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用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致病性牦牛大肠埃希氏菌,按常规方法制备了4批氢氧化铝胶灭活疫苗。对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的菌液培养、纯粹检验、活菌计数、灭活等进行了探索,并对用该菌研制成的疫苗进行了常规检验。结果4批灭活疫苗经无菌检验为阴性;经物理性状检验为:静置后上层是淡黄色的澄明液体,下层为灰白色沉淀,振荡后呈均匀混浊液;经牦牛安全检验结果为安全;经牦牛效力试验有效。牦牛大肠埃希氏菌病灭活疫苗为免疫预防该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天南星的抑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天南星块茎的醇提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埃希氏菌、鸡大肠杆菌、猪大肠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腊状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进行了敏感性实验。结果表明:天南星醇提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菌谱广;其抑菌活性主要成分为皂甙。扫描电镜观察,天南星醇提物对大肠埃希氏菌的菌体结构造成破坏,菌体缢缩变形。直至其缢缩成为颗粒状残体而死亡;透射电镜观察,药物作用下大肠埃希氏菌的细胞质固缩,导致质壁分离,并随药物作用时间增长细胞质解体出现空腔,部分细胞壁缺失,细胞膜破裂;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表明在此醇提物作用下,大肠埃希氏菌表达的总蛋白含量下降,而且大分子蛋白下降尤为明显,有些蛋白谱带消失(如R1,R6);绘制出正常大肠埃希氏菌和药物作用下菌的对比生长曲线,可见这种抑菌作用主要发生在对数生长期,其机理可能是抑制细胞的分裂;实验发现,天南星醇提物对鸡大肠杆菌和猪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强烈,有代替抗生素防治鸡大肠杆菌病和猪大肠杆菌病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3.
中草药消除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及耐药质粒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系统鉴定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对9株大肠埃希氏菌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而药基因定位,结果表明有4株菌株的氨苄青霉素基因位于质粒上。通过对中草药煎煮、水蒸气蒸馏等方法提取其有效成分,对耐药大肠埃希氏菌进行耐药性消除试验,结果发展大蒜油等对大肠埃希氏菌氨苄青霉素耐药性有消除作用;鱼腥草、紫草等对大肠埃希氏菌庆大霉素而药性及耐药质粒有消除作用,消除率分别为2.98%和4.20%。  相似文献   

4.
大肠杆菌是条件性致病菌,特别是现代集约化的生产更易造成大肠杆菌病的发生,尤其是那些管理水平较差的饲养场。大肠杆菌病是指不同类型的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疾病总称,大肠埃希氏菌是属肠杆菌科埃希氏族的埃希氏菌属,它是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短粗的杆状,但有时也可见到相当长的长丝状,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微隆,光滑、闪光无色而轮廓圆形。生化特性一般能分解多种糖类产酸产气,但对乳糖则不发酵。少数菌珠有一定的溶血能力。与禽类有关的大肠埃希氏菌最常的致病血清型以O群为主,例如O1,O2,O35,O78等约有40余种,大肠…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仔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96-1999对贵州省遵义、安顺、毕节等9个地区、县(市)的10个养猪场、16个猪群、934头仔猪进行了大肠杆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并对部分濒死仔猪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从265头病仔猪的直肠拭子、十二指肠内容物、肠系膜淋巴结等筛选出214株肠杆菌科细菌、经生化图谱鉴定,其中176株分离物是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 coli),并分离出1株O抗原类群、产肠毒素、溶血素的特征、K88菌毛抗原表达、分子量和基因定位及上述毒力因子与仔猪大肠埃氏菌病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从现场病例分离出O8、O115、O138、O139、O145和O157仔猪黄痢病原菌型,检出18株大肠埃希氏菌产生热敏肠毒素(LT)和(或)热稳定肠毒(ST),证4株大肠埃氏菌表达K88菌毛抗原。  相似文献   

