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正>肉苁蓉号称"沙漠人参",别名大芸、寸蓉,根据植物特性上的差异分为管花肉苁蓉、荒漠肉苁蓉和衍生肉苁蓉3种。自然生长的肉苁蓉数量少、产量低,而采挖肉苁蓉往往会造成寄主(梭梭、红柳)的死亡,对沙生植被保护工作造成极大影响。采用节水滴灌方式在沙漠中人工种植红柳并接种管花肉苁蓉,能大幅度提高接种发芽率,当年接种当年收获,经济效益较高。  相似文献   

2.
管花肉苁蓉对柽柳器官同化物分配的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柽柳和柽柳-管花肉苁蓉为试验材料,利用稳定性同位素示踪技术(13C)研究了管花肉苁蓉对柽柳同化物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1)管花肉苁蓉促进柽柳光合枝13C同化物生成量提高33.9%。2)单位柽柳干量13C同化物分配量,在光合枝、茎和根分别提高113.0%、81.0%和72.0%;进而促进柽柳13C同化物更多向管花肉苁蓉转移,分配比例为37.6%。3)管花肉苁蓉提高柽柳光合枝叶绿素含量19.0%,光合速率提高20.0%,但单株柽柳干重为7.7 g,比对照降低了25.8%。结果提示:管花肉苁蓉优化了柽柳同化物在器官间的分配,促使更多的同化产物向管花肉苁蓉分配;管花肉苁蓉呼吸可能是导致柽柳-管花肉苁蓉总干重降低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3.
杨国涛  郭玉海  杜友  崔旭盛  翟志席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246-14247,14249
[目的]明确干旱胁迫对柽柳-肉苁蓉间同化产物的运输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以中国柽柳和管花肉苁蓉为材料,研究不同土壤水分下柽柳-肉苁蓉的生长状况、碳水化合物分配规律和有效成分含量变化。[结果]土壤干旱导致管花肉苁蓉接种率下降了51.7%,生长受到抑制,生物量仅为对照的12.5%;适宜条件下,管花肉苁蓉体内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分别为严重干旱下的1.3和1.2倍,但土壤干旱下管花肉苁蓉体内半乳糖醇含量提高2.1倍;土壤干旱导致管花肉苁蓉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降低39.8%,淀粉含量下降37.7%;管花肉苁蓉可溶性糖分配比例由正常条件下的66.6%下降到19.1%,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由65.3%下降到12.9%。[结论]土壤干旱导致寄主柽柳同化产物向管花肉苁蓉的运输比例降低,管花肉苁蓉生物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4.
管花肉苁蓉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肉苁蓉高产稳产的栽培技术。[方法]在实地测试和试验的基础上,分析不同种植模式、接种方法、接种技术对管花肉苁蓉接种率的影响,筛选出肉苁蓉高产稳产的最佳栽培模式。[结果]最佳栽培模式是株行距0.7×3(m×m)或1×1×3(m×m×m)的宽窄行造林模式,接种深度为60~70 cm,水平距离为20~30 cm,种子纯度>70%、成熟度>90%;最佳接种期为每年的3~6月。[结论]接种方法、接种距离、接种时间、定植模式对管花肉苁蓉接种成活率都有影响,而且接种成活率与不同的接种深度、灌水截止期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利用14 C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碳同化物在柽柳和管花肉苁蓉寄生系统内的分配,为明确两者同化物的源库关系及光合产物调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柽柳和管花肉苁蓉中14 C同化物的分配比例差异显著,8-10月分配给柽柳的14 C同化物比例显著降低,分配给管花肉苁蓉的比例显著升高,10月达到峰值,柽柳和管花肉苁蓉中14 C同化物的比例分别为14.95%~20.54%和79.46%~85.05%。随着管花肉苁蓉寄生数量的增加,分配给柽柳的14 C同化物比例显著降低,分配给管花肉苁蓉的比例显著升高,管花肉苁蓉的14 C同化物分配比例表现为接种8个的处理接种4个的处理接种1个的处理。14 C同化物在柽柳和管花肉苁蓉寄生系统内的分配比例随肉苁蓉寄生数量和生长时间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多年来,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沙漠化问题。梭梭是民勤县治沙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其生理特性非常适合在北方沙漠里生长。本文主要介绍梭梭人工种植育苗技术,为治沙工作者人工种植和培育梭梭苗木提供参考,进而为民勤县压沙造林,发展以梭梭嫁接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经济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多效唑对柽柳和管花肉苁蓉物质分配的调控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中国柽柳和管花肉苁蓉为材料,研究了多效唑对柽柳生长和柽柳-管花肉苁蓉物质分配的调控作用。多效唑喷施试验结果:1)降低了柽柳株高,降低范围为7.9%~12.2%。2)提高了柽柳叶片的总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升高幅度分别为19.4%~70.4%和19.0%~69.4%。3)增加了柽柳干物质向管花肉苁蓉的分配比例,管花肉苁蓉单株生物量增加8.2%~35.9%。4)当多效唑浓度为1.0~2.0g/L时,管花肉苁蓉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和累积量均高于对照。5)多效唑适宜喷施浓度为:1.5~2.0g/L。结果表明,多效唑具有通过抑制柽柳徒长、提高柽柳光合速率和增加柽柳同化物向管花肉苁蓉的分配而提高管花肉苁蓉生物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木箱-玻璃板法可以在不伤害肉苁蓉种子和柽柳根系的情况下,直观地观察到管花肉苁蓉寄生的整个过程,建立一种可视的管花肉苁蓉寄生的观察方法,为进一步明确管花肉苁蓉寄生过程和寄生机理提供一种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9.
民勤县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东北部,地处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多年来,一直面临着严重的沙漠化问题。梭梭是民勤县治沙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其生理特性非常适合在北方沙漠里生长。本文主要介绍梭梭人工种植育苗技术,为治沙工作者人工种植和培育梭梭苗木提供参考,进而为民勤县压沙造林,发展以梭梭嫁接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经济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0.
该项目由我校郭玉海教授等完成,2005年4月11日通过了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鉴定,认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组首次将濒危中药材管花肉苁蓉引种到华北平原盐碱地区并实现了人工栽培,为其异地保护和盐碱地的高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该项研究阐明了管花肉苁蓉寄生机理,  相似文献   

