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为进一步挖掘磺胺氯吡嗪钠的抗弓形虫疗效,本研究以磺胺嘧啶钠作为对照,观察磺胺氯吡嗪钠(sulfachloropyrazine sodium,SPZ)、黄芩苷、乳酸TMP、乙胺嘧啶和甘草单独使用时的体内外抗弓形虫效果,然后以SPZ-甘草-黄芩苷3种药物的复方制剂作为复方对照组,用叶酸合成双抑制的SPZ-乳酸TMP/乙胺嘧啶复方制剂对人工感染弓形虫RH株的KM小鼠进行体内治疗试验。体外试验表明,这6种药物均可较好地抑制弓形虫增殖;小鼠体内试验表明,单独使用SPZ(250 mg/kg、200 mg/kg)可保护部分小鼠存活(存活率分别为50%和25%),其他5种药物可不同程度地延长小鼠存活时间,但均不能避免小鼠死亡。在复方给药组(SPZ浓度为200 mg/kg),使用SPZ-乳酸TMP/乙胺嘧啶无明显的协同作用,使用SPZ-甘草-黄芩苷时疗效得到明显提高(小鼠存活率达到40%)。结果启示SPZ特别的治疗效果除了与其具有的通过干扰虫体叶酸代谢来抑制虫体繁殖的作用有关外,可能还与其他机制(如药物作用影响弓形虫调节宿主的免疫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和探索磺胺氯吡嗪抗弓形虫的作用机理,构建磺胺氯吡嗪处理弓形虫的抑制性消减文库.将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RH株速殖子腹腔注射(10000个/只鼠)感染昆明系小鼠,大量收集并纯化速殖子.用250 mg/mL磺胺氯吡嗪PBS溶液和PBS分别浸泡速殖子,37℃恒温箱孵育2h,分别提取虫体的总RNA和mRNA,以PBS处理的正常虫体cDNA为驱动组,以药物处理虫体cDNA为实验组,构建药物处理前后弓形虫速殖子的抑制性消减文库,对部分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提取的虫体总RNA纯度高,合成的双链cDNA经RsaⅠ酶切反应较完全;从消减文库中随机选择100个阳性克隆进行PCR扩增,其插入片段长度在200~750 bp之间,文库的重组率达93%以上;随机挑取30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获得11个单一序列,Blast分析显示有7个单一有效EST序列与已知蛋白质相似性较高.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磺胺氯吡嗪处理弓形虫速殖子的抑制性消减cDNA文库,并对部分阳性克隆进行了初步分析,为深入研究磺胺氯吡嗪的抗弓形虫机制和寻找药物作用的关键靶分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寻找有效的抗弓形虫药物,选择了临床上使用较多的6种药物进行抗小鼠弓形虫感染初步实验。用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长宁株(CN株)速殖子,按1×104/鼠腹腔接种昆明系雄性小白鼠,接种后4 h用药组通过灌服或饮水用药,每鼠剂量分别为阿奇霉素(Azithromycin)150、120、90 mg/(kg·d),泰妙菌素(Tiamulin)100 mg/(kg·d),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15 mg/(kg·d),磺胺氯吡嗪钠(Sulfachloropyrazine sodium)150、120、90 mg/(kg·d),甲硝唑(Metronidazole)150 mg/(kg·d),甲氧苄胺嘧啶(Trimethoprim)10 mg/(kg·d),连续用药5~6 d,接种后10 d结束实验。结果阿奇霉素、磺胺氯吡嗪钠组的平均存活天数明显高于感染不用药组(P〈0.05),泰妙菌素、克拉霉素、甲硝唑、甲氧苄胺嘧啶组在所用剂量下的存活天数与感染不用药组无明显差异(P〉0.05);用药后4-7 d,取腹腔液镜检速殖子,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阿奇霉素组减少70%以上,磺胺氯吡嗪钠组减少99%以上。研究结果提示,磺胺氯吡嗪钠具有良好的抗弓形虫效果,其推荐剂量与用药疗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中国兽医学报》2015,(10):1636-1639
