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北京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及其血清型的分布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北京地区鸭疫里氏杆菌及其血清型的分布张大丙郭玉璞(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aanatipestifer,RA)以前曾被称为鸭疫斐佛氏菌、鸭疫莫拉克氏菌和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aanatipes...  相似文献   

2.
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鸭疫里氏杆菌的血清型张大丙郭玉璞任艳丽(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100094)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aanatipestifer,以下简称RA)(Segers,1993)以前曾被称为鸭疫斐佛氏菌(Pfeferelaanatipestife...  相似文献   

3.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该病又称为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常引起大批幼鸭发病和死亡。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氏杆菌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传染病[1],又称为“新鸭病”“、鸭疫综合征”“、鸭败血症”“、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和“鸭疫雷摩氏菌病”。本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过程,以纤  相似文献   

5.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Rieme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是鸭、鹅、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接触传染性疾病.又称为鸭疫败血症(Anatipestifer septicaemia)、鸭疫巴氏杆菌病(Pasteur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和鸭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itis),鹅的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曾被称为鹅渗出性败血症(Septisemia anseru exsudative)。Hendrickson等首次报道了该病在美国纽约长岛的三个鸭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菌(RA),即以前所称的鸭疫巴氏杆菌(PA),主要侵害7~35日龄的各种雏鸭,由该菌引起的鸭疫里默氏菌病已成为危害我省养鸭业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之一,已给我省养鸭业的发展带来障碍。近些年来,从送检病例和现场调查中发现雏鸭病例中以心包炎、肝周炎...  相似文献   

7.
试验旨在分析鸭疫里默氏菌(RA)感染不同时期鸭肠道菌群结构变化规律,探讨鸭疫里默氏菌对鸭肠道微生物的影响及引起鸭致病的可能机制。采用细菌16S V4-V5区扩增通用引物,扩增鸭疫里默氏菌未感染组(鸭疫里默氏菌感染0 d组),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1、2、3、5、9和14 d的鸭直肠内容物样本DNA,将扩增得到的产物进行DNA建库后基于Ion S5TMXL测序平台测序。测序得到的Raw Reads数据总量为4 710 688条序列,平均每个样本84 119条序列。共注释到数据库的操作分类单元(OTUs)数目为4 528。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菌群多样性指数Shannon和Simpson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菌群丰富度指数Chao1、Ace、Observed-species和PD-whole-tree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0~5 d逐渐降低,从5~14 d又逐渐增加,尤其在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后3和5 d均显著低于未感染组(P<0.05)。Beta多样性分析表明,未感染组与6个时间点的感染组间菌群差异均显著(P<0.05),其中,未感染组与感染后3 d的物种差异最大,之后依次为感染后2、5、9、1和14 d。物种丰度聚类热图显示,在未感染组和不同时间感染组,物种丰度相对较高的微生物菌属均不同。在门水平,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组主要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unidentified-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及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属水平,Bacteroides在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均为优势菌属,感染组中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和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明显增加。本试验分析了鸭疫里默氏菌未感染组和感染不同时间组肠道菌群的差异,寻找到一些特征菌属,可为鸭疫里默氏菌的致病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由于鸭疫里默氏菌(Rimerella anatipestifer,RA)分布的广泛性以及引起鸭的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给养鸭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鸭疫里默氏菌进行研究、分型鉴定,对预防和控制该病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从血清分型鉴定方法、诊断方法、防控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里默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引进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RA感染也称为鸭疫巴氏杆菌感染和鸭传染性浆膜炎,1-8周龄鸭易感,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脑膜炎等病变为特征,是造成养鸭业经济损失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文综述鸭疫里墨氏杆菌病在我国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菌病(Riemevella anatipestifer in-fection,RAI)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疫巴氏杆菌病。是危害鸭特别是幼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患鸭眼、鼻分泌物增多,眼眶湿润并形成"眼圈",排黄绿色稀粪,运动失调、头颈震颤,  相似文献   

