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中林3号’核桃为试验材料,在果实成熟期每隔3 d采收1次,对其坚果大小、单果重、出仁率、果壳厚度等进行比较分析,以研究不同采收时期对核桃坚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时间的推迟,核桃单果重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且9月7日至9月10日采收的核桃单果重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采收时期,达4.22%;不同时期采收的核桃出仁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从8月29日的51.09%明显增加到54.63%,增长率达6.93%;不同时期采收的核桃坚果形状、大小、外壳光滑度、壳厚、缝合线紧密程度变化不明显。因此,在山西吕梁‘中林3号’核桃宜在白露后5~7 d采收。  相似文献   

2.
焦倩 《现代园艺》2023,(6):20-22
基于我国种植核桃分布广泛与人们对核桃的营养保健功能认可度较高,核桃种植方式得到推广。以‘陇核3号’核桃为研究对象。通过尿素(含氮量为50%)、五氧化二磷(有效磷含量为40%)、硫酸钾(有效钾含量为55%)3种化肥按照比例混合,分别研究发芽期、幼果发育期和果实膨大期施肥量对核桃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发现T1、T2、T3和T4处理的单果质量、果仁质量、出仁率、产量、坚果纵径、坚果横径、缝合力、青皮率、硬壳厚度、多酚含量、黄酮含量、蛋白质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K处理,说明适当施肥可显著影响核桃的产量、外观特征和营养成分含量。对T1、T2、T3和T4处理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果实膨大期施肥,显著增加了核桃产量与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3.
 ‘赞美’是从核桃(Juglans regia L.)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早实核桃新品种。坚果长圆形,平均单果质量11.30 g;壳厚1.23 mm左右,缝合线紧密度264.11 N;坚果外形光滑,内褶壁退化,易取整仁。种仁饱满,种皮黄白色,出仁率53.6%,粗脂肪含量57.3%,蛋白质含量15.3%,浓香微涩。丰产性好,抗病性较强。  相似文献   

4.
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石棉巨型”核桃及“川早1号”、“川早2号”、“川早3号”、“双早”、“蜀玲”核桃的腹径、缝径、果高、壳厚、单果重、仁重、出仁率、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9个主要经济性状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绵竹县核桃资源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石棉巨型”核桃坚果大小明显高于其它5个杂交早实核桃良种,表现出巨型果的优势,在出仁率、粗脂肪含量等方面表现良好;壳厚、单果重、仁重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6个核桃样本主成分综合得分依次为:“石棉巨型”>“川早3号”>“川早2号”>“川早1号”>“双早”>“蜀玲”.聚类分析得出,“石棉巨型”核桃单独聚为一类,其它5个品种聚为另一类,表明巨型核桃与其它5个品种表现出较远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5.
 :‘珍珠香’是由核桃(Juglans regia L.)中实生选育出的晚实核桃新品种。坚果圆球形,平均 单果质量6.8 g;壳厚0.93 mm 左右,缝合线紧密度169.1 N;坚果外壳光滑,内褶壁退化,易取整仁;种 仁浅黄色,出仁率56.8%,蛋白质含量23.1%,粗脂肪含量53.0%,其中亚麻酸含量12.4%,浓香,涩味 淡。适应性强,丰产性好,抗病性强。  相似文献   

6.
2003年引入日本清香核桃在河南省济源市、林州市等地试栽。结果表明,该品种9月上旬成熟,坚果平均单果重16.7g,外形美观,缝合线紧密,内褶壁退化,取仁容易,出仁率为529/6~53%;仁色浅黄,风味佳,无涩味。采用缓势促花管理技术,新植苗次年开花株率50%,第6年株产坚果5kg。现将其配套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核桃坚果呼吸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志华  高仪 《园艺学报》1994,21(3):209-212
1、坚果含水量是影响呼吸速率的主要因了,呼吸速度与坚果含水量呈指数型相关,含水量8%以上下时,呼吸速率较低,变化较小。2、呼吸速率与环境温度呈抛物线型相关,最高值出现在33℃。3.不同时期采收的坚果,其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与出仁率及种仁脂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4.不同种及品种的坚果,呼吸速率有明显差异,与坚果缝合线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核桃青果与坚果外观性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核桃成熟果实为材料,测定了5个青果外观性状和7个坚果外观性状,分析了青果性状、坚果性状及青果与其坚果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核桃青果外观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核桃坚果三径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坚果鲜重与坚果三径和坚果仁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坚果仁鲜重与坚果三径、坚果鲜重和坚果出仁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坚果壳厚呈极显著负相关;坚果出仁率仅与坚果仁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坚果壳厚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坚果纵径呈显著正相关;坚果壳厚与坚果横径、坚果纵径、坚果仁鲜重及坚果出仁率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坚果线径呈显著负相关;核桃青果5个性状与坚果三径、坚果鲜重、坚果仁鲜重及坚果出仁率等6个坚果外观性状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坚果壳厚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该研究列出了各个性状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和相关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9.