6.
细菌耐药是一个严重的世界性难题。目前大肠埃希氏菌呈现多重耐药趋势,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大肠埃希氏菌染色体中存在多重耐药操纵子(maroperon),该操纵子编码的蛋白产物MarA可通过对数个远程基因的调控,影响大肠埃希氏菌细胞膜通透性、主动外排泵系统,形成大肠埃希氏菌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分离细菌DNA,EB染色,Info Quest FP聚类分析软件分析,结果获得了《中国兽医菌种目录》中收录的127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其中CVCC212与CVCC213等12对大肠埃希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相似率在85%以上。实验通过建立127株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脉冲场凝胶电泳图谱,丰富了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背景资料,为进一步分析基因分型与致病性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8.
用碱裂解法提取分离的10株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质粒。结果:多数大肠埃希氏菌株含有大质粒,分子量为50 ̄230kb。这些大质粒可能含有毒力相关基因,与细菌的耐药性,大肠埃氏菌素的产生及质粒的传递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9.
细菌外膜成分布劳恩脂蛋白(Braun lipoprotein,BLP)在调控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导致的宿主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尚不清楚。该研究分析了野生型大肠埃希氏菌(BLP表达阳性)、大肠埃希氏菌JE5505(BLP表达阴性)和大肠埃希氏菌JE5505与BLP联合刺激小鼠后,体内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1β)、抗炎因子(IL-10)和趋化因子(RANTES)分泌的情况,以及小鼠的存活率和脏器的损伤水平。结果表明,大肠埃希氏菌JE5505组感染小鼠后导致死亡的速度比野生型大肠埃希氏菌组和大肠埃希氏菌JE5505与BLP联合刺激组更迅速;JE5505与BLP联合刺激组在感染20 h后小鼠不再出现死亡。在大肠埃希氏菌JE5505感染的小鼠血清、肝脏和肺脏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抗炎细胞因子显著低于野生型大肠埃希氏菌组和大肠埃希氏菌JE5505与BLP联合刺激组的小鼠(P<0.01)。此外,BLP的存在可下调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导致小鼠脏器中组织损伤标志物HMGB1和HABP2的蛋白表达(P<0.05)。说明细菌外膜成分BLP耐受可能通过调节炎症介质的产生,进而对细菌感染导致宿主脏器损伤和炎症反应发挥调控和保护作用,从而避免小鼠在被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后出现快速死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某牧场母牛产后发生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乳汁中带血等症状,发病牛衰竭死亡,针对此种情况,采取病死牛的心脏、肝脏、子宫、乳汁等进行病原菌的分离和纯化,对其进行16S rRNA测序鉴定,毒力基因检测,致病性试验和药敏试验,还对牛的饮用水进行细菌数量的检测。结果显示,致病菌为大肠埃希氏菌、沙雷氏菌和产色葡萄球菌。在毒力基因检测试验中,从病料及饮用水分离出的20株大肠埃希氏菌中有3株携有毒力基因hlyA、STb、F17。致病性试验显示,在分离出的8株大肠埃希氏菌中4株为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分离出的沙雷氏菌和产色葡萄球菌对小鼠均有致病力,可使部分小鼠死亡。药敏试验显示,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普遍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美罗培南敏感;黏质沙雷氏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美罗培南等5种药物敏感,产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等11种药物敏感。水质检验显示,该牛场牛的饮用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埃希氏菌数量均严重超出国家标准。研究结果对预防、治疗奶牛产后败血症都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增益素对雏鸡抗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和增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90只1日龄艾维菌肉仔鸡随机分成3组,第1、2组在其饮水中添加增益素,连续2周;第3组为对照组。7日龄时人工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待出现症状后对第1组鸡给予庆大霉素治疗,每周称重1次,最后统计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表明,饮服增益素的鸡对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可降低发病率,并对鸡的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广东韶关地区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病学及其耐药性特点,本研究通过2022年对采集自广东韶关地区41个规模养鸡场和28个土鸡散养场的鸡喉头、肛门粪便、病死鸡的肝脏、心血、脾、肠道内容物共737份样品进行细菌分离纯化、病原菌的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研究广东韶关地区鸡源大肠埃希氏菌的流行病学及其耐药性特点。结果显示,541份样品分离到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73.41%,总体泄殖腔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87.78%,咽喉部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58.24%,死鸡病料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78.38%,规模场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73.72%,散养场大肠埃希氏菌检出率为73.01%。分离菌株普遍对阿奇霉素、头孢噻肟、阿米卡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恩诺沙星敏感,对青霉素、氨苄西林、链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泰乐菌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耐药,多重耐药比高达79.71%。规模场分离菌多重耐药比为97.56%,散养场多重耐药比为53.57%。本研究为广东韶关地区鸡源大肠杆菌病的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司帕沙星体外抗菌活性的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司帕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禽败血霉形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与4种氟喹诺酮药物及3种其他抗菌药物相比较。结果表明,司帕沙星对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禽败血霉形体均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优于其他对照药物。  相似文献   

