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番茄青枯病病菌无致病力菌株的分离和控病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实验从有青枯病的番茄茎中分离出198株无致病力青枯菌,室内平板喷雾法拮抗试验表明,有39个菌株在PSA培养基上可明显抑制青枯菌Bs 01~05的生长,采用番茄“合作903”品种对这39株平板拮抗菌进行温室盆栽试验,最终筛选出2株(100,134)表现较好的控病效果,其20d后的防效分别为43%和47%。  相似文献   

2.
内生细菌对番茄青枯病的控病作用及其抗菌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初步筛选出的10株番茄青枯病菌的内生拮抗细菌,通过平板拮抗和盆栽控病试验进一步筛选具有较好防效的菌株。平板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其中5株内生拮抗细菌(01-144,01-189,TR 03-081,TR 03-108,TR 03-124)对番茄青枯病有良好防效。对上述5株内生拮抗细菌进行盆栽控病试验,结果显示,利用拮抗菌的去菌发酵液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菌悬液;再利用这5株内生拮抗细菌的无菌发酵液作平板拮抗试验,得到对青枯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TR 03-081菌株,而且研究发现该菌株的无菌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烟草赤星病、茄子褐纹病等病害的病原菌也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表明该菌具有较广的抗菌谱,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3.
对初步筛选出的10株番茄青枯病菌的内生拮抗细菌,通过平板拮抗和盆栽控病试验进一步筛选具有较好防效的菌株.平板拮抗试验结果表明,其中5株内生拮抗细菌(01-144,01-189,TR 03-081,TR 03-108,TR 03-124)对番茄青枯病有良好防效.对上述5株内生拮抗细菌进行盆栽控病试验,结果显示,利用拮抗菌的去菌发酵液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菌悬液;再利用这5株内生拮抗细菌的无菌发酵液作平板拮抗试验,得到对青枯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的TR 03-081菌株,而且研究发现该菌株的无菌发酵液对玉米小斑病、烟草赤星病、茄子褐纹病等病害的病原菌也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表明该菌具有较广的抗菌谱,鉴定结果显示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出对番茄土传病有防治效果的生防菌。[方法]该研究以番茄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和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为靶标菌,利用梯度稀释涂板法和平板对峙生长法从土样中分离、筛选出分别对这2种病原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并对其抑菌谱及代谢分泌物进行测定,运用Neighbor-Joining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对拮抗细菌进行种属鉴定。[结果]从60份土样中分离出对番茄青枯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59株,其中抑菌圈直径25 mm的有10株;对番茄枯萎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30株,其中抑制率30%的有4株。上述14株菌株中,N23-2、N58-2、NF59-3、NF61-1对多种病原细菌和病原真菌皆具有较好的拮抗作用;产纤维素酶的菌株有12株,产蛋白酶的菌株有11株,产嗜铁素的菌株有6株。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有4株属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3株属链霉菌(Streptomyces),3株属假单胞菌(Pseudomonas),4株属芽孢杆菌(Bacillus)。[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番茄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更多的微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出番茄青枯病菌的拮抗细菌,为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从番茄青枯病发病田块中的无病植株根际土壤中筛选获得拮抗细菌,通过形态和培养特征的观察、生理生化的测定和16S rDNA系列分析鉴定其分类地位,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防效.[结果]从湖南省张家界市采集的番茄田土壤在NA培养基中分离出104株细菌,有6株细菌对青枯病菌有拮抗活性,其中1株拮抗菌菌株88号对青枯病病原菌有较强拮抗效果,抑菌圈达7.2 mm,其发酵液温室盆栽防效达96.4%,该菌株初步认定为伯克氏属(Burkholderiasp.).[结论]菌株88号在防治番茄土传病害上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针对番茄青枯病,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用NA平板分离了健康番茄在苗期、花期、初果期和盛果期,根表、根际、根围和非根际等不同部位样品中的细菌,并分析其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各生育期的根际效应.同时测定优势菌和番茄青枯菌之间是否存在拮抗关系,鉴定优势菌.结果表明,无论在哪个生育期,番茄根际土中细菌数量都远大于其他部位的细菌数;根表细菌数量也多于根围及非根际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从鉴定结果看,优势细菌种类无论是在不同部位样品间还是在不同生育期都大体相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番茄对细菌数量上的根际效应在盛果期值最大.试验中获得番茄青枯菌的拮抗菌株16株.  相似文献   

7.
针对番茄青枯病,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用NA平板分离了健康番茄在苗期、花期、初果期和盛果期,根表、根际、根围和非根际等不同部位样品中的细菌,并分析其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各生育期的根际效应。同时测定优势菌和番茄青枯菌之间是否存在拮抗关系,鉴定优势菌。结果表明,无论在哪个生育期,番茄根际土中细菌数量都远大于其他部位的细菌数;根表细菌数量也多于根围及非根际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从鉴定结果看,优势细菌种类无论是在不同部位样品间还是在不同生育期都大体相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番茄对细菌数量上的根际效应在盛果期值最大。试验中获得番茄青枯菌的拮抗菌株16株。  相似文献   

8.
4种茄科作物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番茄、茄子、烟草和辣椒健康植株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拮抗菌的筛选结果表明,植物的不同种、品种及植物的不同部位,内生细菌数量有所不同.不同作物每克鲜重平均内生细菌数量为1180-11160 cfu;各作物植株不同部位均以果中内生细菌的数量最少,根和茎中的内生菌数量较多.拮抗测定表明,各植物体内均存在对番茄青枯病菌和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对番茄青枯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植物内生细菌占总数的16.21%,而对黄瓜枯萎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占总数的28.53%.从拮抗菌株中筛选出3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对黄瓜枯萎病有20.83%-79.17%的防病效果,此3菌株对水稻白叶枯病菌和番茄青枯病菌也有一定拮抗作用,内生性测定表明,3菌株均能进入宿主植物番茄和茄子体内,经初步鉴定3菌株均为芽孢杆菌(Bacillussp.).  相似文献   

9.
茄类内生菌的分离及拮抗细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离番茄、辣椒和茄子3种茄科果蔬的内生菌,并对青枯病拮抗细菌进行筛选与鉴定。[方法]采用研磨液培养法,利用选择培养基对3种植株进行内生菌分离,并采用平板划线法纯化,及菌块对峙培养法对已纯化的内生菌进行筛选。根据分离菌的培养特性及菌体形态特征、革兰氏染色及生化反应等,对筛选出来的内生拮抗细菌进行鉴定归属。[结果]3种植株内生菌分离,共得到53株内生细菌、53株内生真菌、44株内生放线菌。筛选出14株青枯病菌有强拮抗性的内生细菌,分属为芽孢杆菌属、埃希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土壤单胞菌属、欧文氏菌属、短小杆菌属,其中芽孢杆菌为优势种群,而且芽孢杆菌属菌株对青枯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结论]提供了探索生物防治茄科植物青枯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对番茄早疫病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拮抗菌—番茄早疫菌平板对峙拮抗试验和拮抗菌液体培养对番茄苗期早疫病的作用试验 ,筛选出 94 - 16 2 ,94 - 16 1,94 - 2 2 2 ,94 - 134′ ,94 - 54′ ,94 - 2 2 7为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在平板对峙拮抗试验中 ,拮抗菌对番茄早疫病菌有致畸作用。细菌计数也表明 ,PDA培养基较NA培养基更适合这些菌株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6.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