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桐乡县屠甸乡星星村小陆房组调查了桐乡青.团头荷叶白、湖桑197、湖桑199四个桑品种的桑象虫为害情况,每品种随机抽查60株桑树,每小区调查20株,三次重复,于1989年1月26日调查越冬虫量(挖穴观察),4月10日调查桑树开叶后的虫量。调查结果:不同品种越冬虫量,湖桑197虫口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苏、浙蚕区栽培的桑品种较多,在经济性状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此,我们对15个桑品种在产量、叶质和抗病性(黄化型萎缩病)等方面进行了初步鉴定,现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桑品种:早生桑六个,即早青桑、育2号、白皮火桑、乌皮桑、真桑、黄海1号(本场选育)。中晚生桑9个,即新一之濑、湖桑197号、湖桑7号、桐乡青、荷叶桑、湖桑199号、大墨斗、大种桑、荷叶白(湖桑32号)。均于1976年春栽植,低干养成,亩栽600株,株行距2.5×4尺。桑园全年亩施纯氮约64斤,其中化肥占33%,有机肥占67%。按常规施肥时期分次施入。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桑品种与叶丝转化率的关系,以新一之濑、荷叶白、转阁楼、小冠桑、黑油桑、6071、阆中201、北荆1号等8个桑品种进行春蚕对比试验(5龄饷食后分区饲养,1日4回定量给桑)发现:(1)干物食下量黑油桑>北荆1号>转阁楼>新一之濑>小冠桑>6071>阆中201>荷叶白;消化量与此基本一致.(2)茧层量则黑油桑>新一之濑>荷叶白>阆中  相似文献   

4.
果桑是我市引进培育繁殖的新经济林作物 ,既可采果又可采叶养蚕 ,为了进一步调查果桑对养蚕成绩的影响 ,特进行与本市当家桑品种团头荷叶白对比试验。1 供试材料供试桑品种为 :团头荷叶白、果桑十大。供试蚕品种为 :春晓×浙蕾。试验地点 :蚕桑站实验室。2 试验方法2 .1 设区  设团头荷叶白品种、果桑十大品种饲养各 3个重复小区 ,每区 2 0 0头。2 .2 处理方法   4龄眠蚕前同一环境 ,同一处理方法 ,至眠大开始分区 ,同一环境分区饲养 ,直至上簇采茧 ,调查各桑品种间养蚕实绩。3 试验结果春晓×浙蕾品种于 4月 2 4日收蚁 ,眠大前均喂…  相似文献   

5.
桑品种是经长期的人工选择而形成的。我省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地方桑品种极其丰富,解放以来,我所在省农林局等单位的支持下,调查、征集和整理了湖桑火桑等地方品种100多个。然后对这些品种通过栽培、叶质分析和养蚕的评选,于1959—1972年先后提出了桐乡青、荷叶白、乌皮桑、白皮火桑、荷叶桑、睦州青、大种桑、团头荷叶  相似文献   

6.
在32—35℃变温条件下,测定了7个桑树品种对桑红叶螨生长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桑树品种明显影响桑红叶螨的存活率、生殖率。7个桑树品种对红叶螨的抗性强弱依次是:嘉陵16号最强,其次是油桑、嘉陵新9号、嘉陵9号、小官桑、桐乡青,而新一之濑抗性最弱。在螨害严重的蚕区推广抗性强的桑品种嘉陵16号、油桑等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1988年晚秋蚕期,我们曾以桑树八品种[P_8、C_(01)、C_7、P_2、C_2、P_1,新一之濑、桐乡青(对照)]作饲料,对原蚕(781、782、苏_3、苏_4)进行了一次“秋壮蚕五岑一日育饲料效率鉴定”,初步结果:从体重饲料效率,体质转换效率、结茧率、蚕层量、蚕层率、蛹体量等六项指标看,原蚕781、782、苏_5、苏_6四品种,以选用桑品种C_2、C_(01)、新一之濑,C_7等饲育成绩较好。[详见《蚕学通讯》1988(4)]。  相似文献   

