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以苹果梨果实为试验材料,克隆得到CHI基因c DNA序列(片段),Gen Bank登录号:JN120854,其长度为444 bp,推断其编码148个氨基酸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该氨基酸序列与其他植物CHI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0%左右,与砂梨CHI氨基酸序列聚类关系最近,该CHI基因c DNA序列含有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Bam HI的识别位点。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成熟,套袋果与未套袋果CHI基因的表达量都不断增加,但套袋果在果实成熟期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未套袋果。  相似文献   

2.
通过RT-PCR技术对苹果梨果实着色相关酶(PAL、CHI、UFGT)基因片段进行了克隆,并且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进行了3种酶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苹果梨与其他植物PAL、CHI、UFGT的相同氨基酸和相似氨基酸的百分比都约为90%,分别与鸭梨、砂梨、西洋梨氨基酸序列聚类关系最近;套袋抑制PAL、CHI、UFGT 3种酶基因的表达,去袋后,3种酶基因的表达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套袋对枇杷果实PAL、PPO、P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以解放钟枇杷套袋后的果实为试材,在果锈发生严重期至成熟期,每隔10d定期测定套袋果与不套袋果果实中PAL、PPO、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套袋后,果实的PAL、PPO、POD活性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PAL、PPO、POD活性的提高,可抑制果锈的发生;PAL活性提高有利于套袋果实的着色;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可能与套袋果实风味品质变差有关。  相似文献   

4.
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是酚类物质合成的第一个酶,是催化苯丙烷类反应的第一酶。根据已经报道的PAL基因的序列设计兼并引物,采用3′RACE和5′RACE方法,克隆得到了芒果果实PAL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该基因开放阅读框为2160 bp,编码719个氨基酸,分子重量为79.18 kD。对基因组扩增得到了2200 bp长度的片段分析发现,该基因未含有内含子序列。通过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与问荆、杉木、银杏等植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对不同芒果品种的PAL基因的表达进行分析发现,红色的贵妃品种中表达量较高,而绿色的桂七品种中表达量较低。  相似文献   

5.
以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套袋对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果胶含量及与果皮细胞壁成分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对套袋果和未套袋果发育过程中果皮细胞结构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套袋果果皮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可溶性果胶含量高于对照(不套袋果);原果胶含量低于对照;同果实不同部位原果胶含量差别较显著(P<0.05),而可溶性果胶含量差别较小;套袋果果皮角质层厚度比对照薄,同果实果中部位果皮角质层最厚,果梗洼部与果萼洼部差别不大;套袋果果皮表皮细胞较大,果中部位表皮细胞最大,萼洼部大于梗洼部.  相似文献   

6.
套袋技术是提高梨果实外观品质的有效手段,为了探明梨果实发育期到成熟期套袋对锈斑发生的抑制机理,以半锈砂梨翠冠为试材,套袋果实为处理,不套袋果实为对照,观测果实发育期到成熟期锈斑的发生进程、测定不同时期果实外果皮果锈指数、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代谢酶PAL酶、4CL酶、C4H酶、CAD酶、POD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套袋后梨果实外果皮锈斑发生进程明显减缓且程度轻,套袋果实锈斑发生在盛花后50 d,比不套袋(对照)晚20 d;果实迅速膨大期(盛花后70 d),套袋果实与不套袋(对照)果锈指数差异最大,套袋果锈指数减少41.67%;不套袋的翠冠褐斑严重,外果皮中木质素单体含量以及木质素合成代谢关键酶(PAL酶、4CL酶、CAD酶、C4H酶)活性普遍高于套袋翠冠果实外果皮。  相似文献   

