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有机稻生产基地开展了稻田套养泥鳅养殖技术试验。收获水稻2700kg,平均667m2产水稻180kg;收获泥鳅750kg,平均667m2产泥鳅50kg。总收入45000元,平均667m2纯收入1086元。  相似文献   

2.
2017年,在面积为1200m~2的单季稻田中进行了稻鳅共作种养试验,经实地测产,共计收获台湾泥鳅649.2kg,平均规格20.3g/尾,成活率78%,单产360.7kg/667m~2;水稻收获984.6kg,单产为547.3kg/667m~2;按水稻和泥鳅产量及销售价格计算,每667m~2产值、效益分别为10184元、6281元,稻鳅共作种养效益是种植单季水稻的6.9倍。试验结果表明稻鳅共作种养可以发挥水稻、泥鳅共生互利的生态效应,减少化肥及农药用量,生产出绿色优质的农产品,并可显著的提高种养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水稻和泥鳅生态种养配套生产技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稻米的品质、泥鳅的成活率以及稻田的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采用架设"天网"和铺设"地膜"的模式,在面积为85亩(15亩=1 hm2,下同)的种养基地进行水稻和泥鳅的生态种养试验。试验结果,经5~6个月的种养,平均亩产泥鳅408 kg,亩均产值3.67万元;平均亩产稻谷375 kg,加上出售秸秆的收入,亩均产值2906元。扣除种养成本,亩均利润近2万元。结果表明,稻鳅生态种养模式可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提高稻米品质、泥鳅的饲养成活率以及稻田的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福建山区稻田生态种养技术,发展山区生态渔业,2013年将南平的邵武市、武夷山市、松溪县、光泽县及浦城县等五地分别作为稻鱼共作、稻鳖共作、稻鳅共作以及稻虾轮作等4种模式的稻田生态种养技术的示范,示范面积共73.33 hm2.结果表明,各示范点由于充分利用了稻田的生态效应,在不施用农药和渔药、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和稻谷产量不减的基础上,均产出了生态、健康的稻米与水产品.水稻单作模式的稻谷产量为495.7 kg/667m2,利润为439元/667 m2;稻田生态种养模式的稻谷平均产量为517.2kg/667 m2,水产品平均产量为60.6 kg/667m2,平均利润2 183元/667 m2,增加了利润1744元/667 m2,是水稻单作模式的5.0倍.稻鳖共作、稻鱼共作、稻虾轮作以及稻鳅共作四种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分别是水稻单作模式单位利润的34.7倍、5.0倍、3.4倍和1.7倍.稻鱼共作模式中武夷山示范点稻谷产量比水稻单种模式增加18.7%,平均利润是水稻单种模式的10.2倍.实践证明,新形势下的稻田生态种养模式对于确保粮食安全、发展生态高效的水产养殖业和种植业,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稻蛙鳅共作立体生态种养模式通过改造常规稻田生态系统结构,优化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途径,使水稻、青蛙、泥鳅在同一生态系统中互利共生,可实现农渔结合、一田三收。2018年3月—11月进行了稻蛙鳅共作种养试验,平均生产优质稻米4335kg/hm~2、青蛙3750kg/hm~2、泥鳅1500kg/hm~2,水稻、青蛙和泥鳅3项的总产值达到251700元/hm~2,平均利润为121050元/hm~2,投入产出比为1∶1.93,投资收益率为92.7%。试验表明,稻蛙鳅共作立体生态种养模式能够充分利用物种和空间资源,有效提高稻田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稻田套养泥鳅的生态种养模式得到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大力研究和发展,但关于泥鳅对稻田普通农药的急性毒性研究报道还比较少。本试验选择了吡虫啉和杀虫单两种水稻常用杀虫剂对泥鳅进行毒性试验,来探讨稻田养泥鳅模式中稻田施用农药的最佳途径和使用剂量,以期为稻田-泥鳅生态种养模式提供  相似文献   

