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园林意境的定义、特征及类型的阐述与分析,提出了几种园林意境的创作手法和几种园林意境创作建构,旨在探讨如何在园林设计中创造出意境深远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刘灿 《广东园林》2011,(3):9-13
园林与诗文同属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得益彰,园林意境经诗文点题而升华,同时也成就许多诗文佳话。文章以实例证明,诗文创作有助于提升园林意境并丰富园林景观形态,这是营造园林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第五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金奖展区《南山园》的营造理念与设计,分析其意境的表现与创作,从而总结现代园林意境的创作方法与原则。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形式及其形成的年代和主要原因。分述了中国园林创作的主要传统手法。文中还论述了传统的含义及其与革新的关系,提出了对中国园林创作传统的继承与革新的观点。论述了我们应该继承的优秀传统和应该摆脱传统中不适时造园手法的束搏,并结合分析广州造园者在园林创作传统的继承和革新的一些成败得失,着重分析评价了广州“五羊仙庭”景区。最后对如何开创园林创作新传统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5.
:“红楼艺文苑”的创作就是对古典名著《红楼梦》所表现的意境美的追求。“红楼艺文苑”是以《红楼梦》为蓝本 ,取书中最有特色的几个场境作为对象 ,营造以植物为主题的园林景区 ,力图以园林为载体表现《红楼梦》的以美人香草作喻的文学韵味。该文介绍了“红楼艺文苑”的创作主题及“红楼艺文苑”主要意境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浅析园林意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简要分析园林意境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园林意境的表达方式,结合相关文献及景观实例,通过对形象、典型、联想、模糊、点景及利用植物的特性美等方法进行的大量具体分析,总结出园林意境是在生活美、自然美基础上升华产生的艺术美,站在欣赏的角度上来说,园林意境是“意随人异,境随时迁“的,创作的意境应该能引起大多数人的共鸣,并通过意匠去表现好的园林意境。  相似文献   

7.
韩炳越 《广东园林》1999,(3):11-12,14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艺术创作,成为世界艺术史中的一朵奇葩。其造型丰富,多姿多彩的园林空间艺术是中国园林创作中的一大特色。“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主导创作思想把握住了创作的根源,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创作是在其历史条件、文化背景、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受到当时的功能要求、技术水平、审美观念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它是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的,是少数人的私有空间。 现代园林空间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劳动人民,是大众的公共性质的空间,其空间创作  相似文献   

8.
园林意境,指通过园林的形象所反映的情意使游赏者触景生情产生情景交融的一种艺术境界.意境是中国千余年来园林设计名师巨匠们所追求的核心,也是中国园林具有世界影响的内在魅力.不是所有园林都具备意境,更不是随时随地都表达意境.在意境的变化中,要以最佳状态而又有一定出现频率的情景为意境主题.最佳状态的出现是短暂的,但又是不朽的,即<园冶>中所谓"一鉴能为,千秋不朽".如杭州的"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扬州的"四桥烟雨"等.只有在特定的季节、时间和气候条件下,才能充分发挥其最佳状态的感染力.其意境表达,从时间来说虽然短暂,然而更令人耐看寻味,引兴成趣和深刻怀念,受到千秋赞赏.  相似文献   

9.
杨闯 《绿色科技》2012,(2):61-62
指出了中国园林在创作和鉴赏方面一个重要的美学内容就是意境,它通过客观的生活景物,将主观的理念情感融入其中,从而引起观赏者情景交融的切身感受。分析了中国园林所蕴含的意境,阐述了中国园林造景中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中国园林在创作和鉴赏方面一个重要的美学内容就是意境,它通过客观的生活景物,将主观的理念情感融入其中,从而引起观赏者情景交融的切身感受。分析了中国园林所蕴含的意境,阐述了中国园林造景中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1.
王培明 《广东园林》1990,(4):32-36,16
本文概述了中国园林中的田园意境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分析了田园意境的特点,及其在园林实践中的应用;论述了田园景观在园林中的作用,以及对园林意境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为对象,从自然、文化、哲学三方面分析两者对于意境的不同追求。在自然方面,中国园林的意境表达重山水性而日本园林重海岛性;在文化方面,中国传统的山水诗画对园林意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则以其茶道文化影响最为突出;哲学作为决定性的因素作用于园林意境营造,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而日本则以禅宗思想为核心。  相似文献   

13.
隐喻思维是一种观物取象,以己度物地认识、理解事物的思维方式。在园林艺术创作与欣赏中,隐喻思维拓展了园林时空,丰富了园林内涵,深化了园林意境,使园林艺术作品(每一座经典的古典园林)更为个性化、多样化、模糊化。使游览园林的人获得更为丰富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14.
景名是古典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示园林景点特色、营造园林意境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梳理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景名的起源与演变,通过对其表现内容、创作依据和命名手法等的分析,探讨西蜀名人纪念园林景名的主要特点,这对保护与传承地域园林文化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中国园林艺术是流传至今的珍贵传统艺术形式。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观便进入到了一个高级阶段,园林营造才真正上升到意境的层面。从“意境”这一基点出发,以美学和历史哲学为理论根基,围绕中国园林意境营造这一研究主题,将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起来,探讨并阐释了意境观在中国园林营造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园林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北疗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共同的特点是追求形式美与意境美的有机结合。近代则实现了传统园林向公园的转型,引导人们改变生活方式,居住与休闲分开。当代园林也基本上以公园性质为主。然而当代园林的建造,许多只注重仿景缩景,诸如深圳的锦绣中华、世界之窗之类,缺乏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和文学史上的瑰宝,描绘了楚国的人居环境和园林场景。基于“言-象-意”关系和意境心理发生机制,研究《楚辞》中的园林意境及其承载的思想内涵,分别对“大内御苑”“离宫苑囿”“贵族宅园”3类园林的场景意境解译,反映楚国园林“天人合一”,人本主义、浪漫主义、仙境的人居思想和君权至上的思想与情感。  相似文献   

18.
从空间分割、借景、植物配植、比拟联想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手法,展现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芳香植物的功能及园林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植物是园林景观的基本要素,构成了极富变化的园林动景,为园林增添了无穷生机,而香味是"植物之灵魂",在园林植物的观赏性状中最具特色.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意境美的创造,主张运用植物时 "重于香而轻于色",以芳香植物来提升园林景观的文化底蕴,把独特的韵味和意境带给园林.现代园林常追求大色块,重视视觉冲击力,反而忽略了嗅觉的感受,忽视了芳香植物的应用,而这类植物恰恰最具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和中国园林的文化特色,它们有姿态、有韵味、有意境,是园林"绿化"、"美化"、"香化"的重要材料,因此,应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大力加强芳香植物的引种及育种,并在园林中广泛应用,使我们的园林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芳香溢远.  相似文献   

20.
竹景观是西蜀园林植物造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秀丽美观的形式美,而且具有丰富的意境美,体现了西蜀园林植物造景的特色。在对西蜀园林进行文献阅读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西蜀园林竹景观意境进行了分析,从物质建构和精神建构两方面探讨了西蜀园林竹景观意境的营造方法,以期为当代西蜀园林植物意境的营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