11.
耕层柽柳根生长分布和管花肉苁蓉接种的WINRHIZO扫描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耕层土壤中柽柳根和管花肉苁蓉的相互作用,明确管花肉苁蓉的接种时间、生长和药用成分动态,采用WINRHIZO根系扫描系统,定期检测柽柳根系生长和肉苁蓉接种;采用HPLC和分光光度法测定松果菊苷、毛蕊花糖苷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柽柳茎段在扦插后15d生根,根的生长遵循"S"曲线规律;首次观察到管花肉苁蓉与柽柳根建立稳定寄生关系的时间为扦插后60d,管花肉苁蓉的接种率动态变化遵循"S"曲线规律;管花肉苁蓉单株干重在接种后90d内增长缓慢,90d后快速增长,至150d单株干重达16g;生长150d的管花肉苁蓉含松果菊苷9.6%,毛蕊花糖苷1.7%,苯乙醇苷总量11.3%,可溶性糖0.19%。WINRHIZO扫描分析为确定耕层土壤中寄生植物和寄主的接种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加速人工种植肉苁蓉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肉苁蓉种子的室内愈伤组织形成,肉苁蓉种子及其寄主白梭梭种子的采集方法,肉苁蓉的人工种植试验.试验表明,从种植肉苁蓉寄主白梭梭到收获肉苁蓉1年可完成.探讨了肉苁蓉的人工种植研究.  相似文献   

