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试验以天葵子为主药,与蒲公英、苦参、白鲜皮3种中药联合使用制备复方中药凝胶剂。采用水提法提取中药的有效成分,以卡波姆-940、主药、甘油、氮酮的用量为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复合中药凝胶剂的最佳配比,并根据2015版中国药典关于凝胶剂的质量要求,对本试验所制备的复合中药凝胶剂进行质量检查。结果显示,1.5%卡波姆940,15%主药,10%甘油,1.5%氮酮为本试验中复合中药凝胶剂的最佳组合方案。药效学试验表明,本试验所制得的凝胶剂对治疗皮肤炎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细胞培养法、鸡胚培养法对车前子、麦冬等40种中药进行抗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筛选试验。通过细胞病变(CPE)抑制试验,石榴皮等5种中药有抑制CPE的作用。培养细胞有20%发生CPE,认为这些中药有抗IBV的作用。应用空斑形成抑制试验对5种抗IBV中药进行复筛,结果表明5种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病毒空斑形成作用,其中以石榴皮等2种中药作用较强,空斑形成抑制率可达98%以上。应用鸡胚培养法对5种中药进行抗IBV试验,结果发现5种中药均显著地减少了鸡胚体的死亡,其中以石榴皮等2种中药抑制制胚体病变的作用最强。通过不同加药时间观察到在接毒前48h给药,有2种中药具有明显抑制CPE的作用;接毒同时加药以及接毒后1h加药,这5种中药均能明显抑制CPE。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至今为止,人们对“中药毒”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发展中,不少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还不是十分清楚。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药以其独特的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众多中外患者的青睐。本试验根据中药药理学理论和有关报道,对由蒲公英、连翘和黄芩等药物组成的软膏进行试验研究,以期对临床应用中药软膏治疗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1材料与方法1.1动物Jcl-lcr系28日龄雌性小鼠60只。1.2试验药品试验1组的药为中药,由穿山甲、王不留行组成。将中药煎熬3次,离心,取上清液,合并、浓缩成每毫升含0.5 g的药液,消毒、备用。试验2组的中药由红花、淫羊藿、益母草组成。将中药煎熬3次,离心,取上清液,合并、浓缩成每  相似文献   

5.
血清药理学方法及其在中药饲料添加剂研究中的应用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畜禽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主要是通过测定试验动物生长性能和血液成分变化等研究其添加效果,缺乏进一步的中药药理学研究。而中药添加剂成分复杂、功能多样,若不能深入研究其作用方式和作用机理,较难获得可靠的试验数据。为此,应将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引入畜禽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以便为中药饲料添加剂的合理使用和新品种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集30头来自张家口坝上地区淘汰奶牛的子宫分泌物,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中药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分泌属化脓菌,蜡样芽孢杆菌,沙门菌。中药药敏试验表明,多数单味中药对6种细菌均有程度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以黄芩、硼砂、连翘、蒲公英、淫羊藿、大黄、丹参的抑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中药对猪蓝耳病的预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自组中药配方对猪蓝耳病进行预防试验,通过临床观察、血液检测和重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在试验期内试验组较对照组生长速度快,营养状态好、无发病,而对照组有发病和死亡。自组中药配方对猪蓝耳病和其它疾病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为猪疾病的预防提供了线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草药的研究已成为药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试验在原来22味常见中药药敏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对大肠杆菌、沙门菌相对较为敏感的7味常见中药,并采用酚红做指示剂,用试管两倍稀释法测定了7味药及其互相任意以1:1配伍对大肠杆菌、沙门菌的体外抑菌试验,以期为临床合理选用中草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瘟疫消散剂系由多种中药组成的、经科学提取精制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复方制剂。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进行了动物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试验。1瘟疫消散剂的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相似文献   

10.
为优化加减银翘散中金银花、连翘、天花粉、甘草四味中药的剂量组方.采用L16(45)正交表设计试验,以配方中金银花、连翘、天花粉、甘草为因素,以用量为水平,以浸膏率和最小抑菌浓度(MIC)为量化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金银花对组方的浸膏率和MIC影响显著(P<0.05),其中A2B3C4D1组合时鸡大肠杆菌的MIC最小为0.4 g/mL.因此,加减银翘散中四味中药的最佳配比为2:3:4:1.  相似文献   

11.
乳汁中体细胞增高,是奶牛隐性乳腺炎的主要指标,用传统中兽医理论组方,针对奶牛隐性乳腺炎,配制了一种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络和提高乳房抵抗力及免疫功能的中药添加剂——"降体细胞中药添加剂",并对奶牛隐性乳腺炎病例进行了降低体细胞的治疗试验。结果显示,其一个疗程(7d)对奶牛隐性乳腺炎病例降低体细胞功能的有效率为83%,略高于市售产品对照组80%的有效率。因为是纯中药配方,可作为市售同功效但泌乳期禁用药物的替代产品。  相似文献   

