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真鲷幼鱼的EPA,DHA需求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向真鲷幼鱼饵料中分别添加0.2%、0.5%和1%的EPA、DHA以及两种混合脂肪酸,以豆油为基础脂肪源研究真鲷幼鱼的EPA、DHA的需求量。结果表明,饵料中缺乏EPA、DHA时,真鲷幼鱼生长缓慢,成活率仅达65%,随着EPA在饵料中的添加,幼鱼的成活率与增重率都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中国对虾幼体的五个发育阶段的脂肪酸组成的测定,分析比较了幼体脂肪中11种主要脂肪酸的含量变化。在卵脂肪中占主要比例的脂肪酸为棕榈酸,棕榈油酸和EPA,油酸;在仔虾脂肪中占主要比例的脂肪酸为棕榈酸,油酸,亚油酸,EPA及DHA。从卵到仔虾整个发育过程中,幼体脂肪中的豆蔻酸,棕榈酸,棕榈油酸的含量逐渐减少,而硬脂酸,亚油酸,亚麻酸和DHA的含量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3.
n_3多价不饱和脂肪酸营养强化轮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利民 《水产学报》1997,21(4):415-421
通过甲酯型,乙酯型,脂肪酸型和甘油酯型化学型式n-3多价不饱和脂肪酸的营养强化饵料对轮虫的营养强化试验,观察了营养强化过程中轮虫生理生态变化,测定了轮虫体内EPA,DHA的含量。结果表明:不论是哪种化学型式的营养强化饵料,营养强强效果均好于微绿球藻强经对照组,轮虫中EPA,DHA含量明显提高,并在强化12h达到最高峰。  相似文献   

4.
不同喂养条件下蒙古裸腹溲脂肪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不同食物和不同处理方式培养的蒙古裸腹溲脂肪酸组成,EPA含量在用海水小球藻全培养时为27.6%,用2种面包酵母培养的分别为5.6%和10.7%,用鱼油强化的为7.4%和10.5%。试验表明蒙古裸腹溲难以同化吸收食物中的DHA,但在鱼油强化时其肠道中储存的油粒可含一定量的DHA,因此可用DHA含量高的鱼油短时间强化,以肠道为DHA载体,来满足海水鱼苗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5.
不同喂养条件下蒙古裸腹溞脂肪酸组成比较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比较不同食物和不同处理方式培养的蒙古裸腹(Moinamongolica)脂肪酸组成,EPA含量在用海水小球藻全培养时为27.6%,用2种面包酵母培养的分别为5.6%和10.7%,用鱼油强化的为7.4%和10.5%。试验表明蒙古裸腹难以同化吸收食物中的DHA,但在鱼油强化时其肠道中储存的油粒可含一定量的DHA,因此可用DHA含量高的鱼油短时间强化,以肠道为DHA载体,来满足海水鱼苗的营养要求。  相似文献   

6.
闽南_台湾浅滩渔场六种主要中上层鱼类的脂肪酸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志强 《水产学报》2000,24(1):61-64,65,66
研究了蓝圆Shen、金色小沙丁鱼、颌圆Shen、鲐鱼、竹Jia鱼、羽鳃鲐肌油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变化。结果表明:鱼油中都含有C12-C22系列脂肪酸。饱和脂肪酸(SFA)占总脂肪酸(TFA)的35.24% ̄38.6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占23.59% ̄30.07%,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占33.06% ̄40.33%,EPA占2.35% ̄3.62%,DHA占17.95% ̄24.49%。  相似文献   

7.
ω3系的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于鱼类等水产动物具有促生长作用。水体中原始生产者一藻类,尤其是硅藻、金藻、甲藻、隐藻等EPA和DHA含量较高且易被滤食性鱼类消化的藻类是水产动物体内EPA、DHA的最终来源。脂肪作为藻类代谢产物其脂肪酸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水体环境的影响,因此,改变藻类生长环境,促进水体中藻类优势种群的变迁及藻细胞同化产物组成的改变,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影响水体中藻类种群的脂肪酸组成,并最终影响到鱼类等水产动物的脂肪酸组成。本实验通过改变鱼用肥添加剂的成分及…  相似文献   

8.
国外简讯     
《水产科技情报》1999,(6):286-286
从制鱼酱废物中提取DHA和EPA  日本石川县工业试验场及县农业大学食品科学系研究发现,加工鱼酱的下脚料中含有多量具有促进大脑发育等功能的DHA。制作鱼酱是在乌贼及其内脏和沙丁鱼中加入盐,在木桶中腌渍1~2年后,上层为未分解的脂肪及骨等浮渣,下层为成品鱼露。试验人员将浮渣干燥成粉末后,再用超临界流体抽出装置抽提出脂肪,结果,从乌贼浮渣中可提取五成脂质,从沙丁鱼浮渣可提取两成脂质。乌贼脂质中含17%的DHA和10%的EPA,沙丁鱼脂质中所含的DHA和EPA分别达6%和10%。EPA有降低胆固醇及中…  相似文献   

9.
海星综合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罗氏海星可食部与皮的组成成分及脱毒处理。海星可食部蛋白质含量15.92%,8种必需氨基酸占所含总氨基酸的44.71%;脂肪含量11.13%,其中,EPA和DHA分别占总脂肪酸的11.14%和6.25%;含有8种必需微量元素和多量的维生素A、B1、B2、B6、B12,其中含锌高达93.29μg/g。将海星脱毒后可食部可制成保健食品,皮可制在鱼虾饵料,试验效果优于鱼粉。  相似文献   

10.
ω_3HUFA对中华绒螯蟹幼体存活率及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陈立侨 《水产学报》2000,24(5):448-452
分别以经海水小球藻、牟氏角毛藻和50DE-G强化剂强化的轮虫投喂中华绒螯蟹早期幼体,至Zao状Ⅲ期后改喂卤虫无节幼体,探讨了饵料ω-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幼体发育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小球藻轮虫组的幼体发育至第Ⅰ期幼蟹的存活率最高,为12.00%,强化剂轮虫组和角毛藻轮虫组次之,分别为10.67%和9.67%,而酵母轮虫组最低,仅为3.67%;结合分析Zao状Ⅴ期幼体脂肪酸组成可知,幼体发育至第Ⅰ期幼蟹的存活率与其总脂含量和ω-3HUFA含量密切相关,而Zao状Ⅴ期幼体总脂含量与ω-3HUFA含量随饵料轮虫总脂和ω-3HUFA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表明早期幼体所摄取的ω-3HUFA对后期幼体发育和存活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