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产动物苗种是水产养殖业的重要一环,人工育苗在传统上主要依赖于单胞藻、轮虫及卤虫无节幼体等活饵(也使用少量豆浆、蛋黄等代用饲料)作为开口饵料。然而活饵产量受到自然资源、天气状况和培养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且占用养殖水面,还有引入病原生物的可能。故水产界一直在探索用人工全价配合饲料替代活饵,微粒饲料顺应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   1概述   微粒饲料 (micro- partical diet),又称微颗粒饲料或微型饲料,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兴起的一种人工饲料,用以替代生物饵料作为水产养殖苗种的开口饵料。英国 A.D.Jones博士…  相似文献   

2.
苏鹤声 《饲料工业》1996,17(4):44-45
水产育苗人造开口饲料的研究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苏鹤声在水产人工繁育苗种领域内,传统上采用天然饵料(单胞藻、轮虫。卤虫无节幼体等)和辅以一些代用饵料(鸡蛋黄、豆浆等)饲育幼体。随着养殖业的发展、育苗规模的放大,饵料的需求量在不断地增加,天然饵料因受到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说明光合细菌在优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作为动物性生物饵料的饵料,增加水产动物幼体的增重率和成活率;作为饲料添加剂和预防疾病等方面对水产养殖业有着巨大影响和潜力。  相似文献   

4.
就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业上的应用,说明光合细菌在优化水质、改善养殖环境;作为动物性生物饵料的饵料,增加水产动物幼体的增重率和成活率;作为饲料添加剂和预防疾病等方面对水产养殖业有着巨大影响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随着虾、蟹养殖业的发展,除了要继续提高养殖技术,加强科学管理外,解决育苗期开口饲料紧缺的矛盾已成当务之急。当前,在我国对虾、河蟹等高效益水产养殖的种苗生产中,需要大量使用卤虫等鲜活幼体为开口饵料,随着水产养殖生产的不断扩大及卤虫资源的掠夺性采捞,已使国内卤虫资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对虾养殖业大发展的需要,一种新型对虾苗期幼体微粒饵料由南开大学和中捷农场研究成功。1986年8月5日河北省科委在沧州市鉴定并验收了这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饵料是对虾育苗的重要条件之一,目前常采用豆浆、蛋白、单胞藻和卤虫等饵料进行育苗生产,费工、费时,占用设备,营养不全,成本高。为了取代生物饵料和代用饵料,探索新的饵料途径,南开大学和中捷农场共同承担了河北省科委下达的对虾苗期幼体微粒饵料研制项目。在两年的研制工作中,调查了国内外有关仔虾饵料研究情况,参考国外仔虾饵料样品和生产工艺资料,结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水产养殖的育苗生产所需饲料主要还是以轮虫、卤虫(丰年虫)、桡足类、枝角类及单细胞藻类等鲜活生物饵料为主,育苗的成活率都不高,特别是海水鱼育苗成活率更低。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的育苗生产使用的生物饵料存在的问题极大地限制了苗种培育,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水产养殖育苗生产主要是使用微藻、轮虫和卤虫幼体等活饵.然而,活饵在生产管理上易受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产量和质量都难以控制.此外,活饵的培养需要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和占用大量空间,以致活饵料的生产成本高昂,这些都不利于水产育苗.因此近20年来水产学家在不断研究开发营养全面、造价低廉,适用水生动物幼体摄食与消化的人工微粒子饵料,以部分或全部替代活饵料,目前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9.
目前,生物饵料依然是仔稚鱼的主要营养来源,商业化生产这些生物饵料需投入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而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所以难于保证培育苗种的需要。因此,大力研究开发营养全面,价格低廉,适合水生动物幼体摄食与消化的人工微粒饲料,以部分或全部替代活饵料,对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多  相似文献   

10.
朱选  阳会军 《饲料工业》2000,21(4):23-25
传统的水产养殖育苗生产主要是使用微藻、轮虫和卤虫幼体等活饵。然而 ,活饵在生产管理上易受大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其产量和质量都难以控制。此外 ,活饵的培养需要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和占用大量空间 ,以致活饵料的生产成本高昂 ,这些都不利于水产育苗。因此近20年来水产学家在不断研究开发营养全面、造价低廉 ,适用水生动物幼体摄食与消化的人工微粒子饵料 ,以部分或全部替代活饵料 ,目前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 ,但仍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1微粒子饵料的应用情况1.1国外情况Jones在1974年最先以界面聚合法生产的尼龙蛋白膜微胶囊…  相似文献   

