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1.
为了探讨大鳞鲃鱼在我国人工繁殖多代后,其肌肉营养成分和品质变化情况,实验选择淡水池塘养殖的F3代大鳞鲃鱼进行常规营养成分、微量元素、氨基酸测定及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F3代大鳞鲃鱼水分含量为78.45%,灰分含量分别为2.36%,粗蛋白含量为24.28%,粗脂肪含量为5.63%。氨基酸总量为19.54%,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97%,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值为40.78%,氨基酸指数为81.49。F3代大鳞鲃鱼肌肉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合理。结果表明,大鳞鲃鱼是食用价值很高的优质鱼类。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低聚木糖调控鲤鱼免疫力及生长性能的机理,以450尾平均体质量(4.93±0.03)g的健康鲤鱼为对象,研究饲料中添加低聚木糖对鲤鱼生长性能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以不加低聚木糖的基础饲料为对照组,试验组为分别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低聚木糖组、0.2%低聚木糖组、0.4%低聚木糖组和0.6%低聚木糖组。试验结果表明,低聚木糖可提高鲤鱼血清溶菌酶活性,但对补体旁路途径溶血活性无影响,0.6%低聚木糖组的血清溶菌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于头肾的5种免疫相关基因,低聚木糖可上调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10的基因表达,下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基因表达,而对转化生长因子-β的基因表达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0.2%低聚木糖组、0.6%低聚木糖组的白细胞介素-1β与0.2%低聚木糖组的白细胞介素-10表达量均显著升高,所有试验组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量均显著下降(P<0.05)。生长性能试验结果显示,试验组鲤鱼的生长性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0.6%低聚木糖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为获知不同养殖参数放养密度、水草覆盖率及饲料蛋白水平对克氏原螯虾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设计探讨其在不同放养密度(8、12、16尾/m2)、水草覆盖率(20%、40%和60%)及饲料蛋白水平(28%、30%和32%)组合条件下的生长、血清生化指标含量及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生长性能与放养密度呈负相关。放养密度为16尾/m2时,虾末体质量和增长率显著低于低密度处理组(8、12尾/m2)(P<0.05)。成活率在最大密度组显著降低(P<0.05),2个低密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水草覆盖率为40%时克氏原螯虾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和成活率显著高于20%和60%组(P<0.05)。40%水草覆盖率处理下克氏原螯虾血清白蛋白(ALB)含量均在16尾/m2密度组显著下降,其他血清生化指标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0%、60%水草覆盖率处理下白蛋白(ALB)含量变化趋势与40%水草覆盖率处理相同,但...  相似文献   
4.
苏北池塘养殖大鳞鲃的生长特点及生长曲线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北池塘人工养殖条件下,测定了不同年龄大鳞鲃(Barbus capito)的体长和体质量,分析了体长-体重关系和肥满度指数的变化,并应用Logistic、Gompertz、Von Bertalanffy及Von Bertalanffy扩充方程拟合了大鳞鲃生长曲线。结果表明,1~5龄鱼体长-体质量关系为W=0.0045 L~(3.2997),R~2=0.9938,属正异速生长。随着养殖时间增加,体长生长率(LRGR)和体质量生长率(WRGR)逐渐降低且显著相关(P0.001),体长增长的能力相对体质量增长下降。肥满度在0.46~0.61之间,3龄以后变化逐渐减小。对比4种生长方程拟合结果表明,Logistic方程对大鳞鲃鱼体长和体质量生长的拟合效果最好,但结合实际测量结果和综合评价来看,大鳞鲃的生长过程还是应用VB扩充方程来描述较为合适,体长、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L_t=100.46[1-e~(-0.11(t+0.1997))]~(0.7694),W_t=18268.34[1-e~(-0.11(t+0.1997))]~(2.5388),生长拐点在8.3年龄,为衰老拐点,落后于性成熟年龄,相应的体质量为5152.13 g。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牛膝提取物对大鳞鲃Barbus capito生长性能、部分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和抗病性的影响,采用单因子试验方法,选取450尾体质量为(98.92±2.25)g的大鳞鲃,随机分成5组,分别投喂牛膝提取物水平为0(对照)、0.05%、0.10%、0.20%、0.40%的5种试验饲料,养殖周期为60 d。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0.20%的牛膝提取物,能够显著提高大鳞鲃体质量、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添加0.10%的牛膝提取物,可显著增加大鳞鲃的头肾体指数和脾体指数(P0.05);与对照组相比,0.20%、0.40%牛膝提取物添加组大鳞鲃血清溶菌酶(LZM)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有显著提高(P0.05);用嗜水气单胞菌攻毒后,0.20%牛膝提取物添加组大鳞鲃存活率最高。研究表明,牛膝提取物可提高大鳞鲃生长性能、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性,建议饲料中牛膝提取物的添加水平为0.20%。  相似文献   
6.
