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中国沿海13种代表性海参的骨片,并获得了8种海参的线粒体16SrDNA基因序列,通过整合网上序列联合分析以期了解13种海参的系统发育关系和骨片演化规律。结果表明, 13种海参的骨片包括桌形体、假桌形体、扣状体、杆状体、穿孔板、花纹样体、颗粒体7种类型; 8种海参的16S rDNA片段长度在465 bp左右,富含AT碱基, A+T的含量平均为55.8%,符合无脊椎动物线粒体DNA序列的特征。从GenBank中获取11种海参16S rDNA基因序列,以杂色角孔海胆(Salmacis sphaeroides)为外群,联合本研究中所测序列构建了NJ和ME系统树。结果表明,NJ、ME系统发育树基本一致,海参科(Holothuriidae)内,柄体参属(Labidodemas)与海参属(Holothuria)亲缘关系极近且骨片形态均相似,可划分为同一个属;与传统形态学分类不同,刺参科(Stichopodidae)同尻参科(Caudinidae)、沙鸡子科(Phyllophoridae)、硬瓜参科(Sclerodactylidae)、瓜参科(Cucumariidae)聚成一簇,而与海参科亲缘关系较远,符合最新分类系统。本研究根据NJ和ME系统发育树结果,结合海参骨片的形态学资料,对海参科内骨片的演化进行了分析,认为虽然桌形体的进化史尚不清晰,但在海参科内,海参骨片由复杂的桌形体、扣状体向简单的花纹样体和颗粒体演化。  相似文献   

2.
4种海参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及系统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PCR技术对来自山东荣成、长岛、俄罗斯和日本的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来自澳大利亚的黄乳海参(Holothuria fuscogilva),来自冰岛的北大西洋瓜参(Cucumaria frondosa)和来自福建的二色桌片参(Mensamaria interce-dens)的16SrRNA和COI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别得到了长度约为500bp和540bp的片段。通过统计变异位点、平均核苷酸差异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进行基因序列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根据16SrRNA、COI基因片段进行刺参种内差异比较时,长岛和荣成刺参序列差异最小,和日本刺参序列差异最大;刺参和其他科3种海参种间的序列差异远远高于刺参种内差异。从GenBank中选取7条海参序列与本研究所测序列一同构建了NJ和ME系统树。根据2种基因片段的系统学分析均表明,刺参属和拟刺参属亲缘关系很近,可能有共同的起源。而海参科未与同属于楯手目(Aspidochirolida)的刺参科聚类,而与枝手目瓜参科和沙子鸡科聚为一支,与形态学的分类不一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Ⅰ,COⅠ)基因作为DNA条形码鉴定海参品种的可行性,本实验采集了7种海参(Holothuroidea)43个个体并获得其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利用DNAsar、DNAMAN和MEGA 4.1软件分析计算了7种海参的碱基组成以及不同海参之间的种间遗传距离和种内遗传距离,利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分别构建了分子系统树.结果表明,海参的种间遗传距离显著大于种内遗传距离,不同海参在系统树中分别形成各自独立的分支,表明以CO Ⅰ作为海参DNA条形码进行品种鉴定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在建立海参DNA条形码的基础上,设计了针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的特异性探针.对4种海参(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as、冰岛参Cucumaria frondosa、加州拟刺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及梅花参Thelenota ananas)进行斑点杂交实验,结果显示,该探针具有较好的特性和较高的灵敏度,能够实现对仿刺参的鉴定.本研究为后续开展斑点杂交及基因芯片法鉴定海参种类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鲫鱼弗氏柠檬酸杆菌的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利  魏勇 《水产科学》2012,31(8):481-484
从鲫鱼中分离到一株弗氏柠檬酸杆菌,采用PCR方法扩增该菌株16SrDNA基因,并运用Clusta l x1.8和MEGA3.0软件对其进行序列相似性比较和系统发育学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16SrDNA长度为1450bp,GenBank收录号为JN002104.1。此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弗氏柠檬酸杆菌16SrDNA序列的相似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中和弗氏柠檬酸杆菌聚在一起,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5.
刺参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刺参(Apostichopas japonicus Selenka)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楯手目、刺参科、刺参属,列"海产八珍"之首,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具有特殊滋补与营养保健多重功效的海产珍品。随着刺参消费量与市场售价的同步增长,拉动了刺参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参浪潮波  相似文献   

6.
应用分子系统发育学的方法, 以浙江沿海一海地瓜的18S rDNA和COI片段序列为分子标记,自行设计引物,进行了克隆, 结合来自GenBank 中10种海参的18S rDNA和COI 同源序列, 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系统进化树,并结合形态学特征对它们的分类地位进行了探讨.初步分析结果,基于此海地瓜的各形态学的研究,可以认为它属于海参纲芋参目;鉴于18S rDNA基因的分析,此海地瓜与拟刺参遗传距离为0.017亲缘关系非常近,可以认为它属于海参纲;从COI基因的角度分析,它虽然与怀玉参在系统树上聚成一枝,但支持率很低;仅为49%,遗传距离比较大,为0.223,不足以作为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参纲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分析及分子标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常规PCR和长PCR扩增获得仿刺参的线粒体DNA,进而采用鸟枪法测序、序列拼接获得仿刺参的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结合瓜参、拟刺参、海参及另外一个仿刺参的线粒体基因组,初步揭示了海参纲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檐手目的3个物种(仿刺参、拟刺参和海参)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完全一致,且与海胆纲物种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相同.隶属于枝手目的瓜参线粒体基因组的基因排列与其他海参线粒体基因组相比,发生6个tRNA基因的易位.海参纲线粒体基因组主编码基因的变异特征分析揭示了在海参类线粒体基因组所有的主编码基因中,coxl基因多态位点的比例最低,仅为29.46%;nad2、nad4、nad5三个基因的多态位点不仅比例较高,而且基因的长度较长,从而拥有最多的多态位点.因此,nad2、nad4和nad5基因可以coxl基因辅助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8.
虾池刺参养殖高产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晓洁 《水产科学》2004,23(5):21-22
刺参(StichopusjaponicusLiao)属棘皮动物门,海参纲,刺参科。刺参肉质多为胶质,蛋白含量高,营养丰富,国内市场需求量很大。近年来我市刺参养殖在高效益的刺激下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刺参虾池养殖面积已超过10 0 0 0hm2 ,年产量约5×10 6 kg ,按2 0 0 3年鲜品参市场价10 0元/kg计  相似文献   

9.
世界海参养殖以刺参(温带种)和糙刺参(热带种)为主,中国、日本、韩国等国主要养殖刺参.我国60年代刺参育苗成功,70年代利用天然海域投放参苗人工增殖,80年代大水体高密度刺参人工育苗.  相似文献   

10.
刺参(Apostichopas japonicus Selenka)属于棘皮动物门、海参纲、木盾手目、刺参科、刺参属,列“海产八珍”之首,是被人们广泛认同的具有特殊滋补与营养保健多重功效的海产珍品。随着刺参消费量与市场售价的同步增长,拉动了刺参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养参浪潮波及黄渤海沿岸,尤以山东、辽东半岛最为猛烈,初步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的大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