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黑小麦单株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多元回归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影响黑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产量的性状间的相关性,并进行多元回归和通径分析,旨在为黑小麦的遗传改良与育种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10份黑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农艺性状分析,并对性状之间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穗重(0.812)〉小穗数(0.635)〉穗粒数(0.625)〉穗长(0.540)〉株高(-0.364)〉千粒重(0.146);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小穗数(6.480)〉穗粒数(-6.464)〉穗重(1.235)〉株高(0.486)〉穗长(-0.133)〉千粒重(0.124),表明了农艺性状之间具有明显的制约关系。多元回归方程:Y=-0.564+0.301X3-0.300X4+1.543X5,决定系数R2=0.892,表明穗重(X5)、小穗数(X3)和穗粒数(X4)3个因素所决定的单株产量变异占产量总变异程度的89.2%。[结论]协调好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这一性状间的关系可作为黑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2.
通径分析在春小麦产量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黑龙江垦区优质春小麦10个新品种的6个产量性状及产量进行了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麦粒容重、小穗数、千粒重和穗长是影响小麦产量主要性状,小麦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直接作用依次为:穗长、千粒重、粒容量、小穗数、穗粒数和株高。小麦各产量性状对产量的综合作用依次为:粒容量、千粒重、穗长、株高、穗粒数和小穗数。  相似文献   

3.
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30个F_1代组合的穗部性状进行超高亲优势分析,并对配组的60个亲本的穗部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30个组合F_1代材料的穗粒重、穗粒数、穗长、总小穗数、有效小穗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高亲优势,且穗粒数、有效小穗数的超高亲优势达极显著水平。子代与亲代材料穗部性状间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穗粒数与穗粒重、穗粒数与总小穗数、穗粒数与有效小穗数、穗粒重与穗长、穗粒重与总小穗数、穗粒重与有效小穗数、穗长与总小穗数、穗长与有效小穗数、总小穗数与有效小穗数间相关性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倪薇  占爱瑶  罗培高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13-16514,16529
[目的]为选育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麦品种绵阳11(MY11)和川农18(CN18)为亲本进行正、反交,对F2代群体及2个亲本的株高、穗数、小穗数、单株粒数、穗长、单株重和千粒重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和遗传力分析。[结果]F2代群体各农艺性状广义遗传力大小为单株重〉小穗数〉单株粒数〉千粒重〉穗数〉穗长〉株高。正反交后代农艺性状的表现型差别不大,遗传力差别较大,正交后代株高和小穗数的遗传力低于反交后代,单株粒数、穗长、单粒重和千粒重的遗传力高于反交后代,细胞质对相同性状的遗传力有很大影响。[结论]杂交后代选择中,对单株重、小穗数和单株粒数进行早代选择有利于培育高产品种。  相似文献   

5.
以22个彩粒小麦新品系为试材,测定株高、穗长等13个农艺性状,分析影响彩粒小麦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并明确性状间的相关性,为彩粒小麦的高产育种提供选择依据。结果表明,单株分蘖数、单株生物产量、穗粒质量、穗粒数、每小穗粒数、单株籽粒产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影响彩粒小麦特征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单株分蘖数、单株生物产量、穗质量、穗粒数、穗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单株籽粒产量;22个彩粒小麦新品系共聚为三类,其中,第III类包括CW18-11、CW18-16共2个品系,表现突出的性状是株高、单株生物产量、穗质量、穗粒数、穗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及单株籽粒产量;单株生物产量、穗质量、穗粒质量与单株籽粒产量显著相关,株高、穗粒数与单株籽粒产量间也存在较大的相关性。在彩粒小麦高产育种的早期世代,应注重对与籽粒产量相关性大的性状进行考察与选择。  相似文献   