7.
【目的】克隆鸭梨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PAL)序列,并分析其在果实发育阶段和机械伤害时的表达模式,为研究鸭梨褐变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同源克隆方法,获得鸭梨PAL全长序列;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采用MEGA 5.1软件构建PAL蛋白系统进化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PAL在鸭梨果实发育阶段及受机械伤害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在鸭梨中获得了2个含完整CDS区的PAL,分别命名为PbPAL1PbPAL2PbPAL1 cDNA序列全长为2 232 bp,含2 160 bp完整开放阅读框、60 bp的5′非翻译区及12 bp的3′非翻译区,GenBank登录号为GU906268.1;PbPAL2 cDNA序列全长为2 387 bp,含2 163 bp完整开放阅读框、14 bp的5′非翻译区及210 bp的3′非翻译区,GenBank登录号为GU906269.1。系统进化分析表明PbPAL1和PbPAL2位于分子进化树的不同分支,PbPAL1与西洋梨(Pyrus communis)的PAL同源性较高,而PbPAL2与桃(Prunus persica)的PAL同源性较高。定量PCR分析表明,随着鸭梨果实发育成熟,果皮、果肉和果心的PbPAL1PbPAL2表达量各异,但均呈下降趋势;且果实发育早期果心中的PbPAL1PbPAL2表达量显著高于果皮和果肉。损伤处理可迅速诱导鸭梨的果肉褐变,果皮褐变出现较晚;同时,损伤刺激果皮和果肉组织中PbPAL1PbPAL2表达上调。果皮中PbPAL1表达量在损伤处理后6 h达到高峰,而PbPAL2在损伤处理后48 h才显著上升;果肉中PbPAL1在损伤处理后1 h表达量开始显著上升,而PbPAL2在损伤处理后12 h才显著上升。【结论】鸭梨PbPAL1PbPAL2属于2个不同的PAL类型,其表达随果实发育呈下降趋势,机械损伤过程中,两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表明其参与了损伤引起的组织褐变过程。  相似文献   

8.
套袋对翠冠果实外果皮褐斑形成结构及生理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套袋技术是提高梨果实外观品质的有效手段,为了探明梨果实发育期到成熟期套袋对锈斑发生的抑制机理,以半锈砂梨翠冠为试材,套袋果实为处理,不套袋果实为对照,观测果实发育期到成熟期锈斑的发生进程、测定不同时期果实外果皮果锈指数、木质素含量及相关合成代谢酶PAL酶、4CL酶、C4H酶、CAD酶、POD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套袋后梨果实外果皮锈斑发生进程明显减缓且程度轻,套袋果实锈斑发生在盛花后50 d,比不套袋(对照)晚20 d;果实迅速膨大期(盛花后70 d),套袋果实与不套袋(对照)果锈指数差异最大,套袋果锈指数减少41.67%;不套袋的翠冠褐斑严重,外果皮中木质素单体含量以及木质素合成代谢关键酶(PAL酶、4CL酶、CAD酶、C4H酶)活性普遍高于套袋翠冠果实外果皮。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套袋对不知火果实品质和类胡萝卜素代谢的影响,选用生产上常用的外黄内黑双层纸袋对不知火果实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果实品质相关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不知火果实套袋后果实单质量增加,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降低,Vc质量浓度、出汁率和可食率变化不大.利用HPLC检测对套袋和未套袋果实果皮紫黄质、9-z-紫黄质、β-隐黄质、a-胡萝卜素、β-胡萝卜素和八氢番茄红素质量比进行了测定,发现套袋果实果皮中这些类胡萝卜素类物质质量比均低于未套袋果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了套袋对果皮CRTISO,LCYb,LCYe,PDS,PSY,ZDS和ZEP基因表达的影响,发现:套袋不知火果皮中这些基因的表达均显著低于未套袋果实.该研究结果表明:套袋可提高不知火外观品质,对不知火果实质量的增加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套袋使不知火果实风味下降.此外,该研究发现套袋还显著降低了不知火果皮类胡萝卜素质量比,这可能是由于果实套袋使得阳光无法透过,进而使得类胡萝卜素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获得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基因序列,分析其在不同水肥处理下的表达模式及在尾叶桉群体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为研究该基因与尾叶桉抗逆性的相关性提供基础。【方法】根据巨桉E.grandis的PA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通过基因克隆、测序获得尾叶桉PAL基因序列;采用逆转录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分析该基因在不同水肥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PAL基因组全长4 507 bp,包括166 bp的5′非编码区、411 bp的3′非编码区、2 172 bp的氨基酸编码序列(由2个外显子组成,分别为422和1 750 bp)和1 759 bp的内含子区域。PAL基因在AT4处理中表达量最高,在AT5处理中表达量最低。尾叶桉PAL基因与巨桉具有高度相似性。尾叶桉PAL基因的SNP位点主要集中在内含子区域,可见尾叶桉PAL基因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保持着稳定的遗传。【结论】获得尾叶桉PAL基因全长4 507 bp,该基因具有遗传稳定性,且可能在尾叶桉抗逆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莱阳茌梨酚类物质合成的调节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8,自引:2,他引:48  
 本文采用果实套袋措施,使果实中PAL和PPO活性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5%-50%和33%-41%。果点数量和直径、叶绿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减少了25%、29%、80%和32%。水溶性酚类物质也仅为对照的43%,显著改善了茌梨的外观、鲜食和贮运品质。  相似文献   