11.
熊瑛 《饲料工业》2005,26(24):26-28
当前在鱼虾幼苗培育中,一般用微藻、褶皱臂尾轮虫作为开口饵料,稍后饲以卤虫无节幼体等活饵,商业化生产这些生物饵料需要大量的设备和人力,而且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难于保证苗种培育的需要。因此,大力研究开发营养全面、价格低廉、适合水生动物幼体摄食与消化的人工微粒饲料,以部分或全部替代活饵料,对于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多元化发展,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微粒饲料的分类微粒饲料(microparticle或microparticulated diet,简称MD)也称微型饲料,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被研制开发的一种新型配合饲料,供饲养甲壳类(如对虾)幼体、贝类和仔…  相似文献   

12.
随着集约化水产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育苗生产使用的生物饵料由于其成本高、产量和质量不稳定及可能携带病原微生物等原因,极大地限制了水产育苗生产.进而影响水产品品质及扩大再生产。因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研究适用于水产仔和稚鱼摄食与消化的人工微粒饲料(Micro—Diet,MD),用以丰富饵料系列,部分或全部代替生物饵料,缓解饵料供应的困难。  相似文献   

13.
李芹 《山东饲料》2005,(B06):25-26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苗种的培育成为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而解决苗种不足的问题关键在于饲料。传统的苗种培育一直依赖于单细胞藻类、角刺浮游生物、轮虫等生物饵料,而育苗场生产生物饵料困难多,如保证生物饵料连续培育和生产的稳定性、饵料培育设施、生产者的技术素质,更为突出的问题是生物饵料很可能成为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带菌体或病毒和病菌的传播体,从而为苗种的培育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用人工配合饲料一微颗粒饲料代替生物饵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4.
鸭鱼套养的饲养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淡水鱼养殖过程中,这种养殖方式是把水产养殖业与畜牧养殖业较完美融合在一起。最大的优势是节约养殖鸭、鱼的经济成本,鸭舍里散落出的饲料和鸭粪可以被鱼所利用,增加养殖饲料的利用率,降低鱼养殖的经济成本投入,使养殖收益有所提高。鱼类的生产也为鸭类提供动物性饵料,提高养殖养鸭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梁萍 《中国饲料》2022,1(3):118-121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养殖大黄鱼所需的生物饵料由于成本高、营养成分和产量不稳定,已经不能满足育苗生产的需求,用微胶囊饲料替代生物饵料已成为一种趋势.试验以10日龄的大黄鱼稚鱼[(2.62±0.24)mg/尾]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32 d的养殖试验,使用微胶囊饲料(MED)分别代替0%、25%、50%与75%的生物饵料(LP...  相似文献   

16.
<正>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是一种利用价值较高的单胞藻,在水产养殖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1-2]。小新月菱形藻是许多贝类、海参、虾类等经济动物苗种生产、幼体培育的优良饵料[3-4]。然而在水产经济动物育苗时,由于小新月菱形藻培养受到自然条件、技术水平等因素的限制,藻类供应往往不  相似文献   

17.
鱼油品质评定及常见掺假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锦雄 《广东饲料》2002,11(2):16-17
水产养殖专家们发现PUFA(尤其是鱼、虾体内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缓慢的PUFA,如亚油酸、亚麻酸、EPA、DHA等)在鱼虾生长及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适量投放富含PUFA的生物饵料已经成为增产增收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水产动物幼苗的开口饵料是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和保证。臂尾轮虫作为海水鱼类育苗的活饵料,在水产养殖中广泛应用。本文从脂类、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4个方面介绍了臂尾轮虫营养强化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各国渔业专管水域的扩大,养殖渔业又有了新发展。但是,就孵化后鱼苗、鱼种、甲壳类幼体和贝类幼体的微粒子人工饲料而言,成功的例子不多,其苗种生产全部依赖于硅藻、小球藻等单细胞浮游生物和轮虫、枝角类等生物饵料。然而,在培育上述生物饵料过程中,不仅需要大规模设备、大量劳力和经费,而且硅藻、小球  相似文献   

20.
一、概论鱼贝甲壳类,终生或在早期幼体阶段,都要食硅藻、小球藻,轮虫和鹵虫等生物饵料。所以苏联、日本等一些国家,都曾大力开展人工培育仔稚鱼和贝甲壳类幼体用生物饵料的工作。但因为人工培育生物饵料容易遭受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产量很不稳定,远远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而且,培育生物饵料还需要庞大的设备和很多劳动力,所以价格也很昂贵,另外,由于营养成分不完全,还会引起仔稚鱼的畸形或大量死亡,例如根据日本的资料,用面包酵母培育出的轮虫来饲养鱼苗时,由于轮虫中缺乏必需脂肪酸,常导致鱼苗体色发黑和食欲减退,最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