6.
对2004—2005年国家小麦品种展示的8个弱春性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单位面积穗数(0.8034)、每穗粒数(0.5492)、千粒重(-0.4146)、株高(0.3366)、穗长(0.0639)和每穗小穗数(0.1824),对产量的直接影响重要性依次为:千粒重(1.5139)、每穗粒数(1.0816)、单位面积穗数(1.0254)、株高(0.4358)、每穗小穗数(0.2968)和穗长(-0.0274),表明了农艺性状间具有明显的制约关系。提出了河南春性小麦高产育种的策略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0份来自不同生态类型区小麦种质资源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种质资源各经济性状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单株有效穗数与株高、穗长、不孕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株高与可孕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负相关不显著;与穗下节长、颈长、穗长、不孕小穗数、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正相关。穗下节长与不孕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颈长呈极显著正相关。颈长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可孕小穗数、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可孕小穗数与穗粒数、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孕小穗数与穗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穗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重与千粒重、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为挖掘旱地小麦育种中可选择的表型性状,以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长6878×长4738)F3的220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在旱作雨养(drought stress,DS)和正常灌溉(well-watered,WW)2种条件下种植,在旱作雨养条件下测量成株期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分蘖数、千粒质量和小区产量,正常灌溉条件下测量其小区产量,计算抗旱指数,并分析农艺性状与旱作产量、抗旱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群体各性状指数表型变异广泛,由大到小依次为抗旱指数>不育小穗数>干旱产量>灌溉产量>分蘖数>穗粒数>穗长>千粒质量>株高>每穗小穗数;旱作雨养条件下的产量与株高、千粒质量、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0.331,0.169,0.211,与分蘖数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48;旱作雨养条件下株高与千粒质量、穗长、不育小穗数、抗旱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1,0.193,0.138,0.242;旱作雨养条件下分蘖数与产量、千粒质量、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48,-0.155,-0.157,-0.242,-0.326;抗旱指数与株高、千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分蘖数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42,0.306,0.141,-0.212。表明旱作条件下的株高、千粒质量、穗粒数、每穗小穗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品种的抗旱性,可以作为旱地小麦品种选育的表型指标;旱作条件下分蘖过多会影响小麦穗部性状的发育,降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在旱地品种选育中,应选择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的品种;旱作条件下品种的抗旱性对最终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旱地品种选育和推广中应选择旱作丰产性好的品种。  相似文献   

9.
小麦品种(系)抗旱节水指标及调控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麦抗旱节水指标及调控机理。[方法]对96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系)的表型性状、生理性状与抗旱指数、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进行聚类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小麦抗旱节水指标及调控机理。[结果]在极度干旱年份小麦的株高、穗数和穗粒数下降严重,产量尚不及水地产量的1/4;相关分析发现:干旱条件下小麦的穗数、饱满度、穗粒数、株高和花后21 d的植被指数与抗旱指数极显著相关,干旱条件下小麦的大部分表型性状和花后10 d的冠层-空气温差与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显著相关;通径分析发现:8个表型性状对小麦抗旱指数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穗数(1.335)、最高总茎数(|-1.014|)、成穗率(|-0.955|)、株高(0.488)、穗粒数(0.435)、千粒重(0.038)、容重(0.024)、饱满度(0.017),对小麦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的直接贡献大小依次为穗数(1.945)、最高总茎数(|-1.420|)、成穗率(|-1.398|)、穗粒数(0.481)、株高(0.206)、千粒重(0.204)、容重(0.119)、饱满度(|-0.049|);进而构建了小麦表型性状对小麦抗旱节水性的多元回归方程,得出各种性状之间抗旱节水的数量依存关系和变动的规律。[结论]该研究对小麦抗旱节水高产育种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小麦穗部性状间的相关及穗粒数改良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10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株高与穗部性状间进行了相关分析及穗粒数的改良途径分析,结果表明:穗粒数与株高呈负相关,而与穗长、分化小穗、结实小穗和小穗结实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穗长和小穗结实率对小麦粒数的影响最大,均为极显著正相关;小麦穗粒数的改良过程中,应在培育矮秆、大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小穗的结实率。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供试材料农艺、品质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导育种实践,以105份黄淮麦区的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单株产量、5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以及11个品质性状(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吸水率、沉淀值、容重、延展性、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形成时间、拉伸面积)进行变异性分析、偏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中有效分蘖数单株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23.11%),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8.81%);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28.24%),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21%)。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与各品质性状间无显著相关性;株高与稳定时间(-0.346)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形成时间(0.393)呈极显著正相关;穗粒数与沉淀值(0.299)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硬度指数(-0.278)呈极显著负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被分为7个类群,类群间遗传差异较小,仅个别类群之间在穗粒数、千粒重、吸水率、沉淀值、硬度指数、最大拉伸阻力、稳定时间性状中的少数性状上表现显著性差异。从第Ⅴ类群中筛选出在4个综合性状较好的材料(山农2...  相似文献   

