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分析鸡内源ev21病毒与慢羽的连锁关系及其结构特征和启动子活性,为建立无内源ev21病毒的慢羽种鸡提供检测方法,并对ev21的启动转录活性进行探索。长片段PCR扩增获得鸡内源ev21病毒基因序列,检测太行鸡、坝上长尾鸡、海兰褐、海兰灰及其祖代五个品系259份样本的病毒携带情况。利用NCBI数据库Blast比对分析并PCR获得病毒基因全长。构建ev21基因5′和3′LTR区的pGL3-basic重组质粒转染A375细胞检测其启动子活性。结果显示:获得完整ev21病毒基因组全长7 524bp,发现其反向插入在鸡Z染色体g.10681671-10681672之间,长片段7 590bp PCR检测发现ev21与海兰灰慢羽鸡完全连锁,但与太行鸡、坝上长尾鸡和海兰褐慢羽并不完全连锁,尤其海兰褐快羽公鸡ev21全部阳性。ev21基因5′LTR区具有高强度的启动子活性(P0.01),3′LTR区活性高于阴性对照,但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内源ev21病毒与鸡慢羽性状并不完全连锁,7 590bp长片段PCR为内源ev21病毒的筛查提供检测方法,ev21基因5′LTR区具有强启动子活性。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究多个地方品种快慢羽鸡的内源性病毒基因21(ev21)以及SPEF2基因与PRLR基因的部分重复序列(JS序列)分布对羽速基因(Kk)表型的影响。采用PCR扩增、HaeⅢ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方法检测不同地方品种快慢羽鸡性染色体上OR区域(ev21占据片段)、UR区域(URa、URb(ev21未占据片段))以及JS序列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国内的一些地方品种部分慢羽鸡个体OR区域ev21基因缺失以及部分快羽鸡的URb区域存在ev21基因插入;可通过JS序列扩增对快慢羽表型进行准确鉴定。研究结果显示JS序列可作为快慢羽鉴定候选基因,该方法可广泛应用于国内快慢羽鸡种的鉴定。  相似文献   

3.
慢羽鸡ev21结合位点缺失个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内源病毒21(ev21)结合位点与慢羽基因K存在紧密连锁,检测ev21结合位点缺失的慢羽鸡个体对现代商品鸡生产力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实验以商品代慢羽公鸡为研究对象,进行PCR扩增并用HaeⅢ对扩增产物进行消化,以此检测ev21结合位点缺失的慢羽鸡个体。结果表明:1 936只慢羽商品代公鸡个体中酶切结果为3条带的有1 846个,结果为2条带的2个,结果为1条带的23个,其余则没有明显条带。根据理论分析以及测序结果和性别鉴定的验证,推断酶切结果为2条带的2个个体为ev21缺失的慢羽鸡个体。  相似文献   

4.
鸡的快慢羽性状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Kk)所控制。据报道,慢羽K基因通常携带有插入的内源性病毒基因21(ev21基因)。同时,慢羽K基因还可能包含由SPEF2基因和PRLR基因的非编码区融合组成的重复片段(dSPEF2/dPRLR基因)。为明确乌骨鸡新品系的快慢羽分子结构特点,本试验选择HW1系黑羽乌骨鸡,在1日龄时,对756只健康雏鸡进行羽速观察,区分快羽和慢羽鸡。在90日龄时,分别采集快羽和慢羽鸡各40只血液,采用ev21基因和dSPEF2/dPRLR基因扩增引物及双重PCR方法扩增特异性片段。结果显示:HW1系乌骨鸡的快羽和慢羽鸡比例分别为72.2%和27.8%。慢羽乌骨鸡样本采用ev21基因引物扩增电泳后出现396 bp和341 bp两条带,而快羽乌骨鸡仅出现396 bp一条带。采用dSPEF2/dPRLR基因引物扩增电泳后,慢羽乌骨鸡样本出现1950 bp和1437 bp两条带,而快羽乌骨鸡仅出现1950 bp一条带。40只快羽鸡和40只慢羽鸡的ev21基因和dSPEF2/dPRLR基因PCR分型结果与出雏时的羽速观察分型结果一致。本试验表明,HW1系乌骨鸡中存在快慢羽性状,慢羽鸡的K基因上同时含有ev21插入基因和融合基因dSPEF2/dPRLR。因此后续研究中,将重点考虑以ev21和dSPEF2/dPRLR作为乌骨鸡快慢羽筛选的分子标记,达到准确区分纯合(Z~KZ~K)与杂合(Z~KZ~k)的慢羽公鸡,加快品系的选育速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鉴定大恒优质肉鸡慢羽系公鸡纯合子的分子检测方法,以加快纯合慢羽系及其配套系的育种速度,利用鸡性连锁羽速基因K/k+中慢羽基因的断点连接序列以及快慢羽基因的SNP,选择200只(表型鉴定为慢羽)50日龄的大恒优质肉鸡慢羽系公鸡进行羽速基因的分子检测,检测结果与雏鸡羽速表型判定结果一致率达100%。采用限制性内切酶TaqⅠ法进一步检测发现,慢羽纯合子公鸡(197只)2条带,杂合子公鸡(3只)3条带。