本实验室先前于上海地区的1只家兔体内分离到1株国内罕见的Ⅲ型弓形虫虫株,并将其命名为SHR虫株,鉴于该虫株的特殊性,遂设计本试验。本研究分析阿奇霉素、磺胺氯吡嗪钠、乙酰螺旋霉素及巴龙霉素治疗弓形虫SHR虫株感染的效果,发掘治疗Ⅲ型弓形虫感染的最佳药物,将SHR虫株速殖子按1×104个/只经腹腔注射感染小鼠,感染后3h,治疗药物通过灌胃法给药,首次剂量加倍,连续给药5d,每天1次,以小鼠生存时间和存活率作为观察指标,连续观察20d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阿奇霉素的治疗效果最好,乙酰螺旋酶素的治疗效果次之,磺胺氯吡嗪钠只能显著延长被感染小鼠的死亡时间,巴龙霉素基本无治疗效果。结果表明,阿奇霉素对感染了Ⅲ型弓形虫SHR虫株的小鼠治疗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四种中药体外抗弓形虫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黄芩、甘草、马齿苋、桦褐孔菌四种中药体外抗弓形虫效果的比较,探讨其体外抗弓形虫的效果。方法用弓形虫RH株的速殖子感染培养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RO),加受试药物,以蒿甲醚为阳性药物对照,在加药后的12h、24h、48h观察细胞和弓形虫的生长情况及形态。加药48h后,分离出虫体,台酚蓝染色,计数,判断药物作用效果。结果:黄芩、甘草体外可明显抑制弓形虫的生长和繁殖,作用效果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而马齿苋及桦褐孔菌体外抑制弓形虫效果较弱。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脂酰辅酶A合成酶抑制剂Triacsin C对弓形虫速殖子是否具有体内抑制效果,本试验将不同质量浓度的Triacsin C灌服小鼠,并以磺胺嘧啶和阿奇霉素作为参考,后将弓形虫RH株速殖子(2×105个)腹腔感染给药组小鼠,以小鼠的存活时间、腹腔中速殖子数量、肝脏中弓形虫核酸的拷贝数和主要脏器的病理损伤作为指标,观察Triacsin C对弓形虫的体内抑制效果;同时对不同药物质量浓度下不感染弓形虫的小鼠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8×10-2 g/L Triacsin C能够显著抑制速殖子的增殖,小鼠的存活时间也相应延长,低剂量下(1×10-2,2×10-2 g/L)抑制效果不显著,感染组小鼠肝、脾、肺、肾均出现明显的病理损伤,并在192 h内死亡;给药未感染弓形虫的小鼠脏器未见有明显病理变化。结果表明,高剂量的Triacsin C具有体内抑制弓形虫速殖子增殖的能力,且对宿主主要脏器不产生病理损伤。  相似文献   

7.
中西药结合治疗弓形虫RH株感染小白鼠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弓形虫RH株感染小白鼠的疗效。方法用弓形虫Rh株感染昆明小鼠,设计复方中药单独治疗组,磺胺嘧啶钠单独治疗组,复方中药与磺胺嘧啶钠联合治疗组及对照组,观察对比各组小鼠存活率和存活天数。结果复方中药与磺胺嘧啶钠联合治疗组小鼠存活率93%、平均存活天数35 d,与其它各组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感染弓形虫小鼠的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氟康唑在体外杀灭弓形虫速殖子的效果,抽取感染弓形虫RH株速殖子小鼠腹水,选择活跃的速殖子并稀释至含虫密度为1×105个/m L,加入氟康唑溶液使其终浓度为1.5 mg/m L,以未加药物的相同腹水作阴性对照,加入阿奇霉素的作为阳性对照。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1小时、4小时时虫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并拍照。结果表明:随着氟康唑作用时间的延长,弓形虫速殖子超微结构逐渐遭到破坏,细胞内容物外溢,最终崩解死亡。相同时间内阿奇霉素作用的速殖子出现细胞膜结构受损,速殖子从头、尾两端开始断裂。说明氟康唑在体外可以杀死弓形虫速殖子,达到了和阿奇霉素一样的效果,且效果与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9.