11.
从河北省某肉鸭场的鸭疫里氏杆菌病发病鸭中分离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菌株。对该菌株采用液体、固体两种方法增菌培养后制成油乳剂灭活疫苗,以0.5mL/只剂量经皮下免疫7日龄雏鸭,并在河北省某发病肉鸭场进行了田间试验,表明该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保护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疫苗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疫里默氏杆菌(Riem 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传染性浆膜炎,是鸭、火鸡和其它鸟类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1]。H endrickson和H ilbert1932年首次报道纽约长岛的北京鸭发生本病,并把该病原命名为鸭疫斐佛氏菌(Pfeifferella anatipestifer);1954年Bruner等建议采用鸭疫莫拉克菌(M oraxella a-natipestifer)命名;1986年Piechulla等根据DNA结合,以甲基奈醌基和分支脂肪酸产生,建议将RA划入黄杆菌/噬纤维素菌中;Segers等1993年根据DNA-rRNA杂交分析,以蛋白质、脂肪酸组成的表型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鸭疫里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引起的高致病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各养鸭地区均有流行,给养鸭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已知世界上RA共有21个血清型,我国也已发现7个血清型,分别是1,2,6,10,11,13,14型,另外,3、5型亦有过报道。禽大肠杆菌病是由某些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eoli,简称E.eoli或大肠杆菌)引起的禽类传染病的总称,呈世界性分布。  相似文献   

14.
<正> 1 血清型的研究鸭霍乱是由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la.anatipestifer简称PA)中被称为“鸭疫斐佛氏菌”所引起的鸭群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Serositis)等病。在当前已经发现的共18种巴氏杆菌当中能引起禽霍乱的16个血清型中有8个血清型是鸭疫巴氏杆  相似文献   

15.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和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是养鸭生产中最为常见的2种致病性细菌,它们在临床上多以原发或继发于其它疾病出现.有时则表现为二者的混合感染,对养鸭业的危害较大。对于禽类,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众多,鸭疫里默氏菌也存在多种血清型,二者的血清型之间存在交叉保护,  相似文献   

16.
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扬州仪征某樱桃谷肉鸭鸭场病死鸭的肝、脾、脑、心血中分离到9株细菌,经对分离菌进行染色、形态观察、生化鉴定及凝集试验,其中5株鉴定为Ⅰ型鸭疫里默氏杆菌(Rimerella anatipestifer,RA)。经动物回归试验,表明该菌对雏鸭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简称RA)感染,又称为鸭疫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 serostis of duck),曾命名为鸭疫巴氏杆菌病,其病变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充血、出血,主要感染1~8周龄雏鸭,2~3周龄雏鸭最易感染,死亡率差异较大。RA对各品种的鸭都有致病性,对鹅、鸡及其他水禽也具有致病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已成  相似文献   

18.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病是一种鸭、火鸡、鹅等多种雏禽易感的接触性传染病,表现急性或慢性败血症。世界上首次RA感染由Riemer于1904年报道在鹅群中发生,当时被称为“鹅渗出性败血症”。我国郭玉璞于1982年首次报道了北京郊区3个商品鸭场发生鸭疫里默氏菌病;福建省林业杰等于1989年在福州的鸭场分离到RA。到目前为止,全球范围内大多数有集约化养鸭生产的国家和地区均有该病发生,在我国几乎所有养鸭区都有发生。该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表面破溃的皮肤感染,有时日粮中营养不均衡也会成为该病…  相似文献   

19.
用间接ELISA检测鸭疫里默氏菌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鸭疫里默氏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感染即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目前危害我国肉鸭养殖业的主要疾病,因该病可导致较高的死亡率和淘汰率,其发生常给广大养鸭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迄今为止,国际上已报道RA存在21个血清型一,我国许多养鸭地区也已流行10多种血清型,这种流行现状进一步增加了控制鸭传染性浆膜炎的难度,研究表明,l、2、6、10型是我国一些地区主要流行的血清型。  相似文献   

20.
鸭传染性浆膜炎蜂胶疫苗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重庆疫鸭中分离到2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鉴定,证明为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RA)。用改良的血清酵母肉汤进行培菌培养,将2菌株菌液混合(1:1,体积比),经甲醛灭活后加入蜂胶左剂,制成蜂胶灭活疫苗。用其免疫5-7日龄雏鸭,一免后7、10、15d皮下注射RA混合菌液攻毒(0.2mL/只),平均保护率达66.67%;10d后二免,二免后7、10d攻毒(0.2mL/只),平均保护率达94.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