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关于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第6个“一号文件”。文件主题突出,目的明确,政策全面,深受欢迎和拥护。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重点强调要“集中力量支持粮食  相似文献   

2.
2月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就2004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有关问题发表谈话。陈锡文说,此次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的文件,有  相似文献   

3.
新闻简报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奶业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即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指导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央一号文件第6次锁定"三农",本次文件一共提出了5章28点措施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与农民持续增收,其中包括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和《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实施意见》(豫发[2004]4号)精神,河南省畜牧局结合全省农村实际情况,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抓千区,带万户,促进农民增收”行动,目前该行动已进入实施阶段,进展顺利。行动方案明确指出,畜禽养殖小区是新阶段畜牧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的重要方式,是科技进步和发展畜牧业规模经济的有效载体。方案要求各地在实施“抓千区,带万户,促进农民增收”行动中要遵循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示范推…  相似文献   

5.
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要系统地学,深刻地领会,并在实践中围绕“三农”切实做好本职工作。本刊将《意见》中与畜牧业相关的主要内容摘录如下,旨在引其要点,供读者通读通学时参考。★对2003年“三农”工作的基本评价(此为本刊加注,下同):实现了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专门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发[2004]1号文),既为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又为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也对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农业主要产业的畜牧业如何为农民增收作贡献,肩负着重要责任。因此,要通过加快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  相似文献   

7.
《农村养殖技术》2004,(15):47-47
200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著名的“中央一号文件”,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专门制定一个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文件!由此再次吹响了农民增收的号角。为民谋利是本刊的最高使命,对此我们倍感欢欣鼓舞。随着本刊在全国各地读者日益增多,总数已达数十万,我们在感到责任重大时也时常感到诚惶诚恐。年初我们在本刊读者中作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让我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结果如下:95%的读者都是自掏腰包订阅;89%的读者都是一线的养殖场户;50%经营养殖场的读者其经营规模年增长率超过50%!事实证明,我们没有…  相似文献   

8.
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山东饲料》2015,(4):5
<正>2004年一号文件: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年一号文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6年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年一号文件:发展现代农业《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8年一号文件:强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印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全面定调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全面深化改革年的第一缕春风,这春风必然吹绿农村,吹绿我国农业改革的蓬勃新局面。本刊也将一号文件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简单的汇总,以供读者朋友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11.
《山东饲料》2010,(2):5-6
刚刚跨入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似一股和煦的春风,吹遍广袤的田野。这是新世纪以来的连续第七个关注“三农”的中央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又有哪些新亮点?“三农”工作又有哪些新举措?9亿农民又将得到哪些新实惠?本刊编辑部将一号文件内容进行了摘编,与广大农民朋友一起分享这份温馨而厚重的新年大礼。  相似文献   

12.
正2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印发,意见指出,2017年农业农村工作,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4年涉三农,在推进农业供给、结构性调整的基础上,对畜牧业发展亦有重要指导作用。本期刊物对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畜牧养殖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九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14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央一号文件即《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全面定调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均以“三农”为主体,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学习2012-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现涉及生猪市场调控、规模畜禽养殖治理、农产品安全及电子商务发展三个领域对我国养猪业影响深远.本文谈谈养殖户如何规避“猪周期”、制定粪污治理方案和改变生猪产品营销模式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雨 《畜牧市场》2010,(5):15-16
承载着亿万农民期待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在元月31号与我们如约而至,这已经是2004年以来连续七年聚焦“三农”问题。那么今年的一号文件有哪些内容是我们畜牧人所期许的?关于如何更好地使用这份大礼包,我们不妨听听与会专家的发言。  相似文献   

16.
农业部12月25日公布了2004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十大新闻:1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意见》(一号文件),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力量。2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6.5万家,全国22.4%的工业增加值和28.2%的从业人员来自这些企业。  相似文献   

17.
宋际 《中国禽业导刊》2004,21(22):16-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作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本文是作者综合业内人士和专家的看法.提出“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求解对策。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前,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下称“一号文件”)出台。此次,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的坚定决心。今年的“一号文件”在城乡统筹、农民就业创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之后,连续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村政策的。1982年的一号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框框,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这个文件不但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而且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目前,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下称“一号文件”)出台。此次,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位置的坚定决心。今年的“一号文件”在城乡统筹、农民就业创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