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双汇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总部在河南省漯河市。目前,双汇在全国18个省(市)建有30多个现代化肉类加工基地和配套产业,形成了养殖、饲料、屠宰、肉制品加工、新材料包装、冷链物流、连锁商业等完善的产业链。年产销肉类产品300多万吨,拥有近百万个销售终端,全国除新疆、西藏外,双汇产品均可以做到朝发夕至。双  相似文献   

2.
岳蕾 《世界农业》2004,(6):18-1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形成和发展,消费观念的转变及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肉类工业快速增长,成为世界肉类生产增长最快的国家,肉类产量占世界肉类总产量的1/4,从1990年开始,已成为世界第一产肉大国。同时,亦是世界最大的肉类消费大国,从1994年开始肉类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人均水平。随着中国肉类生产的发展和肉类消费水平的提高,中国肉类生产、加工、贮藏、保鲜、包装运输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肉类加工科技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中国的肉类工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肉类工业也是一个发展中的…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肉产品大国,肉的种类多,加工技术也各式各样,其加工技术直接影响肉的口感、营养价值等。笔者就常见的几种肉类食品的制作工艺进行探讨,每种肉类介绍1~2种加工技术,为肉类食品的加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肉产品大国,肉的种类多,加工技术也各式各样,其加工技术直接影响肉的口感、营养价值等。笔者就常见的几种肉类食品的制作工艺进行探讨,每种肉类介绍1~2种加工技术,为肉类食品的加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凯 《世界农业》2004,(6):54-54
2004国际肉类工业峰会暨2004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将于2004年8月25 28日在北 ~京举行本次峰会是由世界肉类组织中国 。 、肉类协会和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联合主办 ,美国肉类出口协会澳洲肉类及畜牧业协会 、协办的组委会将邀请中国美国澳大利 。 、 、亚日本巴拉圭韩国等国家的政府官员、 、 、 、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就建立健全肉类食品安全保障系统问题中国肉类工业发展问题 、 、肉类食品国际贸易问题等进行研讨 。经过20世纪90年代中国肉类食品行业的创业与…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肉类产业仍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产能过剩问题实质是低端过剩高端不足。"近日,在召开的第二十届世界肉类大会上,中国肉类协会会长孟庆国说。孟庆国表示,未来肉类产业投资规模将继续扩大,规模大、标准高、配套全的肉类加工项目,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预计2014~2015年肉类需求量将仍在8600万吨以上,产业投资规模将在800亿~900亿元。而同时,产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现代肉类加工企业将得到快速发展,一些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2015第十三届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中国肉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示范项目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会上,中国肉类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3786家中,亏损企业351家,占比9.3%,行业亏损率相较2013年的8.91%进一步扩大。"产能利用率低下、加工效益不高是2014年屠宰业利润下滑、亏损企业较多的主因。"世界肉类组织副主  相似文献   

8.
创建中国肉类加工食品供应链模型的构想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提高中国肉类加工食品的市场竞争力出发,针对目前中国肉类加工食品尚未形成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这一现状,提出了在新型的供应链模型中加入信息代理中介组织的设想;认为信息代理应主要由农业企业组成并吸纳规模较大的农户与销售商参与,其不仅承担保证企业与农户契约履行的责任,起信息沟通作用,而且比较公平地根据供应链的总收益动态地调整原先农户与企业所签订契约的利益分配方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改进中国肉类加工食品供应链的一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肉类加工机械设备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中国肉类机械设备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分析了中国肉类机械设备与进口产品竞争的优劣势,提出了中国肉类加工机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畜禽种业》2012,8(4):155-155
政协委员冯平认为,从肉类方面讲,中国是肉类的生产大国,但不是强国。冯平介绍,2010年中国肉类产量达到7925万吨,是1978年的7.2倍,肉类成品1120万吨,猪、羊、禽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和加工大国,畜牧业资源和肉类生产在全球占有重要位置。自1990年以来,我国肉类总产量连续十多年居世界第一位。2006年超过8000万t,相当于欧美产量总和,2008年全国肉类产量达到7278.7万t,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413万t,2009年肉类总产量达到7649万t。现代肉类加工业为核心,涵盖畜禽养殖、当前,中国的肉类加工业已基本建立起以屠宰及精深加工、冷藏储运、批发配送、商品零售及相关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在行业规模、技术水平和产业素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中国肉类生产1978年以来产量持续增长,品种结构显著改善,肉类生产规模快速发展,优势区域格局初步形成,肉类加工业初具规模,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以及猪肉比重仍然偏高,肉类进出口在世界贸易中份额少等现状。指出了肉类生产发展在生产方式,良种覆盖、科学饲养、精深加工、质量安全、动物疫病等方面存在的制约因素。展望了未来5-10年中国内类生产发展的趋势。在生产方式上,规模化程度将稳定提高,龙头企业地位日趋突出,区域优势进一步增强;在增长方式上,肉类产量增速日趋平稳,优质特色肉类产品增长迅速,精深加工成为肉类产业扩张的主体;在质量安全体系上法规和标准进一步健全完善;在支撑技术上,良种培育、健康养殖、精深加工等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饲料博览》2008,(6):I0019-I0021
从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的经济运行情况看,在中国,生猪生产以及整个畜牧业及其肉类工业,已被提升到国家经济大问题的新高度。过去,畜牧业生产、肉类工业以及肉类消费,就是一个肉食品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但最近这一年,肉类不再单单是食物问题,已经成为左右国家经济、影响CPI的重要因素。这里我们只对肉类工业与消费水平的互动作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许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的龙头企业———河南众品食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和食品制造,集科工农贸为一体的综合性食品企业,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员工2100多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92人。公司资产总额2.62亿元,2002年销售额6.5亿元,实现利税3270万元。众品公司产品结构为生鲜肉及肉类延伸品、速冻及保鲜蔬菜、调理微波食品有机结合的复合型产品结构。2002年肉类产品年加工生猪80万头,远销香港和俄罗斯;蔬菜年加工量3.6万吨,获美国FDA认…  相似文献   

