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细胞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杧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在杧果叶片、果实上的侵染过程,并研究了温度、湿度、刺伤对其发病情况的影响。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3h,病原菌分生孢子在刺伤、不刺伤的叶片及果实上均开始萌发,其孢子萌发率为36%-81%,附着胞形成率为20%-61%;接种6-12h,¬¬¬大量分生孢子开始萌发,并形成附着胞;接种后24h孢子萌发率和附着胞形成率均超过88%;接种后48h后菌丝体进一步生长呈现网膜状的菌丝团,并不断扩展。在不同温湿度下,刺伤与不刺伤的杧果炭疽病的发生情况差异显著,20°C情况下叶片和果实上的病斑平均直径最小分别为13.4mm和3.5mm。30°C情况下叶片和果实上的病斑平均直径最大分别为26.1mm和8.7mm。在7和14 天,湿度69.2%条件下,病情指数仅为12.9 和 12.9,而湿度84.5%时,病情指数分别达27.9和 87.1。刺伤处理的叶片和果实发病率均为100%,其病情指数分别为68.57和57.14,病斑直径分别为8.7mm和11.7mm。不刺伤的叶片和果实的发病率仅为70%和40%,其病情指数也只有38.57和5.71, 病斑直径分别为1.8mm和12.7mm。杧果炭疽菌在条件适宜情况下,可在3h内萌发并侵入寄主组织;伤口可促进杧果炭疽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但不利于附着胞的形成。在温度20-28°C间,温度越高发病越重,湿度69.2-85.4%间,湿度越高发病越重,且伤口可加重杧果炭疽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芒果炭疽病在贵州芒果园发生普遍、危害极重,通过本研究掌握芒果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对不同杀菌剂的毒力及田间防治效果,将为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3种杀菌剂对芒果胶孢炭疽菌的毒力,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中450g/L咪鲜胺EW对胶孢炭疽菌抑菌效果最好,EC50小于0.01mg/l,250克/升吡唑醚菌酯EC、50%氟啶胺SC、50%多菌灵WP和12.5%氟环唑SC的EC50均小于1 mg/L,对胶孢炭疽菌具有较好抑菌效果。芒果幼果期进行田间防治,结果表明:450g/L咪鲜胺EW1500倍液、250克/升吡唑醚菌酯EC1250倍液、50%多菌灵WP1000倍液、12.5%氟环唑SC2000倍液、250g/L嘧菌酯SC1250倍液、50%氟啶胺SC15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WP1000倍液等7种药剂可相对有效地控制芒果炭疽病的发生,防效为57.57%~65.57%。该研究将为贵州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胶孢炭疽菌侵染柱花草叶片的显微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胶孢炭疽菌在柱花草叶片上的侵染进程和植株接种病原菌后的反应,用胶孢炭疽菌孢子悬浮液接种生长6周的热研2号柱花草幼苗,显微观察接种后炭疽菌在柱花草叶片上的侵染过程,统计植株病情指数。结果表明,接种4h时孢子开始萌发、少量形成附着胞;6h孢子大量萌发,12h时大量附着胞形成并形成侵染钉;36h时开始产生菌丝;48h时菌丝大量产生纠结成网状;60h时开始形成分生孢子梗;72h时产生新的分生孢子。接种72h部分病原菌完成了一个侵染循环。同时柱花草发病症状为:叶片24h黄化,有侵染点细胞膜破裂,48h出现褐色病斑,72h病斑出现黑褐色坏死线、点状菌核、绒毛状菌丝,96h细胞崩解死亡,组织液外流。8d病情指数为54.52,11d有55%的接种植株死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邵阳地区柑橘炭疽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致病性,针对性开展防治药剂初筛试验研究,为邵阳柑橘炭疽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采自湖南邵阳的炭疽病样品采用病原菌的分离、形态学特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鉴定,采用室内离体接种的方法对病原菌致病性进行测定,并通过病原菌侵染切片观察分析其侵染特性。此外,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7种不同药剂对病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分离到了11株具有相同形态特征的菌株。结合rDNA-ITS、rDNA-GAPDH和rDNA-ACT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且发现该菌表现出较强的致病性,多在叶片气孔处侵染为害。在7种供试药剂中,250g/L吡唑醚菌酯抑菌效果最明显,EC50为0.756mg/L。【结论】邵阳主要柑橘产区炭疽病致病菌为胶孢炭疽菌,多在叶片气孔处潜伏侵染为害。250g/L吡唑醚菌酯对柑橘炭疽菌具有良好的室内抑菌效果,有柑橘炭疽病防治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通过室内生长速率法测定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芒果炭疽菌和蒂腐菌的毒力,结果为:苯醚甲环唑对2种病菌表现很高的毒力,对2株芒果炭疽菌(MC01和MC02)的EC50分别为0.425 和 3.917 mg/L;对2株蒂腐菌(MB01和MB02)的EC50分别为0.326 和 2.421 mg/L。防腐保鲜试验表明:200mg/L苯醚甲环唑能有效减少芒果果实的发病指数、增加好果率及减少失重率,室温(27-32℃)贮藏21d后好果率为68%,苯醚甲环唑具有延迟果实后熟及提高贮藏保鲜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在海南芒果果实上发现了一种由炭疽病菌引起的芒果红点病,导致芒果的经济价值下降。本实验通过菌种的分离与纯化、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对引起芒果红点病的病原菌进行了鉴定。病原菌回接后,芒果果皮上出现凸起的褐色或黑色坏死斑点,周围有红色或暗红色晕圈,这与田间自然发病果实的症状一致;在PDA培养基上培养后,芒果红点病原菌菌落呈圆形,灰色,气生菌丝绒毛状,后期产生橘红色孢子堆;病原菌的rDNA-ITS基因序列与已有的芒果炭疽菌rDNA-ITS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100%。结果表明芒果红点病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相似文献   

