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以单季茭白品种美人茭为试材,采用营养液育苗的方法,研究不同营养液配方及浓度对茭白幼苗生长的影响,以筛选出适合茭白薹管水培育苗的营养液配方及浓度。结果表明,T4(日本园试通用配方EC值2.2 mS·cm-1)处理的幼苗粗壮,根的数量、壮苗指数均显著高于CK;T7(丽农配方EC值1.8 mS·cm-1)处理的幼苗成苗数最多,为19.33株,成苗数和壮苗指数均显著高于CK;T10(禾本科配方EC值1.4 mS·cm-1)处理的幼苗茎粗、根较多,但成苗数较少。综合来看,T4、T7处理的茭白幼苗综合生长指标好,适合应用于茭白薹管营养液水培育苗中。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草莓主栽品种‘红颜’苗为试材,采用泥炭、椰糠和珍珠岩按照不同配比制成10种复合基质的方法,研究复合基质重要理化性质指标变化以及对草莓子苗生长指标的影响,以期筛选草莓育苗最优基质配方。结果表明:复合基质的pH、EC值、电导率、真密度、气孔率、空隙率、气相率、液相率、固相率、水固比和饱和度百分比等主要理化性质指标均显著性影响草莓子苗的生长。草莓子苗生长的复合基质pH范围为4.90~7.16,EC值范围为0.22~0.30 mS·cm-1,电导率范围为504~686μS·cm-1。在草莓苗扦插后第30天,S9复合基质子苗的成活率81%,株高14.2 cm,新叶片数目4.6个,根长13.71 cm,根茎粗7.15 cm,新叶叶绿素含量40.17。进一步分析发现S9基质的pH为6.23,EC值为0.24 mS·cm-1,电导率为605μS·cm-1,基质真密度7.69 g·cm-1,气孔率为95.76%,空隙比22.62%,液相率63.20%,固相率4.23%,气相率32.56%,水固比14.92%。表明S9复合基质更适合草莓子苗繁育。  相似文献   

3.
以中药渣堆肥为肥源对黄瓜基质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药渣堆肥、椰糠、蛭石、珍珠岩作为基质材料,以黄瓜出苗率,以市售商品基质作为对照(CK),以及播后35d的植株株高、茎粗、叶片数、叶面积、植株生物量(鲜重、干重)和壮苗指数作为参数,初步研究了黄瓜育苗基质中加入中药渣堆肥后的供肥效果以及对黄瓜幼苗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少量中药渣堆肥(T3处理)不会对黄瓜出苗率产生不利影响,但是中药渣堆肥添加量过多会对黄瓜的出苗率产生了抑制作用;从农学指标来看,与不添加中药渣的处理相比中药渣添加量为70%(V/V)(T4处理)可显著地促进黄瓜幼苗各项参数的提高,与CK相比,T4处理能够很好的满足黄瓜的生长且对黄瓜的叶片数和生物量(干重)有所提高;从壮苗指数看,加入中药渣堆肥可以很好地提高黄瓜幼苗的壮苗指数。  相似文献   

4.
以‘东农716’番茄品种为试材,利用50孔穴盘育苗,采用物理性状符合NY/T 2118-2012要求的5个配方进行试验,双孢菇菌渣堆肥和蛭石的比例分别为3∶7(T1)、4∶6(T2)、5∶5(T3)、6∶4(T4)、7∶3(T5),以进口泥炭和蛭石的比例为4∶6(CK1)和100%商用基质(CK2)为对照,研究了双孢菇菌渣堆肥和蛭石不同配比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宜的番茄育苗基质,为双孢菇菌渣的合理利用和解决泥炭资源短缺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不同配比基质处理对番茄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有显著影响,5个双孢菇菌渣堆肥基质处理番茄苗的质量均优于对照,但双孢菇菌渣堆肥比例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番茄幼苗的发育。番茄幼苗质量和栽培基质品质以T3处理最好(双孢菇菌渣堆肥∶蛭石=5∶5),其次是T2处理(双孢菇菌渣堆肥∶蛭石=4∶6)。壮苗指数和综合指数均可作为衡量栽培基质质量的理想指标。速效养分和容重、总孔隙度及气水比是影响栽培基质品质的重要因素。综上,双孢菇菌渣堆肥是一种理想的栽培基质,可以替代泥炭进行番茄育苗。  相似文献   

