraxacum officinale)提取物对于一些重要的果蔬采后病原菌,如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laxa)、指状青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扩展青梅菌(P.expansum)、意大利青霉菌(P.italicum)、碳黑曲霉菌(Aspergillus carbonarius)及黑曲霉菌(A.niger)在离体培养和生物体中的抑制活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对所有草药提取物中的酚类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得到其主要成分包括一些咖啡酸衍生物、黄酮衍生物芹黄素和木犀草素、黄酮醇衍生物山奈酚和槲皮素。在所有草药提取物中,以S.minor(小地榆)和O.crenata(锯齿列当)两种草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最强,特别是S.minor的提取物在离体培养中完全抑制了核果类褐腐病菌、指状青霉及黑曲霉菌的孢子萌发,并且显著降低了灰霉菌的孢子萌发率;O.crenata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虽小于S.minor,但仍然显著降低了所有供试病原真菌的孢子萌发率。此外,这两种草药提取物在抑制病原菌孢子萌发的初期就能有效抑制孢子芽管的伸长。在很多情况下,草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表现出剂量效应,随着提取物中酚类物质浓度的升高,其抑菌活性增强。在受损伤的活体果实上进行抑菌试验的结果表明,S.minor提取物完全抑制了杏和油桃褐腐病的发生;O.crenata提取物分别有效降低了鲜食葡萄灰霉病、杏及油桃褐腐病、柑橘绿霉病的发病率。可食性草药提取物的抑菌活性来自于其中的一些咖啡酸衍生物和/或黄酮类物质。本研究对提取物中酚类成分的HPLC分析为提取物中有效抑菌成分的鉴定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研究了从"Redhaven"桃果肉中分离得到的两种拮抗酵母菌株L1和L8对三种核果类褐腐病原菌(Monilinia laxa,Monilinia fructicola及Monilinia fructigena)的离体和活体拮抗效果。这两种拮抗菌株是经初步验证能够减轻桃和油桃的褐腐病症状后筛选出的,并最终通过分子生物学及形态学手段鉴定为Aureobasidium pullulans(出芽短梗霉菌)。通过活体接种三种褐腐病菌的试验研究发现,两种拮抗菌的高压灭菌悬液及无菌过滤液对果实褐腐病的发生均无抑制作用,而含有L1和L8菌株的菌悬液可完全抑制M.laxa和M.fructicola引起的褐腐病的发生,并使M.fructigena引起的褐腐病发病率分别降低70%和90%。在另一项试验中,将油桃用两种拮抗菌液处理后接种三种褐腐病菌,然后将其在0℃下贮藏21 d,再在20℃下放置7 d。结果表明,低温抑制了褐腐病的发生,处理和对照果实均无褐腐病的症状。但在20℃下放置7 d后,对照果实的褐腐病发病率均超过了45%,而LI和L8处理分别可以将接种M.fructigena病原菌果实褐腐病的发病率降低89.8%和91.2%,说明两种拮抗菌的处理可完全抑制接种M.laxa和M.fructicola引起的果实褐腐病的发生。两种拮抗酵母菌株的最佳抑菌浓度为108CFU.mL-1,L1在107CFU.mL-1浓度时也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L8菌株在107CFU.mL-1浓度时对由M.fructigena和M.fructicola引起的果实褐腐病无抑制活性,处理与对照果实无差异。而对于接种了M.laxa的油桃果实,与对照相比,107CFU.mL-1浓度的L8菌株却可显著降低褐腐病的发病率。尽管在0℃和20℃下贮藏的油桃果实伤口处的L1和L8菌的数量增长较慢,但已经足够控制果实褐腐病的发生。综上所述,本项研究确定了可作为开发采后生物杀菌剂活性成分的两种A.pullulans拮抗菌株,并用于抑制引起核果类作物采后严重经济损失的三种Monilinia真菌。  相似文献   

8.
