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文章通过对我国当前农村生态环境专项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梳理,找到治理实践中存在的系列碎片化问题,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碎片化、资源要素匮乏、监督机制不畅、信息技术分散等方面。并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出发点进行研究,从明确多元主体定位、凝聚治理共识,统筹城乡要素、挖掘农村资源,完善监督机制、促进治理透明,整合信息技术、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方面探讨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整体性思路,破解农村生态治理的碎片化困境,以期提供一些可行性的路径选择,赋能乡村生态振兴,加快建成“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69-270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表现为"重效率,轻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形势尤为严峻。农村环境治理存在主体职能、价值理念、资源共享等碎片化现象,整体性治理正是解决地方政府治理社会实践中的碎片化问题而提出的新型治理模式。借此,本文运用整体性治理理论范式解决农村环境治理问题,构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多元共治、创新治理价值观念,建立农村环境治理综合长效机制、构建资源共享平台,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农村环境治理格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夯实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3.
整体性治理符合当今的中国乡村治理变革需要,科学合理地运用整体性治理,有利于推动乡村治理观念以及 乡村治理制度的整体创新与改革,也有助于在整体上推动乡村治理方式的转变,建设以民生为导向的基层服务设施建 设。整体性治理也为乡村社会的转型风险管理、克服乡村社会在转型中产生的碎片化现象、提高乡村政府的风险控制 与治理能力提供有效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4.
徐成洋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22):262-265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研究.现阶段,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存在明显"碎片化"问题,整体性治理理论契合当下中国基层治理碎片化的现实需要.梳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的已有研究,以整体性治理理论为基础,在两者逻辑耦合的基础上,通过层级互动和组织互动,构建各基层治理主体间的整合和协调机制.再基于对山东省M镇基层社会治理案例的分析,结合研究实际提出针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层级体系效能提升的整体性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太湖流域的跨界治理为例,分析了跨界水污染治理中存在治理理念的碎片化、治理主体的碎片化、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碎片化等问题。指出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碎片化成因,包括利益协调和约束机制的缺失、行政体制的制约以及权威流域综合治理机构的缺失。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了建立河长制联防联控下的流域综合治理机构为载体、构建长效合作机制为核心,培育社会资本认同的整体性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6.
以太湖流域的跨界治理为例,分析了跨界水污染治理中存在治理理念的碎片化、治理主体的碎片化、政策制定和执行的碎片化等问题。指出跨界水污染治理的碎片化成因,包括利益协调和约束机制的缺失、行政体制的制约以及权威流域综合治理机构的缺失。借鉴整体性治理理论,提出了建立河长制联防联控下的流域综合治理机构为载体、构建长效合作机制为核心,培育社会资本认同的整体性治理途径。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整体性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很大意义。乡村治理是实现产业兴旺的"助推器"、生态宜居的"保护器"、乡风文明的"粘合剂"、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生活富裕的"发酵剂"。乡村治理仍然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为乡村治理的作用被低估,乡村治理工作呈现碎片化,落后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现实需求相脱节,创新活力不足。因此,应当把乡村治理放在乡村振兴战略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整体性思维解决乡村治理难题,弥补乡村治理短板,推动农村全面振兴。围绕"三农"现实需求,强化组织,增强乡村治理的针对性,加强党对乡村治理工作的领导,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乡村善治道路,全面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治理数字化引发了各界人士的关注。就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价值、困境和实践路径3个方面展开研究。研究表明,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价值:促进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转变乡村治理模式,实现治理内容精准化,整合乡村资源。推进乡村治理数字化的困境:农民自身数字能力贫困的制约、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素保障能力不足。实践路径:数字赋能、加快培育新型数字农民,提高乡村数字化治理的要素保障能力、完善数字信息监督管理机制,健全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9.
生态环境系统的不可分割性要求生态环境治理具有整体性,目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大环保”建设,其中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强调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治理。整体性治理理论从治理理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技术系统四个层面为跨区域生态治理提供了全面的分析框架。文章分析目前我国在跨区域生态治理面临的治理理念落后、组织结构碎片化、运行机制亟待健全、技术系统存在缺陷的困境,强调通过更新治理理念、调整组织结构、创新运行机制、优化技术系统来解决跨区域生态治理问题,推动我国跨区域生态治理,以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我国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严重的"碎片化"问题,导致出现服务质量低下、大量社会资源浪费、交易成本加大的现象。整体性治理正是针对目前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碎片化困境提出的一种新的治理理念。整体性治理是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上而提出的治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跨越各部门之间的边界,整合社会资源,提高服务效率,以实现政府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