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味解表药对奶牛乳腺炎病原菌体外抗菌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19味解表药对15个种属33种120株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合SPSS17.0软件中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以及同种属菌株MIC50和MIC90的统计,比较分析6味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解表药体外抑菌活性的强弱。结果表明,苍耳子和蝉蜕体外对试验菌株无抑菌活性;桂枝、紫苏叶、荆芥、白芷、细辛、辛夷、藁本、牛蒡子、桑叶、葛根、北柴胡共11味解表药的总体抑菌活性较差;而香薷、麻黄、防风、薄荷、菊花、升麻6味药的抑菌活性相对较强,其中以香薷的抑菌活性最强。麻黄、防风、薄荷、菊花和升麻5味药抑菌活性的强弱与菌株种属有关:对于革兰氏阳性菌,抑菌活性最强的为防风,其次为菊花,相对最差的为升麻、麻黄和薄荷;对于革兰氏阴性菌,5味药的总体抑菌活性都较差,相对以麻黄的抑菌活性强,其次为薄荷,再次为菊花和升麻,最差为防风。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抗菌活性较强的中药。方法:选取治疗乳房炎常用的中药20味进行超声提取,用微量肉汤法对6种奶牛乳房炎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抗菌活性筛选试验。结果:当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ATCC29213的最小抑菌浓度都在要求抑菌范围内,说明菌数符合要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甘草、黄连、大黄、黄芩、连翘、地肤子、远志、知母和丹参;对大肠杆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黄连、黄芩和连翘;对无乳链球菌和副乳房链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黄连、甘草和知母;对停乳链球菌,最小抑菌浓度小于6.25 mg/mL的中药有甘草、黄连、知母、地肤子、远志和大黄;对肺炎克雷伯菌,20味中药的最小抑菌浓度均大于50 mg/mL。结论:不同中药提取物对不同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不同,其中黄连、甘草、黄芩、大黄、知母、连翘、丹参等对奶牛乳房炎6种病原菌抗菌活性均较强,且抗菌活性强的中药大多为清热解毒类。  相似文献   

3.
22味中草药对3种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平板挖洞灌药法,选择连翘、黄柏、蒲公英等22味中草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所筛选的4味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黄芩、桉叶、蒲公英、丹参4味中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病原菌的综合效果较好,从而为研制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22味中草药对3种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制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剂采用平板挖洞灌药法,选择连翘、黄柏、蒲公英草等22味中草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主要致病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并进一步测定了所筛选的4味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黄芩、桉叶、蒲公英、丹参4味中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病原菌茵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旨在测定利福昔明对奶牛子宫内膜炎主要病原菌抗菌活性,为评价防治子宫炎疗效提供体外依据。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利福昔明对河南3个牛场60头患子宫内膜炎奶牛子宫液分离的主要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与临床常用的土霉素进行对比。结果,利福昔明对葡萄球菌的MIC在0.015~32μg/m L之间,对链球菌的MIC在0.015~16μg/m L之间,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32μg/m L之间,对化脓隐秘杆菌的MIC在0.25~4μg/m L之间,对其他细菌的MIC50和MIC90均为16μg/m L。土霉素对葡萄球菌的MIC在1~64μg/m L之间,对链球菌的MIC为0.5~64μg/m L,对大肠杆菌的MIC为2~8μg/m L;对化脓隐秘杆菌MIC为0.5~8μg/m L,对其他细菌的MIC为4~64μg/m L。结果表明,利福昔明对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主要病原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菌的抗菌作用优于革兰阴性菌,且对大部分病原菌的抗菌活性优于土霉素。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打孔灌药法,根据中兽医理论选择当归、川芎、金银花等20味中草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所筛选的11味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当归、川芎、蒲公英、川红花、白术、金银花6味中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病原菌的综合抑菌效果较好,此结果为进一步研制治疗奶牛乳腺炎复方中药制剂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索氏提取,超声波和水煎煮方法提取夏枯草等14味中药的有效部位,应用二倍试管稀释法分别测定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夏枯草、虎杖、何首乌、连翘、柴胡、穿心莲、地榆7味中药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MIC为1.953~3lI250g/L,MBC为3.90~31.25g/L;佛手、黄柏2味中药有效部位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其MIC值为62.5g/L,MBC值为125.0g/L;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杜仲、白头翁5味中药有效部位的抗菌活性较差,其MIC值为125.0g/L,MBC值为250.0,≥250.0g/L。