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鱼类群落结构影响着湖泊的水质和水体的自净能力。分析了鱼类在浅水湖泊生态系统的作用,以及对富营养化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富营养化控制的鱼类群落管理对策,即通过放养滤食性、肉食性鱼类以及减少食浮游动物和杂食性鱼类等方式,对湖泊鱼类群落进行调控,以优化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和改善水质。  相似文献   

2.
在湖泊鱼类区系组成的修复中,把鱼类的生态效益放在首位,注重鱼类种群的营养生态位,控制浮游动物食性鱼类种群,增殖放流食藻鱼类和有机碎屑食性鱼类,使其成为湖泊鱼类的优势种群。以滇池为例分析,充分发挥浮游动物种群对藻类和有机碎屑的摄食作用,控制浮游植物的种群,净化湖泊水质,从而解决湖泊水体的内源性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生态治理技术因不会带来污染物且对环境影响小而受到广泛关注。对当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技术进行总结,指出中国北方湖泊生态治理难度大,采用具有可再生性的生物炭作为基质修复富营养水体,效果较好。另外,采用复合型人工湿地和立体生态浮床技术治理富营养水体,效果显著。当前水生植物和基质材料在湖泊富营养生态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植物生物量利用率低,特别是基质材料退役后未能得到资源化利用,因此提出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注重提高湖泊水体富营养生态治理水平,实现资源化利用,降低湖泊治理成本。  相似文献   

4.
采用非经典生物操纵技术防治水体富营养化,不仅投资少,并且有利于建立良性生态平衡.与经典的生物操纵相比,非经典生物操纵所依靠的放养对象,正好是经典生物操纵理论要求捕除或毒杀的对象,它主要是通过利用有特殊摄食特性、消化机制且群落结构稳定的滤食性鱼类来直接控制水华.  相似文献   

5.
立体复合生态操纵水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对长兴岛青草沙水源地实证基地样板池浮游植物进行11次调查采样,从种类数、细胞丰度、优势种、生物多样性指数等对样板池立体复合生态操纵修复前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研究,并进行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水体修复前,蓝藻占绝对优势;平裂藻、微囊藻和单角盘星藻为水体中的优势种;水体富营养化严重。经过“食藻虫—沉水植物—鱼类”立体复合生态修复后,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增加,蓝藻得到有效的控制,微囊藻不再是水体中的优势种类,群落结构优化,水质明显改善,生态修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传统生物修复技术的不足,进一步开发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基于生物操纵理论和水生植物修复理论,结合目标水体现状,以大型溞(Daphnia magna)作为滤食性动物代表,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和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作为沉水植物代表,考察单一生物及2种生物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大型溞对水体总氮(TN)、总磷(TP)和硝氮(NO3--N)的消减作用均不显著,氨氮(NH4+-N)浓度随大型溞添加密度的增加而上升;狐尾藻和金鱼藻对TN、TP、NO3--N、NH4+-N的消减作用显著,其中狐尾藻消减作用更强;草-溞联合处理比单一溞处理对水体中营养盐的抑制效果更优,其中以低密度大型溞(25 ind/L)+狐尾藻的消减作用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作为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水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日渐突出。2017年在省海洋与渔业厅的大力支持下,所前泊水库被列为全省第二批“测水配方、放鱼养水”试验基地,旨在通过以滤食性鱼类为主的生物调控措施,采取以鱼控藻,防治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实现从放水养鱼到放鱼养水、放鱼净水的转变,达到修复水生态、保护水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哈素海渔业资源调查及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素海水质基本符合国家渔业永质标准,主要离子和营养盐类含量适宜,基本适合大多数淡水生物生活,水体自净能力强,极具开发利用价值,但已富营养化.哈素海浮游植物平均生物量3.72mg/L,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1.93mg/L,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1.86g/㎡,属中供饵力,天然饵料生物每年提供的渔产力为99565.77kg.应进行渔业生态环境修复,恢复生物多样性,防止向藻型富营养化湖泊转化.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湖泊富营养化现象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水环境污染问题.富营养化通常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活污水、化肥和食品等工业废水、降水以及地表径流中含有的大量氮、磷及其他无机盐等植物营养物质输入水库、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后,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大型绿色植物和微型藻类旺盛生长,迅速繁殖,水体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贫营养状态向生产力水平较高的富营养状态转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根据生物操纵原理,以TP、TN、NO3--N、NO2--N、NH4+-N、CODMn、Chla、SD等为主要水质指标,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研究了滤食性生物螺(C. cathayensis)、蚌(Hyriopsis cumingii)、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ys nobilis)放流对西五里湖湖区生态环境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放流后,西五里湖水体透明度有显著升高趋势,平均提高了26.8%,其中最大值达60cm,比放流前提高了91.7%;TP含量呈下降趋势,8次监测中有6次的测定值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Ⅱ类水质要求,占总监测次数的75%;虽然8次监测中的TN含量均属劣Ⅴ类,但其含量与放流前相比有降低趋势;同时,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也从放流前西五里湖高于东五里湖,转变成放流后东五里湖高于西五里湖。说明向富营养化湖泊放流滤食性生物对提高水体透明度、降氮、除磷具有良好效果,能够使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得以减轻。  相似文献   

