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8 毫秒
1.
以尾巨桉为研究对象,对其幼林进行培育,研究不同施肥位点对尾巨桉幼林生物量、养分分配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位点穴施更促进根系生长,但是双位点穴施对树皮、叶片、树干、树枝和总生物量累积效果更好.养分分配除树根各处理磷素累积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他部位各养分累积量在各处理间均差异显著.不同处理叶片养分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部位,且氮含量高于磷、钾含量.虽然处理Ⅱ各元素养分利用率及各部位养分累积利用率普遍优于处理Ⅰ,但差异均不显著.对尾巨桉施肥位点的研究处于初期阶段,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南盘江畔田林县干热气候区桉树人工林施肥试验结果表明,进口复合肥、桉树专用肥、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树高、胸径及蓄积量生长均大于普通商品复合肥,其中又以进口复合肥对尾巨桉生长作用最好.30个月生比对照蓄积量生长提高32.16%,蓄积量年生长达30.8m3/hm2.  相似文献   

3.
不同基肥造林对尾巨桉幼树期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尾巨桉无性系造林时6种基肥处理的试验林2年来的观测结果研究表明,不同基肥造林对幼林高生长仅在林龄5个月时有显著影响,钙镁磷肥加复合肥作基肥的树木高生长显著高于仅用钙镁磷肥作基肥和无肥处理,但5个月后各处理高生长差异不显著;而不同基肥对幼林径生长和单株材积影响显著,6种基肥中以钙镁磷肥加复合肥作基肥的生长效果最好,林龄24个月时,其胸径、单株材积分别达8.70 cm、0.033 24 m<'3>,均显著大于其他5种基肥处理,其他5种基肥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复合肥中含有氮、磷、钾等养分元素,因此以含氮、磷、钾等养分元素的肥料作尾巨桉造林基肥为佳.  相似文献   

4.
3种肥料处理对尾细桉生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养分含量相同条件下研究了有机-无机复混肥A(包括基肥、追肥)、有机-无机复混肥B(包括基肥、追肥)、无机肥C 3种肥料处理对尾细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A的处理在苗木生长17个月的时候长势最好,与其他3种处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生长30个月时,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A处理与B处理生长均较好,两者差异不显著,但是均与C处理差异显著。说明肥料和施肥方式会对尾细桉的生长有影响;添加有机质会提高桉树尾细桉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研究控释肥与普通复合肥在穴盘巨桉育苗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基质中一次性添加控释肥料基本上能满足巨桉整个生长期对养分的需求,施用控释肥苗木株高、地径、生物量、根系、质量指数等生长指标明显较普通复合肥料好;采用控释肥料育苗仅需90d,比普通复合肥育苗缩短了60d;B处理施肥成本最低,比其它处理节约了20.00%~50.21%,因此B处理即每立方基质中添加3kg控释肥最合理。  相似文献   

6.
尾叶桉实生林施肥6a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是对尾叶桉实生林施肥试验6 a的生长、生物量、养分含量和经济效益进行全面的总结.结果表明施肥对尾叶桉幼林具有极明显的增产效应,6年生施肥处理与不施肥处理间的树高、胸径和每公顷材积生长的差异达极显著.施肥处理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生长比不施肥处理的分别提高了34.76%、56.80%和206.59%,尤其是施肥最佳处理9(树高13.17 m,胸径13.73 cm和材积141.1 ?1.77%、78.54%和290.86%.该试验中N、P、K的最佳施肥配比为2∶3∶1.施肥既提高了尾叶桉的生长量,也增加了尾叶桉各组分的生物量,促进了尾叶桉对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此外,合理施肥还可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最佳施肥处理9,6年生时获纯利达9 *hm-2)分别提高946.84元*hm-2,是不施肥处理的9.58倍,其投入产出比达2.74,内部收益率32.33%.  相似文献   