综上,可以利用该方法鉴定大恒优质肉鸡慢羽系公鸡基因型是否为纯合的慢羽个体。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太行鸡、坝上长尾鸡和北京油鸡遗传资源,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及分化关系,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3个鸡种的138个个体mtDNA D-loop全序列。结果显示:在所测定的mtDNA D-loop序列中,共检测到70个变异位点(包括31个单一位点突变和39个简约信息位点),组成49种单倍型。群体内序列间核苷酸平均差异数为9.179,核苷酸多样性为0.0075±0.0002,平均单倍型多样性为0.960±0.006。太行鸡、坝上长尾鸡和北京油鸡的单倍型数分别为24、21和14个,均有品种特异的单倍型。邻接树显示3个鸡种与红原鸡聚为一簇,与灰原鸡分开。Network结构图显示,3个鸡群体可划分到A、B、C、E和Y共5个世系分支中。结果表明,3个地方鸡遗传多样性丰富,群体间存在明显遗传分化;太行鸡和坝上长尾鸡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商品鸡血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鹅IGF-Ⅰ基因5''''调控区序列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鸡、鸭等的IGF-Ⅰ基因5’调控区的保守区序列设计一对兼并引物,从五龙鹅的基因组DNA中扩增了IGF-Ⅰ基因5’调控区序列,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测序,结果得到长796bp的序列。五龙鹅IGF-Ⅰ基因5’调控区序列与鸭、鸡的同源性分别为98.1%、93.0%,充分显示了IGF-Ⅰ基因在进化上的高保守性;与鸭相比有4处碱基缺失和7处碱基插入;与鸡相比有4处碱基缺失和3处碱基插入。对其序列进行酶切图谱分析发现,共有5种常见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  相似文献   

8.
溆浦鹅卵泡抑制素α亚基编码区cDNA克隆及其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GenBank中鸡卵泡抑制素α亚基序列设计引物,对该序列按大肠杆菌嗜好密码子进行优化,在设计的引物两端分别加上限制性内切酶SacⅠ和XhoⅡ的识别位点序列。利用RT-PCR技术从溆浦鹅卵泡的颗粒细胞总RNA中扩增出抑制素α亚基成熟区序列,经PCR扩增出354bp片段,该片段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所得阳性克隆进行双酶切鉴定和PCR鉴定,并进行了测序分析,得到的克隆序列与设计的序列基本一致。表明成功地获得了抑制素α亚基编码序列的克隆载体。从阳性细菌中提取质粒,经SacⅠ和XhoⅠ酶切,回收354bp目的片段,定向克隆到pET28a中,转化DH5α受体菌,提取质粒,再转化到BL21(DE3)中,成功筛选出阳性克隆。阳性菌经IPTG诱导,通过SDS-PAGE,检测出溆浦鹅卵泡抑制素α亚基编码区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为了成功扩增籽鹅与东北白鹅抑制素(INH)α-亚基成熟区cDNA基因,将籽鹅和东北白鹅编码序列的同源性与NCBI公布的鸡的对应序列进行比较,同源性分别为94.74%、94.44%。结果表明:利用T4 DNA连接酶将经SacⅠ和XhoⅠ酶切后的质粒连接到pET32a中,转化至BL21(DE3)感受态细胞后提取质粒,成功筛选出阳性表达质粒。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究西藏牛的Y染色体与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态性和起源。采用PCR扩增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方法测定30头西藏牛Y染色体USP9Y基因的多态性;采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测定30头西藏牛的mtDNAD-loop区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西藏牛44条D-loop序列(其中14条从Gen Bank下载)进行遗传多态性分析。对30头西藏牛USP9Y基因的PCR产物进行电泳,共检测到471 bp和552 bp 2个片段,且552 bp片段不能被限制性内切酶Ssp I切开,说明西藏牛具有普通牛Y1和Y2 2种单倍型组,其频率分别为0.067和0.933。通过对44条西藏牛mtDNA D-loop全序列进行比对,发现本研究测定的30条西藏牛mtDNA D-loop全序列中,有8条为牦牛序列,说明西藏牛群体中有牦牛的基因渗入。