5.
椰糠是育苗混配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合适产地的椰糠作为育苗基质的混配原料是生产蔬菜专用育苗基质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选用印度椰糠(Y)、菲律宾椰糠(F)和泰国椰糠(T)作基质进行叶菜、黄瓜和小番茄穴盘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叶菜育苗Y处理出苗率最高,其次是F,效果最差的是T。在播种4d后,黄瓜育苗F处理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椰糠,T处理最低。小番茄育苗F处理出苗最早,在播种5d后,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2种椰糠,播种10d后,F处理出苗率与Y处理无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T。在播种第4d后,Mix1(Y︰T=3︰1)育叶菜的出苗率显著高于其他混合组,品质差的椰糠混入育苗基质中导致出苗时间推迟。综合分析认为:在3种供试椰糠中,印度椰糠可作为叶菜育苗混配基质的最佳原料,菲律宾椰糠可作为黄瓜和小番茄育苗混配基质的最佳原料。专用育苗混配基质需要选择最佳产地的椰糠原料,将出苗率低的椰糠混配入育苗基质中,会对育苗效果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试验应用6种(T1无纺布+珍珠岩,T2无纺布+播种纸,T3海绵,T4养鱼专用过滤棉,T5白色珍珠棉泡沫,CK珍珠岩)不同育苗材料进行生菜育苗,通过对生菜幼苗的综合生长指标测定,筛选出适合生菜无基质营养液育苗的方式。试验结果表明,T1处理除出苗率稍低于CK处理外,生菜幼苗株高、叶面积、叶片数、地上部干/鲜质量和根冠比都显著高于CK,且达到差异显著水平,幼苗综合生长指标T1处理最好,所以T1处理是适合生菜无基质营养液育苗的方式,而T2、T3、T4、T5处理在本试验条件下不适于生菜的育苗。  相似文献   

7.
以黄瓜品种中农26号为试验材料,以传统的草炭、蛭石混合基质作为对照,将造纸污泥、中药渣及香蕉茎叶残体按不同配比混合堆肥处理后,研究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黄瓜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纸污泥复合基质总体符合育苗基质的要求,其中T5处理(造纸污泥∶香蕉茎叶残体=1V∶1V)的复合基质培育的黄瓜幼苗的壮苗指数最高,生长效果最好。且除株高外,出苗率、茎粗、叶片数、叶绿素、干鲜质量、根冠比、G值等各项生理指标均与对照(草炭∶蛭石=2V∶1 V)无显著差异,可以作为黄瓜育苗基质使用。  相似文献   