<正>在稻-鳅种养系统中耦合黄鳝养殖,是一种新型的稻渔生态种养模式。黄鳝是肉食性鱼,能吃掉稻田中部分有害昆虫,起到生物防治虫害的作用;黄鳝和泥鳅在稻田寻食、爬行,除去稻田的一部分杂草,减少了中耕除草和农药用量;黄鳝和泥鳅的残饵、粪便又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料;稻、鳅、鳝生态种养模式运用有机物多层次利用技术和物种互惠共生技术,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本文通过对水稻单作模式和稻、鳅、鳝综合种养模式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7.
8.
为探讨大鳞鲃Barbus capito仔鱼的最佳开口饵料,采用豆浆、蛋黄、丰年虫和轮虫投喂仔鱼,并对仔鱼的生长性能和鱼体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4日龄后,各试验鱼体质量和体长迅速增加;轮虫组大鳞鲃仔鱼生长情况最佳,14、19、24日龄时,其体质量、全长和成活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蛋白质含量为16.45%,脂肪含量为8.79%;其次是丰年虫组,24日龄时仔鱼体质量、全长和成活率分别为1545.2mg、22.509 mm和88.7%,显著高于蛋黄组和豆浆组(P0.05);蛋黄组仔鱼14日龄之前全长和体质量增长较快,后期增长不明显;豆浆组仔鱼生长速率和成活率最低。研究表明,14日龄可能是大鳞鲃仔鱼开口的关键点,用小球藻培育的轮虫最适合作为大鳞鲃仔鱼的开口饵料,前期可配合使用蛋黄等人工饲料。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暂养时长对苏北地区雄性中华绒螯蟹生长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选取平均体质量为(118.10±1.35) g的健康雄性中华绒螯蟹进行室外网箱越冬暂养,试验周期为90 d,每30 d采样1次,每次采样随机选取36只体格完整的试验蟹(每个网箱6只),检测生长指标以及常规营养成分、游离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以暂养前(0 d)为对照,1~30 d为暂养第1阶段,31~60 d为暂养第2阶段,61~90 d为暂养第3阶段。结果显示:1)不同暂养时长试验蟹的体质量和出肉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试验蟹的体质量、肝胰腺指数、出肉率、总可食率、存活率以及常规营养成分中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第3暂养阶段试验蟹的总可食率和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和第1、2暂养阶段(P<0.05)。相比于对照,第2、3暂养阶段试验蟹的性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第3暂养阶段试验蟹的肝胰腺指数显著降低(P<0.05)。3)相比于对照,各暂养阶段试验蟹三大可食组织(肝胰腺、性腺、肌肉)中非必需氨基酸总量(ΣNEAA)和氨基酸总量(ΣTAA)均降低...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春季不同时间稻虾田微生物群落的构成,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克氏原螯虾肠道及养殖环境细菌群落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共检测得到16966个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4月底泥样本OTUs最多为3677,虾肠道最少为757。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底泥菌群丰度和多样性较高;稻虾轮作系统中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4—5月所有样品中的优势类群均为变形菌门,6月克氏原螯虾肠道的优势类群为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在水体中的占比高于肠道和底泥。主坐标分析(PCoA)和样品层级聚类分析(UPGMA)发现,不同月份的底泥和水体菌群按物种聚类到一起,但6月的克氏原螯虾肠道与底泥菌群相似度较高。综合分析,春季稻虾轮作系统中,克氏原螯虾肠道菌群组成与外界养殖环境存在相关性,不同月份各样品菌群的多样性和组成虽有差异但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