7.
高鹏  刘琳  刘昀鑫  魏江铭  李瑶  赵祥 《草业科学》2022,38(9):1737-1744
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ereale)引致的炭疽病是山西晋北地区燕麦(Avena sativa)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但目前尚未开展化学杀菌剂防治燕麦炭疽病的研究.为明确不同作用机制杀菌剂对燕麦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本研究选取6类10种杀菌剂,使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液滴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丙环唑25%乳油、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较强,有效中浓度(EC50)分别为0.0921、0.8774、0.1180和0.0029 mg·L?1;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对禾谷炭疽菌孢子萌发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其中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浓度 ≥0.80 mg·L?1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的EC50分别为0.1124、0.1184和0.0059 mg·L?1.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建议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在炭疽病发生前作为保护性杀菌剂使用,多菌灵50%可湿性粉剂、嘧菌酯25%悬浮剂和吡唑醚菌酯25%悬浮剂作为保护和治疗性杀菌剂使用.此外,生产者应及时轮换采用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学杀菌剂防控病害,同时改善种植条件,引进和选育抗病品种,保证燕麦的可持续生产.  相似文献   

8.
2种麦冬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胶孢炭疽菌和黑线炭疽菌是麦冬炭疽病的病原菌.胶孢炭疽菌菌丝体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都为28℃,黑线炭疽菌的分别为25,28和25℃.弱酸条件有利于2种炭疽菌菌丝体的生长和产孢,在pH值为4时产孢量都达到最大值,胶孢炭疽菌在pH值为7时孢子萌发率最大,黑线炭疽菌在pH值为8时达最大.光照处理对这2种病菌营养生长和产孢均无显著影响.供试碳源中果糖和葡萄糖有利于胶孢炭疽菌的菌丝体牛长,山梨糖和淀粉有利于其产孢;麦芽糖有利于黑线炭疽菌的菌丝体生长,淀粉有利于其产孢;氮源中有机氮有利于2种炭疽菌生长和产孢,化学氮源则表现抑制作用.胶孢炭疽菌和黑线炭疽菌的致死温度分别为55和50℃10 min.  相似文献   

9.
三种生长调节剂对高羊茅生长特性及赤霉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郝俊  孙小玲  马鲁沂  周禾 《草地学报》2009,17(4):470-473
通过盆栽方法测定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草坪草株高、叶宽、叶绿素含量及赤霉素含量的影响.施用多效唑、矮必施和乙烯利3种生长调节剂,各设3个浓度梯度,分别为多效唑150 mg/L、200 mg/L、250 mg/L,乙烯利1000 mg/L1、200 mg/L、1400 mg/L,矮必施200 mg/L2、50 mg/L3、00 mg/L.结果表明:施用多效唑、矮必施和乙烯利降低了草坪高度,其中以250 mg/L多效唑、1200 mg/L乙烯利和300 mg/L矮必施效果最好;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均能对高羊茅叶片的宽度产生影响,多效唑和矮必施促使叶片变窄,而乙烯利初期使叶片变宽,后期变宽效果消失;多效唑和乙烯利都不会对高羊茅草坪的颜色产生影响,矮必施在施药后前2个星期使叶色变深,第3星期后影响逐渐消失;多效唑、乙烯利和矮必施均能促使高羊茅体内赤霉素的含量降低,降低幅度达到30.6%~64.0%.综合考虑,高羊茅草坪施用250 mg/L浓度的多效唑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干旱胁迫下多效唑浸种对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芳芳  高洋  赵春旭  赵韦  柴琦  刘照辉 《草业科学》2011,28(12):2143-2149
以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的7个品种为供试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0、50、100、200、300 和400 mg/L)的多效唑溶液浸泡处理种子,采用纸上发芽法(TP)测定在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条件下多效唑浸种对7个黑麦草品种萌发和生长的影响,旨在寻找出提高黑麦草萌发期抗旱性的最佳浸种浓度,同时为提高草坪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50~400 mg/L多效唑处理对黑麦草种子萌发、苗质量、根长和根质量表现为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随着多效唑质量浓度升高先加强后减弱,但对胚芽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且抑制作用随着多效唑质量浓度升高而加强。综上所述,以100 mg/L的多效唑增强黑麦草种子萌发阶段抗旱性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