12.
转双价抗真菌基因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已获得的对疫霉根腐病抗性显著提高的双价转基因大豆株系G0431和G0433进行了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和形态性状的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产量性状上,两个转基因大豆株系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在形态性状上,株系G0431结荚习性由亚有限结荚习性变成了无限结荚习性,株系G0433株高低于对照、生育期短于对照、结荚习性由亚有限结荚习性变成了无限结荚习性;在品质性状上,与对照相比,两个转基因大豆株系蛋白含量有所下降而油分含量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棉花的产量与品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尹景本  薛春善  王盈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245-5247
应用灰色关联度、通径分析,研究不同生态环境条件下棉花主要产量性状及纤维品质性状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粳稻根系性状与植株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粳稻根系总吸收面积、根体积、活性吸收面积、单株根系氧化力、伤流速度和根数与产量相关显著,并且显著时期集中在孕穗期至灌浆中期。其中,总吸收面积在孕穗之后一直对产量起作用,根体积、伤流速度与活性吸收面积在孕穗至灌浆前期、根数与单株根系氧化力在灌浆期对产量具有显著影响。而根干质量与总根长在水稻生长前期与单株产量的相关性较小。根系主要性状与结实率,一、二次枝梗数,一、二次枝梗粒数,一、二次枝梗粒重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相关性较小,与有效穂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甘蔗引进新品种种性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新台糖22号为对照,对13个甘蔗引进新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粤糖96/86、台98/0432、C1/2003、园林6号的综合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表现较好,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福农15号和赣蔗18号虽然产量一般,但早熟、高糖,后期不回糖,可作为高糖杂交亲本加以利用;其他品种综合表现一般。  相似文献   

16.
以1993年至2013年甘肃省审定的60个春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其14项农艺和品质指标地变化及相关性,为甘肃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甘肃省近年来审定春小麦品种(河西地区)产量逐渐上升,平均每年提高41.6kg·hm-2,产量三要素中小穗数和千粒质量变化不明显,相关系数低;穗粒数呈下降趋势。生育期和株高逐年下降,生育期平均每年缩短0.23d。品质指标中面粉沉降值、湿面筋质量分数、稳定时间和形成时间逐年下降,而其蛋白质质量分数、体积质量和面团吸水率逐年上升。但东片和旱地品种产量呈逐渐下降趋势。总体来看,甘肃省春小麦产量总体水平呈西片东片旱地,产量及农艺性状与品质指标呈负相关,但二者之间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协调的;小穗数多、粒大粒质量和株高中等更适合甘肃河西地区气候和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荆江鸭的生长与产蛋及蛋品质性状之间的典型相关性,为提高蛋鸭的生产水平和加快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荆江鸭的生长性状与产蛋及蛋品质性状等性状间的17个变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生长性状与产蛋和蛋品质性状的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典型相关系数为0.461,其相关信息(贡献率)占2组性状间总相关信息的27.2%,在2组性状中起主要作用的性状包括开产体重、初生重、蛋黄重和蛋黄比率。[结论]该研究结果对于利用生长性状对荆江鸭进行早期选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宁春4号’与‘宁春27号’为亲本杂交构建重组自交系的128份家系为材料,测定该群体的产量、叶面积指数、碳同位素分辨率、面筋含量等20个性状,分析各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该群体有丰富的变异类型,各性状离散程度较大,存在较大程度的超亲遗传。相关性分析表明生理性状与品质性状间有较强相关性,冠层温度、碳同位素分辨率对品质与产量性状影响较大;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大都呈正相关。以差异极显著的20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选取特征向量累积贡献率达87%的性状,分别是沉降值、稳定时间、湿面筋含量、硬度指数、粗蛋白含量、不实小穗数、穗粒数、吸水率、株高、结实小穗数、冠层温度、千粒质量与碳同位素分辨率;基于各性状聚类共分为9个类群,第九类群材料高产优质且农艺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为今后育种工作提供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9.
Phenomics studies a variety of phenotypic plant traits and is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genetic functions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s on plan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enomics, many plant phenotyping platform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study complex traits related to the growth, yield, and adaptation to biotic or abiotic stress, but the ability to acquire high-throughput phenotypic data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in the study of plant genomics. In recent years, researchers around the world have conducted extensive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 on high-throughput, image-based phenotyping techniques, including visible light imaging, fluorescence imaging, thermal imaging, spectral imaging, stereo imaging, and tomographic imaging. This paper considers imaging technologie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for high-throughput phenotyping, reviews applications of these technologies in detecting and measuring plant morphological,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traits, and compares their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   

20.
基于薰衣草属新品种 DUS测试的性状选择,对狭叶薰衣草( Lavandula angustifolia)和甜薰衣草(L. heterophylla)主要表型性状的差异性和相关性进行了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狭叶薰衣草的植株形态优于甜薰衣草,且更能适应北方的引种环境。在花序部分,甜薰衣草的观赏性状总体上优于狭叶薰衣草,具有更丰富的花色变化。两种薰衣草在主要的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上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并在生长过程中保持了相对一致的稳定性。两种薰衣草各性状之间的相关系数都很高,狭叶薰衣草在1%显著水平上相关的性状配对个数略多于甜薰衣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