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3.池塘水体净化设施池塘水体净化设施是利用池塘的自然条件和辅助设施构建的原位水体净化设施。主要有生物浮床、生态坡、水层交换设备、藻类调控设施等。(1)生物浮床:生物浮床净化是利用水生植物或改良的陆生植物,以浮床为载体,种植在池塘水面,通过植物根系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种竞争相克机理,消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并为多种生物生息繁衍提供条件,重建并恢复水生态系统,从而改善水环境。生物浮床有多种形式,构架材料也有很多种。在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2.
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研究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以5种水生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金边石菖蒲(Phnom penh acorus tatarinowii)、香菇草(Hydrocotyle vulgaris)、穗状狐尾藻(Myrtophllum spicatum)、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在人工气候室中,利用水培法,研究了其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具有很好的净化效果,可以作为净水植物,其中金边石菖蒲和香菇草的去氮效果较好,金鱼藻、穗状狐尾藻和香菇草对磷的去除效果非常好;经过七周的试验后,试验水生植物金边石菖蒲、香菇草、穗状狐尾藻、金鱼藻和眼子菜对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6.22 %、91.13 %、79.69 %、83.17 %和65.51 %,对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87.94 %、92.09 %、92.61 %、95.20 %和85.87 %;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磷的去除效果比氮好,速度也比较快。因此,可以把这几种水生植物作为人工湿地的首选植物。为人工湿地植物选择和降低污水水体营养盐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水生植物修复受损水生生态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新兴起来的研究内容,戴全裕等利用水培经济植物处理含重金属废水、酿酒废水取得成功;由文辉等利用水生经济植物净化城市受污水体试验取得初步成功;介子林等进行了水培蔬菜对池塘水质净化试验取得初步成功;操家顺等利用水蕹菜在苏州河进行了水质改善试验取得成功;曹豫等在重庆的水产养殖水域种植空心菜等蔬菜取得成功。但在我国北方盐碱地地区,利用浮床植物对水产养殖池塘进行环境修复试验还未见报道。为此,我们开展了适应北方氯化型盐碱地浮床植物的筛选,  相似文献   

4.
<正> 净化塘是水生生物净化污水方式之一,在净化塘内培植水生植物,能够提高水体的净化能力,加速水体毒物的去除。国内外对这项课题都在进行研究。可是适应渔业生产特点的渔用污水处理资料报道极少。城郊地少人多,鱼塘分散,实行三级处理污水是有困难的。本文报道的是利用水体自净作用及水生植物在一、二级净化塘内处理渔用污水的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漂浮式陆生草类植物带设计及其净水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净化水体在我国已广泛用于海滨、江河、湖泊等的修复,水葫芦、浮萍、菱等具有极强的净化能力,但十分容易过度繁殖。陆生植物中有许多品种能适应寒冷天气,其中也不乏蔬菜、花卉、草等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种类,如高羊茅、黑麦草、西兰花等,在低温季节和低温地区,能解决水生植物不能有效运转的难题。  相似文献   

6.
正养殖水体是水产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直接影响水体中的生物化学过程,进而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和存活~([1])。水生植物对养殖水环境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水生植物与微生物的协同净化是水体中氮磷的主要去除途径。水蕹菜(Ipomoea aquatica)能够有效去除凡纳滨对虾池塘亚硝酸盐氮的含量~([2]),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能有效降低养殖水体总氮、总磷  相似文献   

7.
随着水产养殖密度和投喂量的不断增加,水体中的N、P含量不断累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养殖池塘水质恶化日益严重,有的甚至发生“水华”现象,已成为制约渔业生产力和进一步提高渔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利用生物浮床治理池塘水体富营养化技术是一项应用于水产养殖业的全新技术。它是利用水生植物或改良后的陆生植物,以浮床作为载体,种植到富营养化水体中,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和吸附作用,消减富集水体中的氮、磷及有机物质,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小型水库鱼菜共生立体生态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鱼菜共生立体生态养殖的技术就是利用取得专利的生态浮床技术,在水面表层养殖水生经济植物,在中下层养殖鱼类。残饵及养殖鱼类粪便给水生植物提供营养,水生植物消耗水中氨氮及矿物元素,可以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氮、磷等污染物,抑制水体中的藻类过度生长,同时还可以美化水体景观,既净化了水质,水生蔬菜又为鱼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溶氧,以提高饵料利用率,提高鱼类抗病能力,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以达到资  相似文献   

9.
《河南水产》2009,(4):4-4
鱼病防治的方法是否绿色、环保、药物无残留,是绿色生态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1.鱼和植物共生鱼和水生植物共同在鱼池中生长,鱼类很少生病。植物可利用鱼的粪便和残饵用做肥料加以吸收,消除病原体的繁殖场所,净化水质;同时在光合作用下,植物释放出的氧气又增加水体含氧量,减少鱼类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生物浮床又称人工浮床,它是一种以水生植物为主体,以高分子材料或无机非金属材料等为载体和基质,通过植物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植物、浮床及微生物的协同作用[1],消减水体中的氮、磷等有机物质,净化水体的生态技术[2].应用生物浮床技术净化水体,效果较好.过去传统的方法是物理和化学方法,但都不理想.物理方法为疏挖底泥,引水冲...  相似文献   

