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猪抗病基因Mx1第14外显子多态性与免疫性能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辽宁种猪群体Mx1基因多态性与免疫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取猪耳组织DNA,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荷包猪、大白猪的Mx1基因多态性,通过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分析(ELISA)方法对两个种群中IFN-α、IL-4、SIgA的水平进行分析,显示:Hin6Ⅰ酶切仅检测到荷包猪存在AA、AB、BB三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681 4、0.061 9、0.256 6;荷包猪群体免疫数据整体高于大白猪群体,且波动范围大。结果表明:荷包猪与大白猪Mx1基因频率存在差别,荷包猪群体免疫水平高于大白猪,且携带更多Mx1基因的抗病性基因型。本研究为辽宁种猪资源保存、品种选育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猪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多态性检测及与性状关联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此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通城、鄂西黑、英国大白、瑞典长白纯种猪和大长通、长大通三元杂种猪的α-1岩藻糖转移酶(FUT1)基因编码区第307位的多态性,并进行FUT1基因型与部分生长性状、胴体性状、肉质性状和免疫性状间的关联分析。多态性检测结果发现,鄂西黑、长白、大白、大长通和长大通中该位点存在多态;通城猪中该位点呈单态分布,只有易感的GG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猪在内脂率上低于AG和GG基因型猪,而在眼肌面积、腿臀肉骨率和红细胞数上高于AG和GG基因型猪;AA基因型猪的失水率低于GG基因型猪、板油率高于AG基因型猪;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干扰素-γ(Interferon-gamma,IFN-γ)基因作为猪抗病育种中一种分子标记的可能性,采用PCR-SSCP及测序方法对军牧1号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3个品种共481头个体IFN-γ基因全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在猪IFN-γ基因的内含子1、内含子3、外显子4内各发现1个突变位点,分别为T825C、T2730C、G5301A。除在约克夏猪中没有检测到G5301A突变外,各遗传群体内T825C、T2730C、G5301A位点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各个突变位点基因型与部分免疫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T825C位点3种基因型间IgG含量AB型显著高于AA型和BB型(0.01P0.05);T2730C位点IgM含量CC型显著高于CD型和DD型(0.01P0.05);G5301A位点IgG含量EE型显著高于EF型(0.01P0.05)。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抗黏液病毒1(myxo-virus resistance 1,Mx1)基因第14外显子在东串猪群体中多态性分布及组织表达特性,试验利用PCR-RFLP技术测定东串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性,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结果表明,东串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Hin6Ⅰ酶切位点存在G36T突变,可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B为优势等位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东串猪Mx1基因的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值为0.360,表现为中度多态;Mx1基因在淋巴、肺脏、脾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中表达量较高。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东串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性分布,为探讨其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此外,Mx1基因在多种免疫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机体抵抗病原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品种猪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遗传变异初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实验采用PCR RFLP方法对 5个瘦肉型猪种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汉普夏猪和皮特兰猪共计 2 5 0头猪的α1 岩藻糖转移酶基因 (FUT1)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 :本研究中的 5个猪种在该FUT1基因座位存在多态性 ,均分布着三种基因型 (AA ,AG和GG) ,抗性基因型AA分布频率为 0 .0 2 8,易感基因型AG与GG分布频率分别为0 .2 4 4和 0 .72 8。卡方检验结果表明 ,长白猪与大白猪基因型频率差异极显著 (P <0 .0 1) ,与皮特兰猪之间差异显著(P <0 .0 5 ) ,其它猪种之间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对苏太猪F18+大肠杆菌抗病育种基础群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1(FUT1)M307位点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与部分生长发育性能的相关性。苏太猪F18+大肠杆菌抗病育种基础群FUT1基因M307位点经Hin6Ⅰ酶切后,产生AA、AG和GG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35、0.609和0.156,群体极显著的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总体上AA基因型的个体生长发育优于AG和GG基因型的个体,其中AA基因型个体的60 kg体长显著高于AG和GG基因型的个体(P<0.05),断奶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的个体(P<0.05),体高和后躯宽显著高于AG基因型的个体(P<0.05)。试验结果表明,苏太猪抗病育种基础群中FUT1基因第307位点的AA基因型不仅对仔猪断奶后水肿病和腹泻病具有抗性,而且具有较高的早期生长发育性能。  相似文献   

7.