7.
<正>2014年和2015年两年间,笔者在安徽省滁州市怀远县魏庄镇方坝村、石桥村进行了稻田生态养殖泥鳅的试验,养殖示范点面积累计233 hm~2,每667 m~2产量达到320 kg,泥鳅平均规格12 g/尾。现将泥鳅商品鳅稻田生态养殖的试验总结如下。1稻田基本条件1.1稻田、水稻品种选择魏庄镇方坝村、石桥村两个村稻田面积525hm~2,宜鱼稻田280 hm~2。辖区内的王家、高家、方坝、  相似文献   

8.
水稻、虎纹蛙生态种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平 《水产养殖》2005,26(6):26-28
2004年在6块总面积6 627 m^2的单季稻田开展了水稻虎纹蛙生态种养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经过95 d种养试验,平均每667 m^2产商品虎纹蛙422 kg,优质稻494 kg,利润2 772元.试验认为,水稻虎纹蛙生态种养稻田面积不宜太大,面积以不超过800 m^2、幼蛙规格以13~15 g为好.  相似文献   

9.
<正>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以其"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优势,逐渐成为农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的重要抓手。2017年起张家港市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80.7×667m~2种植区域首次开展虾稻综合种养试验,实现了小龙虾养殖产量89.5kg/667m~2,水稻种植产量587kg/667m~2的成果。在此基础上2018年继续探索性开展种养试验,现将  相似文献   

10.
正稻鳅共生养殖模式是指在水稻田里养殖泥鳅的一种高效种养模式,由于养泥鳅田必须具备泥鳅适宜的生存环境条件,所以养鳅稻田与常规稻田管理是不同的。为了探索稻鳅种养田优质绿色水稻生产管理技术,2018-2019年,姜堰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连续两年在沈高镇河横村汉土家庭农场,开展稻鳅种养模式试验和示范,发展两个规模50亩以上的稻鳅种养户。试验示范结果,试  相似文献   

11.
凌继忠 《内陆水产》1997,22(2):24-24
泥鳅又名鳅鱼,是一种分布广、耐低氧,适应强、食性杂的小型鱼类,常见于底泥较厚的湖汉、池塘、沟渠、稻田等浅水水域,喜栖于静水水域的底层,适合稻田养殖。试验结果表明:稻田养殖泥鳅,每667m2稻田可产泥鳅75kg左右。1稻田选修凡是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力强、一般能旱涝保收的稻田,面积为667—1333m2都可以养殖泥鳅。养殖泥鳅的稻田还要加工整理,一要加固和筑高田埂,设置水泥防逃板,水泥防逃板高度为70cm,其中要埋入田泥15-20cm,各水泥板相接处用水泥勾缝;二要在稻田内开挖鱼沟和鱼溜,鱼沟的形式有“目、田、井”等类型,…  相似文献   

12.
赵林斌 《齐鲁渔业》2007,24(11):29-29
稻田养殖泥鳅投资少,管理方便,既增产水稻又增加水产品,并且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泥鳅的身价越来越高,倍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在我县利用稻田养殖泥鳅热潮已悄然掀起。2006年我县孔津湖稻田生态养殖示范区养殖泥鳅平均每667 m~2产量达210 kg,渔业产值3 800多  相似文献   