8.
桑树良种的选育和推广工作,早在50年代就已开始,通过搜集、整理、鉴定、评比,于1975年省桑树良种工作座谈会上确定中、晚熟桑树品种桐乡青、荷叶白、团头荷叶白、湖桑197号为优良品种,在我省全面推广,后于198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从60年代初起,浙江农科院蚕桑所在全省各地建立了28个鉴定、示范、试验基点,一批优良桑品种在广大农村种植后,表现出长势旺、产量高、叶质优、抗病和抗逆性强,深受蚕区欢迎,这为良种的评选和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近年通过3次4批对桐乡青、湖桑7号、湖桑32号等20多个桑品种用生物鉴定法对各品种抗感朱砂叶螨的关系进行再探讨,从各品种对朱砂叶螨发育速率、生存率和繁殖力(每雌平均产卵量)3个主要指标综合分析,结果仍以桐乡青、湖桑7号、新一之濑等桑品种具有较好的抗螨特性。而鸡桑、湖桑32号、北场1号等桑品种易感螨害。  相似文献   

10.
1990年春蚕、1991年夏蚕、1992年春蚕进行了杂交桑("沙_2×伦教_(109)"占多数,"塘_(10)×伦教_(109)"小部分)、湖桑(桐乡青、荷叶白等品种混栽园)育蚕成绩对比试验;与此同时,对1992年春蚕茧进行了缫丝成绩对比试验.现将3年来的试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地点和方法1.调查地点江西省遂川县的瑶下乡、五斗江乡(井冈山南麓,属杭州市蚕桑基地县).  相似文献   

11.
<正> 蚕要从桑叶中摄取营养,而桑树品种不同,桑叶中所含的成分也有差异,对蚕的茧质、虫质都有一定的影响。我场培育原原种都用湖桑(主要桑品种为荷叶白、桐乡青),有的蚕期,由于种茧全茧量轻,茧层量达不到标准不能制种,我们曾采取增加给桑回数的措施,但效果不显著。多年来,我们感到湖桑虽有叶片大,产叶量高,硬化迟的优点,但叶质是不够理想的。在1981年春、夏两季,我们进行了五龄期用不同桑品种的桑叶饲育原蚕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用白桑饲育的原蚕,收茧量、茧质都优于湖桑,对难养的蚕品种,提高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对4个实行冬季重剪的桑树品种,在夏蚕5龄盛食期采取中间采伐,即剪去枝条1/2.结果表明,秋叶质量明显提高,而秋叶产量与桑品种有关,桐乡青、小冠桑、新一之濑比对照增产10%以上,嘉陵9号的产叶量则大幅度下降.因此,选择耐剪伐的桑品种实行中间采伐,不仅可提高秋叶质量,为养蚕提供稚蚕用桑,而且还可提高桑叶产量.  相似文献   