监利猪和大监猪五个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PCR-RFLP技术测定了49头监利猪和36头大监猪PRLR(催乳素受体基因)、ESR(雌激素受体基因)、FSHβ(促卵泡激素β亚基基因)、RYRl(兰尼定受体基因,氟烷基因)、FUT1(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5个基因位点的多态性,并与国内外其它猪种相应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做了对比分析,旨在探讨监利猪和大监猪(大白×监利)繁殖性能和抗病性能的潜力,为监利猪的保种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监利猪PRLR、ESR、FSHβ 3个繁殖性状主效基因的优势基因型分别为BB、AB、AA;大监猪PRLR、FSHβ两个基因的优势基因型均为AB,ESR基因只检测到AB和BB基因型且二者频率相等;监利猪和大监猪ESR基因的优势基因为有利于产仔数提高的等位基因B.监利猪和大监猪RYR1、FUT1基因型只有一种BB型,均没有检测到突变,具有国内品种抗应激的特性以及对大肠杆菌敏感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抗黏液病毒1(myxo-virus resistance 1,Mx1)基因第14外显子在东串猪群体中多态性分布及组织表达特性,试验利用PCR-RFLP技术测定东串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性,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其组织特异性表达规律。结果表明,东串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Hin6Ⅰ酶切位点存在G36T突变,可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B为优势等位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东串猪Mx1基因的多态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值为0.360,表现为中度多态;Mx1基因在淋巴、肺脏、脾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组织中表达量较高。本研究初步揭示了东串猪Mx1基因第14外显子的多态性分布,为探讨其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此外,Mx1基因在多种免疫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与机体抵抗病原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遗传背景猪黏病毒耐药蛋白1(myxovirus resistance,Mx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本试验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克隆出猪Mx1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HRM)对民猪、长白山野猪与民猪杂交猪(简称野杂猪)和大白猪3个群体Mx1基因外显子2区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民猪及野杂猪中成功克隆出4条Mx1基因mRNA序列。该序列含有1个1 992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RF),编码663个氨基酸。比较发现4条Mx1基因序列中共含有30个SNPs位点,其中17个SNPs位点引起了氨基酸序列的变异。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大部分氨基酸突变位点位于Mx1基因功能结构域两侧。HRM多态性分析显示,Mx1基因外显子2区DD基因型作为优势基因型在3个群体中具有最高的基因型频率,其中大白猪中DD基因型频率为100%,野杂猪为62.5%,民猪为56.2%。基因多态性分析还发现该区域存在更多的核苷酸及氨基酸突变位点,表明民猪和野杂猪Mx1基因存在更丰富的基因多态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对苏太猪F18+大肠杆菌抗病育种基础群α-(1,2)岩藻糖转移酶基因1(FUT1)M307位点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其与部分生长发育性能的相关性。苏太猪F18+大肠杆菌抗病育种基础群FUT1基因M307位点经Hin6Ⅰ酶切后,产生AA、AG和GG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35、0.609和0.156,群体极显著的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总体上AA基因型的个体生长发育优于AG和GG基因型的个体,其中AA基因型个体的60 kg体长显著高于AG和GG基因型的个体(P<0.05),断奶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的个体(P<0.05),体高和后躯宽显著高于AG基因型的个体(P<0.05)。试验结果表明,苏太猪抗病育种基础群中FUT1基因第307位点的AA基因型不仅对仔猪断奶后水肿病和腹泻病具有抗性,而且具有较高的早期生长发育性能。  相似文献   

11.
猪GPX5,FUT1和PRLR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分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5基因(Glutathion Peroxidase 5,GPX5),岩藻糖转移酶1基因(α1-Fucosytransferase,FUT1)和催乳素受体基因(Prolactin receptor,PRLR)在野猪与大白猪杂交的F1代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及遗传效应。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GPX5,FUT1和PRLR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其对初生重(LiB)和30日龄体重(Li30)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除了PRLR基因外,其余2个基因的基因频率与大白猪已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PRLR基因的AA型个体在Li30上比AB和BB型个体可显著增重1.42~1.47 kg(P0.05);GPX5和FUT1基因对这2个性状的效应均不显著。结果提示,野猪血统的引入没有显著改变现有猪群的遗传基础,PRLR基因可在生产中考虑应用。  相似文献   

12.