为了筛选出适合邢台当地发展的新的核桃优良品种,以满足生产、消费中对品种的多样化需求,邢台市信都区国有长信林场对初选出的5个核桃品种,其坚果性状中三径、单果质量、壳厚、出仁率、抗抽条能力、抗病性(黑斑病、炭疽病)等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金薄香1号和魁香的坚果较大、出仁率高、与当地主栽品种可互相授粉、抗病性较强,可作为新的核桃优良品种在当地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早实核桃坚果品质各指标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4种早实核桃的坚果品质中15个指标(纵径、横径、侧径、单果重、壳厚、核仁重、出仁率、全氮、全磷、全钾、钙、镁、锌以及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进行分析,以各指标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5%以上确定了3个反应早实核桃坚果主要品质的主成分及其主成分的函数式,并应用其对4个品种的核桃坚果品质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1.
枇杷种质资源果实若干性状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224份枇杷种质果实11个性状的分布情况及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枇杷种质资源果实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食率、果实纵经、果实横径、果实侧径、果形指数、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宽度和深度等11个性状存在广泛的分布,变异系数在11.81%~48.92%之间,分布区间以单果重为最大,果形指数为最小;(2)果形指数不能完全反映果实形状;果形指数在0.91~1.10之间的种质果形最为丰富;(3)单果重与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深度、可食率及果形指数等8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可食率与单果重、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实侧径、萼片长度、萼片基部宽度、萼筒深度及果形指数等8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果形指数与果实纵经、单果重、萼筒深度、可食率等4个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薄皮甜瓜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高品质、高产量、抗病性强的甜瓜(Cucumis melo L.)品种,引进22个薄皮甜瓜品种,通过调查不同品种的田间性状、发病率、各个生育期,测定果实的横径、纵径、硬度、单果质量、含糖量,比较分析不同甜瓜品种间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果实外观、单果质量、果形指数、糖含量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绿皮类型综合表现良好的品种是L14和L21,口感较好,抗病性较强;白皮类型综合表现良好的品种是L11,口感较好,产量较高;花皮类型综合表现良好的品种是L19,口感较好,抗病性较强,产量较高;筛选的优良品种有待在北京地区进一步试种。  相似文献   

13.
甜樱桃和酸樱桃品种果实性状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早大果’、‘红灯’等14个生产上早栽培甜樱桃品种和1个酸樱桃品种‘CAB'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品种间形态性状、内在品质和主要内含物含量的差异显著性,并对各项测定指标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15个樱桃品种以单果均重、总酸、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总酚和维生素C含量差异最明显,可见樱桃果实大小、风味和内含物含量受品种影响显著.相关性检验显示,总酚与总酸;花色苷与还原糖、可溶性固形物;果形指数与总酸、pH值;单果均重与单核均重;果实汁液色泽与糖酸、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和总酚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出适宜北京设施种植的高品质、高产量的"老口味"薄皮甜瓜品种,收集了7个品种作为材料,调查不同品种的田间性状、生育期,测定果实横径、纵径、单果质量、含糖量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在果实外观、单果质量、含量糖、口感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综合表现以口口脆最佳,其植株长势健壮、产值高、口感好,在北京地区有较大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不同滴灌施肥技术参数对苹果品质的影响。【方法】设置一行树单、双行管(P1、P2)、滴头间距30 cm、50 cm(D1、D2)、施肥间隔期15 d、30 d(T1、T2),氮肥形态尿素、尿素硝铵溶液(U、UAN),分析了苹果单果质量、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等品质指标随不同滴灌施肥技术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滴灌管布置方式和滴头间距对单果质量、纵横径影响显著,对果形指数影响不显著。滴灌管布置方式对维生素C和可溶性糖含量影响显著,对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等品质指标影响不显著。在对单果质量、纵横径及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方面,滴灌管布设方式和滴灌间距间也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表现为,一行两管高于一行一管处理。滴头间距对可滴定酸、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以及糖酸比、硬度影响均显著,表现为滴头间距50 cm高于滴头间距30 cm(可滴定酸含量、硬度除外)。施肥间隔期对可滴定酸、糖酸比、固酸比和硬度影响显著,表现为施肥间隔期15 d高于施肥间隔期30 d(可滴定酸除外)。氮肥形态对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硬度4项指标影响显著,且UAN较U分别提高9.71%、42.27%、47.37%、5.25%。【结论】采用基于主客观组合赋权的TOPSIS模型进行苹果品质综合评价指标排序,筛选出综合品质最优的滴灌施肥技术参数为一行两管、滴头间距50 cm、施肥间隔期15 d、尿素硝铵溶液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16.