11.
在营养物负荷和浮游植物密度较高的鱼池围隔条件下,接种长刺溞,长刺溞能稳定生长,达到并维持足够高的密度,有效地控制了浮游植物的过量生长;放养鲢鱼后,该微型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营养水平又明显改变,长刺溞密度很快降低。原生动物和小型轮虫密度上升,浮游植物生物量起初有所减少,但很快又上升。而叶绿素a含量始终明显上升,说明鲢鱼的放养加速了浮游植物的生长繁殖,增加了浮游植物叶绿素a的含量。同时,鲢鱼的放养。显著地增加水体NH^ 4-N,TP含量。根据试验结果可认为,在一定条件下。通过生物操纵,减少或不放鲢鱼,保持足够的长刺溞密度。可以达到控制浮游植物过量生长,改善水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中的生态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查阅近年来浅水湖泊沉水植物修复相关文献报道,总结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湖泊治理中的生态机理,分析了影响沉水植物恢复的主要因子(藻类影响、鱼类摄食及扰动等),综合探讨了沉水植物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中的重要作用,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修复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伙房水库鲢鳙放养捕捞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矩阵描述了放养和捕捞的一般数量关系,根据这个关系,用过去数年的放养数据和渔获物的年龄组成数据,可以求得回捕率;将1998年秋和1999年春测定的该水库放养鲢、鳙的回捕率代入该矩阵中,得出其放养-捕捞的数量方程。该方程可以作为指导水库制订放养和捕捞计划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晏娟 《安徽农学通报》2014,(8):121-122,150
湖泊富营养化是指湖泊生产力水平逐步由较低的贫营养状态向较高的富营养状态转变的现象。控制营养盐输入是湖泊治理的关键,但对于削减外源污染物,是控磷还是控氮,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一是认为磷是藻类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只需控磷。二是认为氮也是藻类主要生长限制因子,必须控氮。针对我国湖泊生态系统中氮磷含量具有显著的时空异质性特点,藻类生长过程中的限制因子可能随季节发生变化,因此建议富营养化湖泊治理在控磷的同时也要控氮,并且要加强外源和内源污染控制。  相似文献   

15.
Cell-free filtrates of axenic or bacterized cultures of the dominant blue-green algae from a freshwater lake inhibited the growth of diatoms isolated from the same lake. Lake waters, collected during blue-green algal blooms, also inhibited diatom growth. In situ observations over a 5-year period indicate that diatom bloom populations vary inversely with the levels of the preceding blue-green algal populations. Blue-green algal dominance of eutrophic lakes is attributed to this allelopathy, and dilution is proposed as one cause for the limited occurrence of blue-green alga dominance in marine waters.  相似文献   

16.
惠州西湖浮游动物群落对生态恢复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惠州西湖是典型的亚热带浅水城市湖泊,目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2004年12月,惠州西湖开展了以水生植被构建和鱼类调控为主的生态系统恢复示范工程,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改善湖泊水质.通过2005年1~10月对惠州西湖生态恢复示范区中浮游动物变化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未修复的平湖相比,示范区水质和富营养化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浮游动物种类增加,枝角类和桡足类丰度增加,而轮虫丰度显著降低,多样性指数随之增加,优势种趋向清水型种类.  相似文献   

1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mall temperate lakes (<20 square kilometers) indicates that the mixing depth or epilimnion is directly related to light penetration measured as Secchi depth. Clearer lakes have deeper mixing depths. This relation is the result of greater penetration of incident solar radiation in lakes and enclosures with high water clarity. Data show that light penetration is largely a function of size distribution and biomass of algae as indicated by a relation between the index of plankton size distribution (slope) and Secchi depth. Larger or steeper slopes (indicative of communities dominated by small plankton) are associated with shallower Secchi depth. In lakes with high abundances of planktivorous fish, water clarity or light penetration is reduced because large zooplankton, which feed on small algae, are reduced by fish predation. The net effect is a shallower mixing depth, lower metalimnetic temperature and lower heat content in the water column. Consequently, the biomass and size distribution of plankton can change the thermal structure and heat content of small lakes by modifying light penetration.  相似文献   

18.
放养鲢鳙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验是用8个容积3立方米的水泥池和10个网箱进行的。一组池塘加水库底泥,一组只加库水,池塘和网箱都用空池、空箱对照,分别放入不同密度的鲢鳙鱼(2:1),经2天放养。放养期间测定了许多水化学、浮游生物的生物量和浮游植物的初级产量以及鱼的生长。发现随着鱼密度的增加,试验池和网箱内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生产量增加,而个体小型化,易消化种类减少,浮游动物则随鱼的密度增加而减少,鱼对浮游植物的利用率及鱼的生产量和浮游植物生产量之比随放鱼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作者认为放养鲢鳙鱼对浅水水体确有促使富营养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沉水植物与环境关系评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沉水植物在水生态系统中的环境价值和渔业价值,生物环境与非生物环境因子对沉水植物的影响,以及受损水域中重建沉水植被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藻类的不同指标对草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结果存在差异:藻类丰度、Pielou均匀度指数评价的富营养水平偏高,绿藻指数、Margalef指数评价的富营养水平偏低,藻类综合指数评价富营养水平可靠性不高,该文探讨了适于草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浮游植物指标,结果表明,Shannon-Weaver指数评价的富营养水平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藻类生物量评价标准不适用草型浅水湖泊富营养化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