15.
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是肉类行业最重要的国际性展览会,也是世界肉类组织在全球唯一主办的展览会。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每年举办一届。2003~2008年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展览会的规模、参展商和专业采购商数量不断刷新记录。中国国际肉类工业展览会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亚洲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和专业性最强,交易量最多的国际性展览会,也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展览会之一。  相似文献   

16.
自3月15日,央视新闻频道《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曝光后,"双汇瘦肉精事件"轰动全国,成为继三年前"三鹿事件"后又一起食品安全重大事件。双汇集团是以肉类加工为主的大型食品集团,年产肉类总产量300万吨,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作为全国  相似文献   

17.
三、肉类加工据1993年统计 ,中国肉类消费结构中 ,熟肉制品仅占10 %~20 %,而法国为40 %,德国45 %~50 %,美国65 %。由于中国肉制品质量不稳定 ,包装及规格不标准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很低。中国各类肉制品的年出口量约为16万吨 ,而且多以原料及初加工进入市场。预计2010年 ,中国肉类加工业的主要任务为 :1.冷却肉冷却肉将在未来鲜肉市场上起主导作用。2.营养、卫生、方便、多品种使肉制品由鲜食到熟食 ,由单一品种到多样化产品 ,由初加工到精加工 ,由大包装到小包装 ,由散装到精美的规格化包装 ,朝着营养、卫…  相似文献   

18.
自1988年以来,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的肉类产品总额逐年增长,出口结构经历了多个阶段的调整变换c2015年中澳自由贸易区协定的签订将为中澳两国间肉类产品贸易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针对1988—2013年澳大利亚肉类产品对中国出口变动特征。采用恒定市场份额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澳大利亚肉类产品对中国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中国对内类产品的需求规模增长、需求结构调整和澳大利亚肉类产品在中国肉类产品进口市场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所引起的,其中前者的作用力逐渐减弱,而后两者贡献率却不断上升。未来澳大利亚肉类户品对中国出口额仍将不断上升,但不会给中国肉类产业带来危机。  相似文献   

19.
近 20年来,在肉类加工中,各种酶制剂已经有较多应用。酶制剂对肉类加工应用的共同点是:专业性强,可以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加工中成本、能耗较低;改变肉类性质、提高肉品质量显著;生产效率高;酶加工的肉品中并无有害成分的残留。现介绍九种用于肉品加工的酶制剂的用法,以供参考。   一、转谷氨酰胺酶   目前欧美生产较多,亚洲有日本的味之素株式会社,我国江苏等地也有生产。转谷氨酰胺酶能利用肉品蛋白质肽链上的谷氨酰胺残基的—甲酰胺基为供体,赖氨酸残基的—氨基为受体,催化转氨基反应,从而使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交…  相似文献   

20.
中国畜禽肉类质量档次化加工利用技术体系构建与实施历时短暂,其体系建设与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该文主要阐述了欧美发达国家畜禽肉类质量档次化加工利用技术体系组成、运行机制,分析了中国在该体系具体组成技术方面与运行机制方面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