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当前施肥方式不科学、深施肥开沟阻力大、肥料分层覆盖效果不理想、不同深度肥料施用量不可调等问题,研制一种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利用卫星导航拖拉机自动驾驶技术,实现对行分层深施肥的作业模式,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与增产.【方法】对对行开沟分层深施肥铲的结构进行设计,理论分析开沟铲的受力情况,利用EDEM仿真软件和田间验证试验对肥料分层深施效果进行分析,并进行玉米对行分层深施基肥的田间对比试验,比较不同施肥模式下玉米的生长状态和产量.【结果】通过仿真和试验分析,对行开沟分层施肥铲作业性能稳定,肥料分层深施的深度稳定性较好,施肥深度仿真值与试验值接近,分层施肥模式对玉米的生长有积极地促进作用.【结论】田间对比试验表明,本试验设计的施肥铲肥料分层效果和施肥深度一致性较好,浅层施肥平均深度为11.8 cm,深层施肥平均深度为19.5 cm.相对传统肥料撒施深翻模式,利用精准对行分层施肥技术对玉米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平均单株质量增加3%,单产增加8.74%.  相似文献   

2.
当前生产条件下不同作物施肥效果和肥料贡献率研究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1  
【目的】研究在当前生产条件下化肥施用对不同作物产量的影响,明确化肥对不同作物产量的贡献率及肥料的农学利用率现状。【方法】2006年至2008年在湖北省分别布置水稻、小麦、油菜和棉花的田间肥效试验251、47、62和26个,分析研究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农作物的增产效果,以及目前不同作物的肥料贡献率和肥料农学利用率现状。【结果】目前农作物平衡施用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显著,但不同作物的施肥效应差异较大。与不施肥相比,水稻、小麦、油菜和棉花平衡施用氮、磷、钾肥分别平均增产2269、2200、1438和1617kg·hm-2,增产率分别为46.7%、109.8%、173.7%和68.6%;相对应的肥料对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29.6%、48.6%、56.2%和38.0%,肥料农学利用率分别为7.2、7.7、4.0和3.0kg·kg-1。【结论】现代作物产量的提高和维持必须依赖肥料的施用,并且应该根据不同作物的施肥效应合理配置肥料资源,同时在保证农作物高产的前提下,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组合式下位分层施肥播种开沟器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制在播种的同时能将肥料分成种肥、基肥且深施播的新型播种机。【方法】在深入分析深施播机具研制存在困难及可行性的基础上,研制开发了组合式下位分层施肥播种开沟器,并将其安装在2BF-10型免耕分层施肥播种机上,对其实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该开沟器具有开沟、排肥、分肥、排种逐次进行的特点,利用行进中开沟器的回土作用实现种子、种肥、基肥三者分层定量一次性深施播。该开沟器可将种子、种肥和基肥分别施于距地表5.3,11.5和17.6 cm处,达到既不烧苗,又可满足作物不同生育期对养分需要的农艺要求。【结论】研制开发的组合式下位分层施肥播种开沟器实现了种子、种肥、基肥分层施播,并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4.
洛川县苹果果园施肥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为了解陕西省洛川县苹果施肥现状。【方法】2016年7~8月,通过科技小院对当地进行苹果种植与施肥情况调查。【结果】不重视秋施基肥,追肥"一炮轰";中微量元素投入不合理;为追求产量,盲目提高施肥量。【建议】重视秋季基肥的施用,合理调控苹果关键生育期的养分调控;增加中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根据产量,合理投入氮磷钾。  相似文献   

5.
