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条纹斑竹鲨的驯养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6~9月,进行了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Bennett)的人工驯养试验,试验获得初步成功,结论如下:(1)条纹斑竹鲨对温度、盐度、溶氧等养殖条件总体要求不高,耐饥饿能力强,但对水质要求较高;(2)条纹斑竹鲨的食谱较广,可摄食小型鱼虾、软体动物等天然饵料及人工配合饲料等。  相似文献   

2.
鲨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误是我的海水经济改类之一,也是软骨鱼中批重要一类,约三百余种,我国有九十余种,主要分布于东海、南海,但一些名贵品种在黄、渤海产量也相当可观。仅连云港捕获不下三十余种,如世界上最大的鲸鲨;含油量最多的姥鲨、白斑角鲨;药源头骨较多的扁鲨、锯鲨;以肉质细嫩称著的皱唇鲨和皮质优良的扁头哈那鲨。鲨在海洋中以鱼类和头足类为食料,消耗了大量人类食物资源,研究鲨综合利用不仅因其自身特有的价值,还可保护共地经济鱼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一、单身皆宝鲨因凶残而有“海霸”之称,尤有“死神”恐名的噬人鲨、锥齿鲨更令…  相似文献   

3.
石斑鱼属名贵鱼类,系鲈形目,鳍科,石斑鱼属,因其鱼身上有花色条纹和异色斑点,故名。石斑鱼分布于世界各国暖水海域的沿岸,为沿海暖水性中下层鱼类,常栖息于沿海岩礁底质海区。我国主要分布在东海和南海。石斑鱼一般不结成大群,性凶猛,是肉食陛鱼类,并有互相残食现象,食物以虾、蟹、鱼类和软体动物等为主。惠东沿海一带主要养殖青斑、泥斑等,且基本上是海水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4.
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4条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的线粒体DNA(mtDNA)。PstI、HpaI、XbaI、EcoRI、EcoRV、BaI Ⅱ在条纹斑竹鲨mtDNA分子上分别具有0至2个切点,mtDNA分子大小为16.6kb,根据单酶和双酶完全酶解片段的大小,构建了条纹斑竹鲨mtDNA的限制性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5.
花尾胡椒鲷(Plectorhynchus cinctus),英文名:Grunt,俗称:打铁母、假包公、斑加吉,隶属于鲈形目,石鲈科,胡椒鲷属。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和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海、东海和南海均产,以南海产量为最多。为亚热带和温热带浅海底层鱼类。该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市场价值高,是国内及港台市场上畅销的水产品,目前已成为广东、福建及浙江沿海海水养殖的优良鱼类品种。  相似文献   

6.
对闽南近海条纹斑竹鲨的生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闽南近海条纹斑竹鲨雌鱼和雄鱼的性成熟年龄均为3龄;雄鱼群体性成熟的高峰期是9~11月,雌鱼群体的性成熟高峰期是12月至翌年4月,交配高峰期是12月至翌年3月,生殖高峰期是5~6月;闽南近海条纹斑竹鲨的生殖周期为一年,一个生殖周期内,一尾雌鱼受精后从开始产受精卵到完全排完受精卵历时大约2个月,可以产约30个受精卵.  相似文献   

7.
双斑东方鲀三倍体苗种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斑东方鲀(Fugubimaculatus Richardsom),属鲀科、东方鲀属。分布于我国黄海南部、东海和南海,为近海底层肉食性鱼类,由于市场售价高,近几年在江浙、福建一带兴起养殖热潮。但是该鱼生长  相似文献   

8.
篮子鱼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7,他引:3  
篮子鱼隶属于鲈形目,篮子鱼科,篮子鱼属.篮子鱼属共23种,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岸至太平洋中部,在我国有10种,大多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1].篮子鱼为浅海近岸水域植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肉味佳美,是东南亚和我国南方海水养殖的经济鱼类之一.  相似文献   

9.
祖国各地     
南海大陆斜坡的软骨鱼类新种国家水产总局南海水产研究所和上海水产学院合作,最近对南海珠江口外海水深350~1000米处的鱼类进行了调查,在鉴定中发现了世界鱼类史上尚未记载的软骨鱼类五个新种,现定名为大口荆鲨、锈色刺鲨、长吻施氏鳐、黑异鳞鲨及无斑南猫鲨。该所“南锋704”调查船于1979年8月和1980年4~6月,在珠江口外海水深350~1,000米处采集的软骨鱼类,经鉴定出四个新种,一个新属,一个新科的软骨鱼类,四个新种为中华光尾鲨、南海施氏鳐、斑纹扁魟及长吻六鳃魟,一个新属为六鳃魟属,一个新科为六鳃魟科。  相似文献   

10.
用6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4条条纹斑竹鲨的线粒体DNA,PstI,HpaI,XbaI,EcoRI,EcoRV,BglⅡ在条纹斑竹鲨mtDNA分子上分别具有0至2个切点,mtDNA分子大小为16.6kb,根据单酶和双酶完全酶解片段的大小,构建了条纹斑竹浙江省mtDNA的限制性酶切图谱。  相似文献   

11.
<正>条纹锯Centropristis Striata(Linnaeus),科,石斑鱼亚科,锯属,常用名美洲黑石斑,也称珍珠斑、翡翠斑或天星斑,属海洋暖温性﹑底栖﹑洄游性鱼类,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大西洋沿岸,其体色艳丽、体态优美﹑肌肉白嫩﹑味道鲜美,是一种有高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重要海产鱼类,其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可密养等优点,是海水网箱高值化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目前国内对条纹锯的育苗研究主要包括:贾  相似文献   