通过动物体内试验,比较复方磺胺氯吡嗪钠的不同组方与剂型对鸡球虫病的疗效。第一次试验设磺胺氯吡嗪钠+三甲氧苄啶(TMP)溶液组(0.02%,5 d)、磺胺氯吡嗪钠+TMP混悬液组(0.02%,5 d)、磺胺氯吡嗪钠+二甲氧苄啶(DVD)混悬液组(0.02%,5 d)、药物对照组(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0.03%,5 d)、感染不用药组和不感染不用药组。第二次试验设磺胺氯吡嗪钠+TMP混悬液组(0.02%,5 d)、磺胺氯吡嗪钠+DVD混悬液组-1(0.02%,5 d)、磺胺氯吡嗪钠+DVD混悬液组-2(0.02%,3 d)、药物对照组(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0.03%,3d)、感染不用药组和不感染不用药组。每组30只鸡。以血便记分、存活率、增重及相对增重率、病变记分与病变值、卵囊产量与卵囊值、抗球虫指数(ACI)等指标综合评定抗球虫效果。结果显示:磺胺氯吡嗪钠+TMP混悬液组(0.02%,5 d)和磺胺氯吡嗪钠+DVD混悬液组(0.02%,5 d)的抗球虫指数始终大于或接近180,为抗球虫高效水平;磺胺氯吡嗪钠+TMP溶液组(0.02%,5 d)、磺胺氯吡嗪钠+DVD混悬液组(0.02%,3 d)的抗球虫指数大于160,为抗球虫中效水平。提示:磺胺氯吡嗪钠+TMP混悬液(0.02%,5 d)和磺胺氯吡嗪钠+DVD混悬液(0.02%,5 d)对鸡球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北京地区3种柔嫩艾美耳球虫分离株S1、B4、DZ对磺胺对甲氧嘧啶二甲氧苄啶(预混剂)、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地克珠利(溶液)、托曲珠利(溶液)4种药物的敏感性,从鸡只12日龄时开始,将鸡只分为16组,每组6只鸡,同时开始喂药直至试验结束(攻虫后第8天)。在鸡只14日龄时人工感染球虫4万个孢子化卵囊,该试验重复3次。结果得出S1 E.tenlla对磺胺对甲氧嘧啶二甲氧苄啶、磺胺氯吡嗪钠、地克珠利、托曲珠利4种药物均具有极强的耐药性。B4E.tenlla对磺胺对甲氧嘧啶二甲氧苄啶、磺胺氯吡嗪钠、托曲珠利3种药物敏感;对地克珠利具有耐药性。DZ E.tenlla对磺胺对甲氧嘧啶二甲氧苄啶和托曲珠利两种药物敏感,对磺胺氯吡嗪钠和地克珠利具有耐药性。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构建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Ⅰ型RH虫株的膜占位与识别联结蛋白2(membrane occupation and recognition nexus protein,MORN2)基因敲除株,探究MORN2基因的表型功能。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sgRNA设计网站筛选出以MORN2基因为靶标的sgRNA并设计引物,以pSAG1∷CAS9-U6∷sgUPRT质粒为模板,在Q5酶作用下构建出MORN2靶向CRISPR的质粒;在MORN2靶点两翼约500bp设计同源臂引物,以pUPRT∷DHFR-D质粒为模板构建含有乙胺嘧啶药物抗性基因(DHFR)的同源片段;将CRISPR质粒与同源片段电转染到弓形虫速殖子中,进行乙胺嘧啶药物筛选、96孔板单克隆筛选及PCR鉴定。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MORN2基因敲除株,在体外噬斑试验中,该敲除株的生长速度与野生型RH虫株基本一致;在体内感染试验中,分别以100和1 000个敲除株的速殖子腹腔注射小鼠,小鼠的死亡时间与对照组基本一致,说明MORN2基因的缺失几乎不影响RH虫株在体外培养时的生长速度和感染小鼠的毒力。本研究证明了MORN2基因在RH虫株中无表型功能,为进一步探究弓形虫的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构建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Ⅰ型RH虫株的膜占位与识别联结蛋白2(membrane occupation and recognition nexus protein,MORN2)基因敲除株,探究MORN2基因的表型功能。利用CRISPR/Cas9技术在sgRNA设计网站筛选出以MORN2基因为靶标的sgRNA并设计引物,以pSAG1∷CAS9-U6∷sgUPRT质粒为模板,在Q5酶作用下构建出MORN2靶向CRISPR的质粒;在MORN2靶点两翼约500 bp设计同源臂引物,以pUPRT∷DHFR-D质粒为模板构建含有乙胺嘧啶药物抗性基因(DHFR)的同源片段;将CRISPR质粒与同源片段电转染到弓形虫速殖子中,进行乙胺嘧啶药物筛选、96孔板单克隆筛选及PCR鉴定。