12.
中华蜜蜂欧洲幼虫腐臭病病原的药物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对自然发病的中蜂欧洲幼虫腐臭病(EFB)的病原蜂房球菌进行分离鉴定的基础上,着重对蜂房蜜蜂球菌的敏感药物进行了筛选研究,研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临床常规用于蜂病防治的抗生素的研究,第二层: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物的研究,第三层,应用均匀设计原理进行中草药配方的研究,通过以上研究,拟对EFB防治药物的更新换代和“绿色蜂药~的作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3.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引起奶牛不孕的常见疾病之一。我县一规模奶牛场共存栏奶牛约980头,其中成年适繁母牛460头,均为全年舍饲饲养。2010年该场奶牛子宫内膜炎发病率高达55%以上,严重影响了本场的生产和发展。该实验从我县一规模奶牛场中共收集病例100头,分成4组,每组25头,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宫净康进行子宫内灌注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效果非常好。  相似文献   

14.
复方中药制剂的抗炎及毒性作用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小鼠耳廓肿胀法和小鼠肉芽组织增生法研究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复方中药制剂的抗炎效果;采用改进Karber法,以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评价急性毒性的指标,研究复方中药制剂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复方中药制剂的低、中、高剂量组对小鼠耳廓的肿胀度(分别为10.41、9.26、8.82 mg)与对照组(生理盐水)的肿胀度(12.52 mg)相比差异显著(P<0.05);复方中药制剂组小鼠的棉球致肉芽肿增重分别为11.21、10.71、8.83 mg,与对照组增重(12.63 mg)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无小白鼠死亡,LD50>60000 mg/kg体重。研究表明复方中药制剂能有效对抗急性和慢性炎症,抗炎效果显著,且该药安全可靠,可作为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能够有防治家禽腹泻的复方中药,选择对大肠杆菌有抑菌效果的单味中药,配置14种复方,结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性沙门菌的抑菌能力,筛选出一个复方中药,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该复方中药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筛选的复方中药乙醇提取物(1 g/mL,200μL)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鸡大肠杆菌、鸭大肠杆菌、鸡致病性沙门菌、鸭致病性沙门菌(指示菌浓度1×10^8cfu/mL)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4.21mm、31.36mm、25.19mm、24.12mm、25.00 mm、25.49 mm;硫酸新霉素对上述致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3.61 mm、26.52 mm、14.69 mm、16.00 mm、24.11 mm、25.49 mm。经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5倍溶剂、提取时间60 mim、乙醇浓度90%、提取2次。优化后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O78)的抑菌圈均值为26.65 mm。研究表明:筛选的复方中药对引起家禽腹泻的主要致病菌具有良好抑菌、杀菌作用,正交试验确定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出高效的抗新城疫病毒中药,采用鸡胚接种试验,对8种经典清热解毒复方中药的抗新城疫病毒效果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荆防败毒散、银翘散、白头翁汤、双黄连口服液在体外对新城疫病毒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兽药(Tradition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是指以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为原料,炮制加工而成的饮片及其制剂,并在中兽医药学理论指导下用于动物疾病防治与提高生产性能的药物。当前,我国动物疾病面临的防治形势十分严峻:旧病复发、新病又不断发生;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疾病增多,且多出现隐性临诊表现;免疫抑制性病原感染普遍。因此在西药的薄弱领域可充分发挥中兽药的优势,特别是针对畜禽疾病中占重要部分的病毒性传染病,中兽药具有多方位调节和治疗作用,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同时,国家对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健康养殖理念也日趋重视。由于中兽药具有独特的天然属性、用药原则、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使其拥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本文就中兽药在畜禽病毒性传染病中的特点和应用现状以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草药对猪链球菌病的预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链球菌病是猪的一种常见性传染病,该病在我国已流行多年。近年来我国爆发的高致病猪链球菌病,给养猪业带来了很大危害。高致病链球菌病是人畜共患性疾病,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试验选用中药对猪链球菌病进行预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药预防组的发病率为6.7%,无链球菌发生;西药预防组的发病率为20%,其中有2头发生链球菌病,说明中药在临床上可对多种疾病有预防作用。而且效果优于西药,P〉0.01。  相似文献   

19.
将小白鼠生殖系统影响实验筛选的3个中药方剂分别应用于10只处于间情期的健康京巴母犬。每只母犬每天经口灌服复方中草药煎剂4 mL,连用20 d,每天观察试验犬的行为变化、外观变化,在用药后的第14、18、20、25天捕杀试验犬,取其卵巢、子宫和阴道,制成切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卵巢、子宫内膜和阴道等的组织学变化,中药方C应用的健康京巴母犬,在用药期间定期静脉采血,分离血清,测定E2、P4和IL-1β、IL-6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中药组方C诱导犬发情时阴道黏膜增厚、充血、上皮脱落,子宫内膜和子宫腺体增生明显,卵巢出现了成熟卵泡和排卵点,E2在应用15 d达到峰值,峰值过后,E2浓度迅速下降;P4浓度在用药时及整个发情前期均很低,到17 d浓度开始持续升高;IL-1β浓度在17 d达到峰值,以后开始下降;IL-6浓度在5 d开始持续升高,到21 d排卵前后达到峰值。说明中药诱导非繁殖季节母犬发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八种中草药体外抑制大肠杆菌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马尾松、田基黄、艾草、雷公根、芭蕉芯、浮萍、野菊花、番石榴叶8种中草药,采用常规中草药药敏试验打孔法和试管法对猪大肠杆菌(K88)、大肠杆菌(0157)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显示,艾草、野菊花、番石榴叶对大肠杆菌呈高度敏感,其中艾草对大肠杆菌抑菌力最强;马尾松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呈中度敏感;田基黄、雷公根、芭蕉芯、浮萍对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