7.
对建立在广东开平的尾叶桉MLA6年生无性系施肥试验林进行了生物量和养分的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MLA无性系幼林早期施肥促进了无性系的生长,也促进了生物量的增加。生长最佳的施肥处理N75P200K50,其6年生的生物量最大,地上生物量和树干生物量分别为65 95、54 94t·hm-2,分别是不施肥处理的2 37和2 36倍,分别是最大施肥量处理N75P300K75的1 65倍和1 67倍。通过胸径和树高与生物量建立的回归方程,可预测尾叶桉MLA无性系单株或林分生物量。叶片的N、P、K含量较高,施肥促进了尾叶桉无性系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和积累。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巨尾桉幼林进行了3种抚育方式对比试验:①全面劈草;②全面劈草,局部松培土;③全面松土锄草施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抚育方式对巨尾桉幼林的胸径和树高生长均有显著影响。提高巨尾桉幼林抚育管理水平,有利于扩大林分营养空间的利用程度,促进林木生长,提高林分生物量和生产力,以充分发挥巨尾桉的速生丰产特性,提高短周期人工林经营的经济效益。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幼林抚育方式。  相似文献   

9.
采用3种不同的氮素施肥处理(平均施肥、直线施肥和指数施肥)对尾巨桉苗木进行施肥处理,结果显示:指数施肥获得的苗木苗高和地径均大于其他施肥处理;指数施肥下尾巨桉苗木的叶、茎、根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和整株生物量均显著大于其他施肥处理,指数施肥获得了更多的苗木生物量;3种施肥处理下,指数施肥的苗木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读 Gs 和蒸腾速率 Tr 均为最大值,且显著大于其他处理。因此,3种施肥方法中,指数施肥方法最利于尾巨桉苗木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对广西沙塘林场巨尾桉2年生人工林调查基础上,按标准木法测定巨尾桉人工幼林生物量,建立其估算模型,计算出巨尾桉人工林分的生物量和生产力,分析各器官生物量分配规律及林分生产力水平。结果表明,2年生巨尾桉人工林年生物量为16.57 t/hm^2,其中,干、根、叶、枝、皮各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依次为46.67%、16.85%、14.62%、12.16%、9.62%。应用建立的估算模型估测巨尾桉人工幼林生物量,其相关程度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1.
对尾巨桉幼林的生长和林外气象因子进行了监测,分析了尾巨桉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尾巨桉生长增长量的波峰出现与降水量和施肥有很大关系.各气象因子对于尾巨桉胸径和树高生长增长量的影响不同,利用尾巨桉生长量及对应时间的气象因子得到尾巨桉树高、胸径生长量与气象要素的拟合方程.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施肥方式、坡位及肥料含量对速生巨尾桉生长量的影响,确定速生巨尾桉最佳施肥方案,以巨尾桉为试验对象,按不施肥、施基肥、施二次肥,采用上坡、中坡、下坡3因素3水平进行随机区组试验,调查各施肥方式下巨尾桉生长情况.结果 表明:与不施肥相比,在下坡施二次肥时,巨尾桉的生长量最高,较不施肥分别增加33.33%、62.61%...  相似文献   

13.
栽培密度与施肥对尾巨桉中大径材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广西东门林场13年生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中大径材密度与施肥试验进行研究,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密度对尾巨桉生长影响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而早期不同施肥处理对尾巨桉后期生长影响的差异不显著,以883株/hm2和667株/hm2两种栽培密度是比较适合尾巨桉中大径材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对广西宁明县相似立地条件下1年生尾巨桉(DH32-29)和雷林1号桉幼林的生物量和5种营养元素(N、P、K、Ca 和 Mg)积累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年生尾巨桉和雷林1号人工幼林林分生物量分别为13.70和12.06 t·hm–2,不同器官生物量均以树干最大,树叶或树根最小。两种桉树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均以树叶最高,其次是树皮、树枝和树根,树干最低,林木不同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均以 N 最高,其次是 K 和 Ca,Mg 和 P最低。1年生尾巨桉幼林营养元素积累量为124.84 kg·hm–2,略低于雷林1号桉幼林(132.76 kg·hm–2),5种营养元素积累量在尾巨桉人工林的分配为树叶>树枝>干皮>干材>树根,在雷林1号桉的分配为树枝>树叶>干材>干皮>树根。尾巨桉幼林营养元素利用效率略高于雷林1号桉幼林。  相似文献   

