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原和流行特点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I型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除无尾猿外)均可感染,猪、牛、羊、犬、猫等易感。该病在寒冷季节多发,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隐性感染猪和康复猪可长期带毒。病毒在猪群中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也可经胎盘感染胎儿。2临床症状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母猪感染伪狂犬病常发生流产,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等症状,青年母  相似文献   

2.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疱疹病毒科猪疱疹病毒Ⅰ型病毒引起的多种畜禽及野生动物发生的急性传染病。猪是该病毒储藏者和传染源。猪感染后其症状因日龄而异,成年猪仅表现增重减慢等轻微的病症。种猪表现不育,公猪常发生睾丸肿胀、萎缩等,种用性能降低或丧失。母猪表现为返情,屡配不孕。妊娠母猪表现为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仔猪常表现高热、食欲废绝、呼吸困难、流涎、呕吐、震颤、神经症状,继而出现运动失调、间歇性抽搐、昏迷以至衰竭死亡。伪狂犬病病毒可引起持续感染。  相似文献   

3.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IK)是由猪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致死性传染病。猪是该病最主要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怀孕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出现发热及神经症状,甚至衰竭死亡,死亡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4.
正猪细小病毒病是由猪细小病毒(PPV)引起的一种猪繁殖障碍病,该病主要表现为胚胎和胎儿的感染和死亡,特别是初产母猪发生死胎、畸形胎和木乃伊胎,但母猪本身无明显的症状。1流行特点(1)猪细小病毒多感染母猪,以怀孕胎儿及胚胎被感染及死亡为典型临床症状,各种不同年龄、性别的家猪和野猪均易感。(2)该病传染途径广泛,消化道、呼吸道、胎盘等均可感染,既可水平传染,又可垂直感染。(3)传染源主要来自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和带毒的公  相似文献   

5.
猪细小病毒(Porcine parvovirus,PPV)和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都是引起母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因之一。在我国PPV十分严重,几乎很难找到阴性猪场,猪感染后呈长期潜伏感染状态,临床表现为母猪屡配不孕,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猪伪狂犬病是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病性传染病,猪是该病毒的贮藏宿主和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1病原猪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甲———疱疹病毒亚科猪疱疹病毒属猪疱疹病毒Ⅰ型,呈球形,可以通过各种滤器,但不能通过蔡氏滤器EK石棉板。病毒发病初期存在于血液,脏器和尿中,后期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2流行特点本病多见于冬春季节。呈散发、窝发、群发或地方性流行。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感染;猪因食病鼠、病猪内脏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皮肤伤口、哺乳、配种传染;亦可经胎盘垂直感染。3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3~11d。不同年龄的猪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初生乳猪多在…  相似文献   

7.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称Aujeszky氏病,由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猪、牛、羊等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以脑脊髓炎、时常伴随上呼吸道和肺部炎症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该病毒可引起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感染发病,而猪是该病毒的传染源及长期贮存宿主,能引起妊娠母猪流产和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初生仔猪出现腹泻及神经症状,感染率和死亡率达100%;母猪出现返情,久配不孕,公猪出现精液质量下降;育肥猪感染后多呈隐性感染;耐过猪主要表现生长发育不良,并可长期带毒、排毒,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2]。目前该病已在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流行,已成为严重危害养猪业的最大疾病之一,给全球养殖业尤其是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8.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本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通常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木乃伊胎、死胎和产弱仔;初生仔猪出现腹泻及神经症状、感染率和死亡率可达100%;母猪出现返情屡配不孕;育肥猪表现生长迟缓,饲料报酬降低等,感染后多耐过,不发病呈隐性感染,造成长期带毒排毒,成为最危险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正>伪狂犬病(PR)是由疱疹病毒科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猪是本病的自然宿主。1流行病学1.1传染源患病动物及隐性感染动物均可传播本病。病毒随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出,并污染饲料、饮水、垫草、猪舍,病毒也存活在胴体中,可通过肉品传播。本病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引起感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消化道引起感染,公猪精液也可引起感染,若母猪乳汁带毒,仔猪可因吃乳而感  相似文献   

10.
猪伪狂犬gE抗体ELISA检测在净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所引起的多种动物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上多以发热和神经症状为特征,主要引起种猪不育,妊娠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新生仔猪和断奶仔猪死亡,育肥猪生长缓慢等,在临床上难以区分于慢性猪瘟和猪蓝耳病等等,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该病病毒为疱疹病毒科病毒,具有高度的潜伏性感染,这种潜伏感染随时都有可能被体内外和环境变化的应激因素刺激而引起疫病爆发,  相似文献   