12.
黄斑蓝子鱼海水网箱单养与池塘混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属鲈形目、蓝子鱼科、蓝子鱼属,是印度洋、太平洋及地中海等地区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系我国东海和南海常见的暖水性近海小型鱼类。近年来海水网箱养殖与池塘养殖黄斑蓝子鱼在我国东南沿海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养殖量逐渐增多,价格比较稳定,商品鱼主要销往广东、海南、香港和厦门等省市。为研究杂食性鱼类黄斑蓝子鱼养殖技术,笔者于2005~2006年在福建省漳州市分别开展了黄斑蓝子鱼海水网箱单养与池塘混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试验结果,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条纹锯(鱼旨)Centropristis Striata (Linnaeus),(鱼旨)科,石斑鱼亚科,锯(鱼旨)属,常用名美洲黑石斑,也称珍珠斑、翡翠斑或天星斑,属海洋暖温性、底栖、洄游性鱼类,原产于美国和墨西哥大西洋沿岸,其体色艳丽、体态优美、肌肉白嫩、味道鲜美,是一种有高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重要海产鱼类,其具有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产量高、可密养等优点,是海水网箱高值化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脊尾白虾俗称白虾、水仸仸仸白虾等,分类上隶属于节肢仸仸仸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仸仸长臂虾科、长臂虾属、白虾仸亚属,是我国特有的经济虾类之一,广泛分布于黄海、东海与南海。该虾生长快、肉质好、经济价值高,我国东南沿海都有广泛养殖。但是对脊尾白  相似文献   

15.
阳清发 《齐鲁渔业》2005,22(1):23-24
双斑东方鲀[Fugu bimaculatus(Richardson)]属鲀形目,鱼鲀,东方鲀属,为近海暖温性底层鱼类,仅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双斑东方鲀肉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从其性腺、肝脏等体内器官提取的河鲀毒素国际市场售价昂贵,具有极高的农用和医用价值,综合深加工开发潜力极大。双斑东方鲀对盐度适应性强,可在河口咸淡水(盐度3~5)和海水环境中养殖,养殖区域遍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沿海水域。养殖方式目前主要为池塘单养、混养和网箱养殖。  相似文献   

16.
苏氏圆腹[Pangasius sutchi(Fowier)],又称淡水鲨鱼,隶属于科,属,主要分布于东南亚一带,是泰国、马来西亚等地的优良淡水养殖鱼类,目前我们引进的品种有体色红白相间和蓝白相间两种,所以又称红鲨和蓝鲨.该鱼体表光滑无鳞,体形长而侧扁,具脂鳍.苏氏圆腹为热带性鱼类,水温下限为12℃.由于具有食性杂,生长快、耐低氧、病害少,适应性强等养殖优点,加之其肌间刺少,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价值高,因而具有广泛的推广养殖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东太平洋热带海域大青鲨繁殖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戴小杰 《水产学报》2005,29(4):565-569
人青鲨(Prionace glauca)是一种大型中上层鲨鱼,隶属于真鲨目、真鲨科、人青鲨属.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和温带海域,最大全长可达到300cm,在南海和东海亦有记录。该鱼生活在海洋上层和沿岸海域。大青鲨是金枪鱼延绳钓渔业的重要兼捕对象,占兼捕猫鱼总渔获尾数的50%,是大西洋公海金枪鱼延绳钓兼捕渔获物中的优势鱼种,  相似文献   

18.
海水网箱养殖石斑鱼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霞 《中国水产》2009,(2):40-41
石斑鱼是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本属中国大陆沿海有36种,南海35种,东海10种,黄、渤海1种,台湾27种,常见养殖的约15种。我国海水网箱养鱼起步较晚,20世纪70年代末,广东省沿海最早开展了海水网箱养鱼试验,放养了石斑鱼、鲷科鱼类、尖吻鲈等20多个品种,获得了成功。后来转入生产性养殖,  相似文献   

19.
石斑鱼属(Epinephelus)鱼类的英文名Grorper或See bass,中文俗称石斑、过鱼、国鱼和贵鱼,全世界共100多个种,属暖水、岛礁性鱼类,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海域,我国约有50个种,分布于东海南部、舟山群岛以南至南海东京湾间的海域。石斑鱼体色艳丽、肉质鲜嫩,在中国、日本和东南亚、阿拉伯湾、东南亚各国视为上等海鲜佳肴,深受欢迎,经济价值极高,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福建省漳州市的石斑鱼养殖产量占全国第一,年产量达7000多吨,育苗量达1000万尾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中国6种经济鱼类的基因组大小测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流式细胞术,以人(Homo sapiens)淋巴细胞DNA含量(7.00pg/2C)为标准,以鱼的红血细胞为材料,测定中国6种重要经济鱼类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赤点石斑鱼(Epinephelus akaara)、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中华乌塘鳢(Bostrichthys sinensis)、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的基因组大小(C-值)。结果显示,这6种经济鱼类的单倍体DNA含量分别为:条纹斑竹鲨(4.91±0.24)pg;斜带石斑鱼(1.25±0.04)pg;赤点石斑鱼(1.23±0.11)pg;大黄鱼(0.76±0.03)pg;中华乌塘鳢(0.85±0.04)pg;大菱鲆(0.65±0.01)pg。研究结果可为这6种经济鱼类的种质鉴定提供依据。此外,根据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并结合其他鱼类的基因组大小资料,对鱼类基因组大小与其染色体数目及进化地位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对比分析显示,鱼类进化地位越高则DNA含量越少,同时鱼类基因组的大小差异存在复杂性,并不完全与染色体数目相关。本研究还就鱼类基因组大小的测定方法等问题提出建议,认为应采用流式细胞术和人淋巴细胞作为规范的检测方法和对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