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新的发展战略,乡村振兴的根本是实现治理有效。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有效的乡村治理,乡村治理需要广大农民的参与。农民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存在经济发展落后、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不完善、主体性弱化、参与度不高等问题。为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经济,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机制体制,坚定文化自信等手段持续提升农民参与乡村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飞翔  苏祖勤 《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1):247-250+253
寻找走出乡村治理困局的路径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和要求,实现乡村社会的有效治理能推动乡村社会全方位发展。但是,乡村在社会转型过程中面临发展问题、稳定问题和民主问题的多重挑战。究其缘由,既有乡村政治力量处于非均衡状态、村民自治中存在行政化的趋势、缺乏科学的利益纠纷调解机制的现实因素,也有乡村熟人社会具有内在特殊性的历史因素。因此,破解乡村治理困局可以采取以共治推进自治的治理思想进行统筹,通过治理机构改革、运行机制改革、自治制度改革3个方面的具体配套措施来保证乡村治理有效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基层党建在乡村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乡村振兴、提升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民主法治、培育文明乡风,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创新治理模式。为深化基层党建对乡村治理的引领,在基层治理中需要持续强化党的领导,不断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激活资源夯实乡村治理基础,营造积极向上和谐的氛围,完善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4.
整体性治理符合当今的中国乡村治理变革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整体性治理,有利于推动乡村治理观念以及 乡村治理制度的整体创新与改革,也有助于在整体上推动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建设以民生为导向的基层服务设施建 设。整体性治理也为乡村社会的转型风险管理、克服乡村社会在转型中产生的碎片化现象、提高乡村政府的风险控制 与治理能力提供有效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5.
政府推动下的乡村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冲突,应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机遇,坚持优先发展和融合发展两大原则,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从法律制度上通过健全治理体系、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关键作用、加强文化建设等规范乡村社会治理,从而实现以村民权利表达为中心的乡村社会治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是乡村治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治理元素。它具有凝聚精神力量,促进乡村社会整合、提供社会资本,实现乡村社会善治、搭建娱乐平台,丰富乡村文化生活、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乡村经济繁荣等重要价值。因此,要通过尊重民间信仰人士权利,引导参与乡村公共事务、规范民间信仰组织发展,激发和释放社会活力、"引导"和"管理"结合,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等途径,实现民间信仰在乡村治理中的内在价值,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稳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组织在实现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中理应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存在现实困境。为了推动社会组织发挥更大力量促进乡村振兴,以吕艺公益项目为例,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困境、齐鲁样板吕艺公益项目的实践经验、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等内容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面临政策支持不足、筹资能力偏弱、专业人才匮乏以及创新意识不强等方面的困境;以此提出“产业帮扶-生态治理-人才支撑-文化弘扬”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为实现中国"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是一个宏大的工程,基层治理是其中关键的一环,而社会工作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对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河南省的社会工作事业在发展前进的道路上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一现状不仅使得社会工作事业自身的发展受到阻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河南省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作为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能否实现自治、善治,关乎乡村治理总体目标的如期实现。成都市战旗村“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同台”的乡村新型综合治理模式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这一综合治理模式使乡村治理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贡献了乡村治理的“战旗样本”,丰富了乡村治理的相关理论,解决了乡村治理存在已久的“硬骨头、老大难”,推动了党组织领导下乡村治理体系“二维纵向”的深度融合。“战旗样本”的启示在于:要实现农村基层第一线的有效治理,应该坚持和推广党建引领、党员示范、社会组织协同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乡村要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新乡贤作为多元共治主体之一,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处于转型期的乡村社会,新乡贤因制度、环境、自身等问题制约着其作用的发挥。通过制定激励政策,健全参与制度,加强新乡贤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新乡贤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1.
乡村社会对我国时代改革进程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现有的乡村治理机制显然跟不上乡村社会结构性变革的步伐,各种治理困境和挑战层出不穷。其在治理层面的主要表现是开放流动的乡村社会现状与封闭排他、僵化保守和过分依靠行政权力的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存在明显背离。因此,要想突破乡村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化解现有的治理困境,有序推动乡村社会的现代化改革,需要将乡村社会协同参与机制、农村经济合作治理模式、统筹城乡整体发展作为治理导向,构建乡村社会治理机制的发展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As a systematic project,Chinese rural comprehensive reform(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reform") involved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rural governance,economy,culture,society and ecology,which lai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overall reform in China.Western rural development theory had been proved to be insufficient to support Chinese rural reform.Therefore,theoretical innovation became urgent in the fields of rural governance,government functions,public finance and rural-urban integration etc.In recent years,Chinese rural comprehensive reform had been adjusting itself to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normal".And during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the bottlenecks included the contradicto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form,development and overall stability,agricultural simplification and industrial diversification,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 areas and slow progress of rural areas,grassroots governance and democratic supervision etc.Proper countermeasures would help to settle the above contradictions.  相似文献   