14.
应用质粒图谱分析大肠埃希氏菌毒力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1株无致病性鸡源大肠埃希氏菌(O21)和5株已知毒力强弱的大肠埃希氏菌(O2、O1、X2、148和O78)进行质粒图谱(PP)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菌株属于不同的6种质粒谱型,其毒力的强弱与其所携带质粒的数量和大小有关,但不同毒力株间也有少数几条相同大小的谱带,试验结果表明PP图谱法可作为大肠埃希氏菌分型和鉴别其毒力的间接分子生物学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PCR方法分别对类志贺氏菌毒素A亚单位基因第298~805序列、818~1201序列进行了扩增,使其第806~817序列的碱基(编码167~l70位氨基酸)缺失,并将两片段连接后克隆至质粒载体pGEX-6P-1中,获得了含有重组质粒pGEX-Ade。的重组大肠埃希氏菌;经SDS-PAGE以及使用特异性抗SLT-Ⅱ eA单克隆抗体的Western-blotting,证明该重组大肠埃希氏菌在IPTG诱导条件下可表达SLT-Ⅱ eA。  相似文献   

16.
鸡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鸡大肠杆菌病,在临床上表现力气囊炎、败血症、肠炎、关节炎、输卵管炎和肉芽肿等多种类型。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既可成为本病的原发性病原体,也可以在某种诱因条件下作为继发性病原体。特别是某些特定血清型大肠  相似文献   

17.
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鉴定及黏着素抗原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95株已鉴定的大肠埃希氏菌,采用玻板凝集法进行了O抗原血清型的鉴定,确定46株为O抗原血清型。同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和D-甘露糖抗血凝反应(MRHA)及其抑制试验测定,确定为O抗原血清型的大肠埃希氏菌的黏着素抗原,其中23株具有K88、K99、987P3种黏着素抗原。结果表明,同时采用上述2种方法筛选大肠埃希氏菌的黏着素抗原,其准确性和灵敏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鸡源大肠杆菌的分子流行特点及其耐药情况,研究采用鸡源大肠杆菌分离培养、形态观察、微生物学鉴定、致病性分型鉴定、多重PCR进化分群鉴定(针对arpA、chuA、TspE4.C2和YjaA基因)、药敏分析等.结果 表明:分离出的菌株均为大肠埃希氏菌,属于肠产毒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  相似文献   

19.
1989年6月,天津利华裘皮公司经天津新港进口1050吨秘鲁鱼粉,经实验室检验,发现大肠埃希氏发碱一殊异菌(Escherichia inactive)也同时发现亚利桑那沙门氏菌。 大肠埃希氏发碱一殊异菌是致病性大肠菌,是大肠埃希氏菌不产气、无动力的生化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树鼩源大肠埃希氏菌遗传进化同源性、对药物的敏感性以及所携带的毒力因子种类等,对广西南宁某大学人工驯化养殖的10只树鼩肠道内容物进行大肠埃希氏菌的分离纯化、生化分析及药敏试验等,并应用PCR技术对菌株进行16S rRNA同源性分析、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的检测.10份树鼩肠道内容物经分离纯化共分离出9株大肠埃希氏菌.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