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哒螨酮在柑桔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哒螨酮在柑桔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哒螨酮在柑桔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3.53~13.50d和3.13~10.53d;10%苯丁·哒乳油兑水稀释1500倍(哒螨酮浓度为33.3mg·L^-1),使用3次,末次施药20d后,哒螨酮在柑桔肉残留量为未检出,在柑桔皮中为未检出~0.0823mg·kg^-1,在土壤中为未检出~0.0783mg·kg^-1。该药属易分解农药(T1/2〈30d),按推荐使用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酰胺唑在柑橘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GLC法测定了酰胺唑及其代谢物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酰胺唑及其代谢物在柑橘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4.5~7.2d和3.7~5.0d;施药(霉能灵5%WP)83.3mg·L-1,使用3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14d、28d,酰胺唑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在柑橘肉中低于0.0084mg·kg-1,在土壤中为0.057~0.526mg·kg-1;该药属易分解农药(T1/2<30d),按推荐使用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哒螨酮在豌豆和豇豆上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哒螨酮在豌豆、豇豆上使用后的残留及环境安全性,采用气相色谱法及田间试验方法,研究豌豆、豇豆中哒螨酮残留量定量检测的气相色谱法,以及哒螨酮在豌豆、豇豆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并对其安全使用技术进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豌豆、豇豆中哒螨酮残留量定量检测方法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2.6%~95.1%、84.7%~92.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39%~8.71%、3.43%~5.27%,最小检测量为0.01ng,最小检出质量浓度为O.005mg&#183;kg^-1。哒螨酮在豌豆、豇豆中原始残留沉积量较低,并与施用次数有一定的相关性;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豌豆上消解系数(|k|)为0.1927&#177;0.0023,半衰期(T1/2)为3.6d,消解99%所需要的时间(T0.99)为23.6~24.2d;在豇豆上|k|为0.28985&#177;0.00065,T1/2为2.4d,T0.99为15.9d。哒螨酮按常规施药量(有效成分56.25g&#183;hm^-2)及施药方法,甜豌豆在施药后14d施药1次的平均残留量为0.057mg&#183;kg^-1,施药2次的平均残留量为0.061mg&#183;kg^-1;豇豆在施药后10d施药1次的乎均残留量为0.038mg&#183;kg^-1,施药2次的平均残留量为0.045mg&#183;kg^-1,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符合日本规定的MRL(0.1mg&#183;kg^-1)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对25%甲霜灵·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进行了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定量分析。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甲霜灵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2~9.3 d,霜脲氰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2.1 d;甲霜灵在辣椒中的半衰期为6.0~7.7 d,霜脲氰在辣椒中的半衰期为1.9~2.0 d。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25%甲霜灵·霜脲氰水分散粒剂按施药剂量为625.0、937.5 mg a.i./kg,连续灌根3~4次,施药间隔期7 d,施药后14~21 d辣椒中甲霜灵残留量为0.0380~0.3100 mg/kg,土壤中甲霜灵残留量为0.1110~0.3580 mg/kg,均低于0.5 mg/kg(MRL);辣椒和土壤中霜脲氰均未检出。推荐25%甲霜灵·霜脲氰水分散粒剂在辣椒上的使用安全间隔期为14 d。  相似文献   

5.
甲基毒死蜱在甘蓝及土壤上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气相色谱(GLC-FPD)分析技术测定了甲基毒死蜱在甘蓝及土壤上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喷施40%雷丹乳油(有效成分,720g·hm-2)测出甘蓝和土壤上的原始沉积量分别为5.82mg·kg-1和2.12mg·kg-1,半衰期为0.4d和1.4d,对甘蓝施药3次,最后一次施药距采收7d,测得甘蓝上残留量为0.02mg·kg-1。甲基毒死蜱属于易降解农药。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定砜嘧磺隆在玉米上的安全使用标准,采用田间实验的方法,研究了砜嘧磺隆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应用GLC法测定了砜嘧磺隆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量。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砜嘧磺隆在玉米及土壤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7—8d和10—11d,施药为33.8g(ai)·hm-2,使用1次,末次施药距收获时间隔55d,砜嘧磺隆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量均低于0.002mg·kg-1,该药属易分解农药(T1/2<30d)。  相似文献   

7.
茶园土壤中三氯杀螨醇残留及胜红蓟杂草对其富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福建省武夷山、福州、宁德等地6个茶园土壤及覆盖植物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中的三氯杀螨醇含量,结果表明:在所研究茶园土壤中,WYSXC3点三氯杀螨醇残留最高,为0.277mg&#183;kg^-1外,其余均低于0.010mg&#183;kg^-1;而胜红蓟所有样品都检出了三氯杀螨醇残留,地上组织和根中的平均残留量分别为2.831mg&#183;kg^-1、0.753mg&#183;kg^-1。以5个点土壤中三氯杀螨醇浓度为参照,胜红蓟茎叶与根BCFs平均值分别为236.359、65.284。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胜红蓟根、茎叶对三氯杀螨醇的富集,结果表明,施药量为500mg&#183;kg^-1时,土壤和胜红蓟茎叶中三氯杀螨醇的残留量均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分别由10d时的3.301mg&#183;kg^-1和2.965mg&#183;kg^-1降到30d时的1.313mg&#183;kg^-1和1.477mg&#183;kg^-1;而胜红蓟根中三氯杀螨醇残留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由10d时的4.541mg&#183;kg^-1增加到30d时的12.734mg&#183;kg^-1。研究结果表明,胜红蓟对三氯杀螨醇具有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8.
异丙威在菠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大田试验及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异丙威在菠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异丙威在菠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半衰期均为1~2d,属于易降解农药。按建议剂量30mL·hm-2(有效成分6.0g·hm2)和2倍剂量60mL·hm-2(有效成分12.0g·hm-2)施用异丙威20%乳油,使用3次,采样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期14d时,菠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641mg·kg-1和ND、0.0126mg·kg-1。  相似文献   