13.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不仅能推动乡村振兴,而且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和乡村振兴实施的新阶段,乡村社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吸引了不少外出精英回归乡村,有部分甚至重返乡村社会的“前台”,成为乡村治理中创新的代表,其作用不可忽视。本文结合已有文献和调研实例,对返乡精英之于乡村治理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返乡精英必然会影响乡村治理的体系,重构乡村治理的权力结构,成为乡村治理体系中重要的一方面,能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民协会在我国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在现阶段重建农民协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深远的意义.然而,重建农民协会却面临着如何保障和规制其发展的难题.随着农村市民社会的兴起和农村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鲜明"第三部门"特点的农民协会在农村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之间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制定一部《农会法》对于稳定、持续地发挥农民协会的该缓冲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 的社 会主义新农村。面对青壮年流向城镇使劳动力缺乏和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应该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发挥其对相关产业的融合与促进作用因地制宜的推进农村二三产 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业产融合,多方面协同作用共同助力乡村繁荣。  相似文献   

16.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十九 大报告中指出,应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农村基层基础性工作,完善德治、法治、自治有 机融合的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三农领域依旧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发展短板。 必须充分地发挥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健全完善德治、法治、自治有机融合的综合性乡村治理体 系,稳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新时代背景下乡村治理事宜的政策关注层面,分析了乡村治理的 主要特征;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科技创新在黑龙江省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创新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是加快乡村振兴的必由方式。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科技创新对粮食安全起到作用的梳理,分析了科技创新在黑龙江省乡村振兴中的重大意义和重要支撑作用,从品种改良、技术更新和推广示范三个维度实证论证了科技创新对黑龙江省乡村振兴的引领效果,并从调整产业结构、升级科技水平、加大农民培训、提档三产融合等方面提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发展中新区的城乡一体化功能与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经济增长为首位目标的新区的兴起,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新区的整合、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张,以及我国经济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的历史性转变,新区的发展越来越从单一的经济增长功能向经济、社会以至文化等综合发展的复合型功能迈进。城乡一体化功能是当前新区功能的新体现,以农村工业、郊区农业和新农村社区三要素为核心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实质就是推动农村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园区化和农村居住现代化。"三区"联动发展是新区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证。推动新区城乡一体化需要格外关注规划、核心创新优势、经济社会支撑体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乡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同样面临着乡村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同时传统的自上而下的主导式乡村环境治理模式面临困境,即忽视了乡村农民主体的作用。现阶段只有在乡村环境治理中,积极培育农民的主体地位,并且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为乡村环境的长效治理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只有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组建乡村环境组织,制度保护农民的主体地位,发展乡村经济,才能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实现乡村环境的良好治理。  相似文献   

20.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基层民主治理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民主治理的能力,对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参与式民主视角,探讨农村社会组织形成的三条路径:行政化路径、转型化路径、自主化路径,分析制约其发展的“四大不足”:公益性不足、自主性不足、新元素不足、参与度不足。从政府、农村社会组织、村民三个方面培育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民主治理的能力,建构“多主体”治理模式促进村民自治,以求实现农村社会善治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