8.
以黄瓜为试材,将腐熟牛粪、菌糠作为主要基质原材料,采用添加不同体积的草炭和蛭石进行基质复配的方法开展黄瓜育苗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比基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对黄瓜育苗效果的影响,以期筛选适宜黄瓜育苗的基质配方,为腐熟牛粪、菌糠等废弃物的基质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草蛭∶腐熟牛粪∶菌糠=70∶10∶20配比基质理化性状适宜,出苗率达98.67%,整齐度最高,可显著提高黄瓜幼苗茎粗、叶面积,地上干质量和地下干质量均为最大,分别达0.19 g和0.02 g,幼苗综合评价指数最高,达0.914 6,综合表现最优。可推荐草蛭∶腐熟牛粪∶菌糠=70∶10∶20配比基质作为黄瓜育苗基质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营养液EC值与滴灌频率对温室西瓜植株生长及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以期寻求营养液最优供给方式,为实现设施西瓜椰糠基质栽培过程中营养液的高效供给及标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以椰糠为栽培基质,设置了4个EC值水平(E1:0.15 m S·cm-1,E2:0.25 mS·cm-1,E3:0.35 mS·cm-1,E4:0.45 mS·cm-1)和2个灌溉频率(R1:2次·d-1,R2:4次·d-1),采用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共8组处理。【结果】西瓜不同生育期植株、根系形态指标及生物量随着营养液EC值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团棵期(15 d)和坐果期(30 d)均以E2处理为优,膨果中期(45 d)茎粗和叶面积分别以E3和E2处理为优;成熟期(65 ...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开发厨余垃圾腐熟有机物料的用途,按照不同比例复配形成育苗基质,研究其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比例复配的育苗基质理化性状均符合幼苗生长的要求,其中厨余垃圾腐熟有机物料:蛭石:珍珠岩=3:1:1的处理(T3)西瓜出苗率达92.67%,西瓜幼苗株高显著高于商品育苗基质处理(CK)13.06%;聚类分析结果表明,T3处理与商品育苗基质作用相当.因此,厨余垃圾腐熟有机物料:蛭石:珍珠岩=3:1:1配方,可优选用作西瓜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1.
以"STP-F318"番茄为试材,采用单因素随机设计,研究了菌渣发酵过程中营养成分和发酵参数变化的动态,设置不同发酵程度的菌渣(CK:0 d、T1:10 d、T2:20 d、T3:30 d、T4:40 d、T5:50 d)配制成番茄栽培基质(SCK^ST5为V菌渣∶V稻壳∶V牛粪∶V沙子=4∶2∶1∶1),研究其对番茄产量和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以期为基质栽培番茄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在堆腐的过程中,菌渣pH和EC值变化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以T2处理为最大,分别为8.83、7.25 mS·cm^-1,而有机碳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以T5处理最高,分别为15.01、1.06 mg·g^-1,蔗糖酶活性为86.95~112.04 mg·g^-1。速效氮含量以T2处理最高,为1417.91 mg·kg^-1,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上升趋势。ST4处理番茄产量最高,为203802.80 kg·hm^-2,病情指数以ST4处理最低,为0.70,较SCK降低86.46%,防治效果与病情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各处理间的差异显著。由此,T4处理菌渣的基质配方栽培番茄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收集国内外大花型、中花型、小花型三色堇及角堇材料共25份,对其发芽、开花特性及株高、冠幅、花径、花量等主要观赏性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品种(系)观赏性状较好,国内品种(系)适应性更强。供试材料中白色、黄色褐斑比红色、红色褐斑三色堇生长更健壮,综合表现更好。大花型三色堇冠幅和花径较大,中、小花品种花朵繁密,盛花期持续时间长,可根据具体要求合理栽植。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以椰糠为基础并适合茭白幼苗的栽培基质,以茭白浙茭2号为试材,以普通土壤、粗粒椰糠、细粒椰糠、珍珠岩为基质原料,按照不同体积配比设置5种栽培基质:普通土壤(CK)、粗粒椰糠(T1)、V粗粒椰糠:V珍珠岩=3:1(T2)、细粒椰糠(T3)、V细粒椰糠:V珍珠岩=3:1(T4),探究不同栽培基质对茭白幼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茭白幼苗株高可达130.28 cm、叶长可达99.89 cm;总叶绿素质量分数为5.28 mg·g-1,较CK处理提高7.32%;净光合速率为17.75μmol·m-2·s-1,较CK高出35.91%;光化学淬灭系数较CK高17.65%,非光化学淬灭系数较CK低63.33%;T2处理茭白幼苗植株地上部鲜质量可达107.97 g,较CK高205.52%;地下部鲜质量可达102.82 g,较CK高263.45%。综上所述,选用V粗粒椰糠:V珍珠岩=3:1基质处理的茭白幼苗植物学性状和叶片光合参数整体表现最优,可作为适合茭白幼苗的推荐基质。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蔬菜工厂化育苗中一种新型有机矿质复合材料对小米辣(Capsicum frutescens L.)幼苗生长质量及基质酶活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置5个不同浓度并以商品育苗基质为原料进行小米辣育苗盘育苗,测定小米辣生长相关指标和基质酶活性.结果表明,15 g·L-1和30 g·L-1处理的幼苗干质量及生长函数显著...  相似文献   