《河北农业科技》2021,(1):55-56
近年来,一些棉花种植户为省事选择不全层施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而生育期追肥过多又造成棉花徒长。本试验通过对129团9连9-4-1东棉花秋季全层施肥和未全层施肥的地块做对比试验,比较不同的施肥方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验证秋季全层施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全层施肥促进棉花根系生长,实现了根深叶茂,加快了棉花生育进程,促进了棉花增产增效,证明了棉田有必要全层施肥,并以此驳斥了“加压滴灌水肥一体化模式下没必要进行秋冬季全层施肥”的错误说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解决传统均匀施肥结构不合理,作物养分投入比例失调,化肥利用率偏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方法】设计了一种可与国产拖拉机配套使用的变量施肥机,该施肥机采用一体三箱式的结构,外槽轮作为变量施肥机的排肥装置,通过调节外槽轮排肥器的转速和开度.【结果】在外槽轮排肥器开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排肥器转速,排肥量也随之增加,但不呈线性增加的趋势;在外槽轮排肥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排肥器开度,排肥量也随之增加,也不呈线性增加的趋势.【结论】该研究解决了传统均匀施肥结构不合理,可为提高施肥机的施肥精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光谱指数的冬小麦变量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由适时获得的高光谱数据代替传统繁琐的实验室土壤养分测定数据来进行变量施肥,实现冬小麦高产优质的目标。【方法】本研究利用冬小麦起身期和拔节期冠层光谱数据,选用反映冬小麦长势信息的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optimization of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和变量施肥模型进行变量施肥管理(变量区),以相邻地块常规非变量(均一)施肥区(对照区)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及其施肥效应。【结果】变量施肥之后两种氮肥处理在敏感波段670nm和760~900nm处反射率差异明显,而670nm和760~900nm是氮素和冠层的敏感波段,说明进行变量施肥时,利用基于这两个波段组合的光谱指数OSAVI优于其它波段组合的光谱指数;OSAVI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情况,反映了变量施肥在调控作物长势及群体结构上的优势;与对照区相比变量区提高产量达378.72kg·ha-1,并降低了各小区产量之间的变异,变量区土壤硝态氮浓度降低,氮肥利用率提高,生态效益较为明显。【结论】该技术通过改善冬小麦群体质量,延缓了植株衰老,促进干物质和氮积累,增加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由适时获得的高光谱数据代替传统繁琐的实验室土壤养分测定数据来进行变量施肥,实现冬小麦高产优质的目标。【方法】本研究利用冬小麦起身期和拔节期冠层光谱数据,选用反映冬小麦长势信息的优化土壤调节植被指数(OSAVI,optimization of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和变量施肥模型进行变量施肥管理(变量区),以相邻地块常规非变量(均一)施肥区(对照区)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氮肥处理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及其施肥效应。【结果】变量施肥之后两种氮肥处理在敏感波段670 nm和760~900 nm处反射率差异明显,而670nm和760~900nm是氮素和冠层的敏感波段,说明进行变量施肥时,利用基于这两个波段组合的光谱指数OSAVI优于其它波段组合的光谱指数;SAVI不同生育时期的变化情况,反映了变量施肥在调控作物长势及群体结构上的优势;与对照区相比变量区提高产量达378.72 kg•ha-1,并降低了各小区产量之间的变异,变量区土壤硝态氮浓度降低,氮肥利用率提高,生态效益较为明显。【结论】该技术通过改善冬小麦群体质量,延缓了植株衰老,促进干物质和氮积累,增加冬小麦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离散元法的分层施肥靴参数优化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实现一次性满足作物不同生长时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设计一种分层施肥靴。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其主要结构参数,利用离散元法对肥料分层过程进行仿真试验,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得出分层施肥靴结构参数及运行条件的最佳组合;设计台架试验检验上下两层肥料的分肥比例,进行田间试验对仿真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圆杆数量对肥料分层效果影响极显著(P0.01),行进速度对肥料分层效果影响显著(P0.05),圆杆直径对肥料分层效果影响不显著(P0.05)。确定最优组合参数为:圆杆数量6根,圆杆直径4mm,行进速度6.04km/h,此条件下上下两层肥料距离的变异系数为4.57%;在不同施肥量条件下,上下两层肥量比为4∶6,变异系数的仿真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不超过4%,证明利用离散元法对分层施肥装置进行参数优化具有可行性。该研究为精准对行分层施肥机的改进提供了参考,对推动新疆精量减肥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肥料滚筒分选机工作性能,探明肥料颗粒运动规律,基于离散元法建立肥料整粒及破损颗粒模型,对滚筒分选机内肥料颗粒的运动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滚筒内肥料颗粒在达到稳定运动状态时发生了分层现象,可分为自由层、交接层及迟滞层。自由层内颗粒以雪崩式流动为主,交接层内颗粒绕区域中心位置发生回转运动,迟滞层内颗粒则紧贴壁面被提升;沿滚筒轴向划分统计区域对破损肥料分布位置进行分析,发现破损肥料在运动过程中发生了轴向偏析,由滚筒两端向轴向几何中心聚集。交接层内破损肥料逐步向自由层及迟滞层内聚集;破损肥料脱离窝眼后均能落入收集槽,最小脱离角为32.5°,最大为47.1°。对模拟结果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试验数据与仿真数据对比误差小于10%,证明采用离散元法研究滚筒分选机内肥料运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