13.
管花肉苁蓉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管花肉苁蓉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其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以松果菊苷为参照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管花肉苁蓉药材进行了指纹图谱分析.色谱条件如下:Waters xterra RP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乙腈-0.2;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 1.0 mL/min;检测波长 330 nm.[结果]该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所测组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共分离了19个共有指纹峰,相似度在0.92~1.0.[结论]不同来源的管花肉苁蓉药材的内在质量存在差异,该方法可用于管花肉苁蓉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以柽柳-管花肉苁蓉为试验材料,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柽柳根、茎、光合枝和管花肉苁蓉的Na+、K+、Ca2+离子含量,分析了栽培模式对柽柳-管花肉苁蓉Na+、K+、Ca2+3种离子的吸收、转运及累积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露地栽培相比,大棚栽培下柽柳根、茎、光合枝和管花肉苁蓉K+含量分别提高了10.8%、27.0%、21.7%、24.2%,Na+含量分别提高了19.1%、13.4%、46.5%、76.8%,Ca2+含量分别提高了23.3%、10.0%、28.2%、7.7%。(2)钾、钠吸收选择系数(SK,Na(吸收))在大棚设施栽培下比大田露地栽培提高了21.1%,但钾、钠运输选择系数(SK,Na(运输))在大棚栽培下比露地栽培降低了1.7%。以上结果表明,栽培模式对柽柳-管花肉苁蓉复合体内离子的吸收、转运和累积影响较大,其中大棚栽培能提高柽柳-管花肉苁蓉复合体内盐离子的含量,促进柽柳对钾离子的吸收,增加钠离子向光合枝的运输。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管花肉苁蓉活性成分多糖的最佳提取方法,初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分别采用超声-微波协同萃取、微波、水浴及超声波4种不同方法提取管花肉苁蓉中的粗多糖,并对其清除DPPH自由基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微波协同提取效果最佳,其次是微波、水浴和超声波.管花肉苁蓉粗多糖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95℃,提取时间1...  相似文献   

16.
管花肉苁蓉产于新疆全疆,但以南疆的民丰分布较集中,生于水分较充足的柽柳丛中及沙丘地,属列当科肉苁蓉属多年生草本寄生植物,常寄生于柽柳属植物的根上。广泛分布于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巴基斯坦、印度及前苏联中亚地区,是药典收载的肉苁蓉药材的主要基源植物,为满足市场对肉苁蓉的需求,更好地实现"以药养林"的目的,本文结合柽柳林的成功栽植,对栽培管花肉苁蓉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华北平原管花肉苁蓉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12  
为充分利用华北平原丰富的中国柽柳资源和人工栽培濒危中药材管花肉苁蓉,应用根管接种方法,在华北平原中国柽柳上接种管花肉苁蓉成功。探索了适宜的生长调节剂进行浸种处理及适宜的接种融合剂溶液灌注接种管,并使管内相对水分含量达到80%,同时选择直径0.2-0.5cm的柽柳根系进行接种。结果表明:用上述方法可使管花肉苁蓉接种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8.
河西走廊的临泽县作为肉苁蓉的产区之一,在人工种植肉苁蓉方面具有良好的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条件,开发肉苁蓉人工种植不仅技术上可行,而且能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应给予足够重视,加大种植推广力度,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9.
南疆肉苁蓉人工栽培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南疆肉苁蓉又称红柳大芸或管花大芸,是多年生草本,为补肾壮阳、润肠通便之要药.我国目前产销量最大的大芸,年产量达2.5×105kg.管花肉苁蓉(CTubu-losaSchenkWight)为南疆独有种,寄主为柽柳属(Tamarix)植物,分布于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周围的戈壁滩上.  相似文献   

20.
研究荒漠区人工种植梭梭林寄生肉苁蓉以后对生态修复效果的影响。以新疆吐鲁番市高昌区恰特喀勒乡公相村人工梭梭林生态修复区作为实验样地布设点,选取成功接种肉苁蓉的3年生寄主梭梭(处理A)和未接种肉苁蓉的3年生梭梭(CK)为调查对象,分别测定其树高、地径、冠幅、生物量、生长量和近地表温湿度,并分别采集不同深度的土壤样品进行含水量、养分和含盐量分析。接种肉苁蓉的实验样地近地表温度高于未接种肉苁蓉样地,而近地表湿度则正好相反;两者不同深度土壤养分指标有显著差异,但无明显规律性;土壤含水量CK均高于处理A;接种肉苁蓉样地的梭梭树高、地径和冠幅,普遍小于未接种样地,且个体间差异较大。肉苁蓉寄生对寄主梭梭当年的生长存在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对生态修复效果会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