13.
试验用转阁楼、小冠桑、荷叶白、新一之濑作为材料,进行养蚕比较试验,根据竹内(1956)就眠性鉴定法及长岛(1981)饲料效率鉴定法,以小蚕绝食就眠率、大蚕食下量、体重饲料效率及茧层生产效率为指标,结果发现:①小蚕就眠率新一之濑>荷叶白>小冠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人工三倍体新桑品种嘉陵16号为供试材料,以桐乡青为对照,在较大面积内进行了产叶量、养蚕成绩、缫丝成绩的示范对比.其结果是单株产叶量和亩桑产叶量嘉陵16号均优于桐乡青,万头蚕用桑量嘉陵16号比桐乡青少3.42%,而全茧量比桐乡青高0.65%.茧层量比桐乡青高2.67%;茧丝长(m/粒)嘉陵16号为1223.70m,比桐乡青1170.31m长53.39m,其比率长4.56%,解舒丝长(m/粒)嘉陵16号为820.59m,比桐乡青702.91m长117.68m,其比率长16.74%.充分表明嘉陵16号是适合我区栽培的优良三倍体新桑品种,我们今后将加大其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5.
夏克本 《蚕桑通报》1993,24(2):55-57
随着农村经济蓬勃发展,思想观念的改变,蚕桑承包责任制不断地完善,规模经营不断地扩大,蚕桑生产原有推广的技术有些不大适应,突出的有六个问题,现提出加以探讨.一、品种布局纯栽湖桑还是以湖桑为主适当搭配本地良种桑的问题湖桑是湖州、嘉兴、杭州等地的桑树由于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的地方桑树品种.解放后,经过50年代科技人员的搜集整理,湖桑大约有50多个品种.60年代和70年代,经浙江省农科院蚕桑所科技人员的筛选和培育,确定桐乡青、荷叶白、团头荷叶白、湖桑197作为四大良种进行推广.这些品种确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不同叶位的桑叶厚度和叶面积重的变化规律以及叶片厚度与叶面积重之间的关系,于1986年秋季和1987年秋季对浙江的四个主要桑品种作了调查,结果简报如下。材料与方法调查材料本校成林夏伐桑园,树龄10~11年,低干养成,品种为桐乡青、湖桑197、团头荷叶白和荷叶白。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桑细菌性黑枯病一直是我场桑园一组的主要病害。1984年因受此病影响损失秋叶80多担,1985年秋期,病势猖撅,发病面积增加,桐乡青11.24亩,病枝感染率达85%,其它荷叶白成林桑,病枝感染率达5%左右,损失秋叶150多担。为控制桑细菌性黑枯病危害,1986年我们切实加强了肥培管理,在除病芽、病枝上下功夫,使荷叶白成林桑病枝感染率降低至0.35%,桐乡青病枝感染率也有所降低。现将有关试验资料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提高无性系桑品种四倍体诱导率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提高无性系桑品种四倍体诱导率的探讨韩明斋,王淑侠,陈旗,韩青梅,朱光义(陕西省蚕桑研究所)无性系桑品种四倍体的诱导,日本始于50年代,已育成剑持,一之濑等若干品种的四倍体。在国内,王侠剑(1981)与杨今后等(1989)相继诱导出荷叶白、新一之濑等1...  相似文献   

19.
苏国兴 《江苏蚕业》1998,20(3):6-10
对新一之濑、湖桑32、育151、桐乡青四个桑品种的渗透调节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发现(1)受NaCl的胁迫,四个桑品种均可大量积累脯氨酸、可溶性总糖,其中新一之濑、湖桑32有较强的脯氨酸积累能力,育151有较高的可溶性总糖积累能力.(2)四个桑品种均可大量吸收Na~+,Na~+含量:根部>茎部>叶片,叶片仍维持较低的含Na~+水平.Na~+在桑品种根茎叶的积累比率呈现出明显的品种差异.(3)桑树在吸收Na~+的同时,还大量吸收Cl~-,参与渗透调节,但桑树缺乏有效的Cl~-区域化机制,根茎叶内都有大量的Cl~-积累.Cl~-积累率四个桑品种有差异.(4)根部K~+含量受NaCl胁迫的抑制,跌幅湖桑32最大;茎部K~+含量受低盐和中等盐浓度的促进,但受高盐的抑制;而叶片K~+含量受NaCl胁迫的促进,增幅桐乡青与育151较高.  相似文献   

20.
1989年秋季,我们曾对桑树10品种:嘉陵4号、嘉陵8号、嘉陵9号、嘉陵新9号、嘉陵10号、嘉陵15号、嘉陵16号、荷叶白、新一之濑、小官桑(对照),进行了秋叶产量调查。初步结果是:嘉陵新9号、嘉陵9号、嘉陵8号和嘉陵16号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今年春蚕期,我们又对这10个桑品种进行了春叶产量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道于后。一、试验材料、调查日期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