亏缺灌溉对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采用负压控水系统将土壤水分控制在不同的水平上, 研究了亏缺灌溉对草莓果实特性、植株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随着土壤水分的降低, 植株的株高、叶片数、结果数、产量和单果质量逐步减少。不同土壤水分处理条件下果实的理化特性明显不同, 亏缺灌溉降低了果实含水量, 提高了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Brix) 、滴定酸度、糖酸比、维生素C 含量。相关分析表明, 果实的鲜样质量、直径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 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Brix) 、糖酸比与土壤水分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7.
茄子果实的主要性状、营养品质及其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观察了19份茄子种质果实的主要性状,并对果实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VC和干物质含量等品质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茄子的果皮色、果肉色、果形、肉质及单果质量等果实主要性状均有差异;茄子种质果实的营养品质也具有明显差异,干物质平均含量为7.96%,变异系数为12.81%;可溶性蛋白质平均含量为4.39mg/g,变异系数为18.22%;VC平均含量为34.8mg/kg,变异系数为25.86%;可溶性糖平均含量为23.20g/kg,变异系数为16.21%。相关分析表明,干物质含量与单果质量和果长呈极显著负相关,VC含量与单果质量和果长呈显著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果宽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主要果实品质特征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开展猕猴桃品种(单株)果实品质特征的综合评价,为本地野生猕猴桃资源开发利用、品种选择和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果实为材料,测定单果质量、果形指数,以及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总糖、总酸含量等主要果实品质性状,对其进行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序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不同猕猴桃品种(单株)果实品质性状差异明显,变异系数为10.95%~53.89%,其中维生素C含量变异程度最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异程度最小。主成分分析提取了3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75.675%,根据主成分分析结果计算各品种(单株)综合得分并排序。聚类分析将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分为5个类群,且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红阳、翠玉、晚红、金红50、金桃、米良1号、东红、桂海4号、SZ-07、金艳的综合分值排名靠前,果实品质综合表现较好。【结论】30个猕猴桃品种(单株)的果实品质存在差异,此结果为宜昌猕猴桃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四川省石棉县所选的42株优树核桃坚果为试材,对体现果实品质的腹径、缝径、果高、风干果重、壳厚、仁重、出仁率、粗脂肪含量、粗蛋白含量指标进行了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腹径、缝径、果高、风干果重、仁重之间,两两都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壳厚与风干果重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腹径、缝径、果高、仁重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出仁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腹径和粗蛋白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一元回归分析得出各指标间的线性函数关系.对风干果重和仁重的多元回归分析得出了更全面的函数关系,进一步讨论,得出风干果重和仁重具有相互的最佳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翠冠与玉冠梨果实发育过程中色素、糖、酸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明确不同皮色梨品种果实色素、内在品质成分的变化特性,以褐皮梨新品系玉冠与绿皮梨品种翠冠为试材,测定了果实发育进程中纵横径、果皮与果肉色素含量的动态变化,以及在成熟至采收期间,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糖含量的变化特性。结果显示,2品种果实发育均呈"S"型曲线动态变化,果皮与果肉总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含量及在测定期间的动态变化规律亦无显著差异。在成熟前14d至采收,果实生长趋缓,糖、酸含量急剧变化,2品种表现出各自特点,生产上应针对不同品种的内在品质形成特性,适期采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