不同中药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有所差异,其中夏枯草、虎杖、何首乌、地榆和佛手有效部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苦豆子生物碱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体外抗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研究苦豆子生物碱对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选取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无乳链球菌三种奶牛乳腺炎病原菌,采用苦豆子总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定碱、槐定碱等4种苦豆子生物碱进行药物敏感度试验,以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苦豆子总碱与槐定碱对引起奶牛乳腺炎的三种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及大肠杆菌均有相似的抑菌活性,其中最为敏感的为无乳链球菌,MIC为3.125 ~ 6.25 mg/mL,其次为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MIC为6.25 ~ 12.5 mg/mL.氧化苦参碱与氧化槐定碱表现较弱的抑菌活性.研究为苦豆子生物碱用于奶牛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板法和试管法,分别测定了20味中草药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分离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发现,20味单味中草药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尤其是蒲公英、黄连、连翘、穿心莲、黄芩、红花、野菊花等7味中草药的体外抗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有效中药抑制奶牛乳房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药敏纸片法测定黄芩等22味中药的体外抑菌效果。采用水提法制备中药药液,浓缩为生药1 g·mL-1,测定22味中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黄芩和地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呈高度敏感,白术、丹皮等5味中药均属中度敏感。选取体外抑菌效果最好的黄芩和地榆加上白术、丹皮组成不同比例复方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复方Ⅱ和复方Ⅶ的抑菌和杀菌效果最佳,其MIC和MBC均为31.25 mg·mL-1。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中草药体外抑制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0味中草药和2种中药复方制剂对奶牛乳腺炎6种主要病原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并对不同提取方法的抑菌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受试中草药及复方对6种病原菌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确认了病原菌对各中草药及复方的敏感度;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抑菌浓度(MBC);结果表明黄芩、金银花、瓜蒌以及复方1、复方2的醇提物抑菌效果显著优于相应的水提物。  相似文献   

12.
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3是一种甲氧头孢菌素类半合成抗生素,本研究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来分析NAC-3的抗菌谱及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并进一步通过建立小鼠感染动物模型来评价其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小鼠的保护活性。结果显示,NAC-3对临床分离的革兰阳性菌MRSA、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和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的MIC值分别为32.000~64.000,1.000,1.000~4.000,0.125~1.000 mg/L,与对照药物相比具有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但对革兰阴性菌的抑菌作用较弱。NAC-3对另外20株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进一步验证其对MRSA和MSSA都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且抑菌效果明显优于临床常用的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同时,还证明NAC-3对MRSA菌株USA300引起的小鼠全身感染能起保护作用,并显著提高小鼠的存活率。结果表明,新型头孢类化合物NAC-3对MRSA菌株体外及体内均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为MRSA的有效防制提供了新的抗生素候选物,对于缓解革兰阳性菌的多重耐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阿奇霉素对奶牛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奇霉素是由克罗地亚普利瓦大药厂研制开发成功的第1个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是氮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第1个品种,其化学结构是在14元内酯环的9位上取代1个甲基氮而成为15元环,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50 s亚单位而抑制菌体蛋白合成.该药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具有明显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谱比红霉素广,尤其对流感嗜血杆菌具有极好的抑菌活性.阿奇霉素的抑菌活性比大环内酯类的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高4~8倍;对百日咳杆菌、杜克雷嗜血杆菌、奈瑟氏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和幽门弯曲菌均有较强活性;对许多厌氧菌,如梭状芽胞杆菌、消化链球菌作用较强,对肺炎衣原体和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有很好的活性.