11.
由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武汉市水产研究所、长江水产研究所和长沙市城建科等单位的38位科研人员进行的“水生生物对水体自净作用”的研究,经过3年的试验研究得出了近万个数据,初步筛选出凤眼莲是净化渔业用污水的理想水生植物。最近,农牧渔业部委托天津市水产局组织的技术鉴定会上,这项成果顺利地通过了鉴定。专家们认为,净化塘、净化沟内栽培凤眼莲,能加速水体净化,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12.
以紫叶酢浆草(Oxalis triangularis)、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和大漂(Pistia stratiotes)为试验对象,研究了其生长状况及对3种不同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分析了3种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总磷、总氮和氨氮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3种水生植物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可以正常生长。大漂对3种不同富营养化程度水体的总磷吸收率分别为93.58%、97.72%和96.65%,紫叶酢浆草为89.57%、83.76%和86.54%,凤眼莲为90.11%、85.07%和91.46%;大漂对水体中总氮的吸收率分别为89.05%、90.18%和73.50%,紫叶酢浆草为68.32%、59.73%和72.90%,凤眼莲为68.45%、71.49%和71.53%;大漂对氨氮的吸收率为85.80%、91.48%和88.60%,紫叶酢浆草为77.51%、72.07%和89.68%,凤眼莲为68.84%、90.90%和90.88%。试验表明,3种水生植物均能显著改善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各项指标综合分析可见,大漂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最为明显,凤眼莲次之。  相似文献   

13.
于国宝 《水产养殖》2010,31(7):42-42
<正>水草在小龙虾养殖塘口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龙虾提供栖息、摄食和隐蔽场所,是龙虾的天然植物性饵料,能改善水体理化条件和生物组成,调节水体平衡,净化水质。小龙虾塘口水草栽植分布要均匀,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沉水植物比例搭配要适当。主要品种有轮叶黑藻、伊乐藻、水花生、水浮萍等。一般在2—3月份把伊乐藻呈口字形栽植在池塘四周,3—4月份把轮叶  相似文献   

14.
<正>有关研究报道通过微生态技术、种植水生植物等对青虾养殖池塘水质具有一定改善的效果。然而采用外源性生物或微生物的技术手段对水体的净化效果往往不太稳定,但运用将人工基质引入池塘固化微生物的办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在青虾养殖池塘内设置人工基质,固化水中微生物形成生物膜,通过对基质上及水体中微生物数量和水质指  相似文献   

15.
模拟生态浮床种植6种水生植物改善水质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贵州高原麦西河库湾水质改善生态修复工程示范区内生态浮床适合种植的水生植物,以及水生植物对水质改善的效果,选择水蓼、水芹菜、空心菜、慈菇、菖蒲和美人蕉6种贵州高原常见的水生植物进行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表明,6种水生植物对水体总氮去除率为40.0% ~90.9%,总磷去除率为53.1% ~87.1%,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等指标变化也很明显,去除效果均较好;植物的生长情况来看,菖蒲和空心菜的净增生物量最大,水蓼最小;植物的地上部分氮磷含量较高,可以定时收割以转移水中的营养盐.通过对比分析,认为菖蒲和空心菜是比较适合在贵州高原水库和湖泊生态浮床上种植的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6.
水蕹菜两种收割式栽培在克氏原螯虾养殖中的增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克氏原螯虾养殖业发展,高密度、高投饵的养殖模式使得养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也快速增加,不仅抑制螯虾生长,还可能诱发疾病发生,对水体生态环境也是负面的。利用水生植物处理养殖水体的富营养化是目前水产健康养殖研究的热点之一~([1]),水蕹菜作为克氏原螯虾高密度养殖池塘净化水质和遮阴庇护植物的研究已经有所报道~([2-3]),但仅限于养殖过程中非间收模式,而是在试验终了时一次性收获模式。本文以克氏原螯虾为养殖对象,在其苗种培养  相似文献   

17.
<正>北京怀柔区天河川是首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与保护地,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受市科委课题《沟域产业融合技术集成研究》资助,开展水体生态保育技术研究,旨在通过生物浮床技术选择适宜沟域生长的水生植物,以美化周围环境,生态造景,并净化水体,更好的实现水生植物在湿地中的生态保育作用。生物浮床又称人工浮床、人工浮岛、生态浮床、生态浮岛等,该技术除了能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这  相似文献   

18.
水葫芦学名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pes Solm)是一种良好的监测和净化水体的高等水生植物。利用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是目前治理工业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国内外学者均在开展此项工作的研究,国内如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理所农林部环保所等单位均做了大量工作,本试验仅是为配合野外试验,所进行的水葫芦对汞等几种毒物吸收富集,净化污水能力的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浅水湖泊和水体比较透明的池塘中,水生大型植物经常是丰富的。这些植物能够在比较低浓度的溶解养分中生长,显然是由于它们具有从泥土中吸收养分的能力。为此,具低水平的浮游植物丰度的水体可以大量产生大型植物。池塘的一些常见水生植物是:  相似文献   

20.
水生维管束植物是高等水生植物,也称水草。依其生态习性不同,可分为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四大类。水草是湖泊中水体、底质和光的最大利用者,作为初级生产者在天然水域中为部分鱼类、底栖生物等提供饵料和栖息场所.并能净化水质、影响水域的理化因子。水草与鱼产量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