12.
果袋透光性对晚西妃桃裂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晚熟桃品种晚西妃为试验材料,分析了7种不同果袋套袋对晚西妃果实裂果率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能有效地降低果实裂果率,7种果袋套袋的果实裂果率均显著低于不套袋果实;套袋后果实单果重均显著提高,但不同果袋之间差异不显著;套袋果实花青苷含量高于不套袋的,果皮叶绿素含量除了3号袋(外表面淡土黄色蜡纸,内层白色蜡纸)显著高于对照外,其他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套袋后果实糖酸比较对照均有显著提高.综合来看,在所选用的7种果袋中,以外层表面褐色里黑色,内层白色蜡纸的果袋(5号果袋)在降低果实裂果率和提高果实品质方面较优.  相似文献   

13.
套袋对黄瓜果实发育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津优2号黄瓜为试材,分析了中棚春黄瓜不同时期套袋对果实袋内微环境、果实发育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果实袋内微环境平均温度较对照提高;无论晴天、阴天或雨天,光照强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弱。结果前期套袋处理的坐瓜率较对照提高,单瓜重大于对照;而结果中后期套袋处理的坐瓜率低于对照,单瓜重与对照相同。结果前期和结果中后期套袋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游离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都不同程度低于对照;而结果前期套袋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较对照低,结果中后期套袋的较对照高。套袋黄瓜果实色泽鲜绿,质地脆嫩,口味稍淡,感官综合评价为优。  相似文献   

14.
不同颜色果袋对葡萄花青苷合成的调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明不同颜色果袋引起的光质差异对葡萄花青苷合成的影响,为葡萄专用果袋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5年生‘贝达’砧‘巨峰’葡萄为试材,于坐果后30 d分别套红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纸质果袋,以不套袋为对照,每8 d采样一次,直至果实成熟。利用光纤光谱仪分析不同纸袋的透射光谱,高效液相法测定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花青苷含量变化,同时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花青苷合成途径结构基因Vv CHS、VvLDOX、VvUFGT和调控基因VvmybA1以及光信号转录因子VvHY5的表达差异。【结果】红色纸袋、绿色纸袋和蓝色纸袋分别在红光、绿光和蓝光波段具有选择透过性,白色纸袋对光质的透过性没有选择性。不同颜色果袋对葡萄花青苷合成具有显著性影响,红色纸袋、绿色纸袋和蓝色纸袋处理明显推迟了葡萄的转色期,并延缓了花青苷的积累,但到果实完熟期,花青苷含量表现为蓝色纸袋白色纸袋对照绿色纸袋红色纸袋。基因表达分析表明,VvMYBA1、VvCHS、VvLDOX和VvUFGT表达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与花青苷积累规律相一致;不同颜色果袋均延缓了花青苷合成调控基因VvMYBA1和结构基因VvCHS、VvLDOX、VvUFGT表达量在果实发育早期的升高和后期的下降,在表达高峰到来前,总体表现为对照和套白色纸袋表达量较高,其次是套蓝色纸袋,套绿色纸袋和套红色纸袋表达量较低;表达高峰之后总体表现为套蓝色纸袋和套白色纸袋表达量较高,其次是套绿色纸袋和套红色纸袋,对照表达量最低。VvHY5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在花青苷快速积累期和果实成熟后期有两次表达高峰,与花青苷的积累规律和合成调控基因VvMYBA1的表达规律基本一致,不同颜色果袋对VvHY5的诱导效应不同,蓝色纸袋诱导能力最强,红色纸袋效果最差。【结论】蓝色纸袋有利于葡萄花青苷合成,红色纸袋效果较差。不同颜色果袋对果实花青苷积累的调控可能是通过影响光信号转录因子VvHY5的表达,进而调控花青苷合成调控基因VvMYBA1和结构基因VvCHS、VvLDOX、VvUFGT等的表达,影响葡萄果皮花青苷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套袋对新都柚果实贮藏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新都柚(Citrus grandisvarXinduyou)为试材,研究了套袋对果实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果实不易失重;贮藏后期,套袋果可滴定酸含量超过对照;套袋果Vc含量一直高于对照;对照果的MDA累积速率很快,并且一直高于套袋果;套袋果与对照果的POD活性变化趋势相反,贮藏40d后,套袋果的POD活性开始上升,并超过对照;采收时CAT活性低于对照,贮藏80d时测量,虽仍低于对照,但差异变小。  相似文献   