为了给阿奇霉素在临床上治疗奶牛急症乳腺炎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了阿奇霉素的体外抑菌试验和临床疗效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阿奇霉素是由克罗地亚普利瓦大药厂研制开发成功的第1个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是氮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第1个品种,其化学结构是在14元内酯环的9位上取代1个甲基氮而成为15元环,作用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单位而抑制菌体蛋白合成。该药抗菌活性强,抗菌谱广,对革兰阳性菌具有明显抗菌活性;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谱比红霉素广,尤其对流感嗜血杆菌具有极好的抑菌活性。阿奇霉素的抑菌活性比大环内酯类的克托霉素和罗红霉素高4—8倍;对百日咳杆菌、杜克雷嗜血杆菌、奈瑟氏淋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和幽门弯曲菌均有较强活性;对许多厌氧菌,如梭状芽胞杆菌、消化链球菌作用较强,对肺炎衣原体和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嗜肺军团菌有很好的活性。为了给阿奇霉素在临床上治疗奶牛急症乳腺炎提供理论依据,特进行了阿奇霉素的体外抑菌试验和临床疗效试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旨在测定利福昔明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利福昔明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利福昔明对19株大肠杆菌的MIC值为8~16μg/m L,对25株葡萄球菌的MIC值为0.002~0.06μg/m L,对18株链球菌的MIC值为0.06~2μg/m L。大部分临床分离菌的MIC值与标准菌的相近,表明分离菌株对利福昔明较为敏感,提示利福昔明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以地榆水煎液为试验药物,以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为试验菌株,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打孔法)、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试管法)和固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观察中药地榆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药物固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比其他两种方法敏感性高,重复性好,能直接定量测出抗菌药物对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最低MIC值,更适于中药体外抑菌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观察中草药对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本试验采用水煎煮法提取大黄、黄连和黄芩等20种中草药活性成分,利用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中草药提取物对4种常见病原菌(猪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巴氏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大黄、黄连、黄芩、地锦草、石榴皮和白头翁等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大黄和黄连的效果最好;大黄对巴氏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MIC为62.5 mg/ml;黄连、黄柏和白头翁对猪链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黄连的MIC1.95 mg/ml,MBC为31.25 mg/ml;黄连、黄柏、大黄和柴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效果较好,其中黄连和黄柏的MIC分别为3.91和15.6 mg/ml。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中草药对黄颡鱼源维氏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活性,试验通过水提法提取80种中草药有效成分,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80种中草药水提物对维氏气单胞菌TH0426的体外抑菌活性,并研究抗菌活性较强的几种中草药的体外联合抑菌活性。结果表明:80种中草药水提物中对维氏气单胞菌TH0426抑菌效果较好的有五倍子、地榆、射干、鹿衔草、红花、大黄、黄连、姜厚朴,且五倍子与地榆的抑菌活性较稳定,地榆的抑菌及杀菌效果最好,MIC、MBC分别为3.91 mg/m L、31.25 mg/m L;联合抑菌试验表明,五倍子与射干的两两联合抑菌指数(FICI)≤0.5,五倍子分别与黄连、大青叶的两两联合抑菌指数≥0.5~≤1,地榆分别与鹿衔草、姜厚朴的两两联合抑菌指数≥2。说明五倍子与射干为协同作用,五倍子与黄连、大青叶分别为相加作用,地榆与鹿衔草、姜厚朴分别为颉颃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苏木、黄连、石榴皮等20味中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水提法制备20味中药的提取物,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20味中药水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再将20味中药组成药对,进行联合抑菌,测定药对的MIC和MBC,计算其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结果表明,20味中药中,黄连、苏木抑菌效果最佳,MIC均为6.250 mg/mL,茯苓、山楂、火麻仁抑菌效果最差,其MIC和MBC均大于400.000 mg/mL。联合抑菌的28组药对中,苏木与石榴皮、石榴皮与黄柏、石榴皮与黄芩、地榆与苏木、地榆与乌梅、地榆与花椒、地榆与黄柏、火麻仁与旋覆花、旋覆花与山楂等9组药对均呈现协同作用,石榴皮与黄连、石榴皮与乌梅均呈现拮抗作用,其他药对呈现相加或无关作用。说明对大肠杆菌抑菌作用强的单味中药与其他中药联合,其抑菌效果未必会增强。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通过对中草药的药性作用机理分析,筛选出23味中草药,并提取药物有效成分,对大别山地区奶牛隐性乳腺炎4种病原菌进行单味的药敏试验,旨在筛选出抑菌效果好的中草药,为中草药治疗奶牛隐性乳腺炎提供参考。本试验表明:白头翁、蒲公英、通草、女贞子、半枝莲和穿心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石榴皮对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白头翁、半枝莲和地榆对沙雷氏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半枝莲和穿心莲对阴沟肠杆菌有明显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