FUT1和RYR1是猪6q11~12区段的抗病侯选基因,为探讨军牧1号白猪群体中2基因的关联度,随机选取177头军牧1号白猪,采用PCR-RFLP法检测2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计算连锁不平衡参数。结果表明,军牧1号白猪群体中优势基因FUT1A的频率为0.395,RYR1T的频率为0.765,两者的连锁不平衡参数LD=0.010 7和相关系数r=0.093 6均接近于零,可判定两者不存在连锁关系。研究结果支持在军牧1号白猪群体中同时进行抗病基因FUT1和RYR1的合并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分析苏太猪抗F18大肠杆菌病育种基础群FUT1基因M307位点对部分免疫指标的遗传效应,为下一步苏太猪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PCR-RFLP方法对苏太猪抗F18大肠杆菌病育种基础群FUT1基因M307多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与部分免疫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基础群中576个个体FUT1基因M307位点经Hin6Ⅰ酶切后,产生AA、AG和GG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35、0.609和0.156,抗性基因A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为0.540;群体显著偏离了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AA基因型个体的血红蛋白(HGB)和白细胞计数(WTBC)显著高于AG和GG型个体(P0.05),AG和GG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AA基因型个体的异嗜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H/L值)显著低于AG和GG型个体(P0.05),AG和GG型个体间差异不显著(P0.05);AA基因型个体与AG和GG型个体间SRBC抗体滴度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结果初步说明苏太猪F18抗性型群体具有抗逆性强的优良特性,AA基因型不仅对仔猪断奶后水肿病和腹泻病具有抗性,而且具有较高的一般抗病力。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运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分析α-(1,2)岩藻糖转移酶1(FUT1)和α-(1,2)岩藻糖转移酶2(FUT2)基因在大肠杆菌(E.coli)F18ab、F18ac感染以及内毒素(LPS)诱导小肠上皮细胞(IPEC-J2)前后的mRNA表达差异,在细胞水平上进一步验证FUT1、FUT2基因的功能并探讨其在抗E.coli F18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FUT1、FUT2基因在E.coli感染和LPS诱导细胞后的mRNA表达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且FUT2基因的上升趋势要高于FUT1基因。由此推测,FUT1和FUT2基因的表达水平与仔猪抵抗E.coli F18感染的能力密切相关,FUT2基因可能发挥着比FUT1基因更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探求转基因克隆猪存在早期死亡率高及生长发育异常等原因,本研究首次以转抗仔猪腹泻基因α1-盐藻糖转移酶(fucosyl transferase 1,FUT1)阳性及阴性克隆猪的脾脏、肝脏及腿肌组织为试验材料,利用qRT-PCR技术定量检测影响胎儿及仔猪早期生长发育的印记基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的表达情况,并以普通妊娠分娩猪为对照,分析其差异及变化.结果显示,IGF2基因在3类仔猪中均存在组织表达差异性,其中肝脏组织中表达量最高,腿肌组织中表达量最低.分析发现,IGF2基因在转FUT1阳性克隆猪脾脏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转FUT1阴性克隆猪(P<0.05),在腿肌组织中则显著低于阴性克隆猪(P<0.05).此外,转FUT1阴性克隆猪的脾脏、肝脏组织IGF2表达量分别极显著低于、高于普通猪(P<0.01).提示IGF2基因的表达变化可能与克隆猪早期生活力弱有关,但与转FUT1基因克隆猪早期死亡率高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采用PCR-RFLP方法对苏太猪FUT1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苏太猪FUT1基因开放阅读框307位点经Hin6Ⅰ酶切后,产生GG型和AG型,不存在抗性纯合子AA型。分析这两种基因型与苏太猪生产性能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G型个体平均生产性能均高于GG型个体,且AG型个体的1胎断奶窝重、2胎断奶窝重、3胎总产仔数和6胎断奶窝重显著(P<0.05)高于GG型个体,对一些生产性状而言,AG型是有益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To monitor the expression of cytokine genes in Japanese pufferfish, a novel platform for quantitative multiplexed analysis was developed. This custom-designed multiplex RT-PCR assa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of 19 cytokine genes, including pro-inflammatory (IL-1β, IL-6, IL-17A/F3, IL-18, TNF-α, TNF-N), anti-inflammatory (IL-4/13A, IL-4/13B, IL-10), T-cell proliferation/differentiation (IL-2, IL-15, IL-21, TGF-β1), B-cell activation/differentiation (IL-7, IL-6, IL-4/13A, IL-4/13B), NK cell stimulation (IL-12p35 and IL-12p40), induction of anti-viral activity (I-IFN-1 and IFN-γ), and monocyte/macrophage progenitor cell proliferation (M-CSF1b) cytokines in head kidney cells under immune stimulatory conditions. The expression profiles were dissimilar in the unstimulated control and immune-stimulated cells. Moreover, increased expression profile was observed due to different stimulations for IL-1β, IL-6, IL-10, IL-12p35, IL-12p40, IL-21, TNF-α, TNF-N, I-IFN-1 and IFN-γ gen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cytokine genes could be used as biomarkers to know the immune status of fish. The constructed multiplex RT-PCR assay will enhance understanding on immune regulation by cytokines in fish.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辽宁种猪H-FABP和A-FABP基因位点多态性。方法:采用PCR-RFLP技术。结果:4个猪种H-FABP基因HinfI和HaeⅢ点酶切位点上都显示多态性,优势基因型分别为HH和dd型,荷包猪H-FABP基因5′上游区和第二内含子多态性分析的结果显示H和d基因的频率较高;4个猪种A-FABP基因内含子IBsmI位点进行PCR-RFLP均检测到3种基因型,在地方猪种东北荷包猪中,等位基因A为优势基因,在国外引进猪种大白,长白,杜洛克猪中,等位基因B为优势基因。结论:荷包猪具有高肌内脂肪含量,我国地方猪种肉质优于引入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