采用滤纸片扩散法,测试丁香、厚朴等15种中草药提取液对果蔬贮藏保鲜中的常见致腐菌酵母菌和霉菌(灰霉、青霉、毛霉)的抑制作用,通过防腐效果较好的丁香、紫丹参、厚朴、苦参、迷迭香5种中草药提取液按1∶1∶1复配,进行复配液抑菌活性、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复配液丁香、厚朴、苦参复配液,紫丹参、厚朴、苦参复配液和厚朴、苦参、迷迭香复配液的抑菌效果较好;3种复配液在pH值为6,低温和避光条件下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茶树油粕提取物对香蕉采后主要病害炭疽病的防治作用,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茶树油粕粗提物的水提取方法,并以茶皂素为对照,研究提取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离体生长和香蕉果实活体接种致病斑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以料液比1∶7(m∶V),在85℃条件下,将干燥的茶树油粕浸提2~2.5 h,或95℃条件下浸提1.5 h,粗提物的提取率较高,可达50%以上。获得的水粗提物可抑制离体培养的香蕉炭疽病菌的生长,且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当浓度≥0.2 mg·mL-1时,抑制率可达100%;而其10倍浓度的茶皂素(2 mg·mL-1)才具100%的完全抑制效果。茶树油粕水粗提物处理香蕉果实后,可显著抑制活体接种果实炭疽病病斑的扩展,而同浓度的茶皂素没有明显抑制效果。初步研究表明,茶树油粕水粗提物对香蕉炭疽病菌的离体和活体控制效果显著优于茶皂素,说明粗提物中含有除茶皂素之外的抑菌活性组分,且起主要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巴西棕榈蜡对离体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与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 in vitro)生长发育及两种病原菌侵染油桃与李果实的作用效果。将1%、2%、3%和4.5%的巴西棕榈蜡添加到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中来研究其对病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并用扫描电镜来检测涂巴西棕榈蜡的油桃表面两种真菌孢子的萌发情况。还研究了4.5%和9%的巴西棕榈蜡对油桃和李子采后褐腐病与软腐病侵染的防护作用和治疗作用。防护试验是先对果实进行伤害处理,之后用巴西棕榈蜡涂覆在果实外表面,最后接种病菌。治疗试验则是先对果实进行伤害处理,之后接种病菌,最后用巴西棕榈蜡涂覆在果实外表面。防护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浓度的巴西棕榈蜡处理均能够完全抑制褐腐病菌菌丝的生长,除了1%巴西棕榈蜡处理以外,其他处理均可以完全抑制软腐病菌的生长,并且所有浓度处理均可完全抑制果实褐腐病菌和软腐病菌的孢子萌发。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油桃表面涂覆9%的巴西棕榈蜡后,对褐腐病菌及软腐病菌的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50%和90%。4.5%与9%的巴西棕榈蜡防护处理均能够显著抑制油桃和李子果实的病害发生,但巴西棕榈蜡对两种病害的治疗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项目主要研究仁用杏离体培养技术,为仁用杏遗传转化提供良好的再生体系。本试验以仁用杏品种‘围选1号’和‘优一’为试验材料,在仁用杏休眠期对其1年生枝进行短截和长放两种修剪处理。分别于5月、6月、7月、8月、9月上旬采集外植体,研究修剪、外植体采集时期、以及外源激素等因素对仁用杏离体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5、6月份采集外植体,仁用杏品种‘围选1号’和‘优一’的茎段腋芽的诱导率较高,同时短截处理茎段腋芽的诱导率高于长放处理;8、9月份采集外植体,茎段腋芽的诱导率较低,同时短截处理与长放处理相比较,茎段腋芽的诱导率无明显差异。外源激素6-BA、NAA有利于仁用杏品种‘围选1号’和‘优一’茎段腋芽的诱导、生长与分化。培养基中添加1.0 mg/L 6-BA、0.1 mg/LNAA时,茎段腋芽诱导率最高,组培苗生长最健壮。本研究结果为仁用杏离体培养提供科学数据,进而为仁用杏的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对桃褐腐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中草药抑菌活性物质,采用三次浸渍提取法对中草药进行提取,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单位面积产孢量计算法和凹玻片悬低法进行抑菌活性测定,再经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抑菌活性物质对桃褐腐菌的形态、结构的破坏作用,得出结果:黄芩、甘草和威灵仙的4种溶剂提取物对桃褐腐病菌(M. fructicola)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黄芩丙酮提取物和黄芩80%乙醇提取物的抑制作用较强,抑菌率达到80%以上,对菌丝细胞有明显的破坏作用,且能够抑制分生孢子的产生与萌发;同时对供试的16种植物病原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果,抑菌谱较广。