16.
孙文秀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895-8897
[目的]构建大豆疫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spg1基因毕赤酵母表达载体。[方法]利用PCR方法从大豆疫霉菌cDNA中扩增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spg1基因。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Not1分别酶切此基因和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9K,然后用T4连接酶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PIC9K载体中构建此载体。[结果]扩增的大豆疫霉菌pspgl基因成熟肽片段大小为1250bp。用基因特异性g}物扩增阳性重组子,可得到大小为1200bp的片段。而用载体特异性引物扩增阳性重组子,可得到大小为1200和1700bp两条带,多出来的400bp恰好符合载体部分的大小。将此特异性片段PCR扩增回收,序列测定发现大豆疫霉pspg1基因已经成功地插入到表达载体中。[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大豆疫霉菌pspg1基因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夏橙生长期果实套袋对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奥林达夏橙为试材,研究了生长期套袋和未套袋果实在采后贮藏期间主要品质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袁明:套袋果和未套袋果的失重率均呈上升趋势,未套袋果的上升幅度比套袋果大;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具有相同的下降趋势,但未套袋果的下降幅度比套袋果大;未套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趋于下降,但变化幅度较平缓,而套袋果的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溶性总糖的变化幅度较大,在贮藏后期,可溶性固形物下降,可溶性总糖上升。  相似文献   

18.
以烟富3富士苹果为试验材料,研究比较了在2个试验地点采,采用5个品种授粉的花粉直感效应对富士苹果套袋果实挥发性成分的影响,以期为筛选适宜的授粉品种并为提升套袋富士风味品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5个授粉品种对富士套袋果实挥发性成分存在显著的花粉直感效应,在2个试验点的富士果实挥发性成分和特征香气成分数量均以金冠授粉较多,以嘎拉授粉较少,新红星、锦绣海棠和红宝石授粉在两地间存在差异,主要由于有12种成分仅在部分样品中检测到,这些差异成分含量均较低,除2-甲基丁酸乙酯,其他成分对果实香味没有影响;新红星、红宝石对提高醇类含量有显著地促进作用,金冠、新红星和嘎拉对提高醛类含量有显著地促进作用,而金冠、新红星和红宝石对于酯类和萜烯类成分含量的提高作用更显著;采用锦绣海棠授粉时,果实4类挥发性成分含量均较低;授粉品种在不同地点对套袋富士果实挥发性成分的花粉直感效应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以黄冠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套3层袋、套单层白袋和不套袋处理(CK)对黄冠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葡萄糖、果糖、蔗糖、莽草酸和苹果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果实的糖和酸含量变化趋势与不套袋处理基本一致。果实成熟期即花后110 d,套袋处理果实的葡萄糖含量〈不套袋处理,差异不显著;果糖和蔗糖含量显著〈不套袋处理;莽草酸和苹果酸含量〉不套袋处理,差异不显著。套袋降低了黄冠梨成熟期果实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增加了果实的莽草酸和苹果酸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