9.
丁硫克百威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大田试验及气相色谱分析,研究了丁硫克百威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丁硫克百威在韭菜中的残留半衰期为1.5d,在土壤中,未能检测出丁硫克百威残留。按推荐剂量750mL·hm-2和2倍剂量1500mL·hm-2施用丁硫克百威20%乳油,使用3次,采样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期14d时,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在韭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26mg·kg-1、未检出和0.097mg·kg-1、未检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温室土壤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汞水平(0、0.5、1.0、1.5、2,0、3.0mg·kg^-1Hg)对根菜类蔬菜白萝卜和胡萝卜生物量和可食部位富集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汞处理对两种根菜类蔬菜地上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毒害抑制作用,白萝卜和胡萝卜可食部位生物量没有显著性差异,可食部位汞含量随着土壤中添加汞含量的增加而升高,二者呈显著的正相关;在土壤中添加3.0mg·kg^-1的外源汞时,胡萝卜可食部位汞含量超过食品卫生标准(0.01mg·kg^-1),其余浓度处理两种蔬菜可食部位汞含量低于食品卫生标准。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为依据,通过拟合回归方程计算得出了两种蔬菜土壤汞的表观临界含量分别为:白萝卜5.1mg·kg^-1、胡萝卜3.1mg·kg^-1。两种根菜类蔬菜相比较,胡萝卜可食部位富集汞的能力较强:两种蔬菜根际土壤中DTPA—Hg的浓度不到1μg·kg^-1,百分含量不足1%。  相似文献   

11.
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哺乳动物显微受精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从注射部位、精子状态、精子发生、卵子状态、卵子激活等方面阐述了影响显微受精的主要因素,并指出了在我国开展显微受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莹  林庆良 《北京农业》2007,(36):46-49
植物试管开花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本文主要从不同外植体、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4个方面说明对植物试管开花的影响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盘锦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俊和 《农学学报》2015,5(11):113-117
为了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对盘锦地区冬季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日光温室各月气温日变化趋势相似,均呈“单峰”曲线型。晴天和多云天气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昼高夜低;阴天和雨雪天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变化比较平稳。不同天气条件下冬季日光温室室内总辐射最大值出现月份不同,有无草帘对温室内总辐射值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相思树种的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从茎尖的培养、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3个方面详细综述了国内外近30年来相思树体外繁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相思树基因工程育种的研究近况,从而提出了相思树体外繁殖及基因工程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认为只有在阐明相思树体外再生的生化、生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对其体外繁殖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而促进更多、更有价值的林木基因工程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15.
我国苜蓿抗霜霉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霜霉病的症状和发生规律及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提出苜蓿霜霉病的防治更侧重于“防”,更依赖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与草地利用等综合防治措施,即牧草混播、合理施肥、合理利用、搞好田间卫生、种子处理,最后指出了苜蓿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我国苜蓿褐斑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苜蓿是农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牧草之一。苜蓿褐斑病是由苜蓿假盘菌引起的一种最常见的世界性豆科牧草病害,对它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褐斑病的田间病情调查与病原菌的鉴定。近年来,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国内的研究者开始对褐斑病进行一些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对苜蓿褐斑病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不仅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同时还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我国有关的科技人员和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适宜新辟桃园的除草剂品种进行了比较,筛选并研究了合理的混用技术。在所选的5 种药剂中,克芜踪的速效性最好,但持效期短。用20% 克芜踪3 000m l/hm 2 喷施,药后10天,杂草平均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1.1% 和96.2% ;药后15 天,杂草开始复生,防效下降;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降至35.4% 和67.7% 。草甘膦系列的除草净度高、防效持久,但药效发挥较缓慢。用41% 农达5 250m l/hm 2,药后2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达90.7% 和93.1% ;药后60 天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仍达94.0% 和93.7% 。克芜踪、草甘膦系列除草剂与禾耐斯(乙草胺)混配,能互补长短,提高药效。混用后,克芜踪防效提高2% ~8% ;农达、草甘膦防效提高2% ~5% 。人工锄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仅为70.6% 和84.1% ,且山地表土层松动后易造成水肥流失。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广西玉米引种试验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快广西玉米新品种的推广步伐,2007年继续在我区玉米主产区对29个已通过外省审定的品种进行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引入的新品种多数产量较高,但品质和综合抗性表现较差,其中耕源14、东单68号、郑单518、中单808和遵玉205等5个品种综合性状表现优良,通过了广西普通玉米品种引种试验,可在广西适宜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植物源农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具有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等特点,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主要综述了中国几类主要的植物源农药(杀虫剂、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今后植物源农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吴永军  倪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440-18442
[目的]利用低毒纳米硒对小白菜进行补硒。[方法]利用水浴法在表面活性剂辅助下制备表征纳米硒;将红色纳米硒用于小白菜补硒试验,并使用邻苯二胺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样本含硒量、回收率和稳定性,分析低毒纳米硒对小白菜进行补硒的可行性。[结果]经过纳米硒补硒的小白菜含硒量平均为5.326μg/g,比未经补硒的小白菜含硒量提高了6倍多。试验回收率在97.84%~100.47%,样本在24 h内稳定,补硒效果明显。[结论]该研究为富硒蔬菜的开发与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