15.
尾巨桉速生丰产林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尾巨桉C9无性系林分进行幼龄期和中期施肥试验.经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幼龄期施肥对尾巨桉林分的生长有极其显著的影响,而中期施肥对材积生长影响达显著水平,对胸径、树高影响不显著.通过对幼龄林不同施肥处理后林分的生长量分析表明,处理5(即每株施加磷酸二铵350 g+尿素100g+复合100g)可极显著提高尾巨桉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认为处理5为尾巨桉幼龄林的最佳施肥方案;中期施肥处理Ⅱ-1(即美国磷酸二胺500g/株)能显著提高尾巨桉村积生长量,是中期施肥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6.
桉树施肥及营养诊断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桉树幼林施肥中的元素(N、P、K)组合、桉树幼林的施肥方式、桉树幼林的施肥量以及桉树苗期和幼林期的营养诊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赤桉、刚果12号桉、尾叶桉等苗期、幼林期肥料元素的最佳组合、施肥方式、施肥量以及苗期、幼林期缺乏营养元素症状。根据叶片分析的结果,N、P是影响尾叶桉幼龄林生长的限制因子。同时对赤桉、细叶桉、刚果12号桉的叶片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7.
尾叶桉幼林施肥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尾叶桉幼林施肥肥效是十分显著的,但不同处理对幼林生长存在较大差异,有P处理肥效高,无P处理肥效较小。由此表明P是限制尾叶桉幼林生长的主要因子。N、P、K三要素对材积的影响顺序为P-N-K。试验表明,尾叶桉幼林最佳的施肥肥料配比方案为每公顷N50kg、P2O550kg、K2O10kg,其材积生长量比对照大63.6%;其次为N50kg,P2O5100kg,材积生长量比对照大61.1%。  相似文献   

18.
施肥处理对巨尾桉人工林材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施肥处理巨尾桉人工林材性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巨尾桉人工林木材密度、硬度、横弯强度、抗劈力均表现为初期施肥>初期施肥 中期施复合肥>初期施肥 中期施磷酸二铵;仅初期施肥巨尾桉人工林木材品质最有利于作为胶合板原料,其次为初期施肥 中期施复合肥。三种不同施肥处理除初期施肥与初期施肥 中期施磷酸二铵间巨尾桉人工林木材抗劈力差异极显著或显著、初期施肥与初期施肥 中期施复合肥间巨尾桉人工林木材径向抗劈力差异显著外,其余两者间其它指标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不同用量的复合肥和磷肥作基肥,通过对巨桉3T-无性系幼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与对照间株高、地径差异显著;复合肥用量500 g时,6个月后巨桉3T-无性系苗木株高为2.04 m,地径为2.53 cm,而磷肥用量为500 g时,株高为1.68 m,地径为1.77 cm;用复合肥200 g和磷肥300 g混合作基肥效果最好,株高为2.12 m,地径为2.46 cm。当复合肥和磷肥用量相同时,复合肥施用效果好于磷肥,两种肥混施能较好地促进桉树生长。  相似文献   

20.
应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尾叶桉肥效与营养诊断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安排尾叶桉幼林氮磷钾硼肥的施肥试验,建立了尾叶桉高生长与N、P、K、B肥施用量的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得到尾叶桉幼林最佳施肥配比的两套方案:高方案为N80P40K40B2-5(kg/hm 2),当年目标树高生长4-53 m 。中方案为N34-9P17-45 K17-45B1-1(kg/hm 2) 目标树高生长2-45m 。施N、P、K、B 肥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尾叶桉幼林的生长,三大要素中K 对尾叶桉幼林高生长影响最大,其次是P,最后是N。合理施肥能延长尾叶桉的树高生长速生期。采用监界值法诊断得到尾叶桉幼林叶片养分元素及其比值的临界浓度和最适浓度,这将为桉树的合理施肥,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