结果显示,试验成功获得MORN2基因敲除株,在体外噬斑试验中,该敲除株的生长速度与野生型RH虫株基本一致;在体内感染试验中,分别以100和1 000个敲除株的速殖子腹腔注射小鼠,小鼠的死亡时间与对照组基本一致,说明MORN2基因的缺失几乎不影响RH虫株在体外培养时的生长速度和感染小鼠的毒力。本研究证明了MORN2基因在RH虫株中无表型功能,为进一步探究弓形虫的功能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畜牧与兽医》2014,(10):5-10
观察研制的中药复方制剂治疗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的效果。在测定感染弓形虫小鼠最小致死量的基础上,比较不同剂量的中药复方制剂(35、25和15 g/kg)和磺胺间甲氧嘧啶钠(300、200和100 mg/kg)的疗效。为进一步验证治疗剂量的效果,每只鼠经腹腔感染25个弓形虫速殖子后4 h,鼠逐只经胃灌服25 g/kg中药复方制剂或200 mg/kg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每日2次,连用5 d,同时设感染不用药组与空白对照组,以小鼠存活率与平均存活时间、腹腔液中虫体数、组织病变程度以及SOD活性等指标评价药物效果。不同剂量治疗效果的比较显示,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中剂量组的小鼠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及腹腔液中虫体数相近,三者间差异不显著(P>0.05)。验证试验显示,中药复方制剂组(25 g/kg)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组(200 mg/kg)的小鼠存活率、平均存活时间、腹腔液中虫体数和血清SOD活性相近,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两者均能减轻肝、肺、脾的组织病变。中药复方制剂具有一定的抗弓形虫效果,25 g/kg的剂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比较地克珠利、磺胺氯吡嗪钠、磺胺喹噁啉、氨丙啉、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等5种常用抗球虫药对人工感染2.4×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孢子化卵囊的鸡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地克珠利抗球虫指数(ACI)为165.7,抗球虫效果良好;氨丙啉抗球虫指数(ACI)为126.7,抗球虫效果中等;磺胺喹噁啉、磺胺氯吡嗪钠、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15.7、75、55.8,无抗球虫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建立有效适用的弓形体体外培养方法,本试验利用Vero、PK15、RK13 3种传代细胞和DMEM、MEM、RPM I1640三种培养液分别对RH株弓形体速殖子进行培养,并比较了虫体的增殖和活力情况。结果显示,利用Vero细胞DMEM培养液培养弓形体速殖子,虫体增殖快、活力强,是理想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兽医学报》2015,(7):1103-1111
首先,测定感染小鼠最小致死量;然后,通过体内安全性试验确定各种药物治疗剂量;最后,评价5种中药对急性感染弓形虫小鼠的治疗效果,即:各药物组每只小鼠经腹腔感染25个弓形虫速殖子后4h,小鼠逐只经胃灌服剂量为25g/kg的白牛胆、垂花香薷、黄皮叶或桦褐孔菌,或10.4mg/kg蟾酥、200mg/kg磺胺间甲氧嘧啶钠,每日2次,连用5d,同时设感染不用药组和空白对照组,以小鼠存活率与平均存活时间、腹腔液中虫体数、组织病变程度以及SOD活性等指标评价药物效果。结果显示,磺胺间甲氧嘧啶钠、蟾酥、桦褐孔菌、黄皮叶、白牛胆、垂花香薷组的小鼠存活率分别为66.67%、61.11%、50.00%、5.56%、0%和0%。