15.
园林植物废弃物堆肥的理化性状及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园林植物废弃物为原料,采用高温好氧堆肥技术,运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含水率、C/N、菌种和翻堆对堆肥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种子发芽指数的适宜参数是含水率51.2%、C/N30.9、菌种用量10 g/kg、翻堆时间5 d,4个因素对堆肥影响的大小顺序是:含水率、C/N、翻堆时间、菌种用量。堆肥过程堆料体积缩小,pH和EC值升高,堆肥成品具有一定的肥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褪黑素处理对采后常温货架期梨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新梨7号果实为试材,设置50、100、150、200、250μmol·L-15个褪黑素浓度梯度处理,以清水处理为对照,测定了常温货架期果实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乙烯释放速率、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等指标。【结果】从处理后5、10、15和20 d的测定结果可以看出,与对照相比,褪黑素处理减少了梨果实内水分的消耗,果实的失重率升高的幅度小,果实硬度较高,150μmol·L-1褪黑素处理失重率和果实硬度与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褪黑素处理能够使新梨7号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稳定,处理20 d时,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对照;褪黑素处理新梨7号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均低于对照,以150μmol·L-1褪黑素处理最低,较对照减少了87.05%,差异显著;不同浓度褪黑素处理对新梨7号果实香气物质种类和含量存在差异,褪黑素处理能调节果实香气种类和含量。【结论】外源褪黑素处理可延缓新梨7号梨果实失水,保持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减少乙烯释放。适宜浓度褪黑素处理可调节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保证常温货架期贮藏品质,综合认为,150μmol·L-1浓度褪黑素处理能够有效延缓梨果实的衰老,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以"京丰1号"甘蓝为试材,采用喷施和浸根方法,分别在贵州省息烽县、威宁县和余庆县甘蓝主产区调查根肿病的发生情况,并选择发生较重基地开展3种不同施药处理对根肿病的防效试验,以期为贵州省甘蓝根肿病的防控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甘蓝根肿病在息烽县、威宁县和余庆县3个不同种植区域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平均病株率为30.00%~60.00%,发病严重的地区为息烽县,病株率高达60.00%,病情指数为45.93;相同区域不同处理间以T2处理的田间防效最好,息烽县、威宁县和余庆县3个试验地,T2处理的防效在73.40%~75.80%,其次是T1处理,防效在68.00%~70.10%,最低为T3处理,防效在61.10%~63.70%;不同处理间甘蓝和白菜的防效不同,同样以T2处理的防效最高,分别为74.40%和71.06%;通过对甘蓝实产实收,T2处理的平均产量最高,为123511.80 kg·hm-2,按照当地市场平均收购价0.50元·kg-1计算,与CK相比,采用T2处理防治根肿病,可以增收30040.05元·hm-2。  相似文献   

18.
以西瓜品种8424种子和幼苗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亚低温处理(昼/夜18℃/12℃)20 d,研究外源褪黑素(MT)和Ca2+浸种处理对亚低温条件下西瓜种子萌发,西瓜幼苗抗氧化酶SOD、POD和CAT等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亚低温处理的西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仅为46.5%和40.5%,外源100μmol·L-1褪黑素和5 mmol·L-1Ca2+复合浸种处理西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达到62.3%和58.5%。外源褪黑素和Ca2+浸种处理显著提高了抗氧化酶SOD、POD、CAT和APX活性,促进了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的积累,有效缓解亚低温对西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褪黑素和Ca2+复合浸种西瓜幼苗在出苗第20天时植株鲜质量达到8.21 g·株-1,达到对照处理的85.5%。综上,外源褪黑素和Ca2+能通过提高西瓜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能力等,缓解亚低温的不良影响,促进西瓜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蔗糖和硼酸对大花三色堇和三色堇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及大花三色堇不同自交系间花粉萌发的差异。结果表明:蔗糖对花粉离体萌发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蔗糖浓度下,花粉萌发率有明显差异,蔗糖浓度为30%和35%时,大花三色堇和三色堇花粉离体萌发率分别达到最高;添加适量的硼酸有利于离体花粉的萌发,但不同硼酸浓度下,花粉萌发率差异不大;在同样的蔗糖和硼酸浓度下,不同自交系的大花三色堇的花粉萌发率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