对36条西藏牛mtDNA D-loop全序列进行分析,共检测到62个变异位点,界定了21个mtDNA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956 0,核苷酸多样度为0.006 4,表明西藏牛具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态性。系统发育树显示,西藏牛具有普通牛和瘤牛混合母系起源,且普通牛的单倍型在西藏牛群体中占绝对优势(95.24%)。西藏牛具有丰富的母系遗传多态性,由2个普通牛父系单倍型组构成,应归于普通牛一类,且群体中存在牦牛和瘤牛的基因渗入现象。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根据GenBank公布的原鸡(Gallus gallus)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1(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1,GnRH1)基因mRNA序列设计1对引物,采用RT-PCR方法,从京海黄鸡下丘脑组织克隆GnRH1基因编码区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GnRH1,在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表达。最终获得了包括编码区、大部分启动子区和部分3′区域在内的长度为352 bp京海黄鸡GnRH1基因序列,该核酸序列与火鸡、鸽子、人、牛、野猪、山羊、绵羊、藏羚羊、马和大鼠的GnRH1基因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81%、54%、58%、61%、76%、76%、59%、76%和66%。酶切测序鉴定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ET32a-GnRH1;SDS-PAGE检测结果显示,构建的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成功表达,分子质量为25~28 ku,且上清表达量高于沉淀;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在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中表达的蛋白为目的蛋白,且主要为可溶性表达。结果表明,成功克隆了京海黄鸡GnRH1基因,构建了GnRH1原核表达体系,并成功表达目的蛋白,为后续相关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运用PCR方法扩增出奶牛乳腺炎分离株10A的Fnbp配基结合区基因,该片段大小为350bp左右,将其与PGEM-T载体连接,转化到受体菌DH5α中,用Amp/IPTG/X-gal琼脂平板筛选出含有重组子的菌株,鉴定成功后,测序结果表明:奶牛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10A的Fnbp配基结合区基因的序列与金黄色葡萄球菌Mu50、N315、MSSA476、MW2、RF122、COL以及NCTC8325的相应区域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7%、97%、95%、95%、96%、94%和94%。将重组克隆载体质粒进行BamHⅠ和XhoⅠ双酶切回收后的DNA,定向插入到融合表达载体PET-32a中,构建了重组质粒PET-Fnbp,并转化到宿主菌BL21(DE3)株中,经IPTG4h诱导后,SDS-PAGE电泳表明,重组蛋白得到高效表达,重组蛋白主要以分泌形式存在,分子量35000左右,Ni柱纯化后的蛋白经Western-blotting检测,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建立评价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方法,应用PCR方法扩增gB基因的主要抗原表位区序列,大小为768bp,用BamHⅠ和HindⅢ双酶切后克隆至pET-32a(+)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gB768,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DE3)后,通过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反应原性。用纯化的gB768蛋白作为包被抗原建立间接gB768-ELISA检测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用该方法检测128份临床送检猪血清样本,并与商品化ELISA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符合率为93.8%。该方法的建立为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