蟾酥、桦褐孔菌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组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腹腔液中虫体数和血清SOD活性相近,三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均显著好于黄皮叶、白牛胆、垂花香薷和感染不用药组(P0.05)。在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组和蟾酥组在肺脏仅出现肺泡隔毛细血管轻微充血,在肝脏和脾脏无明显病变或病变不明显;桦褐孔菌组的肝脏也无明显病变;其他治疗组的脾脏均有不同程度坏死。结果表明,蟾酥与桦褐孔菌的抗弓形虫效果与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相近,白牛胆、垂花香薷和黄皮叶的抗弓形虫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四川地区肉鸡球虫病流行现状,并筛选抗肉鸡球虫的有效药物,我们开展了本试验。结果表明,四川地区肉鸡球虫病感染场阳性率达95.24%,流行的球虫种类为柔嫩艾美耳球虫、和缓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和巨型艾美耳球虫;妥曲珠利和磺胺氯吡嗪钠可溶性粉比复方磺胺氯吡嗪钠预混剂的短期驱虫效果更好,但复方磺胺氯吡嗪钠预混剂的药效维持时间比前两种药物更长。  相似文献   

18.
桦褐孔菌多糖对弓形虫感染小鼠基因表达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桦褐孔菌多糖对感染弓形虫小鼠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对其抗虫机理进行分析。BABL/C小鼠腹腔接种RH株弓形虫速殖子103个,建立小鼠弓形虫感染模型。将小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对照组、感染对照组、桦褐孔菌多糖治疗组。采集动物肝脏迅速冻存,提取总RNA,检测RNA质量,扩增RNA,进行芯片杂交,扫描后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SOM分析筛选出桦褐孔菌多糖治疗组的有效差异基因,并对其进行功能注释,分析其治疗弓形虫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桦褐孔菌多糖可有效治疗弓形虫感染引起的病理损伤,其抗弓形虫机理是通过调节宿主细胞因子水平,促进Th1/Th2平衡,控制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以及对机体整体调控达到抗弓形虫目的。  相似文献   

19.
将重组的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rMIC3)25μg以皮下注射的方式,间隔2周3次免疫Balb/c小鼠,同时设相同剂量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和磷酸盐缓冲液(PBS)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试验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并在3免后腹腔接种弓形虫RH株速殖子1×103个/鼠,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表明,与GST和PBS对照组小鼠相比,rMIC3组试验小鼠在3免后的ELISA抗体水平极显著提高(P<0.01),免疫小鼠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上述结果为研制弓形虫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磺胺氯吡嗪钠对肉鸡盲肠球虫的疗效,试验将210只出壳后即在经过严格消毒条件下饲养的20日龄肉鸡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除健康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雏鸡每羽经口感染孢子化卵囊7×105个。同时选择克球、杀球灵及不同浓度的磺胺氯吡嗪钠通过饮水或拌料给药方式治疗受感染的肉鸡,观察其疗效。结果表明:中、高浓度的磺胺氯吡嗪钠的抗球虫指数(ACI)分别为197,196,属高效抗球虫药;克球和杀球灵的抗球虫指数分别为165,171,属于中效抗球虫药;低浓度的磺胺氯吡嗪钠的抗球虫指数为147,属于低效抗球虫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