说明黄芩丙酮和黄芩80%的乙醇提取液中均含有抗菌成分。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work, 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 Disva 267, Wickerhamomyces anomalus Disva 2, and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Disva 599 yeast strain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biocontrol activity on postharvest decay brown rot, mainly caused by Monilinia laxa on sweet cherries, using thre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s (106, 107 and 108 CFU/mL). M. pulcherrima significantly reduced brown rot incidence, severity and McKinney index at all three concentrations, W. anomalus was effective at the concentration of 107 CFU/mL, and S. cerevisiae reduced brown rot only at 108 CFU/mL. M. pulcherrima and W. anomalus survived on the surface of sweet cherries during 2 weeks cold storage. When the three yeasts were sprayed on the canopy of sweet cherry trees at 107 CFU/mL, M. pulcherrima and W. anomalus showed good survival and colonization. In contrast,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S. cerevisiae strain did not survive. None of the yeasts produced phytotoxic substances, both on intact and on wound-inoculated fruit. Therefore, M. pulcherrima Disva 267 and W. anomalus Disva 2 could be promising biocontrol agents, able to survive in field and storage environments, providing a clear decrease in postharvest decay. However, further investigations with large scale trials are needed to lead to a possible formulation and commercial use.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四黄止痢颗粒中六味中药体外相互配伍抗菌活性。采用微管-平板法测定试验药物抗鸡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肉汤稀释棋盘法测定四黄止痢颗粒中六味中药相互配伍15个药对抗鸡大肠杆菌的协同指数(SI)及呈现协同作用时组方中各味中药的配比。结果表明:六味中药水提物中,黄连抗鸡大肠杆菌的活性最强,MIC为125 mg/mL;配伍呈现协同作用的药对有4对,其中黄芩与黄柏配伍的SI为0.27,配比为8:1,MIC为31.3 mg/mL;黄芩与黄连配伍,SI为0.63,配比为1:2,MIC为62.5 mg/mL;黄芩与甘草配伍的SI为0.25,配比为1:4,MIC为125 mg/mL;黄芩与大黄配伍的SI为0.38,配比为1:2,MIC为125 mg/mL。本试验依据体外联合抗菌活性获得4对中药配比,为四黄止痢颗粒复方的拆方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稻田土壤中抑草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稻田土壤为材料,采用稀释涂布法,结合生物抑草活性测试跟踪,筛选分离抑草真菌微生物。结果表明:从稻田土壤中筛选到32个菌株,其中11个菌株对莴苣根长和株高的抑制率高于50%,这11个菌株中有5个对稗草株高的抑制率高于40%,而对水稻具有抑制作用的有3株,没有抑制作用的2株。8号菌株因对稗草具有较好抑制率而对水稻没有影响,作为目标菌株,开展了其生长特性研究。形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表明8号菌株属于曲霉属。该菌株的最优培养条件为以蔗糖为碳源,以酵母浸膏或蛋白胨为氮源,最适温度30℃,最适pH 6。8号菌株的菌液含蛋白质5.14 mg/L,总酚酸5.59 mg/L,可溶性糖448.12 mg/L,总黄酮为2.39 mg/L。8号菌株可开发利用为微生物除草剂应用于稻田除草。