11.
正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virus,PrV)是由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多种动物感染和发病的传染病。感染途径主要通过公猪精液、母猪胎盘传播,亦可以水平进行传播。猪是伪狂犬病毒贮存宿主和主要传染源,且以猪的流行状况造成的危害损失最为严重。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冬、春季节最为多发,母猪产仔季节也可流行。  相似文献   

12.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牛疱疹病毒Ⅰ型感染、红鼻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患牛临床特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发热,有鼻炎、鼻窦炎、喉炎和气管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列为B类疫病. 1 病原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病毒呈球状,直径约200毫微米.可在牛肾、牛胎肾、猪肾、羊肾及马肾细胞上生长,并可发生细胞病变,均产生核内包涵体.  相似文献   

13.
猪伪狂犬病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是本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染源,该病在临床上通常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和产弱仔;初生仔猪出现神经症状,感染率和死亡率可达100%,成年猪感染后多耐过,不发病呈隐性感染,造成长期带毒排毒。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该病的流行,给养猪业构成很大威胁。近年来,广西区内多地市均有报道,对我区养猪业构成巨大危害。  相似文献   

14.
牛疱疹病毒(BHV-1)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的DNA病毒,可引起牛高热、上呼吸道感染和母牛流产。该病毒能在牛的感觉神经节内建立潜伏感染,因此,对于该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较为困难。BHV-1除了引起初始感染外,还可通过免疫抑制引起动物继发感染,导致动物死亡。研究发现,病毒入侵牛机体时,病毒囊膜糖蛋白在病毒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论文对牛疱疹病毒1型主要囊膜糖蛋白(包括gB、gD、gN)的结构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加以归纳总结,为该病毒的感染特性研究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伪狂犬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B类传染病(OIE认定)。该病毒可以感染除短尾猿以外的几乎所有哺乳动物,猪是主要宿主和传染源,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猪感染伪狂犬病毒通常引起妊娠母猪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和弱仔;初生仔猪出现神经症状。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该病的流行,我国自1947年以来,已有28多个省(市)、自治区报道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6.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群的伪狂犬病病毒(ADV)所引起的一种猪病毒性传染病。因感染年龄不同症状有所区别,小猪以中枢神经症状为特征,呈现非化脓性脑炎;断奶猪及育肥猪以呼吸系统症状为主;怀孕母猪表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  相似文献   

17.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又叫奥叶兹基氏病,是伪狂犬病毒(PRV),又名猪疱疹病毒I型,所引起的多种家畜、野生动物、伴侣动物和实验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伪狂犬病病毒(PRV)为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水疱病毒属。PRV耐干燥、耐冷、耐酸、对碱敏感,对外界抵抗力较强。0.1%升汞或1%烧碱能立即杀死病毒,紫外线照射1min可灭活。一般常用的消毒药都有效。猪被感染,临床上多以高热,神经症状、流涎、呼吸困难,新生仔猪高死亡率和母猪繁殖障碍为主要症状。本病病毒可在猪群间不断传播,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乳猪可因吃奶而…  相似文献   

18.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laas,PRV)引起的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一种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该病对猪的危害很大,可致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初生仔猪多为体温升高、神经症状和急性死亡经过;成年猪以隐性感染为主,但可排毒成为传染源.  相似文献   

19.
<正>猫疱疹病毒和杯状病毒是大多数成年猫和幼猫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因,猫衣原体主要引起眼睛感染,也可引起猫的上呼吸道感染,临床上出现眼鼻分泌物、打喷嚏为主要症状。其感染的的病原包括病毒(疱疹病毒、杯状病毒)、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猫衣原体等)和真菌(隐球菌、孢子丝菌)等。在临床上常见的有疱疹病毒、杯状病毒、猫衣原体和猫隐球菌病。现将其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伪狂犬病病毒(PRV)属于疱疹病毒科,能引起多种动物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急性传染病。伪狂犬病病毒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猪是伪狂犬病病毒的贮存宿主和传染源。其他家畜如牛、羊、犬等也可自然感染.许多野生动物也易感。伪狂犬病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季带性.多发生在寒冷的冬季.但其它季节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