13.
正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有水稻面积60 000 hm2,宜渔稻田近20 000 hm2,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空间很大。为加快渔业经济转方式、调结构,怀远县积极推进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泥鳅的营养价值很高,也是怀远县"三大特色水产品"之一。同时怀远县拥有一家专业生产泥鳅苗种的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泥鳅苗种繁育和养殖技术很成熟。2017年,在淮西现代农业示范区内,笔者参与开展稻田养殖台湾泥鳅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水稻-小龙虾(Procambarus clarkii)、水稻-青虾(Macrobranchium nipponense)、水稻-甲鱼(Amyda Sincnsis)三种种养模式和水稻单种模式下有机肥、化肥、农药、生物农药的使用情况和经济效益等。结果显示:稻-小龙虾种养模式使用了400 kg/667 m~2有机肥、15 kg/667 m~2尿素、100 mL苏云菌,收获了506.8 kg/667 m~2水稻、106.7 kg/667 m~2小龙虾,效益为4 468.4元/667 m~2;稻-青虾种养模式使用了400 kg/667 m~2有机肥、15 kg/667 m~2尿素、15 kg/667 m~2复合肥、100 mL短隐杆菌,收获了514.2 kg/667 m~2水稻、56.4 kg/667 m~2青虾,效益为3 235.3元/667 m~2;稻-甲鱼种养模式使用了400 kg/667 m~2有机肥、10 kg/667 m~2微生物菌肥,收获了402.5 kg/667 m~2水稻、52.8 kg/667 m~2甲鱼,年均效益为4 309.2元/667 m~2。以水稻单种模式为对照,稻-小龙虾种养模式化肥施用量减少了50 kg/667 m~2,减少76.9%的化肥使用量;稻-青虾种养模式化肥施用量减少了35 kg/667 m~2,减少了53.8%的化肥使用量;在水稻病害管理上,稻渔种养模式并未选择使用传统农药,尽量选择微生物型生物农药,但对水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曲病等常见病害均有效,且持续保护时间长达25 d以上。结果表明,稻渔种养模式有效增加了有机肥、生物农药的使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而且水稻产量比较稳定,经济效益显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属于一种绿色、可持续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在稻-鳅种养系统中耦合黄鳝养殖,是一种新型的稻渔生态种养模式。黄鳝是肉食性鱼,能吃掉稻田中部分有害昆虫,起到生物防治虫害的作用;黄鳝和泥鳅在稻田寻食、爬行,除去稻田的一部分杂草,减少了中耕除草和农药用量;黄鳝和泥鳅的残饵、粪便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稻、鳅、鳝生态种养模式运用有机物多层次利用技术和物种互惠共生技术,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本文通过对水稻单作模式和稻、鳅、鳝综合种养模式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16.
<正> 利用泥鳅、田螺繁殖的幼体作为活饵进行稻田养鳖,是当前农村一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我们于1996年利用本镇水产村2hm~2稻田将此项技术进行试验,取得明显成效,共收获商品鳖495kg,规格在450g/只左右;水稻14310kg,总产值6.25万元,平均每667m~2获利2083元。将养殖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稻田养蟹是一种立体、生态种养模式,河蟹能清除稻田内杂草,减少水稻病虫害,增加稻田土壤肥力,提高水稻产量,同时水稻能够净化水质,为河蟹生长、发育、觅食、栖息等提供良好的环境。2018年山东省高青县探索多模式渔业转型升级工程,积极试验推广稻田养蟹,示范工程区位于大芦湖湿地西部瑞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水源充足,水质清新,田块基础条件好,质地粘壤,盐碱较轻,保水性能好,非常适宜稻田河蟹养殖,是该县今年稻田养蟹的技术示范点。示范点共规划稻田养蟹面积6.7 hm^2 ( 100亩),每667m^2产水稻550kg,收获河蟹30kg,达到水稻稳产、河蟹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无公害稻田泥鳅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养殖泥鳅具有种苗来源广、易成规模、水稻和泥鳅互惠共生、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一种较好的生态种养模式,适合在水源丰富、稻田连片的地区开展。  相似文献   

19.
<正>所谓"三位一体"种养结合模式是指水稻、大眼幼体蟹苗、泥鳅亲本共同在同一块水田里生长发育,充分利用其生物链和食物链关系,达到互利共生、高产、高效、生态健康的种养结合模式。水田内种稻、养蟹、放养泥鳅能节约养殖空间,净化水质,清除害虫杂草、减少污染、提供天然饵料,建立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提升产品质量,促进渔民增收、提高经济效益。2012年开始,笔者利用种养品种之间能共存共生、优势互补等特点,开展该模式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采用试验稻田共5亩,产出有机稻谷1375kg,实现产值8250元;扣蟹575kg,产值31625元;泥鳅225kg,产值11250元,亩产值合计10225元,亩均收益5487元。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池塘主养泥鳅效益的下滑,以及提高稻田种植效益的需求,催生了稻田-泥鳅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的试验推广。在不影响水稻产量的前提下,开展稻田养殖泥鳅可以达到促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和谐发展,提高单位土地的经济效益。2012-2013年,徐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睢宁县戈崇义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了两年试验,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简要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稻田的选择与改造(1)稻田的选择:养殖泥鳅的稻田,要求交通方便、便于管理;田土肥沃、弱酸性;少泥沙、降雨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