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采后杏果实品质的影响,分别采用0、10、100μmol/L茉莉酸甲酯处理杏,定期测定其硬度、腐烂指数、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可滴定酸(TA)含量、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结果表明:MeJA处理可提高贮藏期间杏果实的CAT活性,抑制POD和PPO活性,同时降低果实的腐烂,在延缓果实软化速度的同时还提高了果实的风味和品质,对杏果TSS含量无太大影响。其中10μmol/L MeJA处理对采后杏果实的保鲜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盆地栽培油菜品种菌核病抗性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对四川盆地主栽油菜品种抗菌核病性进行监测评价,为品种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于2018、2019连续两年在田间病圃内,对31个油菜市场品种采用人工菌丝块组织接种法接种核盘菌,调查油菜茎秆、分枝角果等组织菌核病发病程度,评价各品种菌核病抗(耐)病性。结果表明:有21个品种抗性稳定,即两年抗病性表现一致。其中‘德虹油1号’高抗(耐)菌核病,‘德名油100’和‘科乐油998’中抗(耐)菌核病;‘科源油2号’、‘宜油17’等10个品种低抗(耐)菌核病。‘油研11’、‘德油5号’等8个品种低感菌核病。‘德油9号’、‘宜油19’等10品种抗(耐)性菌核病性不稳定或丧失。综上,‘德虹油1号’、‘德名油100’和‘科乐油998’3个品种可作为抗病育种亲本或利用品种进行病害防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有效防控药剂,通过室内抑菌、盆栽防效以及大田试验,系统开展香蕉细菌性软腐病防治药剂筛选,为生产上的防治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采用含毒介质法中的最低抑制浓度法,测定包括抗生素类和非抗生素类等11种杀菌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效果,筛选具有抑菌效果的10种药剂进行盆栽试验,并对4种盆栽试验防治效果较好的药剂开展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11种药剂中抗生素类药剂以四霉素抑菌效果较好,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1.74 μg/mL,其次为硫酸链霉素、春雷霉素、中生菌素,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9.10、29.50、89.10 μg/mL;非抗生素类药剂以铜制剂类抑菌效果较好,噻霉酮抑菌最低有效浓度为89.55 μg/mL,其次为王铜、噻菌铜,抑菌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445.00、595.00 μg/mL。(2)春雷霉素的盆栽防治效果较好,防效达67.97%,其次为噻霉酮、中生菌素、噻菌铜,防效分别为64.58%、63.53%、61.83%。(3)春雷霉素防治效果达90.19%,其次为噻霉酮、中生菌素、噻菌铜,防治效果分别为89.84%、84.60%、74.59%。4种药剂对香蕉细菌性软腐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好,可作为该病害的防治药剂在生产中交替喷淋应用。  相似文献   

19.
杏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建立杏适宜的ISSR反应体系,以红玉杏为试材,探讨影响ISSR扩增的主要因素包括模板浓度、MgCl2浓度、dNTPs浓度、引物浓度及循环次数。通过筛选及优化,确定杏ISSR的适宜扩增条件。结果表明,在25 μl PCR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适宜浓度配比为:模板1 μl(40 ng)、dNTPS 2.5 μl(2.5 mmol/L)、Taq DNA聚合酶0.5 μl(2.5 U)、引物1 μl(20 μmmol/L)、10×PCR Buffer 2.5 μl、MgCl2 2.5 μl(2.5 mmol/L)、ddH2O 15 μl,反应循环次数40次。同时利用建立的ISSR反应体系对3种普通杏品种进行扩增,证明该体系完全适合此标记对杏不同品种的遗传分析,从而为下一步杏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桃褐腐病菌拮抗细菌的分离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和鉴定桃园土壤中对桃褐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本研究采用了对峙培养法,16SrDNA基因分析以及生理生化反应等方法。从北京平谷区桃园土样中分离的42株细菌中筛选出了11株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其中F3和Y4的拮抗效果最好,抑菌带的宽度分别为13.83 mm和14.67 mm, F1 和F4 抑菌效果次之,抑菌带宽度分别为11.83mm和12.00mm。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F3和Y4对桃褐腐病菌的菌丝有致畸作用,并且F3和Y4 的培养滤液还能够抑制桃褐腐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经鉴定表明:F1 、F3、F4和Y4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